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作者汪少華,商務印書館於2005年9月1日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此叢書為近年研究孫詒讓最新成果之匯集。凡四冊,《年譜》不與計,所論蓋皆有關《周禮正義》者。

《周禮正義》,孫著之佼佼者。其為學也,舉凡農耕時代之學,無不洽通,是以欲探其賾奧,需備相應之學養,所謂不得睹宮室之美,亦應知其門牆耳。今之學者,始乏幼功;既長,古今中外、數理化文皆所必學;至若涉古之學,泰半專攻一端,既廣涉之不及,則論仲容僅得窺其一體,必矣。

璐得潤溉於慈谿穎明先生及三台仲矽先生幾四十年。承訓之時,二老每言及仲容之學。有所請益,穎師或曰:“何不請教《周禮正義》?”且告以太老師蘄春黃先生語:“仲容之《周禮正義》,點水不漏。讀之,[典章制度)他書不必尋查矣。”且命點讀之。1961年,璐隨蕭師忝與統編教材《古代漢語》之役,即以隨身。蕭師知之,謂讀此可以粗諳《周禮》之學,若加之以《禮記》——宜以孫希旦《禮記集解》為初階,增之以《儀禮》——可先之以張爾歧《儀禮鄭注句讀》,繼之以胡培暈《儀禮正義》,則先秦以至後世制度之沿革,可以瞭然於心,即或翻檢“通考”之類,亦不徒知其然矣。璐謹遵師訓,不敢少懈,即至琉璃廠肆覓得三書,常夤夜讀之。然終無專治禮學之奢望,以稍窺閫奧則愈知其艱,而己非治之之材故耳;且鏇即運動頻仍,亦不遑顧及。

逮及1990年,有同道倡翻譯“十三經”及“諸子集成”之議,囑璐領其事,議定各書均邀名家。承師友紛然慨允,唯《周禮》、《儀禮》無著。其時經學大家黃壽祺先生(吳檢齋高足)已謝世,他人多所婉拒,而交稿時日漸近,不得已,璐遂勉力承乏,誠所謂知其不能而為之者。本欲有所參照,遍尋書林,唯得林尹先生《周禮今注今譯》,亦過簡略,難敷所需。於是白日勞累之餘,孤燈之下,左置孫氏《正義》,右展稿紙,逐行逐句重溫以譯之。舊日點讀者,亦已積塵,開卷,每見所標疑問。既為通譯,固可置之不顧,一以鄭孫為本,然終為心中塊壘也。既知自解之五日也,固當敬俟來者。

時至2l世紀,汪少華、朱小健、朱瑞平先後從余游。少華著力於《考工記》,多有所獲;小健、瑞平亦有意於孫學。少華雅好考據,小健善於抽繹,瑞平則長於條分,皆適於深研《周禮正義》者。未幾,三生論文相繼告成,學界既嘉諸生用力之勤,余亦樂見其學術之進,復如一釋長年之負。吁!昌黎有言曰:“弟子不必不如師。”莊子曰:“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其是之謂乎?

少華窮究《考工記》器物名實之辨,是可證時人考古命名之正誤,亦系連二學之實驗,當世似尚無深思實踐如彼者;小健概論《周禮正義》訓詁之得失,前人涉此者蓋寡,世所謂孫氏集清學大成者,應首推訓詁,故其所述應有益於學界;瑞平總論仲容學術之成就,旁及其音韻、文字以及墨學、時政,至若《年譜》則瑞乎論文之附篇,亦其研究人手之處,蓋欲知其人,須先明其事也。四書大體以《周禮正義》為的,而未拘焉。然孫學豈三生所能窮者,即其所述當否亦有待大方鑒之。余所望者,唯三生之作得為引玉之磚;復願三生拾級以進,終生以浮躁為戒。如此,余即或無成,亦無憾矣。

