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靜板書

洛南靜板書

洛南靜板書早在清朝道光年間(1821年左右)就在洛南到處盛行,屬洛南土生土長的民間曲種。過去,這種民間藝術形式多是盲藝人求生餬口的手段。說唱以求神、謝土地和為農戶紅白喜事助興取樂為主,其書目以傳統內容為主。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從50年代以來,在宣傳文化部門的重視下,組織民間藝人學習培訓,挖掘整理傳統書目,編寫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書目,並且培養了一批男女青年新秀,將這種藝術形式搬上舞台,多次參加省、地、縣文藝匯演,使這一古老曲種大放異彩。本文從歷史溯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等幾方面介紹了洛南靜板書。

歷史溯源

洛南靜板書民間曲藝

洛南靜板書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左右)就在洛南盛行,屬土生土長的民間曲種,曾是盲藝人求生餬口的手段。洛南靜板書一人可操六種樂器,融彈、說、打、敲、唱於一身,一人頂七人,音韻宏亮,吐字清晰,剛柔相濟,古樸粗獷。說唱以求神、謝土神和為農戶紅白喜事助興取樂為主,書目形式分為大本書、中篇書、小回書以及二三十句的小書帽,內容大多以唱七字句韻文的傳統書目為主,愛憎分明,有褒有貶,上自天文,下自地理人物形象逼真,生活氣息濃郁,融入成語、歇後語和方言土語,既有西北秦人的豪爽,又有中原風情的委婉。由於靜板書鋪派稀少,簡便易行,田間地頭、家庭院落,一張桌椅即可演唱,深受民眾歡迎,百年不衰。

解放後,洛南縣的民眾文化工作者就致力於靜板書的挖掘、整理和保護。上世紀50年代以來,縣文化、宣傳部門多次組織民間藝人學習培訓,挖掘整理傳統書目《包公案》 《施公案》、《三國志》、 《楊家將》 、《二十四孝》、《八仙傳奇》等大小書目300多本(回),編寫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書目《拉荊把》、《馬前波水》、《尿床王》、《性子急》等50多部,並且培養了一批男女青年新秀,將這種藝術形式搬上舞台,多次參加省、地、縣的文藝匯演,使這一古老曲種大放異彩。

城關文化站站長吳全喜從事民眾文化工作三十餘年,對洛南靜板書可謂情有獨鍾,多次深入洛南上寺店、廟台、靈口、三要、石門、石坡、永豐、四皓等地,遍訪老藝人,對靜板書的傳承譜系如數家珍,了如指掌,至今還保留著30年前三代老藝人現場表演和參加匯演的錄音、錄像、照片等彌足珍貴的資料。

基本內容

洛南靜板書洛南靜板書
洛南靜板書主要以唱七字句韻文的傳統書目為主,內容大體有:神話傳說歷史演義、公案傳奇、忠臣教子、男情女愛等。書目形式有:大本書、中篇書、小回書以及三、二十句的小書帽。大本書可說唱幾天幾夜,小書帽詼諧幽默僅三、二分鐘,多是用於開場招徠觀眾。

基本特徵

洛南靜板書家庭院落表演

洛南靜板書一人可操六種樂器,溶彈、敲、打、說、唱於一身,一人頂七人。鋪派稀少,簡便易行,田間地頭,家庭院落,一張桌椅即可說唱。說唱時在桌子兩側各豎一根竹竿,再用兩條繩子牽連,上繩上吊上大鑼、小鑼,下繩緊靠鑼邊,防止打擊鑼體搖擺。

桌上用麻繩圈仰放小銅鑔,桌腿上捆著腳踏梆子。說書人的膝蓋下梆著4片竹製螞蚱板,懷抱三弦,自彈自敲、自打自唱。說唱時只用腳踏梆子打擊節奏,不加雜其它樂器伴奏,過門時才用其它樂器渲染氣氛,唱腔清晰,文文雅雅,故稱“靜板”。

洛南靜板書還據地域、口語之故,自然形成東路、西路、北路、三種不同的說唱風格。

東路靜板書古樸、粗狂。說唱時弦樂運用上中下三個韻律,反覆演奏三遍,並根據書目情節發展,時帶拖腔,時不帶拖腔。

西路靜板書,唱腔注重音韻宏亮,鋼柔相濟,普遍帶有拖腔,尾音較長。

北路靜板書,唱腔力求語言輕巧,吐字清晰,注重抒情,不帶拖腔

主要價值

洛南靜板書表演形式
洛南靜板書源遠流長,百年不衰,深受民眾喜愛。

其主要價值:

1.它有強烈的人民性。書目中滲透著愛憎分明,有褒有貶,歌頌光明,鞭撻黑暗。表達人民意願,傾吐人民心聲。

2.它有豐富的知識性。傳統書目中,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前朝後代,魚蟲鳥獸,花草樹木,山川湖海,宇宙萬物。無不通過藝人的說唱,把生物、歷史、典故、知識傳達給聽眾。

