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退食錄》

《故宮退食錄》

《故宮退食錄》是朱家溍所寫的歷史書籍,2009年10月由紫禁城出版社發行。

基本信息

簡介

《故宮退食錄》故宮退食錄

《故宮退食錄》朱家溍先生是著名的文物專家和歷史學家,常年工作在故宮博物院,學識淵博。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在故宮“退食之暇”寫的一些隨筆性文章。記瑣聞於備掌故之外,還多有風趣,是這本《故宮退食錄》的一大特點。

特點

一書按性質歸類分為十二組,大致是:
一、在故宮工作與碑版書畫等的鑑定;
二、琺瑯、牙角、雕漆、書籍等器物的研究;
三、先世遺澤;
四、書序;
五、清宮禮俗;
六、有關宮廷生活的作品(包括影片)正誤;
七、宮廷和貴胄演戲情況;
八、四時府邸園林;
九、記先賢;
十、有關故宮博物院諸事;
十一、京劇及一些名演員;
十二、方言及飲食。
內容記瑣聞於備掌故之外,頗多風趣。

作者介紹

朱家先生(1914年8月11日—2003年9月29日),著名的文物專家和歷史學家。男,字季黃,浙江蕭山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局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九三學社社員,著名的文物專家和歷史學家。  

朱家溍先生的父親朱文鈞先生(號翼盦)是著名金石學家,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負責鑑定院藏古代書畫碑帖。先生自幼受家學薰陶,酷愛祖國傳統文化,精研文物及歷史等。1941年於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後在後方糧食部參加工作。1943年開始在重慶參加故宮博物院文物保管和研究等工作。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北平,歷任故宮博物院科員、科長、編纂等職務,擔任文物提集、整理、編目、陳列等工作。工作中,廣泛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名畫和工藝品及古建築、園林、明清歷史、戲曲等。1950年任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兼任陳列組組長,負責各項大型文物陳列設計和布置,依據明清檔案和歷史文獻等,逐步恢復太和殿、養心殿等部分重要宮殿內部陳設原狀。1966年後參加故宮藏書的鑑定和編選出版工作。1983年任研究員。1992年應國家文物局之邀參加全國各省、市、縣博物館和考古所等單位的文物鑑定專家組工作,確認全國各地呈報的一級文物。1988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91年被國務院評為享受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貼之突出貢獻的專家。

朱家溍先生先後主編了《兩朝御覽圖書》、《明清帝後寶璽》等圖書,由先生主編的《國寶》榮獲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一流圖書獎,他還參加了《故宮珍品全集》、《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等的編寫,撰寫了《故宮藏善本書目》、《歷代著錄法書目》等專著,發表數十篇重要學術論文。他的專著《故宮退食錄》被評為1999年十大暢銷書之一。

朱家溍先生兄弟四人於1953年、1976年、1994年先後將家藏的大批珍貴碑帖、明清家具等文物,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和浙江省博物館等單位。

朱家溍先生學識淵博,涉及學科既廣且深,多次解決院內外文物、歷史等疑難問題,碩果纍纍,堪稱大師。他為人謙和,生活儉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對生活通達樂觀,對後輩熱情扶持,受到全院同仁和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年文物愛好者的尊重和敬愛,他的高風亮節、傑出成就與重大貢獻,熱愛祖國、熱愛文博事業、熱愛故宮的愛國主義精神,嚴謹求實、一絲不苟、刻苦工作的高尚職業道德,不僅受到政府的表彰和社會的稱頌,成為學習的楷模,而且將永遠被人們懷念。

