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物語》

《文物物語》

《文物物語》作者朱啟新,中華書局於2007年2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文物物語》文物物語

現在見到的出土或傳世文物,大多是當時人們使用的器物,它們的名稱什麼?當時又是乾什麼用的?由於時代久遠,我們可能知道的很少了。再如很多我們現在常用的詞語,如規矩、管轄、運籌、尋常、希望、計較、鞭策、權衡、關鍵等等,其在古代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工具,他們的原始形制、使用方法等,現在人知道得就比較少了。本書即是從某些古代器物入手,通過這些器物的名稱、質地、形象和用途等等,結合文獻資料,闡述它們在當時社會中的特殊作用,從而再現千百年前當時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探求某個歷史階段的社會普遍現象。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及日常生活等,如古人在站立和席坐方面的禮儀規範;古人的裝飾、服飾等;古人的照明工具、計時工具、計算工具、書寫工具等等;軍事上的鐵衣、刁斗、弓弩等的形制和變化,等等。每篇短小精悍,全書圖文並茂,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規矩、關鍵、管轄、權衡、冠蓋……是我們常用的詞語,但也許我們很少會意識到:“規”與“矩”、“關”與“鍵”、“管”與“轄”、“權”與“衡”、“冠”與“蓋”等等,其實都是古代人實實在在的生活用具。