目錄

《孫詒讓研究叢書》序
一、緒論
二、考辨
 (一)“輗”考
 (二)從秦始皇陵出土銅車看“綏”的部位與形制
 (三)論“脅驅”及其革帶的定名
 (四)“蚧”與“介馬”考辨
 (五)“拌”“紛”考辨
 (六)“材”“較”獻疑
 (七)“登軾而望之”的訓詁與考古考察
 (八)從“伏兔”看文獻記載與出土文物的關係
 (九)從出土車輿看“輔車相依”
三、附錄
 (一)“交綏”“死綏”考辨
 (二)“紲”非弓秘
 (三)試論秦始皇陵銅車內銅方壺的定名
四、參考文獻
後記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野人獻曝》
《西漢禮制建築遺址》
《文物叢談》
《考古人類學隨筆》
《定陵出土文物圖典》
《東平後屯漢代壁畫墓》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中華古地圖集珍》
《探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唐陵的布局》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
《地中海考古》
《迦太基傳奇》
《考古的故事》
《何正璜考古遊記》
《藏傳佛教寺院考古》
《上古西藏與波斯文明》
《探尋瑪雅文明》
《中國考古學·秦漢卷》
《湖南宋元窖藏金銀器發現與研究》
《中國古輿服論叢》
《眾神的宮殿》
《考古學讀本》
《美術與考古》
《漢唐之間的宗教藝術與考古》
《馬的中國歷史》
《另一種古史》
《古代人牲人殉通論》
《西域考古圖記》
《中華梳篦六千年》
《會說話的希臘石頭》
《在中國漫長的古道上》
《成都城坊古蹟考》
《輝煌、瑰麗的瑪雅》
《入山與出塞》
《所羅門示巴女王之鷹》
《佛教石窟考古概要》
《萬世法門》
《中國文明的形成》
《李濟文集》
《考古學》
《占卜的源流》
《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
《文物物語》
《安陽》
《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與文化》
《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考古學專題六講》
《新疆的地下文化寶藏》
《隋唐考古》
《滿城漢墓》
《埃及考古學》
《傳薪有斯人》
《亞特蘭蒂斯:消逝的人類文明真相》
《水晶太陽之謎:現代人失落的宇宙奧義》
《神與獸的紋樣學》
《吐魯番考古記》
《黃泉下的美術》
《新鐵證待判》
《逝去的風韻:楊泓談文物》
《伊特魯利亞人的靈魂》
《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
《明清金銀首飾》
《沿著古代中亞的道路》
《最新中國考古大發現》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故宮退食錄》
《印加人:黃金和榮耀的主人》
《宣化遼墓》
《神祗·墳墓·學者》
《古埃及探秘》
《宮殿考古通論》
《中國石窟寺研究》
《商周青銅器群綜合研究》
《奢華之色》
《漢畫像的象徵世界》
《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十五講》
《中國古兵與美術考古論集》
《中國聖火》
《松漠之間》
《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薈萃》
《人是太空人的試驗品》
《中國青銅器綜論》
《秦俑真相》
《中國古代天文文物圖集》
《中國盜墓史》
《美索不達米亞:追溯近東文明的起點》
《殷墟青銅器研究》
《馬承源文博論集》
《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
《尋常的精緻》
《尋找那隻爵》
《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
《武梁祠》
《簡牘檢署考校注》
《先秦兩漢考古學論文集》
《楊鴻勛建築考古學論文集》
《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
《粟特人在中國》
《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
《穿越時空的智慧》
《斯坦因中國探險手記》
《古代高昌王國物質文明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
《中國襖教藝術史研究》
《考骨紀》
《小法老之死》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華燭帳前明》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
《閱讀過去》
《西域文明》
《希伯來語聖經》
《曾侯乙墓》
《垃圾之歌》
《破解古埃及》
《死海古卷概說》
《鳥濱貝冢》
《中國方術正考》
《古文物稱謂圖典》
《漢唐考古學講稿》
《唐代金銀器研究》
《希臘藝術與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通論》
《神話考古》
《路經樓蘭》
《郭店楚簡校讀記》
《廣漢三星堆》
《從長安到雅典》
《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
《中國新石器時代》
《商周青銅器文飾》
《考古人手記》
《殷墟婦好墓》
《簡帛佚籍與學術史》
《鹽池馮記圈明墓》
《沙海古卷釋稿》
《中國早期文明》
《花舞大唐春》
《四神》
《美術、神話與祭祀》
《郭店楚墓竹簡》
《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
《偃師杏園唐墓》
《發現藏經洞》
《商文明》
《古代兵器通論》
《商周祭祖禮研究》
《正倉院考古記白川集》
《白沙宋墓》
《考古學與船舶社會史》
《雲岡日記》
《伯希和西域探險記》
《定陵》
《中國天文考古學》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敦煌考古漫記》
《燕衎之暇》
《墓葬與生死》
《甲骨文與殷商人祭》
《穿越塔克拉瑪乾》
《天使的承諾》
《古墓探秘》
《上海明墓》
《西周青銅重器銘文集釋》
《我的探險生涯》
《中國青銅時代》
《時間與傳統》
《考古學研究入門》
《消失的城市》
《凱爾特人的歐洲》
《神秘的蘇美爾人》
《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
《文物小講》
《青銅揮麈》
《劍橋插圖考古史》
《鑠古鑄今》
《活著的女神》
《亞洲腹地旅行記》
《考古學是什麼》
《廣州南越王墓》
《國寶一百件》
《失落的古格王朝》
《消失的建築》
《騙局、神話與奧秘》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
《中國墓室繪畫研究》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窯藏》
《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
《北齊東安王婁睿墓》
《西域文明史概論》
《埃及歷史銘文舉要》
《北宋皇陵》
《尋找亞特蘭蒂斯》
《考古器物繪圖》
《漢長安城遺址研究》
《唐代墓室壁畫研究》
《考古學理論》
《考古發現與早期道教研究》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埃及的遺產》
《宴饗的故事》
《古代神話與民族》
《新定三禮圖》
《六朝瓦當與六朝都城》
《清皇陵地宮親探記》
《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
《羅馬考古:永恆之城重現》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
《發現我們的過去-簡明考古學導論》
《趣味考據》
《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
《中國紋樣史》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
《從羅布沙漠到敦煌》
《中國陶瓷史》
《美源》
《梁莊王墓》
《創世紀的守護神》
《文物中的古文明》
《中國文明的開始》
《走出疑古時代》
《考古不是挖寶》
《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
《最早的中國》
《拉美西斯二世:尼羅河上的輝煌》.
《古事雜談》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水晶頭骨之謎》
《失落的約櫃》
《東周與秦代文明》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大崑崙》
《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
《商周彝器通考》
《古代中國考古學》
《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
《風雪定陵》
《考古與藝術史的交匯》
《中國古建築考古》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天工開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