3.它有極高的藝術性。書目故事性強,結構完整,人物形象逼真,生活氣息濃烈。語言簡練生動,辭彙豐富,溶進成語、歇後語和方言土語,塑造人物,表達感情。雖屬民間文學,但也加插古詩古詞,更使它增強藝術色彩。

4.它有很大的教化性。書目的傳說故事,歷史風雲,宮廷鬥爭,家庭矛盾,鄰里關係,矛盾激烈地展開,巧妙地化解,有助於引導寬宏處世,社會合諧,使聽眾在寓教寓樂,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

5.它有其它藝術創作的借鑑性。傳統書目中的許多故事傳說,被作家藝術家改編成戲劇等其它藝術形式,為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豐富人民文化生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6.它有民間藝術獨特的地方性。它的演唱形式奇特,地方色彩濃郁,既有西北秦人的豪爽,又有中原風情的委婉。似如姊妹藝術的類同,可有別具一格的新穎。

流傳區域

洛南靜板書民間藝術

洛南縣位於陝西省東南、商洛市東北部。西與華縣藍田接壤;南與丹鳳商南交界;北與華陰、潼關河南省靈寶為鄰;東與河南省盧氏毗連。

縣城距省城西安195公里,距商洛市45公里。全縣東西最長約65公里,南北最寬約64公里,總面積279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3萬畝,總人口46萬,有漢、回、蒙、壯、滿、白、畲、土家、朝鮮九個民族,30個鄉鎮。

洛南地處秦嶺東部南麓,南洛河上游。地勢由西北向南傾斜,山脈由西向東逶迤連綿。地形為指狀山地,形似飛鴿,一般海拔800~1600米之間。相對高差800米左右。

洛南地處亞熱帶北部邊緣,屬暖溫帶山地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氣候溫和。“八山半水分半田”,植物、動物、礦產、水力資源十分豐富。

據《洛南縣鄉土志》、《康熙志》記載,“洛南”以其在洛水之南,以水得名,故稱“洛南”。縣內河流以蜿蜒數百里的蟒嶺為天然界限,隔開了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成為商洛市唯一的黃河流域縣。洛河亦是本縣一條大河。流域面積2505.6平方公里,占全縣流域面積的97.8%。發源於洛源鄉的木岔溝,自西北偏南方向,幹流449公里,於蘭草河口東入河南省盧氏縣,經洛陽附近注入黃河。

洛南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遠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初期,先民們就在此安居。

60年代發現尖角花石浪,猿人遺址,經考古專家論證,據今大約50萬年之久。洛南縣又是李先念、劉志丹、謝子長、徐海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戰鬥過的紅色根據地。縣城文廟、保全倉頡造字處、石門玉虛洞、巡檢老君山、頁山古柏、宋村丹霞地貌等人文景觀已經開發利用,吸引海內外遊客不斷。如今,全縣鄉、鎮、村、組公路四通八達,高、低壓電路直送萬戶千家,電視、電訊網路履蓋全縣,城鄉建設面貌日新月異,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幽雅。

洛南靜板書主要分布於三要、王嶺、高耀、寺坡、靈口、李塬、四岔、廟灣、廟台、上寺店、黃坪、古城、頁山、馬蓮灘、景村、圪澇、張河、油泉、牛灣、楊村、柏峪寺、廟坪、官橋、石坡、李河、桑坪、梁頭塬、商樹、石門、花廟、孤山、永豐、白洛、胡河、四皓、謝灣、馬河、城關、窯底、八里、豐陵等鄉鎮。

瀕危現狀

洛南靜板書洛南靜板書
1、人不斷謝世,現在的身體狀況欠佳,隨著年歲變化,記憶力衰退,手腳失去靈活,絕大多數已經不能說唱。

2、老藝人學藝多是“口傳心授”,許多優秀傳統書目無文字記載面臨失傳。

3、古老傳統的唱腔落後於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4、現代藝術形式對其威脅衝擊。

5、年青藝人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缺乏認識,不少藝人改演戲劇歌舞,師承關係斷線。

6、經費資金困難制約扶持培養新人。

7、說唱緩慢先天性的弱點趕不上現代人生活節奏,青年聽眾難以滿足。

8、老藝人思想觀念守舊,“傳藝”對里不對外,里無人學,外學無人教。如不採取搶救措施,這一奇特的民間藝術將會衰敗。

保護計畫

洛南靜板書洛南靜板書
目前已投入資金情況:
2005年普查登記新老藝人:8000元
編印新老藝人聯絡通訊錄:2000元
組建管理委員會:5000元

一、主要保護內容
1、普查登記;
2、培訓交流;
3、建立藝術檔案
4、舉辦賽書匯演;
5、選送青年藝人進修;
6、出版洛南曲藝專集;
7、新聞媒體宣傳;
8、表彰獎勵突出貢獻曲藝工作者;
9、加工提高唱腔音樂
10組織赴各縣、市巡迴演出。

