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西藏大學申報的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概述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
藏族唐卡藝人們就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摸索出一套獨特的配料、繪畫、繪金的方法。繪製唐卡所用的顏料,全部取自天然物質,以產於雪域的天然礦物、植物為主要生產原料,顏料有透明和不透明兩種。
藏族傳統繪畫的顏料以產於雪域的天然礦物、植物為主要生產原料,其製作和套用藏傳礦、植物繪畫顏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三千年前。與其它地方所產同類顏料相比,藏族繪畫顏料因其色澤純正、品質優異、耐光極佳、耐候性極強,歷千年而不明顯褪色而享譽四海。
這些天然礦、植物提取物既可做顏料繪畫,也可入藥治病,被稱為“藏藥”、“藏顏”。礦物顏料的可貴之處在於它們是從晶體礦石提煉出來的天然結晶礦物,可使畫面產生光澤,且更增加了作品的藝術價值;植物顏料主要提取自雪域地區比較罕見的花、草、樹木的葉、皮等,耐光耐熱,具有極佳的色彩壽命。
如扎什倫布寺班禪大師經堂內供有一套名為《仁登尼安》的唐卡,共32幅,為六世班禪時所繪,距今已有250多年之久,仍鮮艷如初。這套唐卡用的植物顏料很豐富,如黃色是一種高山植物花,紫紅色是用一種植物的莖熬制而成,這種顏料透明度高,不但畫花染雲、烘染人物能達到十分理想的效果,而且能同純金、銀等同時混合使用。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

取料

生產藍銅礦石與孔雀石,這些礦石可以磨製出藍色與綠色的礦物顏料。而紅、黃、橙三種顏色的礦石則需要去昌都等地尋找。
唐卡、沙繪壇城、壁畫、木雕和家具上的裝飾畫等傳統藝術品在塑造的過程中,對原料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而在這幾項藝術創造中,最離不開的原料是天然礦物和植物顏料。克珠嘉措說,使用天然礦物和植物顏料繪製的唐卡,時間越久遠,色澤越鮮艷。
磨料

在軲轤轉動的摩擦聲中,仲巴拿著一塊圓石頭搗弄石臼中的碎石。她正在做的是磨料中的第四個步驟,前面的幾個步驟是:碎料——用錘子將大塊的礦石錘得細碎,然後用生菜籽油攪拌炒制,直至菜籽油完全融進礦石。然後,將礦石用清水浸泡,濾走其中的沙土。
從碎料到最終磨成符合要求的礦物顏料水,一般需要五至六天。第一天是不停地洗料,同時也要擇出不同顏色的礦石。在碎石被磨細的過程中,沙土也不斷地被磨出來,並被水洗涮掉。次吉說,開始時的5斤礦石,最終洗完磨完曬乾後獲得的礦物顏料往往只剩下不到1斤。
在最開始的那幾遍洗炒過程中,清水一倒進石臼立刻能變得渾濁如泥漿。逐漸地,水越來越清,按正常程式所需的時間來估算,一般到了第二天中午,洗料的過程就能完成。接下來進入比較單一的勞動階段——磨料,就是一直機械地轉動軸承,讓礦石在石臼中被研磨得越來越細。
當然研磨也是有技巧的,首先礦石與水的比例就有規定,一般1:5或1:6。次吉說,她們磨出經驗以後,聽研磨時石臼內水流的聲音就能知道礦石是否已經磨好:最開始的一兩天內,礦石顆粒較大,是咯吱咯吱的聲音,“就像你吃飯時咬到沙子的感覺”,這個階段的磨製也比較吃力。越往後,礦石顆粒越小,顆料能隨著水流在石臼中轉動,摩擦力越小,慣性越大,軸承轉起來也就越輕鬆。直到最後一天時,聽到的就是嘩啦嘩拉的水在打漩的聲音了。
成料

