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幫

香山幫

香山幫,主要指位於蘇州香山一帶的建築工匠,他們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蘇州園林。

地理位置

蘇州香山位於太湖之濱,自古出建築工匠,擅長複雜精細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術,人稱"香山幫匠人",史書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於香山"的記載。
明代生於香山的北京天安門城樓設計者蒯樣,因其建築技藝高超而被尊為"香山幫"鼻祖。從匠心獨運的蘇州古典園林到氣勢恢弘的北京皇家宮殿,數百年來,蘇州香山幫匠人的精湛技藝代代相傳,香山幫匠人的傑作蘇州園林和明代帝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明匠介紹

蒯祥為明代吳縣香山人(即今胥口鎮),生於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1398年),卒於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十二年(1481年),字廷瑞,是北京故宮、五府六部衙署、長陵等建築的營造者。
蒯祥設計天安門是歷史的機遇。當年朱棣遷都北京,從江蘇掃募了大批能工巧匠前往。蒯祥正當壯年,技藝高超,故被徵召入京。進城後,蒯祥的才能獲得當時負責皇宮建設的都督僉事的賞識,於是被委以重任,由他設計了三大殿、天安門等一批重要的皇宮建築。蒯祥一時聲譽鵲起,皇帝也“每每以‘活魯班’呼之”。蒯祥最後官至工部侍郎,成為天下百工的總領頭。據考,蒯祥曾讀過幾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而他的技藝更是了得,木匠、泥匠、石匠、漆匠、竹匠五匠全能。《吳縣誌》記載,他精於建築構造,“略用尺(淮下加十)度……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釐”。在吳縣,關於蒯祥的民間傳說很多,其中心總離不了蒯祥如何鬼斧神工。 蘇州的建築聞名於世,主持設計和修建北京紫金城宮殿的蒯祥就是蘇州香山人,由於香山匠師手藝精絕,被稱為“香山幫”,是明清以後中國傳統建築在江南的重要流派。在中國園林史上,有兩部經典著作,一部是《園冶》出自著名的造園大師計成,他是蘇州同里人。還有一部叫《長物志》,專門研究園林內部裝修和陳設布置,作者文震亨是蘇州城裡人,吳門畫派領袖人物文徵明的曾孫。
蘇州的建築聞名於世,主持設計和修建北京紫金城宮殿的蒯祥就是蘇州香山人,由於香山匠師手藝精絕,被稱為“香山幫”,是明清以後中國傳統建築在江南的重要流派。在中國園林史上,有兩部經典著作,一部是《園冶》出自著名的造園大師計成,他是蘇州同里人。還有一部叫《長物志》,專門研究園林內部裝修和陳設布置,作者文震亨是蘇州城裡人,吳門畫派領袖人物文徵明的曾孫。

楊惠之


唐代“塑聖”楊惠之是香山人。他成功地把張僧繇的繪畫風格運用到雕塑方面,甪直保聖寺中殘存的九尊羅漢,就是楊惠之的精品之作。
 薛福鑫
在耦園大修中精心設計了李白醉酒、林和靖踏雪尋梅等多個形態各異的花窗,這些花窗精細奪目,移步易景,富含韻味。據說他動手製作了山水間的屋脊雕塑松鶴柏鹿,垂脊雕塑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還帶領香山工匠修建了中國出口美國的園林建築———明軒,修復了山塘景區中的玉涵堂等。

江南傳統建築中典範

一是同治、光緒年間為顧文彬怡園建屋三楹,隔扇將其分為南北二廳,前曰“鋤月廳”,後曰“藕香榭”。二是光緒二十八年,和著名雕刻家趙子康一起重修木瀆“嚴家花園”。三是民國十二年在光福馬駕山懂坡造“梅花亭”。四是民國二十六年和趙子康合作重建靈岩山“大雄寶殿”。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阿布達比審議並批准了包括中國22個項目在內的76個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與蘇州有關打包列入的項目有3個:端午節(蘇州端午習俗)、中國蠶桑絲織技藝(蘇州的宋錦、緙絲)和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蘇州的“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香山幫的衰落原因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匠人的收入低、勞作苦,一般的匠人年薪不超過3萬,而做得好的匠人年薪不超過5萬,本地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從事匠人職業,香山幫面臨著後繼乏人、技藝失傳的尷尬局面。香山幫工匠老齡化趨勢嚴重,一般工匠年齡在40歲以上;二是香山幫傳統營造技藝面臨走樣的困境。由於香山幫技藝的傳承方式主要還是口傳心授,所以並非短時即能奏效。目前不少的仿古建築只能臨摹到香山棒傳統技藝的“形”而無“魂”,做出的活“走樣”的多。(蘇州“兩會”上,政協委員、蘇州大學社會學院陳紅霞副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