目錄

序/王世襄
我怎樣幹上文物工作的
碑版鑒訂問題舉例
從舊藏蔡襄《自書詩卷》談起
元人書《靜春堂詩集》序卷
宋高宗付岳飛救書和批答
大米和小米
從舊藏沈周作品談起
清高宗南苑大閱圖
關於雍正時期十二幅美人畫的問題
來自避暑山莊的一件畫屏
《國子監敬思堂補植丁香圖》詩卷小記
旃檀佛像和複製品的下落
清代畫琺瑯器製造考
牙角器概述——《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
元明雕漆概說
明代漆器概述——《中國美術分類全集》明代漆器卷序言
清代漆器概述――《中國美術分類全集》清代漆器卷序言
清雍正年的漆器製造考
雍正年的家具製造考
龍櫃
漫談椅凳及其陳設格式
銅掐絲琺瑯和銅胎畫琺瑯
故宮所藏明清兩代有關西藏的文物
王世襄和他的《髹飾錄解說》
讀《說葫蘆》說葫蘆
顧二娘制菌硯
故宮藏禁毀書錄
足本《唐音統簽》全帙
兩種《全唐詩》
《崇禎曆書》與《新法曆書》
蕭山朱桐軒先生
蕭山朱氏宗譜
朱文端公遺札
朱文端公遺像詩
敬跋父母遺墨
我家的藏書
《凡將齋印存》序
《明式家具研究》
《中國古代家具》序
《舊京返照集》序
《明清帝後寶璽》棄言
《朱子遺墨》序
《國寶》導言
《西安碑林全集》序
《帝京舊影》序
《北京文物勝跡大全・東城區卷》序
《清代後姬首飾圖錄》序
《兩朝御覽圖書》棄言
《故宮藏珍本圖書叢刊》序
《華夏諸神》
漫談假古董
研究清代宮史的一點體會
關於清代宮史研究及原狀陳列的幾個問題
明清宮殿內部陳設概說
太和殿的寶座
坤寧宮原狀陳列的布置
鹹福宮的使用
太監往談錄
清代外官生活方式
關於毓祟穿的盔甲
慈禧聽政為什麼要“垂簾”
清代皇帝怎樣避暑
清代皇子對皇帝的稱呼
清代禮俗雜談
稟報的規矩
《紅樓夢》作者對建築物描寫中的真事和假語
對《我的前半生》部分史實的訂正
德齡、容齡所著書中的史實錯誤
為影片《傾國傾城》訂正史實
為電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答窖問
為電影《譚嗣同》答客問
堂會戲
記恭王府堂會戲
清代內廷演戲情況雜談
昇平署時代崑腔七腔亂彈的盛衰考
清代亂彈戲在宮中發展的史料
昇平署的最後一次承應戲
《萬壽圖》中的戲曲表演寫實
清代的戲曲服飾史料
樂善園和三貝子花園的有關史料
漫談疊石
北京城內舊宅園聞見錄
博多勒噶台親王府
北京步軍統領衙門的遺址
舊京第宅
什剎海夢億錄
要保護山水和文物古蹟
回憶陳垣、沈兼士兩位先生
憶朱益藩先生和他舉辦的賑災書畫展覽
記溥西園先生
我與張伯駒道兄
我所知道的於善浦
一個參觀者對故宮博物院的印象
我青年時代經過的院慶
有關易培基冤案的一些情況
觀真跡展覽小記
故宮博物院的國劇同樂會
閒話《青石山》
楊小樓的《湘江會》
楊小樓的《夜奔》
學余隨筆
余叔岩的一組珍貴舞台劇照
梅蘭芳年譜未定草
梅蘭勞與崑曲
梅蘭芳的歌唱藝術
梅蘭芳談戲曲舞台美術
李世勞印象記
《京劇談往錄四編》序
提倡文武昆亂不擋
我說票友
憶偶虹兄
搶救保存第一
再談京昆的搶救保存
釋北京方言“包樁”“找牢”“龍漢”
飲食雜說(一)
飲食雜說(二)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野人獻曝》
《西漢禮制建築遺址》
《文物叢談》
《考古人類學隨筆》
《定陵出土文物圖典》
《東平後屯漢代壁畫墓》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中華古地圖集珍》
《探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唐陵的布局》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
《地中海考古》
《迦太基傳奇》
《考古的故事》
《何正璜考古遊記》
《藏傳佛教寺院考古》
《上古西藏與波斯文明》
《探尋瑪雅文明》
《中國考古學·秦漢卷》
《湖南宋元窖藏金銀器發現與研究》
《中國古輿服論叢》
《眾神的宮殿》
《考古學讀本》
《美術與考古》
《漢唐之間的宗教藝術與考古》
《馬的中國歷史》
《另一種古史》
《古代人牲人殉通論》
《西域考古圖記》
《中華梳篦六千年》
《會說話的希臘石頭》
《在中國漫長的古道上》
《成都城坊古蹟考》
《輝煌、瑰麗的瑪雅》
《入山與出塞》
《所羅門示巴女王之鷹》
《佛教石窟考古概要》
《萬世法門》
《中國文明的形成》
《李濟文集》
《考古學》
《占卜的源流》
《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
《文物物語》
《安陽》
《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與文化》
《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考古學專題六講》
《新疆的地下文化寶藏》
《隋唐考古》
《滿城漢墓》
《埃及考古學》
《傳薪有斯人》
《亞特蘭蒂斯:消逝的人類文明真相》
《水晶太陽之謎:現代人失落的宇宙奧義》
《神與獸的紋樣學》
《吐魯番考古記》
《黃泉下的美術》
《新鐵證待判》
《逝去的風韻:楊泓談文物》
《伊特魯利亞人的靈魂》
《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
《明清金銀首飾》
《沿著古代中亞的道路》
《最新中國考古大發現》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故宮退食錄》
《印加人:黃金和榮耀的主人》
《宣化遼墓》
《神祗·墳墓·學者》
《古埃及探秘》
《宮殿考古通論》
《中國石窟寺研究》
《商周青銅器群綜合研究》
《奢華之色》
《漢畫像的象徵世界》
《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十五講》
《中國古兵與美術考古論集》
《中國聖火》
《松漠之間》
《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薈萃》
《人是太空人的試驗品》
《中國青銅器綜論》
《秦俑真相》