房間內有一些用玻璃罩罩住的顏料成品,共有13種顏色,其實基本顏色是5種:藍,綠,紅,黃,橙。(白色並沒有被包括在其中)。其中紅、黃、橙三色的礦物顏料都只有一種,而藍和綠則通過磨製後的顏料水分層後,得到了5種由淺到深的同一色系的不同顏色,最底層的顏色最正,礦物含量也最高,越往上層,顏色越灰。至於這些顏色的名稱,拿綠色來舉例,專業的說法是:深綠、綠色、二綠、三綠、二級綠色。二級綠色就是浮在最表面的那層顏料水所沉澱出的礦石粉,色淺,綠中帶著灰色。
越往下舀,顏色越深,但顏色分層並不在這裡完成,而是顏料水在鋼盆內沉澱之後進行的色相分離步驟:將盆中水分多次輕輕倒出,上層、中層和下層分別是不同種顏色,分成多盆的水需要再花時間沉澱。但是坦白說,我看見白瑪將擺了一地的鋼盆中的顏料水相互倒過來倒過去,也沒弄明白她到底是怎么在進行這個“色相分離”步驟的,據她說這一共是5種藍色。
沉澱下來得到的礦石粉經瀝水、曬乾後即為成品。在瀝乾和晾曬的過程中礦石粉往往會結成沙塊,所以還需要最後一個步驟:把這些沙塊研磨開,再篩出細粉。
這些礦物顏料的主要用途,一是畫唐卡和壁畫;二是做沙繪;三是在屋檐和家具上畫裝飾畫。而紅、橙、黃三色顏料雖然少了色相分離這一步驟,但因礦石過於堅硬,磨製難度大,因此價格也不比藍色和綠色便宜。尤其是紅色的這種粉末,據克珠嘉措介紹,這種石粉可以入藥,能幫助骨折者早日康復。
壇城

房間的進門處擺放著一幅沙繪壇城,同樣用玻璃罩罩著。這尊由古建隊工作人員克珠嘉措所繪製的壇城似乎已經脫離了壇城傳統的存在形式——傳統沙繪壇城僅允許寺院製作,是宗教儀軌的一部分,屬於大乘佛教內五明之學中的“工巧明”領域,即指建築、雕塑、藝術、繪畫方面的智慧。同時,作為瞬間藝術的一種,沙繪壇城總是在繪好的那一刻即面臨被銷毀的命運,它並不是執著於實物的藝術。
而常年陳列在古建隊的這尊壇城,除了展示壇城本身所具備的藝術的創造性,它更大的價值似乎是為解說礦物顏料的多樣性而存在,它所包含的宗教意義已經不重要。
克珠嘉措繪製這尊壇城時,共用20多種顏色。這20多種顏色全部由藍、綠、紅、橙、黃、白這六色的礦石粉按比例相互調製而獲得,這個原理與繪製油畫和國畫調製顏色的原理一致。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撂石鎖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苗族栽岩習俗
裝泥魚習俗
徑山茶宴
錫伯族傳統婚俗
哈薩克族傳統婚俗
回族傳統婚俗
裕固族傳統婚俗
彝族傳統婚俗
達斡爾族傳統婚俗
朝鮮族回婚禮
澤州四弦書
獨轅四景車賽會
尉村跑鼓車
舜帝祭典
肘捶
土家年
哈尼族昂瑪突節
諾茹孜節
塔塔爾族撒班節
鄂溫克族瑟賓節
俄羅斯族巴斯克節
永濟背冰
潮人盂蘭勝會
維藥傳統炮製技藝
睡藥療法
彝醫水膏藥療法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
阿依旺賽來民居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
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五芳齋粽子製作技藝
常州小熱昏
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
清廷御膳製作技藝
安吉福鼎白茶製作技藝
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
衡水法帖雕板拓印技藝
揚州毛筆製作技藝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
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斑錫製作技藝
鉛錫刻鏤技藝
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藍夾纈技藝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
汝瓷燒制技藝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漁鼓道情
錫伯族刺繡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
瑤族刺繡
寧波金銀彩繡
地術拳
清徐彩門樓
通背纏拳
攔手門
嘉興灶頭畫
苗畫
新繁棕編
端鼓腔
曲沃琴書
高桿船技
南音說唱
迎羅漢
唱新聞
永康鼓詞
摜牛
長子鼓書
永春紙織畫
網船會
盤索里
塔吉克族服飾
口技
孔府菜烹飪技藝
寧波泥金彩漆
翼城琴書
平遙紗閣戲人
孫臏拳
上海絨繡
花毽
十八般武藝
三棒鼓
佛漢拳
河州平弦
洛南靜板書
四川評書
蓮花落
粵曲
祁陽小調
木魚歌
藏曆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