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劇裝戲具製作是蘇州市一門獨特的手工技藝,其起源可上溯至明代中葉,它是與當時南戲北調中最為典雅優美的崑曲相伴而生的。明清以來,蘇州一直是絲綢和棉布的主要產地,蘇州的刺繡也因技藝精湛而名聞海內外。在此前提下,蘇州劇裝戲具製作具備了其他地區所無法比擬的優勢。19世紀30年代,京劇界最負盛名的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四大名旦的劇裝均在蘇州定製。蘇州劇裝戲具門類齊全,品種豐富,圖案獨特,色彩雅麗,工藝細緻,製作精良。現全國僅有蘇州能勝任戲衣、盔帽、靴鞋、刀槍、口面、頭飾六大類一千餘個品種的製作,其中戲衣類378種,戲帽類246種,刀槍類276種,戲靴類41種,髯口頭面類79種,頭飾光片類23種。

簡介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劇裝戲具製作是蘇州市一門獨特的手工技藝。蘇州劇裝戲具每個品種的工藝均各有特點,迄今仍用一件一制的方式手工製作,而刺繡、成合、縫製由於色彩、規格不一,每件均需道道把關。各種圖案的選用沿襲了傳統表現手法和文化元素,刺繡色彩更顯出蘇州水鄉淡雅秀麗的特色。蘇州劇裝戲具門類齊全,品種豐富,圖案獨特,色彩雅麗,工藝細緻,製作精良。現全國僅有蘇州能勝任戲衣、盔帽、靴鞋、刀槍、口面、頭飾六大類一千餘個品種的製作,其中戲衣類378種,戲帽類246種,刀槍類276種,戲靴類41種,髯口頭面類79種,頭飾光片類23種。

起源

蘇州的劇裝戲具製作可上溯至明代中葉,它是與當時南戲北調中最為典雅優美的崑曲相伴而生的。明清以來,蘇州一直是絲綢和棉布的主要產地,蘇州的刺繡也因技藝精湛而名聞海內外。在此前提下,蘇州劇裝戲具製作具備了其他地區所無法比擬的優勢。19世紀30年代,京劇界最負盛名的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四大名旦的劇裝均在蘇州定製。劇裝戲具製作包涵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融入服飾、美術、刺繡、神話等各種文化和藝術元素,結合了造型、印繪、縫製、製革等多種工藝手法,形成了一門獨特的、系統的手工製作技藝。

藝術特點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劇裝戲具生產範圍廣泛,僅戲衣就有蟒、靠、袍、襖等300多種。蘇州劇裝戲具行業根據角色的身份、年齡、性格和劇種、戲班的風格,分別以綾緞,綿綢、縐紗、夏布作衣料,選用的絲線,粗細、色澤十分講究,並有金銀絲、寶素珍、排須織物,五彩光片等工藝配套,因而製作的劇裝戲具,或厚實端莊,或薄如蟬翼,圖案生動,色彩鮮明,富有裝飾意趣和江南特色。由於劇裝戲具品種繁多,又均為手工製作,因此製作器具相當繁雜,並且大部份為自製。

戲具分類

①服裝類的工具就有:乾粉袋、水粉袋、竹漿刀、銅漿刀、剪刀、竹尺、熨斗、別漿針等;
②盔帽類的工具有:竹剪、鉗子、鑿刀、蠟盤、烙鐵、卷線筒、搖槓、瀝粉嘴等;
③靴鞋和口面等項的器具有:錐子、批皮刀、榔頭、漿刷、楦頭、夾板、銼刀等。

劇裝分類

①戲衣:主要有蟒袍、官衣、開敞、褶子、箭靠、魚鱗甲、坎肩、大鎧、彩褲、旗、女披、裙等378種;
②戲帽:有皇帽、金刁、夫子盔、相巾、風冠等246種;
③刀槍:有刀、槍、棍、 、鏢、劍、、鎖、枷、帶、鞭等276種、
④戲靴:有41種,
⑤髯口:有24種,
⑥頭面:有55種、
⑦光片頭飾製品:有23種。

傳承價值

蘇州劇裝戲具自明代開始形成規模,其主要價值不僅是它匯集了多種傳統手工藝,而且在長達五百年的歷史發展中,伴隨著中國戲曲的發展,形成了為戲曲配套的各種戲衣和道具,同時形成了千錘百鍊的獨特的手工藝體系。正是有了技藝精湛、製作精良的戲衣戲具,才有了豐富多彩的舞台。劇裝戲具製作技藝不僅具有歷史價值、實用價值、也有獨到的藝術和文化價值。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1、歷史價值:蘇州劇裝戲具沿襲了幾百年的歷史變革,許多製品以明代服裝為依據,摻合清代、民國初年的特徵並涵蓋了中國服飾的演變;
2、實用價值:蘇州劇裝戲具不僅為劇團、文藝團體提供服裝道具,也為少數民族提供服裝及裝飾用品;
3、文化藝術價值:蘇州劇裝戲具不僅融合了美術、色彩、造型等多種工藝,而且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獨立的藝術品,高檔的劇裝已被許多知名人士作為藝術品收藏。
如今,蘇州生產的戲衣、戲帽、戲鞋、刀槍、口面等劇裝戲具,品種有1000餘種之多,銷售到除台灣、西藏外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上千個劇團。銷售量居全國同行業首位,並遠銷美國、日本、港澳等國家和地區。越劇故事片和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等影視片的服裝,都是蘇州劇裝戲具廠製作的,受到影視界好評。
蘇州劇裝戲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融會了繪畫、刺繡、色彩、歷史、文學等各種文化藝術元素,結合造型、印繪、縫製、製革等手法,形成了獨特的、系統的手工製作技藝。但是,目前隨著傳統戲劇的衰微,劇裝戲具製作也出現了不景氣的局面,包括從業人員年齡老化,熟練工減少,行業收入偏低等,這些現象影響了製作工藝的承傳和發展,我們有必要採取措施進行搶救和保護。

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 石灣陶塑技藝 |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 |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 磁州窯燒制技藝 |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 | 宋錦織造技藝 |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 蜀錦織造技藝 |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 土家族織錦技藝 | 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技藝 | 壯族織錦技藝 |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 苗族蠟染技藝 | 白族扎染技藝 |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 |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 保全族腰刀鍛制技藝 | 景泰藍製作技藝 |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 明式家具製作技藝 | 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 |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 雕漆技藝 |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 廈門漆線雕技藝 | 成都漆藝 | 茅台酒釀製技藝 | 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 |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 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 | 武夷岩茶 |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 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 | 皮紙製作技藝 | 藏族造紙技藝 | 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 | 竹紙製作技藝 | 湖筆製作技藝 | 徽墨製作技藝 | 歙硯製作技藝 | 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 | 雕版印刷技藝 |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 | 制扇技藝 |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 樺樹皮製作技藝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 |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

江蘇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