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璜考古遊記》

《何正璜考古遊記》

《何正璜考古遊記》是何正璜編著的考古類作品,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在2010年3月出版。本書的大部分文章曾陸續發表在20世紀40年代上海出版的《旅遊雜誌》上,由於戰爭和動亂,作者自己未能收集和保存。本書除了閱讀性強以外,還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使我們看到西北古蹟在未經近現代的戰亂毀壞前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期的面貌,對文博界有很好的研究與參考價值。

基本信息

簡介

《何正璜考古遊記》何正璜考古遊記

《何正璜考古遊記》作者自己未能收集和保存。但意想不到的是,在上海有一位熱心讀者王鴻森先生,竟然長期堅持將何先生的文章詳能蒐集,全部收藏,並且在退休之後,用毛筆小楷書法抄寫成書,治印題簽,線裝成一函兩冊。1993年,當他偶然得知何先生還健在時,便托人送到西安。這段佳話,成為何正璜先生臨終之前的最大欣慰!也成為中國文博界的一件幸事。

這些遊記,是何正璜從赴日留學、回國流離、在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期間以及後來的文博工作中,親身經歷和真實感受的記錄。在談到這些遊記時,何正璜先生說:“多少年來,我真像個跑江湖的人一樣,東越滄海,西涉沙瀚,常掠影於名山大川之間,曾佇立於千仞之頂,也曾浣巾於萬里之流,為了不負山河錦繡,我便苦攻歷史,使風景不致僅容流連,而賦歷史佳話,使它活起來。”在何先生的筆下,不僅使這西北黃土高原的山山水水活了起來,就連那埋藏數千年的文物,那綠銹的青銅、拙厚的漢磚、帶土的陶俑,也都隨著這飽蘸著歷史的優美文字,鮮活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特色

王子云、何正璜夫妻都是文博界的大家。本書是何正璜以散文體形式所寫的考古記游。其中的部分文章曾刊載於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旅遊雜誌》上。由於戰爭和動亂,作者未能收集和保存。但上海的王鴻森先生,由於酷愛其文,竟將其全部收齊,退休以後用毛筆小楷抄寫,並治印題簽,線裝成冊。1993年通過朋友將此書贈送給臨終前的何先生,使這部文稿終得保存。

這部遊記記述了何正璜先生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從日本留學歸來後,在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工作期間以及後來的文博工作中的親身經歷和真實感受。通過她優美的文筆,那綠銹的青銅、拙厚的漢磚、帶土的陶俑,飽蘸著歷史的積澱於厚重,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作者簡介

何正璜(1914-1994.10),是陝西省博物館研究員,湖北漢川人。因父親何立夫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曾任武昌烈士遺孤教養所教育長的母親張楚(張佳牅)來日陪讀,何遂生於日本東京。青少年時期曾生活於漢口一個世代官宦的書香之家。

何正璜的主要作品有:《伊東拾零》《含淚返國門》《美麗的臨潼》《吟鞭指灞橋》《鹹陽仿古》《黃帝陵展祭》《東方的梵蒂岡——拉卜愣》《從長安到雅典——中外美術考古記游》等。

書摘

家中錢尚未匯到,用什麼走呢?於是我檢點可以換錢的東西,行李和書都賣掉,也不夠一張船票,便決定將母親給我的金戒指也加入變賣。
午後,進市內去找同鄉唐君,到神田路口恰好遇著了,他說:“大使館正造備忘錄,清理歷年檔案,一俟政府再來命令,即行下旗歸國,那時可能由大使館帶走我們這些青年學生,但二三日內恐還不能成行。”這已經是很圓滿的結果了。可是我住在荻原家,他們的態度令我一天也過不下去,與其花錢搬到市內來等大使館的船,還是不如設法自己走的好。
和唐君告別了,一個人站在街頭,望著車群和人群像水一樣地流來流去,自己卻像是立在荒島上,看著看著出了神。
一群白衣女人走過,肩上斜掛著紅字的布帶,上寫“國防婦人會”五字,每人手中搖著一面小日本旗,不覺煩上心頭,一口氣跳上了電車。
在銀座下來,走進伊東屋的四樓,想用完寬子送我的禮券買一點兒文具。不料四樓上正開著“北支土產展覽”,華北的各種出產,都一行行地陳列著,壁上懸有一幅極大的地圖,冀察區已與滿蒙染上同樣的淡紅色,和黃色的祖國脫離版圖了。旁邊是說明,既詳細,又醒目,一群日本人津津有味地指畫笑談著,我當時是呆在一邊,雖因身著制服長裙,並未被注意,可是我自感非常難堪,像受了極大欺侮的力弱孤子,也無心再挑選文具,滿心懊惱地走了出來。

