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與文化》

《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與文化》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飲食的歷史幾乎與中國的文明史一樣長。在充飢果腹之外,人們賦予了飲食更多的文化意味,即今天每每被提及的所謂“食文化”。長久以來就對中國古代飲食文化感興趣,隨著本書,讓我們展開了一遭有趣的中國古代飲食文化之旅。

基本信息

目錄

代序
我與往古塵封的滋味不期而遇
第一輯
古代廚師的地位
宋代廚娘好風光
家廚的掌故
萬千忙碌的御廚
菜名的學問
菜品的形狀
隨園老人袁枚的“飲食須知”
袁枚的飲食“戒單”
第二輯
先人怎樣進食
使用了八千年的餐勺
文明時代的餐匙
四千年前的中國餐叉
國粹筷子
筷子勺子兩相為伴
禮記•曲禮》用箸辨
古代中國人的分餐制
由舉案齊眉說古代的分餐制
高桌大椅改變了古代的分餐制
古代分餐制向會食的轉變
知味與不知味
醬:古代重要的調味品
“大羹”與“玄酒”
菜系
五千年前有煎餅
中秋對月
冬至如大年
古代餃子的模樣
吃瓜古事
羞•鮮•羹•美話膳羊
豆腐與豆腐菜
古代小食的名與實
回回清真菜
玉米辣椒滿漢席
第三輯
茶聖陸羽與《茶經
茶中清趣
從茶食到茶飲
茶之趣
貢茶與名茶
酒的發明
酒池的悲劇
酒規
酒令中的籌令與棋令
漢代的酒與酒徒
唐代詩人愛逛“酒家胡”
文人酒令
唐代的自來酒
碧筒飲解語杯
文飯詩酒與文字飲
古代的飲食店
美食配美器
體驗美味
飲食覓佳境
飲食佳境的造設
飲食與色彩
飲食的調侃
第四輯
宴飲的民族禮節
飲食與禮儀
飲食中的尊卑之禮
飲宴的中禮與西禮
周代人吃飯的零碎規矩
仙藥與仙酒的故事
以藥當餐的藥膳
由“嗟來之食”說起
食客三千
共飲一河酒
諸子飲食觀
吃飯的用處
讀古人食粥詩
五味、五穀與保健
素食的起源
素食養生又養性
孔子飲食觀
從肉山酒林到“食必方丈
東坡先生這樣吃
宋代飲食節儉之風
為官之道與飲食之道
“乾魚”廉政
飲食的教化作用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古人食時也求儉樸
美味孝敬至親人
美酒聚友朋
天子愛“胡食
天下大■
“燒尾”獻食
古代朝官的免費午餐
拒赴御宴與混吃御宴
隆重的千叟宴
御筵上的規矩
御膳的膳單
周八珍到清八珍
皇帝自查一伙食帳
第五輯
“食味別聲”謂之人
咀嚼改變了人的容顏
飲食與人
地球上曾經有七百億飢餓的獵人
從茹毛飲血到火食時代
從石烹到陶烹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文明
中國最早利用蒸汽能
埋藏在地下的千年佳肴
漢畫芝草小識
中國歲時飲食文化漫說
考古發現看到的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傳統
後記
文摘

