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插圖考古史》

《劍橋插圖考古史》

《劍橋插圖考古史》是由巴恩、郭小凌、王曉秦著,在山東畫報出版社於2000年1月1日出版。本書以平實可讀的文字,介紹了世界考古學的全部歷史,即使是非專業人士也能順利閱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劍橋插圖考古史》劍橋插圖考古史
自有文字記載歷史以來,人類便對自身遙遠的過去傾注了濃厚的興趣。人們蒐集失落已久的文物,將它們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以期再現過去的面貌。考古史不僅要介紹那些激動人心的考古發現,而且要告訴人們那些導致發現的想法,以及這些發現帶給人們的思考。

《劍橋插圖考古史》以平實可讀的文字,介紹了世界考古學的全部歷史,即使是非專業人士也能順利閱讀。通過大量的插圖、特定的事例及重大的考古發現,本書展示了人類對過去的認識是怎樣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演進的。考古探索中,"事實"與"推測"的關係錯綜複雜,本書尤關注於此。書中收有許多重要考古場地和考古學家的特寫,對考古學目前的地位及未來的前景也做了描繪,其中對世界考古現狀的評述尤為精闢。

本書前言

我們均由過去塑造而成,因而對過去的發現,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自我發現的過程。由於過去是目前尚存的最後一塊鮮為人知的大陸,其大片土地仍處在現代研究者的視野之外,所以每一次考古發掘都無異於是對這片尚未得到多少開發的廣闊世界---------我們自身和人類文化的起源-----所進行的一次探索性的考察,正是考古學給我們勾勒出了從現在通向人類形成的那個奇異年代的一些基本軌跡。

考古史是極為引人入勝的,它內含著無可數計的偉大發現,阿爾塔米拉的野牛群像和舊石器時代的藝術作品:圖坦哈蒙的陵墓和埃及法老傳奇般的財富:復活節島及其不可思議的"隆哥---隆哥"文字。可以說地球上的每一塊大陸和每一個地區,都擁有自己的考古學。由於這個學科在世界各地的發展,才使得我們首次有可能構建出真正的世界史,或者說真正的世界史前史

本書的最動人之處就是它講述的故事只是剛開了一個頭兒,這是因為考古學雖然可以追溯到醉心於收集古物的古巴比倫君主那波尼德以及古羅馬和中華帝國早期的古物鑑賞家那裡,但它真正的開端一般認為還是在1859年,即人們認識到人類曾經擁有悠久的歷史、其形成的年代要遠遠超出17世紀時由熱誠的經院學者們所確定的公元前4004年的期限。這個認識對於當時的學術界,如同"探險家科爾特斯"在首次看到太平洋時仿佛望見了"鮮為人知的達連山"的山峰一樣、具有難以想像的、廣闊的發展空間(就人類存在的時空範圍而言)。如果我們把考古學看作是對人類歷史的調查研究的話,那么這一認識的出現就標誌著這個學科的真正誕生

這個故事還在繼續。當前眾多激動人心的發現已不僅來自新的發掘,而且也出自諸如放射性碳素斷代法和分子遺傳學研究等新技術的套用,它們大大改變了我們研究和理解過去的能力。此外,考古學理論的發展已使我們進一步意識到,我們不只在重新發現過去,而且是在創造過去,因為從地下挖出來的各種史料自己不會直接說話,必須由人來解釋它們,而我們正是它們的解釋者,所以,在我們看來,"過去"儘管是建立在經考古學家的探鏟挖出來的全部偉大發現基礎上的,但它在一定意義上仍然可以說是我們的創造之物。所以,考古學史是一部頗為複雜的歷史。它不單講述關於考古發現和新型研究技術的故事,還涉及到新的解釋範式。我們雖然是由過去塑造而成,但我們實際上又通過考古實踐在為我們自身創造著過去,因此考古學的歷史乃是我們自我認識的歷史。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對考古學的考古

第二章 舊世界和新世界(1500---1760)

第三章 古物學家和探索者(1760---1820)

第四章 科學和浪漫(1820---1860)

第五章 尋找人類的起源(1860---1920)

第六章 考古學成熟的年代(1920---1960)