目錄

伊東拾零
含淚返國門
美麗的臨潼
謁成陵
青海行
茂陵夜話
漢長安古城
唐太宗昭陵
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的展祭
吟鞭指灞橋
白的梨花、藍的涇水——古邰州幽賞記
東方的梵諦岡——拉卜楞
成陽訪古
終南山尋夢
春風長安頌
青海之戀
女帝御寢
鹹陽考古細錄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東北的歷史名城一一瀋陽
一串被遺忘了的珍珠一一天水麥積山的石窟藝術
馳騁在西漢王朝的歷史舞台上
永樂宮觀畫記
唐陵考察日記
後記魂兮歸來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野人獻曝》
《西漢禮制建築遺址》
《文物叢談》
《考古人類學隨筆》
《定陵出土文物圖典》
《東平後屯漢代壁畫墓》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中華古地圖集珍》
《探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唐陵的布局》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
《地中海考古》
《迦太基傳奇》
《考古的故事》
《何正璜考古遊記》
《藏傳佛教寺院考古》
《上古西藏與波斯文明》
《探尋瑪雅文明》
《中國考古學·秦漢卷》
《湖南宋元窖藏金銀器發現與研究》
《中國古輿服論叢》
《眾神的宮殿》
《考古學讀本》
《美術與考古》
《漢唐之間的宗教藝術與考古》
《馬的中國歷史》
《另一種古史》
《古代人牲人殉通論》
《西域考古圖記》
《中華梳篦六千年》
《會說話的希臘石頭》
《在中國漫長的古道上》
《成都城坊古蹟考》
《輝煌、瑰麗的瑪雅》
《入山與出塞》
《所羅門示巴女王之鷹》
《佛教石窟考古概要》
《萬世法門》
《中國文明的形成》
《李濟文集》
《考古學》
《占卜的源流》
《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
《文物物語》
《安陽》
《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與文化》
《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考古學專題六講》
《新疆的地下文化寶藏》
《隋唐考古》
《滿城漢墓》
《埃及考古學》
《傳薪有斯人》
《亞特蘭蒂斯:消逝的人類文明真相》
《水晶太陽之謎:現代人失落的宇宙奧義》
《神與獸的紋樣學》
《吐魯番考古記》
《黃泉下的美術》
《新鐵證待判》
《逝去的風韻:楊泓談文物》
《伊特魯利亞人的靈魂》
《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
《明清金銀首飾》
《沿著古代中亞的道路》
《最新中國考古大發現》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故宮退食錄》
《印加人:黃金和榮耀的主人》
《宣化遼墓》
《神祗·墳墓·學者》
《古埃及探秘》
《宮殿考古通論》
《中國石窟寺研究》
《商周青銅器群綜合研究》
《奢華之色》
《漢畫像的象徵世界》
《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十五講》
《中國古兵與美術考古論集》
《中國聖火》
《松漠之間》
《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薈萃》
《人是太空人的試驗品》
《中國青銅器綜論》
《秦俑真相》
《中國古代天文文物圖集》
《中國盜墓史》
《美索不達米亞:追溯近東文明的起點》
《殷墟青銅器研究》
《馬承源文博論集》
《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
《尋常的精緻》
《尋找那隻爵》
《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
《武梁祠》
《簡牘檢署考校注》
《先秦兩漢考古學論文集》
《楊鴻勛建築考古學論文集》
《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
《粟特人在中國》
《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
《穿越時空的智慧》
《斯坦因中國探險手記》
《古代高昌王國物質文明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
《中國襖教藝術史研究》
《考骨紀》
《小法老之死》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華燭帳前明》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
《閱讀過去》
《西域文明》
《希伯來語聖經》
《曾侯乙墓》
《垃圾之歌》
《破解古埃及》
《死海古卷概說》
《鳥濱貝冢》
《中國方術正考》
《古文物稱謂圖典》
《漢唐考古學講稿》
《唐代金銀器研究》
《希臘藝術與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通論》
《神話考古》
《路經樓蘭》
《郭店楚簡校讀記》
《廣漢三星堆》
《從長安到雅典》
《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
《中國新石器時代》
《商周青銅器文飾》
《考古人手記》
《殷墟婦好墓》
《簡帛佚籍與學術史》
《鹽池馮記圈明墓》
《沙海古卷釋稿》
《中國早期文明》
《花舞大唐春》
《四神》
《美術、神話與祭祀》
《郭店楚墓竹簡》
《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
《偃師杏園唐墓》
《發現藏經洞》
《商文明》
《古代兵器通論》
《商周祭祖禮研究》
《正倉院考古記白川集》
《白沙宋墓》
《考古學與船舶社會史》
《雲岡日記》
《伯希和西域探險記》
《定陵》
《中國天文考古學》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敦煌考古漫記》
《燕衎之暇》
《墓葬與生死》
《甲骨文與殷商人祭》
《穿越塔克拉瑪乾》
《天使的承諾》
《古墓探秘》
《上海明墓》
《西周青銅重器銘文集釋》
《我的探險生涯》
《中國青銅時代》
《時間與傳統》
《考古學研究入門》
《消失的城市》
《凱爾特人的歐洲》
《神秘的蘇美爾人》
《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
《文物小講》
《青銅揮麈》
《劍橋插圖考古史》
《鑠古鑄今》
《活著的女神》
《亞洲腹地旅行記》
《考古學是什麼》
《廣州南越王墓》
《國寶一百件》
《失落的古格王朝》
《消失的建築》
《騙局、神話與奧秘》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
《中國墓室繪畫研究》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窯藏》
《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
《北齊東安王婁睿墓》
《西域文明史概論》
《埃及歷史銘文舉要》
《北宋皇陵》
《尋找亞特蘭蒂斯》
《考古器物繪圖》
《漢長安城遺址研究》
《唐代墓室壁畫研究》
《考古學理論》
《考古發現與早期道教研究》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埃及的遺產》
《宴饗的故事》
《古代神話與民族》
《新定三禮圖》
《六朝瓦當與六朝都城》
《清皇陵地宮親探記》
《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
《羅馬考古:永恆之城重現》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
《發現我們的過去-簡明考古學導論》
《趣味考據》
《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
《中國紋樣史》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
《從羅布沙漠到敦煌》
《中國陶瓷史》
《美源》
《梁莊王墓》
《創世紀的守護神》
《文物中的古文明》
《中國文明的開始》
《走出疑古時代》
《考古不是挖寶》
《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
《最早的中國》
《拉美西斯二世:尼羅河上的輝煌》.
《古事雜談》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水晶頭骨之謎》
《失落的約櫃》
《東周與秦代文明》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大崑崙》
《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
《商周彝器通考》
《古代中國考古學》
《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
《風雪定陵》
《考古與藝術史的交匯》
《中國古建築考古》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天工開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