書摘

在現代,有人看不起廚師,也有人覺得自己做廚師要低人一等,在古代也會有這樣的事。不過廚師的地位卻不能一概而論,也有獲得崇高地位的時候,甚至還會是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商代湯王在伊尹輔佐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奠定了商王朝的根基。商湯之有天下,全賴有了伊尹,伊尹就是一個廚師出身的政治家。伊尹當初以烹飪原理闡述安邦立國的大道,他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偉大的廚師。古代有這樣一個比喻,自古有君必有臣,就像有吃飯的人一定應有廚師一樣。要吃,就要有製作食物的人。古代將以烹調為職業的人稱為庖人。 庖人在古代有時地位很高,受到社會的尊重;有時也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受到極不公平的待遇。庖人是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主要創造者之一,他們的勞作、他們的成就,理應得到公正的評價。司馬遷作《史記》,後司馬貞補有《三皇本紀》一篇,記述傳說的人
文初祖伏羲,即是一個與庖廚職業有聯繫的人物。《本紀》說:“太吳伏羲養犧牲以庖廚,故日庖犧。”或又稱“伏犧”,獲取獵物之謂也。此語出自佚書《帝王世紀》,不是司馬氏的杜撰。我們的初祖是廚人出身,而且還
以這個職業取名,說明在史前時代、在歷史初期,這一定還是相當高尚的事情,不至於被人瞧不起。
以庖廚活動喻說安邦治國,在先秦時代較為常見,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便是最好的例子。還有劉向《新序•雜事》也有妙說,他說一個國君好比一個美食家,他的大臣們就是廚師。這些廚藝高超的大臣有的善屠宰,有的善火候,有的善調味,肴饌不會不美,國家不愁治理不好。 商王武丁有名相傅說,武丁於夢中見到他想得到的這個人,令人四處訪求,舉以為相。武丁重用傅說,國家大治。他讚美傅說:“若作酒醴,爾惟麴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他將傅說比為釀酒的酵母、調羹的鹽梅,也是以廚事喻治國。
後世也還有人因廚藝高超而得高官厚祿的。《宋書•毛惰之傳》記,毛惰之被北魏擒獲,他曾做美味羊羹進獻尚書令,尚書“以為絕味,獻之武帝”。武帝拓跋燾也覺得美不勝言,十分高興,於是授毛惰之為太官令。後來毛氏又以功擢為尚書、封南郡公,但太官令一職仍然兼領。又據《梁書• 循吏傳》所記,孫謙精於廚藝,常常給朝中顯要官員烹製美味,以此密切感情。在謀得供職太官的機會後,皇上的膳食都由他親自烹調,深得賞識,“遂得為列卿、御史中丞、兩郡太守”。還有北魏洛陽人侯剛,也是由廚師進入仕途的。侯剛出身貧寒,年輕時“以善於鼎俎,得進膳出入,積官至嘗食典御”,後封武陽縣侯,進爵為公。
廚師進入仕途的現象,在漢代曾一度成為普遍。據《後漢書.劉聖公傳》說,更始帝劉玄時所授功臣官爵者,不少是商賈乃至仆豎,也有一些是膳夫庖人出身。由於這種做法不合常理,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所以當時長安傳出譏諷歌謠,所謂“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當時的廚師大約以戰功獲官的多,這就另當別論了。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野人獻曝》
《西漢禮制建築遺址》
《文物叢談》
《考古人類學隨筆》
《定陵出土文物圖典》
《東平後屯漢代壁畫墓》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中華古地圖集珍》
《探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唐陵的布局》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
《地中海考古》
《迦太基傳奇》
《考古的故事》
《何正璜考古遊記》
《藏傳佛教寺院考古》
《上古西藏與波斯文明》
《探尋瑪雅文明》
《中國考古學·秦漢卷》
《湖南宋元窖藏金銀器發現與研究》
《中國古輿服論叢》
《眾神的宮殿》
《考古學讀本》
《美術與考古》
《漢唐之間的宗教藝術與考古》
《馬的中國歷史》
《另一種古史》
《古代人牲人殉通論》
《西域考古圖記》
《中華梳篦六千年》
《會說話的希臘石頭》
《在中國漫長的古道上》
《成都城坊古蹟考》
《輝煌、瑰麗的瑪雅》
《入山與出塞》
《所羅門示巴女王之鷹》
《佛教石窟考古概要》
《萬世法門》
《中國文明的形成》
《李濟文集》
《考古學》
《占卜的源流》
《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
《文物物語》
《安陽》
《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與文化》
《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考古學專題六講》
《新疆的地下文化寶藏》
《隋唐考古》
《滿城漢墓》
《埃及考古學》
《傳薪有斯人》
《亞特蘭蒂斯:消逝的人類文明真相》
《水晶太陽之謎:現代人失落的宇宙奧義》
《神與獸的紋樣學》
《吐魯番考古記》
《黃泉下的美術》
《新鐵證待判》
《逝去的風韻:楊泓談文物》
《伊特魯利亞人的靈魂》
《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
《明清金銀首飾》
《沿著古代中亞的道路》
《最新中國考古大發現》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故宮退食錄》
《印加人:黃金和榮耀的主人》
《宣化遼墓》
《神祗·墳墓·學者》
《古埃及探秘》
《宮殿考古通論》
《中國石窟寺研究》
《商周青銅器群綜合研究》
《奢華之色》
《漢畫像的象徵世界》
《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十五講》
《中國古兵與美術考古論集》
