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江西省景德鎮是中國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的重鎮。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千餘年來,景德鎮制瓷業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段歷史。其成就之高、影響之大、技藝之精湛、品種之齊全,是任何時代,任何其他窯場都難以企及的。2006年5月20日,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10月,“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已通過專家評審,正式代表中國申報聯合國201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基本資料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文化遺產名稱: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所屬地區: 江西 · 景德鎮
遺產編號:Ⅷ—7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江西省景德鎮市
遺產級別: 國家

簡介

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的昌江河畔,地處贛、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產陶瓷而著稱的古老城市。景德鎮自五代時期開始生產瓷器,至今已經走過了千年的發展歷程。

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這裡千年窯火不斷,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的所在區域主要是景德鎮市城鄉各地。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千餘年來,景德鎮制制業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段歷史。其成就之高、影響之大、技藝之精湛、品種之齊全,是任何時代,任何其他窯場都難以企及的。

歷史溯源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作品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作品

考古發掘表明,景德鎮自五代開始生產瓷器,宋、元兩代迅速發展,至明、清時在珠山設御廠,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

景德鎮瓷業習俗是景德鎮制瓷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德鎮在宋代出現“村村窯火,戶戶陶埏”的景觀,瓷業習俗已具雛形。明、清以後,珠山御廠的設立和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刺激了景德鎮制瓷業的蓬勃發展,致使幾乎所有散落在鄉村的小窯作坊都集中到城區,形成眾多的手工業工場,吸納了大量從業人員,"窯戶與鋪戶當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景德鎮由此成為“五方雜處”、有"十八省碼頭"之稱的陶瓷大都會,為瓷業習俗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民國時期,景德鎮瓷業習俗的突出表現是客籍瓷商隊伍的不斷壯大及瓷行、瓷莊和瓷號的大量湧現。各商幫都有自己的瓷行、瓷莊或瓷號,他們加強了景德鎮與外地的聯繫,也操縱了景德鎮瓷器的運銷。隨之而來的各地風俗習慣給景德鎮瓷業習俗增添了新的內涵。

藝術特色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瓷業內部分工日益細化,普遍採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盪釉等技藝製作瓷坯,再採用匣缽仰燒、墊缽覆燒、支圈覆燒等技法進行裝燒。到元代,又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法”及青花釉下彩繪技術。明、清兩代,景德鎮制瓷業進一步發展,"總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制瓷手工技藝體系基本完善,採礦、每道工序都簡化到不能再簡化的程度。煉泥的只管煉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繪者也是畫者畫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畫,如此明細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各方面都有身懷絕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鎮手工制瓷業至此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

制瓷技藝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作品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作品

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專業化程度強,行業分工極其細緻,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畫坯、施釉和燒窯等五項工序。
1、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階段,也是器物的雛形製作。它是將製備好的泥料放在坯車上,用輪製成型方法製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坯件。
2、利坯:即“修坯”。它是將經過印坯工藝後的粗厚不平、規格不齊的粗坯經過兩次鏇削,使之厚度適當、表里一致。
3、施釉:俗稱“剎合坯”。它是在器坯內外上一層玻璃質釉、使之光潤。其方法有蘸、澆、吹、盪、塗等。
4、畫青花:俗稱“畫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繪畫,打青花箍或寫青花字,最後上釉燒成。
5、燒窯:是成瓷的最後一道關鍵工序。它是將裝有成坯的匣缽按窯位置放在窯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燒至1270--1300度,採取先氧化焰,後還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緊火、淨火三個階段,用一天一夜(24小時)的時間,把匣缽內的坯胎燒成瓷胎。

工藝特色

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在匯集全國各地名窯技藝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並自成體系。其行業分工之細,專業化強度之高是其他手工行業所無法比擬的。

御窯廠的生產組織分工相當完備,具備了制坯行業的各種作坊:有舂碓陶土的作坊,有製作大小圓、琢器坯胎的作坊,有制匣缽的作坊,還有各種輔助性的作坊,如泥水作、大木作,船木作,鐵作等。許多局部操作大都由專業性很強的工匠擔任。同時將燒、做兩行集中在廠內,設御窯若干座,形成了一個門類齊全,無所不及的大型手工作坊。