第七章 新技術和眾說紛紜的考古學說(1960---1990)

第八章 目前的分歧和未來的趨勢

考古大事年表(自1500年以來)

進一步閱讀書目

圖片致謝

譯後記

文章節選

 第一章 對考古學的考古

如同任何研究領域一樣,考古學沒有一個固定的起點,人們對過去的好奇心不是什麼新鮮的感覺,它為人類所普遍共有。人們一直知道很久以前就有其他人存在。在考古學或古物研究活動出現之前,關於過去時代的知識僅僅來自文字記載、口碑、宗教信仰以及傳說和迷信。在不少農村地區,直到20世紀情況也仍然如此。過去留下的最明顯的遺蹟就是籠罩在各種神話和民間傳說中的、屹立在地表的紀念碑或建築物廢墟。這些遺物刺激了人們的想像,他們通常把這一切歸結為鬼斧神工的結果,其中很自然地多認為系由某些巨人所為。在有些基督教社會裡,古代的紀念物最終是同鬼怪聯繫在一起的。而在西南歐、史前岩石藝術遺址和巨石陵墓則往往被冠以中世紀早期摩爾人征服者的名稱。

在20世紀以前,大多數人實際上極少出門旅行,世世代代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和工作。因而產生了強烈的血統意識和連續性的感覺,牢固地附著在某一地方的土壤之上,並且無論是在古代世界還是在中世紀,人們都對這樣一個事實,即他們所繁衍生息的地方有可能是有關過去的信息之源這一點一無所知。大多數古文物是由於耕作或建築活動而被偶然發現的。任何一次挖掘古物的活動都包含著搜求金銀財寶的動機,或者是為了尋找聖人們的遺物(在中世紀的歐洲)。

考古學的起源是同一些先驅聯繫在一起的,他們不僅對過去有濃厚的興趣,而且認識到還有一種與古典文獻記載有所不同的歷史,可以根據遺留在地下的痕跡(的確無處不在)恢復起來。

近代以前對過去的認識

已知最早的考古調查是由巴比倫國王納波尼德朝廷的,他在公元前6世紀掘開了一座神廟的地板,挖出了下面近2000年前的基石。他注意尋找神廟廢墟的建築規劃,從這些"發掘"中收集各種古物。納波尼德根據他的宗教改革路線致力於正確復原這些神廟,強調他的帝王權力是從早期的國王那裡一脈相承下來的,他的銘文談到了這一點:

他在(伊巴巴爾神廟)的地基中看到了一尊納拉姆辛的父親薩爾貢的雕像。像的半個頭部已經破碎,損毀嚴重,以致雕像的面容已無法辨認。由於對眾神和王權的敬重,他召來了能工巧匠,對雕像的頭部進行了修復,復原了它的面孔。他沒有變換它的安放地點,仍把它安置在伊巴巴爾廟中……

無論納波尼德使用的技術與19世紀的發掘技術多么相像,他卻並非是一位早期的考古學家。然而,他對過去的興趣是顯而易見的,他女兒的家裡有一個專門的房間,收藏著當地出土的古文物。

在巴爾幹半島東部,一位5世紀的色雷斯公主的墓葬中有一把舊石器時代的石斧。即使是神聖的皇帝也不能避免考古的誘惑。歷史學家蘇埃托尼烏斯(古羅馬傳記作家-------譯者注)午夜我們,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在公元前1世紀"收藏有眾所周知的"巨人"-------已滅絕的海洋與陸地怪物的巨大頭骨,以及古代英雄們的武器"這種對"古代英雄"的興趣可以追溯到通常所認為的考古學之父----荷馬那裡。正是荷馬藉助他的史詩《伊利亞特》中對特洛伊戰爭和在《奧德修記》中對不同土地上的民族的描述,才使人們的目光轉向過去。

