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原來無肝病者肝臟受損後短時間內發生的嚴重臨床綜合徵,死亡率高。最常見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腦水腫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除少數中毒引起者可用解毒藥外,目前無特效療法。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統和肝細胞移植治療急性肝功能衰竭處在研究早期階段,是很有前途的新方法。

疾病描述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原來無肝病者肝臟受損後短時間內發生的嚴重臨床綜合徵,死亡率高。最常見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腦水腫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除少數中毒引起者可用解毒藥外,目前無特效療法。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統和肝細胞移植治療急性肝功能衰竭處在研究早期階段,是很有前途的新方法。

疾病病因

1.病毒性肝炎(甲、乙、丙等)。

2.化學物中毒:對乙醯氨基酚、甲基多巴、硫異煙胺、異煙肼、吡嗪醯胺、利福平、氟烷、阿司匹林、四氯化碳、水楊酸、黃磷等,可能引起肝衰竭。

3.外科病症:肝衰竭可能在手術、創傷、休克等的病人中發生,常原先有肝硬化、阻塞性黃疸等肝功能障礙;在MODS中也可有肝衰竭。

4.其他:妊娠期(多在後3個月)、Wilson病等過程中也可發生肝衰竭。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

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

(1)轉氨酶可增高,但發生瀰漫的肝壞死時可不增高。

(2)血膽紅素增高。

(3)血小板常減少;白細胞常增多。

(4)血肌酐或尿素氮可增高(腎功能降低所致)。

(5)血電解質紊亂如低鈉、高鉀或低鉀、低鎂等。

(6)酸鹼失衡,多為代謝性酸中毒,早期可能有呼吸性或代謝性(低氧、低鉀等)鹼中毒。

(7)出現DIC時.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可減少,而其降解物(FDP)增多,優球蛋白試驗等可呈陽性。

治療方案

1.出現肝衰竭的臨床表現,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1)改變營養方法,可用葡萄糖和支鏈胺基酸,葡萄糖液可配用少量胰島素和胰高糖素:不用脂肪乳劑,限用一般的胺基酸合劑。

(2)口服乳果糖,以排軟便2-3次/日為度;也可灌腸。則腸道抗菌藥,以減少腸內苗群,如用新黴素和甲硝唑。

(3)靜脈點滴醋谷胺(乙醚谷醚胺)、谷氨酸(鉀或鈉) 或氨酪酸,以降低血氨。

(4)靜滴左鏇多巴,可能有利於恢復大腦功能。

2.注意抗感染治療,除了要處理感染病灶,還因為肝衰竭後免疫能力降低,而且來自腸道,門靜脈的細菌毒素可進入全身血流。

3.防治MODS,例如:意識障礙並有視乳頭水腫時需用甘露醇等脫水劑;呼吸加快、口唇發紺等可能為ARDS表現,應作血氣分析和增加氧吸人、用呼吸機等;尿量過少時需用利尿劑。

4.直接支持肝功能的方法,例如:將病人的血液通過體外的動物肝灌流,或用活性炭等吸附作用和半透膜透析作用(類似“人工腎”),以清除肝衰竭病人血中有害物質,均尚未取得較成熟的經驗,需要繼續研究。

疾病預防

急性肝衰竭的病死率較高,應儘量防避其發生。臨床上能做到的是用藥時注意對肝的不良作用。例如:結核病用利福平、硫異煙胺或吡嗪醯胺等治療時,應檢查血轉氨酶、膽紅素等,如發現肝功能有改變,應及時更改藥物。外科施行創傷性較大的手術,術前應重視病人的肝功能情況,尤其對原有肝硬化、肝炎、黃疽、低蛋白血症等病變者,要有充分的準備。麻醉應避免用肝毒性藥物。手術和術後過程中要儘可能防止缺氧、低血壓或休克、感染等,以免損害肝細胞;術後要根據病情繼續監測肝功能,保持呼吸循環良好、抗感染和維持營養代謝,對肝起良好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