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疾病]

肝功能衰竭[疾病]
肝功能衰竭[疾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指肝細胞受到廣泛、嚴重損害,機體代謝功能發生嚴重紊亂而出現的臨床綜合徵,簡稱肝衰竭。肝衰竭發生於許多嚴重的肝臟疾病過程中,病情險惡,預後多不良。臨床表現為食欲不振、噁心欲嘔、黃疸、肝臭、出血、腹水、肺水肺、昏迷、紫癜。治療患者應絕對臥床,避免並去除誘發肝昏迷的誘因,預防和控制感染,及時救治出血,加強對症支持療法。

基本信息

病因及常見疾病

1.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如甲、乙、丙、丁、戊、己、庚型病毒性肝炎。也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肝炎病毒混合或重疊感染引起。

2.藥物

解熱鎮痛藥如撲熱息痛、安痛定、阿司匹林等;抗結核藥如雷米封、利福平等;其他如氟烷、甲基多巴、銻劑、砷劑、磺胺藥等。

3中毒

如毒蕈中毒、四氯化碳中毒等。

4.缺氧性肝損傷

如持續一定時間的心力衰竭、休克所致的肝瘀血、缺氧。

5.其他

如急性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等。慢性肝衰竭:多發生於慢性重症肝炎、各型肝硬變等疾病過程中。

鑑別診斷

主要與下列疾病鑑別:

1.敗血症

敗血症與急性肝衰竭(AHF)有很多相似之處,如:也可出現腦病、黃疸、凝血功能異常,易誤診為AHF。第Ⅷ因子檢測有重要鑑別診斷意義,AHF時正常,敗血症時則降低。

2.急性妊娠脂肪肝

與急性妊娠脂肪肝引起的AHF很難鑑別,二者重疊出現時更難以鑑別。但兩者的處理是相同的:終止妊娠。

3.淤膽型肝炎

淤膽型肝炎與AHF亦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由於其他原因引起嚴重消化道症狀時。但是,二者的治療卻很不相同,因此應注意二者的鑑別。淤膽型肝炎的特點是:①常有梗阻性黃疸的臨床和生化檢查特徵,而B超檢查無肝內外膽管擴張;②凝血酶原時間(PT)和凝血酶原活動度(PTA)檢查一般正常或輕度異常;③肝臟不縮小,甚至腫大;④一般不會發生肝性腦病。

檢查

1.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此項檢查為正確反映損害嚴重程度的最有價值的指標之一,有助於早期診斷。本試驗要求嚴格,需由有經驗者負責,力求準確。表現為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

2.膽鹼酯酶測定

此酶由肝細胞合成,故嚴重肝損害時,血清膽鹼酯酶明顯降低。

3.膽酶分離現象

膽紅素逐漸升高而穀草轉氨酶(ALT)卻下降。80%的ALT存在於肝細胞漿內,當肝細胞損害時,細胞膜通透性改變,ALT逸入血液內,早期ALT可升高,隨病情加重,到一定時期該酶已耗竭,加之其半衰期短,血清中ALT下降,提示預後不良。

4.AST/ALT比例動態觀察

病後10日內測定,對預測病情及預後有一定意義。ALT主在肝細胞漿內,穀草轉氨酶(AST)大多存在於線粒體內,正常AST/ALT比值為0.6。當肝細胞嚴重損害時,AST從線粒體排出,其比值即>1。

5.胺基酸(AA)測定

包括尿胺基酸總量及血清胺基酸分析。幾乎所有胺基酸均在肝內代謝,由肝細胞合成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當嚴重肝損害時,AA不能被利用而引起AA代謝障礙及平衡失調。首先尿AA總量明顯增加,血清中芳香族胺基酸增高,支/芳比值由正常3~3.5下降為至1.0以下。

治療原則

及早發現、及早針對病因治療非常重要,但多數患者預後不良。患者應絕對臥床,避免並去除誘發肝昏迷的誘因,預防和控制感染,及時救治出血,加強對症支持療法。有條件者應考慮肝臟移植手術。

肝臟疾病匯總

病毒性肝炎 | 肝膿腫 | 肝結核 | 肝吸蟲病 | 阿米巴肝膿腫 | 良惡性腫瘤 | 肝囊腫 | 肝膿腫 | | 肝包蟲病肝血管瘤 | 肝內膽管結石 | 脂肪肝 | 中毒性肝病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黃疸 | Gilbert綜合徵 | 多發性肝囊腫 | 肝海綿狀血管瘤 | 酒精性肝硬化 |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 肝癌 | B肝 | A肝 | C肝 | 膽汁淤積 | 肝腫大 | 門脈高壓症 | 腹水 | 肝性腦病 | 肝功能衰竭| 脾大| 膽管結石

消化系統疾病(三)

消化系統疾病一直是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疾病,特別是消化系統腫瘤更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醫學統計數據表明,屬於消化系統腫瘤的肝癌和胃癌長年來一直位於我國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消化系統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