近東

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位於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之間,有沿襲了2500年的文學傳統,另有1000年的歷史隱含在神話和口頭傳說當中。古代美索不達為亞的名望使它的許多傳統載入包括《聖經》在內的相鄰地區的古代文獻當中。這種文學傳統明顯地包含一些諸如王表、年表、年代記、史詩、悼詞之類的史料。從公元前三千紀開始積累,這些歷史文獻便作為培訓書吏的教材被反覆地加以複製,並通過圖書館傳播開來。到了偉大的亞述國王們(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東北部)的時代,以及公元前一千紀尼布甲尼撒(新巴比倫王國的國王----譯者注)的時代,具有教養的美索不達米亞人便成了漫長的歷史傳統意識的繼承人。

西亞人對過去有一種共同的態度,就是人類世界是由神靈創造的,需要一位公正的國王來保障社會秩序,像吉爾加美什(約生活在化元前28世紀)這樣的英雄和公道的國王,是美索不達米亞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神話里的主要人物,相反,不虔誠的行為則導致社會動亂、饑荒和瘟疫流行、蠻族人侵及其他災難。神話和詩歌貶低不虔誠的國王,如公元前23世紀的國五一納拉姆辛。他的行為冒犯了神靈,引起社會秩序的崩潰。這種態度在《聖經》中被處理為同神訂立的一種契約,把正確行事和恰如其分地舉辦典禮與儀式當作人民及其領袖的責任。

《聖經》作為古代典籍和早期教基督教的作品,對西方人來說,保存了有關鐵器時代西亞文明的記憶。《聖經》中的一些篇目,比如《列王記》和《尼希米記》等,按編年順序記載了以色列和朱迪亞(約相當於今巴勒斯坦南部和約旦西南部地區-----譯者注)的命運,以及它們同腓尼基、北部阿拉美亞諸王國、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和波斯帝國的關係。以賽亞和其他先知利用道德語言作為暗示,留下了關於帝國征服、反抗侵略和終告失敗而被放逐等生動的史事。在這些記載中,亞述人無度地征服欲和極端的殘忍行 得到了概括,巴比倫成了罪惡、浮蕩和政治壓迫的象徵,它的滅亡是對不忠和邪惡的一個具體教訓:

巴比倫,諸王國的驕子……將要像上帝毀滅的所多瑪和峨摩拉城一樣,永遠空無一物……野獸出沒,永恆里充斥著咆哮的動物。(《以賽亞書》第8章,第19-21節))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野人獻曝》
《西漢禮制建築遺址》
《文物叢談》
《考古人類學隨筆》
《定陵出土文物圖典》
《東平後屯漢代壁畫墓》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中華古地圖集珍》
《探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唐陵的布局》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
《地中海考古》
《迦太基傳奇》
《考古的故事》
《何正璜考古遊記》
《藏傳佛教寺院考古》
《上古西藏與波斯文明》
《探尋瑪雅文明》
《中國考古學·秦漢卷》
《湖南宋元窖藏金銀器發現與研究》
《中國古輿服論叢》
《眾神的宮殿》
《考古學讀本》
《美術與考古》
《漢唐之間的宗教藝術與考古》
《馬的中國歷史》
《另一種古史》
《古代人牲人殉通論》
《西域考古圖記》
《中華梳篦六千年》
《會說話的希臘石頭》
《在中國漫長的古道上》
《成都城坊古蹟考》
《輝煌、瑰麗的瑪雅》
《入山與出塞》
《所羅門示巴女王之鷹》
《佛教石窟考古概要》
《萬世法門》
《中國文明的形成》
《李濟文集》
《考古學》
《占卜的源流》
《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
《文物物語》
《安陽》
《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與文化》
《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考古學專題六講》
《新疆的地下文化寶藏》
《隋唐考古》
《滿城漢墓》
《埃及考古學》
《傳薪有斯人》
《亞特蘭蒂斯:消逝的人類文明真相》
《水晶太陽之謎:現代人失落的宇宙奧義》
《神與獸的紋樣學》
《吐魯番考古記》
《黃泉下的美術》
《新鐵證待判》
《逝去的風韻:楊泓談文物》
《伊特魯利亞人的靈魂》
《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
《明清金銀首飾》
《沿著古代中亞的道路》
《最新中國考古大發現》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故宮退食錄》
《印加人:黃金和榮耀的主人》
《宣化遼墓》
《神祗·墳墓·學者》
《古埃及探秘》
《宮殿考古通論》
《中國石窟寺研究》
《商周青銅器群綜合研究》
《奢華之色》
《漢畫像的象徵世界》
《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十五講》
《中國古兵與美術考古論集》
《中國聖火》
《松漠之間》
《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薈萃》
《人是太空人的試驗品》
《中國青銅器綜論》
《秦俑真相》
《中國古代天文文物圖集》
《中國盜墓史》
《美索不達米亞:追溯近東文明的起點》
《殷墟青銅器研究》
《馬承源文博論集》
《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
《尋常的精緻》
《尋找那隻爵》
《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
《武梁祠》
《簡牘檢署考校注》
《先秦兩漢考古學論文集》
《楊鴻勛建築考古學論文集》
《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
《粟特人在中國》
《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
《穿越時空的智慧》
《斯坦因中國探險手記》
《古代高昌王國物質文明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
《中國襖教藝術史研究》
《考骨紀》
《小法老之死》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華燭帳前明》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
《閱讀過去》
《西域文明》
《希伯來語聖經》
《曾侯乙墓》
《垃圾之歌》
《破解古埃及》
《死海古卷概說》
《鳥濱貝冢》
《中國方術正考》
《古文物稱謂圖典》
《漢唐考古學講稿》
《唐代金銀器研究》
《希臘藝術與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通論》
《神話考古》
《路經樓蘭》
《郭店楚簡校讀記》
《廣漢三星堆》
《從長安到雅典》
《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
《中國新石器時代》
《商周青銅器文飾》
《考古人手記》
《殷墟婦好墓》
《簡帛佚籍與學術史》
《鹽池馮記圈明墓》
《沙海古卷釋稿》
《中國早期文明》
《花舞大唐春》
《四神》
《美術、神話與祭祀》
《郭店楚墓竹簡》
《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
《偃師杏園唐墓》
《發現藏經洞》
《商文明》
《古代兵器通論》
《商周祭祖禮研究》
《正倉院考古記白川集》
《白沙宋墓》
《考古學與船舶社會史》
《雲岡日記》
《伯希和西域探險記》
《定陵》
《中國天文考古學》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敦煌考古漫記》
《燕衎之暇》
《墓葬與生死》
《甲骨文與殷商人祭》
《穿越塔克拉瑪乾》
《天使的承諾》
《古墓探秘》
《上海明墓》
《西周青銅重器銘文集釋》
《我的探險生涯》
《中國青銅時代》
《時間與傳統》
《考古學研究入門》
《消失的城市》
《凱爾特人的歐洲》
《神秘的蘇美爾人》
《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
《文物小講》
《青銅揮麈》
《劍橋插圖考古史》
《鑠古鑄今》
《活著的女神》
《亞洲腹地旅行記》
《考古學是什麼》
《廣州南越王墓》
《國寶一百件》
《失落的古格王朝》
《消失的建築》
《騙局、神話與奧秘》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
《中國墓室繪畫研究》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窯藏》
《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
《北齊東安王婁睿墓》
《西域文明史概論》
《埃及歷史銘文舉要》
《北宋皇陵》
《尋找亞特蘭蒂斯》
《考古器物繪圖》
《漢長安城遺址研究》
《唐代墓室壁畫研究》
《考古學理論》
《考古發現與早期道教研究》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埃及的遺產》
《宴饗的故事》
《古代神話與民族》
《新定三禮圖》
《六朝瓦當與六朝都城》
《清皇陵地宮親探記》
《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
《羅馬考古:永恆之城重現》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
《發現我們的過去-簡明考古學導論》
《趣味考據》
《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
《中國紋樣史》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
《從羅布沙漠到敦煌》
《中國陶瓷史》
《美源》
《梁莊王墓》
《創世紀的守護神》
《文物中的古文明》
《中國文明的開始》
《走出疑古時代》
《考古不是挖寶》
《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
《最早的中國》
《拉美西斯二世:尼羅河上的輝煌》.
《古事雜談》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水晶頭骨之謎》
《失落的約櫃》
《東周與秦代文明》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大崑崙》
《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
《商周彝器通考》
《古代中國考古學》
《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
《風雪定陵》
《考古與藝術史的交匯》
《中國古建築考古》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天工開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