《中國聖火》
《松漠之間》
《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薈萃》
《人是太空人的試驗品》
《中國青銅器綜論》
《秦俑真相》
《中國古代天文文物圖集》
《中國盜墓史》
《美索不達米亞:追溯近東文明的起點》
《殷墟青銅器研究》
《馬承源文博論集》
《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
《尋常的精緻》
《尋找那隻爵》
《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
《武梁祠》
《簡牘檢署考校注》
《先秦兩漢考古學論文集》
《楊鴻勛建築考古學論文集》
《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
《粟特人在中國》
《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
《穿越時空的智慧》
《斯坦因中國探險手記》
《古代高昌王國物質文明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
《中國襖教藝術史研究》
《考骨紀》
《小法老之死》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華燭帳前明》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
《閱讀過去》
《西域文明》
《希伯來語聖經》
《曾侯乙墓》
《垃圾之歌》
《破解古埃及》
《死海古卷概說》
《鳥濱貝冢》
《中國方術正考》
《古文物稱謂圖典》
《漢唐考古學講稿》
《唐代金銀器研究》
《希臘藝術與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通論》
《神話考古》
《路經樓蘭》
《郭店楚簡校讀記》
《廣漢三星堆》
《從長安到雅典》
《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
《中國新石器時代》
《商周青銅器文飾》
《考古人手記》
《殷墟婦好墓》
《簡帛佚籍與學術史》
《鹽池馮記圈明墓》
《沙海古卷釋稿》
《中國早期文明》
《花舞大唐春》
《四神》
《美術、神話與祭祀》
《郭店楚墓竹簡》
《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
《偃師杏園唐墓》
《發現藏經洞》
《商文明》
《古代兵器通論》
《商周祭祖禮研究》
《正倉院考古記白川集》
《白沙宋墓》
《考古學與船舶社會史》
《雲岡日記》
《伯希和西域探險記》
《定陵》
《中國天文考古學》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敦煌考古漫記》
《燕衎之暇》
《墓葬與生死》
《甲骨文與殷商人祭》
《穿越塔克拉瑪乾》
《天使的承諾》
《古墓探秘》
《上海明墓》
《西周青銅重器銘文集釋》
《我的探險生涯》
《中國青銅時代》
《時間與傳統》
《考古學研究入門》
《消失的城市》
《凱爾特人的歐洲》
《神秘的蘇美爾人》
《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
《文物小講》
《青銅揮麈》
《劍橋插圖考古史》
《鑠古鑄今》
《活著的女神》
《亞洲腹地旅行記》
《考古學是什麼》
《廣州南越王墓》
《國寶一百件》
《失落的古格王朝》
《消失的建築》
《騙局、神話與奧秘》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
《中國墓室繪畫研究》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窯藏》
《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
《北齊東安王婁睿墓》
《西域文明史概論》
《埃及歷史銘文舉要》
《北宋皇陵》
《尋找亞特蘭蒂斯》
《考古器物繪圖》
《漢長安城遺址研究》
《唐代墓室壁畫研究》
《考古學理論》
《考古發現與早期道教研究》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埃及的遺產》
《宴饗的故事》
《古代神話與民族》
《新定三禮圖》
《六朝瓦當與六朝都城》
《清皇陵地宮親探記》
《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
《羅馬考古:永恆之城重現》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
《發現我們的過去-簡明考古學導論》
《趣味考據》
《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
《中國紋樣史》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
《從羅布沙漠到敦煌》
《中國陶瓷史》
《美源》
《梁莊王墓》
《創世紀的守護神》
《文物中的古文明》
《中國文明的開始》
《走出疑古時代》
《考古不是挖寶》
《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
《最早的中國》
《拉美西斯二世:尼羅河上的輝煌》.
《古事雜談》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水晶頭骨之謎》
《失落的約櫃》
《東周與秦代文明》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大崑崙》
《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
《商周彝器通考》
《古代中國考古學》
《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
《風雪定陵》
《考古與藝術史的交匯》
《中國古建築考古》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天工開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