從民窯來說,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鎮制瓷業燒、做兩行便開始分立。"陶食工,不受藝傭,帚賃窯主,以相附合"。清代才出現兼營燒做兩行的“燒圇窯戶”。同時,民窯業也具有完善的生產體系。這個體系分為不同的行業,各行各業都有其行幫組織,他們既各自獨立經營,又處在經常的互相聯繫中。由於分工不同,工匠必須各自掌握一種專門技藝,並以此為終身職業。這對工匠的工藝水平的提高和技藝的嫻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也為新工藝的創造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傳承意義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作品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作品

景德鎮在“集大成”之後,又將其精湛的制瓷工藝傳播開來,促進了全國及世界各產瓷區制瓷業的蓬勃發展。因此,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及生產體系不愧為中國陶瓷業中的傑出代表,體現了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與東西方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當地政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為配合城區改造,保護一批歷史文化遺蹟,把散落在市區的部分古窯場、古作坊、古建築異地集中保護,建立了景德鎮陶瓷歷史博覽區,整個博覽區由古窯和陶瓷歷史博物館兩大景區組成,是景德鎮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遊區之一,也被國內外專家和陶瓷愛好者稱為"活的陶瓷博物館"。

但同時,建國以後,隨著政治、經濟的變革和瓷業機械化生產的不斷發展,景德鎮瓷業習俗開始淡化,已瀕臨消亡。景德鎮傳統的制瓷手工藝雖然得到部分保留與發展,但其中的一大部分仍在不斷地流失和消亡,亟待搶救和保護。

技藝保護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保護傳承中心基地揭牌:

2009年7月4日上午,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保護傳承中心基地暨景德鎮傳統制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演示中心揭牌儀式在陶瓷歷史博覽區舉行,鎮窯維修工程開工儀式也同時舉行。市委常委、副長市盧正大,市政府及文化局有關領導和市首批10位傳統制瓷技藝代表性老藝人參加了揭牌儀式。盧正大等揭牌。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作品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作品

景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千年窯火留下了精湛的制瓷技藝,造就了大批具有豐富傳統制瓷技藝的瓷業工人,“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等項目已被分別列入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省、市領導非常重視傳統制瓷老藝人及傳統技藝的保護傳承工作,2008年9月,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頒發了《景德鎮市傳統制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通過規定程式,評審產生了市首批10位傳統制瓷技藝代表性老藝人,促進了該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陶瓷歷史博覽區保留了傳統的鎮窯和作坊,聚集了一大批制瓷老藝人,是該市最大的4A級景區,在這裡建立手工制瓷技藝保護傳承中心基地及景德鎮傳統制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演示中心,充分發掘利用文化資源,推動我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的有力舉措。把這個“基地”和“中心”建設好,具有重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鎮窯是該市300擔規模柴窯的唯一遺存,把窯房建築保護好,將窯爐“修舊如舊”,同時維持生產性保護方式,以保護傳承砌窯、燒窯的傳統技藝,其意義和影響深遠切實把瓷都的陶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不斷推向前進。

正式“申遺”

2009年10月,“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已通過專家評審,正式代表中國申報聯合國201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是江西省首個通過國家專家評審,正式代表中國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 石灣陶塑技藝 |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 |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 磁州窯燒制技藝 |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 | 宋錦織造技藝 |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 蜀錦織造技藝 |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 土家族織錦技藝 | 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技藝 | 壯族織錦技藝 |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 苗族蠟染技藝 | 白族扎染技藝 |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 |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 保全族腰刀鍛制技藝 | 景泰藍製作技藝 |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 明式家具製作技藝 | 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 |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 雕漆技藝 |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 廈門漆線雕技藝 | 成都漆藝 | 茅台酒釀製技藝 | 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 |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 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 | 武夷岩茶 |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 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 | 皮紙製作技藝 | 藏族造紙技藝 | 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 | 竹紙製作技藝 | 湖筆製作技藝 | 徽墨製作技藝 | 歙硯製作技藝 | 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 | 雕版印刷技藝 |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 | 制扇技藝 |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 樺樹皮製作技藝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 |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