摜牛

摜牛

摜牛是回族的一項傳統競技運動,“摜”(guan),扔、摔、擲的意思,也可稱之為回族鬥牛。回族的摜牛與西班牙的鬥牛不大一樣,西班牙鬥牛要用劍把牛刺傷。而回族的摜牛,不用任何武器,完全靠個人的勇敢與身體的力量把牛摔倒。

簡介

摜牛摜牛
摜牛活動在回族聚居區比較受重視,這主要與回族愛吃牛肉、經常宰牛有密切關係。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回回營,居住著近千戶人家,他們每年過宰牲節時,都要宰上百頭牛。每次宰牛都要把牛趕在一起,然後由四五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拿著繩子和木棍,互相配合把牛捆住摔倒。有一次在捆一頭大公牛時,一個小伙子被牛低傷,不久“無常”了,鄉親們為此很傷心。第二年過宰牲節時,有一個勇敢聰明的年輕人,他眼尖手快,不用別人幫忙,一個人用敏捷的動作把牛摜倒了。鄉親們讚不絕口,廣泛傳說。在他的影響下,以後每年到了宰牲節,有不少精明能於的小伙子一個個來摜牛。從此以後,摜牛成了回族民眾喜愛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每年宰牲節專門進行表演。

規則

摜牛沒有什麼嚴格規則,主要是根據每個人的力量和技巧,在一定時間內把牛摜倒為目的。回民在摜牛表演時,一般都機智靈活,面對觸角似劍、暴跳如雷的大公牛,跨步向前,雙手緊握兩隻牛角,全神貫注,用力把牛頭擰向一側,然後馬上用右肩扛住牛下巴,把牛脖子使勁一別,大公牛前腳立刻跪下,隨即用力壓住牛的頸部,通過擰、扛、壓等一系列動作把大公牛摜倒,使之四腳朝天。

其他

回族的摜牛在1982年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全上參加了表演,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受到兄弟民族和外國穆斯林朋友的歡迎和好評。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申報的“摜牛”入選,列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

“摜牛”文化底蘊厚觀賞更勝西班牙
2009年01月26日
摜牛前,“摜牛士”們分組排打、活動筋骨。
嘉善摜牛被譽為“中國式鬥牛”,2008年6月被嘉興市列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韓海華被譽為“中國式鬥牛第一人”。
年過五旬的韓海華,回族,7歲習武,9歲師從上海著名的武術家李尊思,練習心意六合拳和查拳,20歲,隨父學習摜牛。1982年在內蒙古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韓海華一招漂亮的姿勢把一頭壯牛輕鬆按倒在地,讓現場觀看比賽、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大加讚揚:“這個項目真正具有中國傳統民間特色,不愧為‘中國式鬥牛’!”韓海華也因此獲得“中國式鬥牛第一人”的稱號。
重達400公斤的壯牛在“摜牛士”手下轟然倒地。
一場人牛較量後,即使在寒冬里,“摜牛士”也是大汗淋漓。
嘉善摜牛不同於中國其他地方的鬥牛是兩頭牛之間的互搏,而是和西班牙鬥牛一樣,是人與牛之間的搏鬥,但不像西班牙鬥牛那樣血腥。
2009年1月16日,寒氣逼人。韓海華帶著他的5名弟子在南湖區一所國小里進行摜牛表演。脫下厚重的冬裝,穿上“摜牛士”服飾,“摜牛士”們發達的肌肉在寒風中分外搶眼。一套心意六合拳下來後,老韓讓弟子們分組進行排打,活動筋骨。5分鐘後,他們額頭已沁出汗珠。這時,韓海華牽出事先挑選好的一頭壯牛,只見他一連用了單臂摜、雙臂摜和頭頂等多種方式,把這頭壯牛多次摜倒在地,可謂風采不減當年。接下來,他的弟子依次上場“摜”,精彩的表演嬴得了陣陣掌聲。
從身材、服飾到動作,嘉善的“摜牛士”頗有西班牙鬥牛士的風采。
鬥牛也“鬥眼”,這是“摜牛士”從氣勢上壓倒牛的重要一招。
滿頭汗水的韓海華喘著氣說,嘉善摜牛這個傳統文化項目可以說是碰上盛世了,體育和文化正越來越受到重視。嘉興地處交通便利的長三角,我們準備用“中國式鬥牛”為嘉興的文化和旅遊作貢獻。今年是牛年,我們要讓嘉善摜牛在“本命年”里牛氣沖天。
韓海華希望嘉興能專門建立一個鬥牛館,以嘉興便利的交通,不僅能吸引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遊客,還能讓摜牛這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下去。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撂石鎖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苗族栽岩習俗
裝泥魚習俗
徑山茶宴
錫伯族傳統婚俗
哈薩克族傳統婚俗
回族傳統婚俗
裕固族傳統婚俗
彝族傳統婚俗
達斡爾族傳統婚俗
朝鮮族回婚禮
澤州四弦書
獨轅四景車賽會
尉村跑鼓車
舜帝祭典
肘捶
土家年
哈尼族昂瑪突節
諾茹孜節
塔塔爾族撒班節
鄂溫克族瑟賓節
俄羅斯族巴斯克節
永濟背冰
潮人盂蘭勝會
維藥傳統炮製技藝
睡藥療法
彝醫水膏藥療法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
阿依旺賽來民居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
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五芳齋粽子製作技藝
常州小熱昏
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
清廷御膳製作技藝
安吉福鼎白茶製作技藝
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
衡水法帖雕板拓印技藝
揚州毛筆製作技藝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
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斑錫製作技藝
鉛錫刻鏤技藝
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藍夾纈技藝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
汝瓷燒制技藝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漁鼓道情
錫伯族刺繡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
瑤族刺繡
寧波金銀彩繡
地術拳
清徐彩門樓
通背纏拳
攔手門
嘉興灶頭畫
苗畫
新繁棕編
端鼓腔
曲沃琴書
高桿船技
南音說唱
迎羅漢
唱新聞
永康鼓詞
摜牛
長子鼓書
永春紙織畫
網船會
盤索里
塔吉克族服飾
口技
孔府菜烹飪技藝
寧波泥金彩漆
翼城琴書
平遙紗閣戲人
孫臏拳
上海絨繡
花毽
十八般武藝
三棒鼓
佛漢拳
河州平弦
洛南靜板書
四川評書
蓮花落
粵曲
祁陽小調
木魚歌
藏曆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