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是流傳於南京地區(古稱"金陵")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動,又稱"金陵燈會",主要在每年的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歷來燈會期間,遊人如海,萬燈齊明,一派熱鬧景象。20世紀以後,燈會有了進一步的擴展,秦淮燈彩的扎裱技藝也不斷提高,並推動了南京的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獸舞、秧歌、踩高蹺等民間藝術的發展。秦淮燈會源遠流長,早在南朝時期就有元宵燈會,其盛況堪稱全國之冠,享有“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明初以來,著名的秦淮河“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紀以後它主要集中在夫子廟地區,目前已經擴展到“十里秦淮”東側五里地段,核心區域包括夫子廟、瞻園、白鷺洲公園、吳敬梓故居陳列館、江南貢院陳列館、中華門瓮城展覽館、老門東及中華路、平江府路、瞻園路、琶琵路一帶。2006年5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申報的秦淮燈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50)。

價值

秦淮燈會秦淮燈會

歷史價值

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從2005年12月31日開始公示,以“歷史文化空間環境”類別申報的南京秦淮燈會名列其中——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也是金陵古老文明的發祥地。千百年來,秦淮河畔的燈火盛況始終與當地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某種程度上就是南京城市興衰榮枯的色彩符號。

秦淮燈會亦稱“金陵燈會”,是廣泛流傳於南京地區的傳統習俗活動,一般於每年的傳統元宵佳節前後舉辦,主要表現為張燈結彩、盡情觀賞、歌舞狂歡等,是本土與外來文化長期滲融的獨具魅力的民俗文化現象。

文化價值

秦淮燈會秦淮燈會

早在南朝伊始,南京城就曾舉辦過元宵燈會。由於人文精神的興起,張燈結彩景況開始從深宮禁苑、宗教場所走向民間大眾,“燈火滿市井”的壯觀場景堪稱全國之冠。對此,梁簡文帝蕭綱、陳後主等都曾用生動的詩歌,描繪了南朝利用燈彩來增添節日氣氛的社會風尚。儘管隋朝以後的金陵倍受冷落,但元宵佳節張燈、觀燈等活動畢竟開始蔚然成風了。

自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後,他為了招徠天下富商建設南京,營造盛世氛圍,竭力提倡燈節這一盛事,並索性將每年元宵節張燈時間延長至十夜,使之成為了我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洪武五年(1372)元宵節,他更是別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萬盞水燈。朱元璋還是一位製作燈謎的高手,由此促進了元宵燈會內容向更加豐富多彩的方向發展。 永樂七年(1409)初,明成祖朱棣“賜百官上元節假十日”,並繼續張燈結彩,營造節日氣氛。3年後又下令在南京皇宮午門外,集能工巧匠籌辦燈會,精心扎制鰲山“萬歲”燈,並且與民同樂。以後年年如此。明代中期以後,南京已成為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都市之一, <南都繁會景物圖>等畫卷,形象描繪了焰火奪目的鰲山及老百姓觀看演出的熱鬧場景。明代後期<正德江寧縣誌>所描繪的燈節,更是繁華得讓人目不暇接。

社會價值

儘管秦淮燈會的歷史發展迭經起伏,但它作為南京民眾難以割捨的真摯情懷和傳統習俗,最終還是薪火相傳延續迄今,並迎來了輝煌的新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市和秦淮區人民政府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角度出發,重新整建了“夫子廟及秦淮風光帶”,1985年起又恢復舉辦了每年一屆的“秦淮燈會”。十里秦淮水,波映花燈紅。現在每到農曆除夕秦淮燈會啟幕以後,年節和民俗味十足的夫子廟地區便呈現出斑斕十色的花燈海洋,萬千燈火不夜天,疑是瑤池在人間。“老南京”有句俗話“過年不到夫子廟觀燈,等於沒有過年;到夫子廟不買張燈,等於沒過好年。”這也使得“燈火秦淮”(夫子廟燈市、燈會、燈景)人文景觀再次蜚聲天下,並獨享盛譽。

藝術價值

秦淮燈會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作為南京地區重要的民間文化內容,乃歷代南京民眾觀照自然、社會的情感產物,也是一種民間社火形式。從藝術角度將南京社火可以分為靜態和動態造型兩種形式,那么秦淮燈彩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靜態道具造型。秦淮燈會還是展示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等南京民間藝術,以及歌舞、曲藝、雜耍娛樂活動的重要視窗平台。

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如建都於此的歷代王朝宮殿內外,以及夫子廟、三山街、笪橋、評事街、上新河等文化商貿繁華地帶。20世紀後基本上集中在夫子廟地區,現已擴展到“十里秦淮”東側五里風光帶上。核心區域主要包括夫子廟、瞻園、白鷺洲公園、王導謝安陳列館、吳敬梓故居陳列館、江南貢院陳列館、中華門瓮城展覽館,以及中華路、平江府路、瞻園路、琵琶路一帶。

以秦淮燈彩為主的本土民間文藝貫穿於金陵燈會,大大豐富了其中的藝術內涵和娛樂形式。廣大民間藝人從信仰習俗、愛美心愿和對未來憧憬出發,憑藉直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既大膽借鑑文學藝術中的誇張變形、對比呼應、抽象寫意、象徵借喻等表現技巧,又注意突出形式與趣味的探求、傳統與現代的交接,講究豐滿渾厚、簡約誇張等藝術造型及布局,進一步強化了秦淮燈彩等民間藝術的表現技法手段,進而提升了秦淮燈會的藝術水準。因此南京民間藝術從形式到內容,都不斷得到發展完善,也豐富了自身的人文內涵和藝術魅力。

經濟價值

秦淮燈會秦淮燈會

與此同時,年復一年的燈會活動不斷地把秦淮燈彩等南京民間藝術發展推向新的高潮。就在2000年,南京市秦淮區曾被命名為“中國民間(燈彩)藝術之鄉”。在2005年2月舉行的中國民間文藝第七屆“山花獎”(燈彩)評選活動中,來自南京的燈彩作品<金雞吉祥> 、<秦淮娃娃鬧春節>和<金雞報曉> ,分別獲得了金獎、銀獎和優秀獎,為秦淮燈彩爭得了榮譽。由著名民間藝術家陸有昌先生扎制的秦淮燈彩傳統作品“荷花燈”,已被國家郵政總局選定為2006年春節特種郵票題材,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成為展示祖國傳統民間藝術的一張燙金名片。

華夏鬧元宵,天涯共此時。秦淮燈會因為“光”與“彩”的結合、“燈”與“舞”的交融,以獨具風韻的形式內容客觀地表達了老百姓呼喚真、善、美的淳樸心聲,也折射了人們在對火的原始體驗中而生髮出來的信仰習俗、文化意趣、審美理念,以及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血緣關係。長期以來,元宵佳節在南京一直就是以燈為俗、用燈造景和借燈興舞的傳統歲時節日,也是每年四季中唯一的“狂歡節”。舉辦燈會之時,天穹星漢燦爛,人間燈火輝煌。廣大民眾也會打破常規“家家走橋”,在富饒豐沃的自然與人文土壤上盡情地賞燈、玩燈和鬧燈,祈求豐衣足食、身體安康、愛情美滿和子嗣綿延,以各種民俗文化行為表達自己的身心愉悅和美好願望。斑斕繽紛的燈彩讓他們編織著良宵美景,構成了南京傳統習俗風尚中特有的文化景致。

江蘇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