洛南靜板書洛南靜板書
二、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對新老藝人開始普查登記,已召開10名藝人座談會。
2、已邀請老藝人李桂存為8名青年新秀傳藝,學習新書5回。
3、籌劃2006年兩期新老藝人培訓會(70人次,30天)表彰獎勵10人。
4、已通過縣有線電視台播放2名老藝人專題片10次,不斷提高靜板書的社會知名度。
5、正在編印全縣藝人通訊錄,為藝人聯絡提供方便。
6、已設立藝人聯絡站,有專職接待員,有藝人住宿處。
7、正在籌建各鄉、鎮管理領導小組,並分片成立藝人演出小分隊。
8、已安排專職人員開始蒐集整理傳統書目,為出專集做好前期工作。
9、已著手建立藝人藝術檔案,開始錄音、錄像,延續師承脈線。
洛南靜板書洛南靜板書
三、五年保護工作計畫
2005年保護措施:對全縣新老藝人普查登記造冊。預期目標:年底完成普查任務。
2006年保護措施:舉辦兩期新老藝人培訓班;表彰獎勵有突出貢獻藝人。預期目標:70人次30天;10人。
2007年保護措施:為藝人建起藝術檔案。預期目標:錄音、錄相、書目文字資料齊全。
2008年保護措施:舉辦大型藝人賽書會活動。預期目標:新聞媒體專欄介紹,出版洛南曲藝專集4000冊。
2009年保護措施:選送青年藝人學習進修,組織編排一台精彩曲目。預期目標:藝術院校代培10人,巡迴商洛各縣、市演出。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組織慰問60歲以上著名老藝人,幫助解決具體困難。
2、挖掘整理傳統書目(本、回)300篇以上。
3、邀請音樂專家改革說唱音樂,在傳統的基礎上溶入新的曲調。
4、定期召開藝人學習培訓會,交流傳統書目,學習說唱新書目。
5、設立藝人接待聯絡站,設專職接待員,免費為藝人提供住宿。

洛南靜板書洛南靜板書
五、建立機制
1、縣成立管理委員會,鄉、鎮成立管理領導小組,藝人分片成立說唱隊。
2、制定管理規章,發給演出許可證。
3、協調各方關係,2010年籌建洛南曲藝館。

六、經費預算及依據說明
1、2005年普查新老藝人,編印通訊錄:1.5萬元
2、2006年兩期培訓班70人次,30天,獎勵10人:7.9萬元
3、2007年建立藝人檔案60人,音像文字資料:5萬元
4、2008年舉辦大型賽書會,出版曲藝專集,新聞媒體宣傳:6萬元
5、2009年選送青年藝人進修10人(一年):10萬元
6、組織編排一台精彩曲目,巡迴本縣各鄉鎮外並赴各縣市演出,40人食宿車費、編創費、排練費、雜費等:8萬元
合計:38.4萬元

備註:
1、建議國家財政對60歲以上老藝人月發生活津貼300元。
2、建議地方財政對60歲以下藝人月發生活津貼200元。
3、建議將5年規劃資金列入正常財政預算。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撂石鎖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苗族栽岩習俗
裝泥魚習俗
徑山茶宴
錫伯族傳統婚俗
哈薩克族傳統婚俗
回族傳統婚俗
裕固族傳統婚俗
彝族傳統婚俗
達斡爾族傳統婚俗
朝鮮族回婚禮
澤州四弦書
獨轅四景車賽會
尉村跑鼓車
舜帝祭典
肘捶
土家年
哈尼族昂瑪突節
諾茹孜節
塔塔爾族撒班節
鄂溫克族瑟賓節
俄羅斯族巴斯克節
永濟背冰
潮人盂蘭勝會
維藥傳統炮製技藝
睡藥療法
彝醫水膏藥療法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
阿依旺賽來民居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
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五芳齋粽子製作技藝
常州小熱昏
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
清廷御膳製作技藝
安吉福鼎白茶製作技藝
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
衡水法帖雕板拓印技藝
揚州毛筆製作技藝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
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斑錫製作技藝
鉛錫刻鏤技藝
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藍夾纈技藝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
汝瓷燒制技藝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漁鼓道情
錫伯族刺繡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
瑤族刺繡
寧波金銀彩繡
地術拳
清徐彩門樓
通背纏拳
攔手門
嘉興灶頭畫
苗畫
新繁棕編
端鼓腔
曲沃琴書
高桿船技
南音說唱
迎羅漢
唱新聞
永康鼓詞
摜牛
長子鼓書
永春紙織畫
網船會
盤索里
塔吉克族服飾
口技
孔府菜烹飪技藝
寧波泥金彩漆
翼城琴書
平遙紗閣戲人
孫臏拳
上海絨繡
花毽
十八般武藝
三棒鼓
佛漢拳
河州平弦
洛南靜板書
四川評書
蓮花落
粵曲
祁陽小調
木魚歌
藏曆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