本書正是通過講述這樣一件件古代器物的故事,帶您走進鮮活的古代社會,去認識人類的過去……

目錄

先說幾句
古人的站立姿態
古人的席坐姿態
迎客擁彗——古人迎客之禮
入室問孰存——古人的進門禮
古人盥洗
高年授几杖——古代的尊老與養老(上)
高年授几杖——古代的尊老與養老(下)
簪筆與白筆
“鸞”“和”之鳴——古代車輛上的響鈴
說規矩
說模範
說圓玉
說獬豸
■簋不飾與貪污受賄
“弄璋”與“弄瓦”——古代的重男輕女
立春與迎春
唐代小型樂舞
說櫛——古人的梳子和篦子
嚴具——古人的梳妝匣(之一)
說奩——古人的梳妝匣(之二)
黃眉墨妝——古代婦女面飾一種
說巾幗
說佩■
金龜婿的金龜
帶鉤
捂笏與捂紳
古人取火之器
剪和剪刀
熨與熨斗
說唾壺(盂)
■與屏風
錦繡山河說錦繡
古人採桑之器
說檠
說漏
說桔槔
說棬
說參差
管轄的管
說軾
計較的較
管轄的轄
說軔
說冠蓋
授綏與執綏
說鞭策
古代糧食儲藏
古人藏冰和用冰
俎與豆
漢唐的飲酒
酒文化中的杯
唐代的茶具
玉卮無當不如瓦罐
晨鐘暮鼓與晨鼓暮鍾
關於晨鼓暮鼓的補說
說權衡
說尋常
說擊壤
說希望
說卜
說兆
說行在
諫佛骨與捧真身
簡與牘(上)
簡與牘(下)
削與柿
研與硯
說觚
讎書——古代的圖書校對
吐魯番文書
簡“傳”與帛“傳”——古代的一種通行證
說符合
招貼——古代的小廣告
籌與運籌——古代的計算工具
漢字的簡化
紫禁城午門
鴟尾與鴟吻
戶樞之樞
說鋪首——古代的門環
說關鍵——古代的門閂
井床
鎧甲與鐵衣
金柝與刁斗——古代軍士的炊具
說蒺藜
弩與弩機
鏑與鳴鏑——古代的響箭
射與諜
象棋中的孢
化干戈為玉帛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野人獻曝》
《西漢禮制建築遺址》
《文物叢談》
《考古人類學隨筆》
《定陵出土文物圖典》
《東平後屯漢代壁畫墓》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中華古地圖集珍》
《探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唐陵的布局》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
《地中海考古》
《迦太基傳奇》
《考古的故事》
《何正璜考古遊記》
《藏傳佛教寺院考古》
《上古西藏與波斯文明》
《探尋瑪雅文明》
《中國考古學·秦漢卷》
《湖南宋元窖藏金銀器發現與研究》
《中國古輿服論叢》
《眾神的宮殿》
《考古學讀本》
《美術與考古》
《漢唐之間的宗教藝術與考古》
《馬的中國歷史》
《另一種古史》
《古代人牲人殉通論》
《西域考古圖記》
《中華梳篦六千年》
《會說話的希臘石頭》
《在中國漫長的古道上》
《成都城坊古蹟考》
《輝煌、瑰麗的瑪雅》
《入山與出塞》
《所羅門示巴女王之鷹》
《佛教石窟考古概要》
《萬世法門》
《中國文明的形成》
《李濟文集》
《考古學》
《占卜的源流》
《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
《文物物語》
《安陽》
《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與文化》
《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考古學專題六講》
《新疆的地下文化寶藏》
《隋唐考古》
《滿城漢墓》
《埃及考古學》
《傳薪有斯人》
《亞特蘭蒂斯:消逝的人類文明真相》
《水晶太陽之謎:現代人失落的宇宙奧義》
《神與獸的紋樣學》
《吐魯番考古記》
《黃泉下的美術》
《新鐵證待判》
《逝去的風韻:楊泓談文物》
《伊特魯利亞人的靈魂》
《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
《明清金銀首飾》
《沿著古代中亞的道路》
《最新中國考古大發現》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故宮退食錄》
《印加人:黃金和榮耀的主人》
《宣化遼墓》
《神祗·墳墓·學者》
《古埃及探秘》
《宮殿考古通論》
《中國石窟寺研究》
《商周青銅器群綜合研究》
《奢華之色》
《漢畫像的象徵世界》
《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十五講》
《中國古兵與美術考古論集》
《中國聖火》
《松漠之間》
《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薈萃》
《人是太空人的試驗品》
《中國青銅器綜論》
《秦俑真相》
《中國古代天文文物圖集》
《中國盜墓史》
《美索不達米亞:追溯近東文明的起點》
《殷墟青銅器研究》
《馬承源文博論集》
《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
《尋常的精緻》
《尋找那隻爵》
《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
《武梁祠》
《簡牘檢署考校注》
《先秦兩漢考古學論文集》
《楊鴻勛建築考古學論文集》
《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
《粟特人在中國》
《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
《穿越時空的智慧》
《斯坦因中國探險手記》
《古代高昌王國物質文明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
《中國襖教藝術史研究》
《考骨紀》
《小法老之死》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華燭帳前明》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
《閱讀過去》
《西域文明》
《希伯來語聖經》
《曾侯乙墓》
《垃圾之歌》
《破解古埃及》
《死海古卷概說》
《鳥濱貝冢》
《中國方術正考》
《古文物稱謂圖典》
《漢唐考古學講稿》
《唐代金銀器研究》
《希臘藝術與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通論》
《神話考古》
《路經樓蘭》
《郭店楚簡校讀記》
《廣漢三星堆》
《從長安到雅典》
《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
《中國新石器時代》
《商周青銅器文飾》
《考古人手記》
《殷墟婦好墓》
《簡帛佚籍與學術史》
《鹽池馮記圈明墓》
《沙海古卷釋稿》
《中國早期文明》
《花舞大唐春》
《四神》
《美術、神話與祭祀》
《郭店楚墓竹簡》
《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
《偃師杏園唐墓》
《發現藏經洞》
《商文明》
《古代兵器通論》
《商周祭祖禮研究》
《正倉院考古記白川集》
《白沙宋墓》
《考古學與船舶社會史》
《雲岡日記》
《伯希和西域探險記》
《定陵》
《中國天文考古學》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敦煌考古漫記》
《燕衎之暇》
《墓葬與生死》
《甲骨文與殷商人祭》
《穿越塔克拉瑪乾》
《天使的承諾》
《古墓探秘》
《上海明墓》
《西周青銅重器銘文集釋》
《我的探險生涯》
《中國青銅時代》
《時間與傳統》
《考古學研究入門》
《消失的城市》
《凱爾特人的歐洲》
《神秘的蘇美爾人》
《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
《文物小講》
《青銅揮麈》
《劍橋插圖考古史》
《鑠古鑄今》
《活著的女神》
《亞洲腹地旅行記》
《考古學是什麼》
《廣州南越王墓》
《國寶一百件》
《失落的古格王朝》
《消失的建築》
《騙局、神話與奧秘》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
《中國墓室繪畫研究》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窯藏》
《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
《北齊東安王婁睿墓》
《西域文明史概論》
《埃及歷史銘文舉要》
《北宋皇陵》
《尋找亞特蘭蒂斯》
《考古器物繪圖》
《漢長安城遺址研究》
《唐代墓室壁畫研究》
《考古學理論》
《考古發現與早期道教研究》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埃及的遺產》
《宴饗的故事》
《古代神話與民族》
《新定三禮圖》
《六朝瓦當與六朝都城》
《清皇陵地宮親探記》
《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
《羅馬考古:永恆之城重現》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
《發現我們的過去-簡明考古學導論》
《趣味考據》
《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
《中國紋樣史》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
《從羅布沙漠到敦煌》
《中國陶瓷史》
《美源》
《梁莊王墓》
《創世紀的守護神》
《文物中的古文明》
《中國文明的開始》
《走出疑古時代》
《考古不是挖寶》
《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
《最早的中國》
《拉美西斯二世:尼羅河上的輝煌》.
《古事雜談》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水晶頭骨之謎》
《失落的約櫃》
《東周與秦代文明》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大崑崙》
《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
《商周彝器通考》
《古代中國考古學》
《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
《風雪定陵》
《考古與藝術史的交匯》
《中國古建築考古》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天工開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