《中國古代天文文物圖集》
《中國盜墓史》
《美索不達米亞:追溯近東文明的起點》
《殷墟青銅器研究》
《馬承源文博論集》
《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
《尋常的精緻》
《尋找那隻爵》
《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
《武梁祠》
《簡牘檢署考校注》
《先秦兩漢考古學論文集》
《楊鴻勛建築考古學論文集》
《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
《粟特人在中國》
《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
《穿越時空的智慧》
《斯坦因中國探險手記》
《古代高昌王國物質文明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
《中國襖教藝術史研究》
《考骨紀》
《小法老之死》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華燭帳前明》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
《閱讀過去》
《西域文明》
《希伯來語聖經》
《曾侯乙墓》
《垃圾之歌》
《破解古埃及》
《死海古卷概說》
《鳥濱貝冢》
《中國方術正考》
《古文物稱謂圖典》
《漢唐考古學講稿》
《唐代金銀器研究》
《希臘藝術與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通論》
《神話考古》
《路經樓蘭》
《郭店楚簡校讀記》
《廣漢三星堆》
《從長安到雅典》
《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
《中國新石器時代》
《商周青銅器文飾》
《考古人手記》
《殷墟婦好墓》
《簡帛佚籍與學術史》
《鹽池馮記圈明墓》
《沙海古卷釋稿》
《中國早期文明》
《花舞大唐春》
《四神》
《美術、神話與祭祀》
《郭店楚墓竹簡》
《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
《偃師杏園唐墓》
《發現藏經洞》
《商文明》
《古代兵器通論》
《商周祭祖禮研究》
《正倉院考古記白川集》
《白沙宋墓》
《考古學與船舶社會史》
《雲岡日記》
《伯希和西域探險記》
《定陵》
《中國天文考古學》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敦煌考古漫記》
《燕衎之暇》
《墓葬與生死》
《甲骨文與殷商人祭》
《穿越塔克拉瑪乾》
《天使的承諾》
《古墓探秘》
《上海明墓》
《西周青銅重器銘文集釋》
《我的探險生涯》
《中國青銅時代》
《時間與傳統》
《考古學研究入門》
《消失的城市》
《凱爾特人的歐洲》
《神秘的蘇美爾人》
《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
《文物小講》
《青銅揮麈》
《劍橋插圖考古史》
《鑠古鑄今》
《活著的女神》
《亞洲腹地旅行記》
《考古學是什麼》
《廣州南越王墓》
《國寶一百件》
《失落的古格王朝》
《消失的建築》
《騙局、神話與奧秘》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
《中國墓室繪畫研究》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窯藏》
《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
《北齊東安王婁睿墓》
《西域文明史概論》
《埃及歷史銘文舉要》
《北宋皇陵》
《尋找亞特蘭蒂斯》
《考古器物繪圖》
《漢長安城遺址研究》
《唐代墓室壁畫研究》
《考古學理論》
《考古發現與早期道教研究》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埃及的遺產》
《宴饗的故事》
《古代神話與民族》
《新定三禮圖》
《六朝瓦當與六朝都城》
《清皇陵地宮親探記》
《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
《羅馬考古:永恆之城重現》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
《發現我們的過去-簡明考古學導論》
《趣味考據》
《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
《中國紋樣史》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
《從羅布沙漠到敦煌》
《中國陶瓷史》
《美源》
《梁莊王墓》
《創世紀的守護神》
《文物中的古文明》
《中國文明的開始》
《走出疑古時代》
《考古不是挖寶》
《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
《最早的中國》
《拉美西斯二世:尼羅河上的輝煌》.
《古事雜談》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水晶頭骨之謎》
《失落的約櫃》
《東周與秦代文明》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大崑崙》
《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
《商周彝器通考》
《古代中國考古學》
《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
《風雪定陵》
《考古與藝術史的交匯》
《中國古建築考古》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天工開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