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浙江省傳統手工技藝。傳承人為孫邁華梅有華等。

基本信息

項目: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或單位:浙江省上虞市
項目編號:Ⅷ-187
保護單位:慈谿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
越窯青瓷
保護現狀: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項目傳承人:孫邁華、梅有華等

總體特點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因這一帶古屬越州,故名。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隋、初唐繼承南朝風格,生產碗、盤、盤口四系壺、四耳罐、雞頭壺等產品。盛唐以後產品精美,贏得聲譽。產品都做得很規整,一絲不苟。常將口沿做成花口、荷葉口、葵口,底部加寬,作成玉璧形、玉環形或多曲結構,十分美觀。胎體為灰胎,細膩堅緻;釉為青釉,晶瑩滋潤,如玉似冰。唐朝文學家陸羽,在所著《茶經》中評價全國各地生產的茶碗,將越窯產品排在首位。許多文人還在作品中稱頌越窯瓷器,如陸龜蒙的《秘色越器》,施肩吾的《蜀茗詞》,顧況的《茶賦》。表現出越窯青瓷的秀雅。
越窯青瓷製作現場

歷史沿革

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說:“越瓷類玉越瓷類冰”。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窯。當時,越窯的主要窯場在越州的餘姚、上虞一帶。因此越窯是指座落在唐代天寶年間越州轄區(會稽、山陰、諸暨、餘姚、剡縣、蕭山、上虞七縣)內的窯場,以出產類玉似凍的青瓷而著稱,超出這個範圍的浙江其它地區的窯場,儘管生產越窯風格的青瓷,但不能稱之為越窯,而只能為越窯系窯場。
越窯自東漢開始生產,經三國、兩晉、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續千餘年,經歷了創造、成熟、發展、繁榮和衰落幾個大的段落,它是我國南方青瓷生產的重要產地,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三國時期的越窯產品,胎質堅緻細密,胎骨多為淡灰色,釉層均勻,釉汁潔淨,早期紋飾簡樸,紋樣有水波紋、弦紋、葉脈紋。晚期裝飾趨向繁複,出現斜方格紋,還出現了堆塑方法,器物可分為日用品和明器(陪葬品)兩類。
西晉越窯瓷業劇增,瓷業漸趨繁榮,這時所制青瓷胎體較厚重,胎色較深而呈灰或深灰色,釉層厚潤均勻,釉色以青灰為主,裝飾精緻繁複,用刻劃、堆塑等裝飾手法,後期出現褐色加彩的裝飾手法。器物仍以日用品和隨葬用品為主,熏爐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產品。
東晉中期以後,越窯青瓷多為日常用具,如燭台、燈、盆、缽、盤碗、壺、硯等,造型趨向簡樸,裝飾簡練,紋樣以弦紋為主。
在東晉晚期出現的蓮瓣紋,在南朝時成為越窯青瓷的主要紋飾。器物上裝飾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為主,胎、釉分為兩種。一種胎質緻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種胎質粗松,呈土黃色,外施青黃釉或黃釉。
唐、五代時期是越窯發展鼎盛時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所謂的“秘色”瓷,更是當時越窯青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產品。
越窯青瓷在初唐時胎質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黃色。晚唐時胎質細膩緻密,胎骨精細而輕盈,釉質腴潤勻淨如玉,釉色為黃或青中含黃,無紋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劃紋的裝飾方法。另有一種在器物上堆貼花卉、人物、魚獸等的方法,器物常見的有碗、盤、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硯、執壺、瓷罌等,尤其是口唇不捲、底卷而淺腹的越瓷甌,風靡一時,成為文人墨客的歌詠對象。
五代越窯青瓷胎質細膩,胎壁較薄,表面光澤,胎色呈灰或澆灰色,釉質腴潤光亮,半透明,釉層薄而勻,釉色前期以黃為主,後期以青為主。裝飾初期以素麵為主,後期堆貼尤其是刻花大為盛行,題材多為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藝術形式多種多樣,藝術風格豐富多彩。
直到宋時越窯逐漸衰落。越窯青瓷,以胎質細膩、造型典雅、青釉瑩瑩、質如碧玉而著稱於世。這種如冰似玉的美麗釉色,深受詩人的讚賞和喜愛。有不少詩人都描述和歌詠過種美麗,如顧況、孟郊、陸龜蒙、徐夤、施肩吾、鄭谷等。
越窯瓷青瓷與唐代的飲茶風尚關係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飲茶風尚又影響了越窯青瓷的型制。
唐代陸羽曾在《茶經》一書中有此評價:“碗,越州上┅┅”。對當時流行的越窯青瓷茶甌,陸羽評曰:“甌,越州上,口唇不捲,底卷而淺,受半升而已”。在同樣一本書中,陸羽對邢窯白瓷和越窯青瓷作了比較,他評道:“越瓷類玉,邢瓷類銀,越瓷類冰,邢瓷類雪”以類玉似冰來評價越瓷的美。
唐代的越窯青瓷,深得當時的詩人喜愛,不少詩人都描述和歌詠過越窯青瓷的美,如陸龜蒙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詠秘色瓷器》)徐夤的“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施薄冰盛綠雲”(《貢余秘色茶盞》),就連日本明治時期的日本人石川鴻齋也曾作詩讚頌餘姚上林湖的越窯瓷器“:上林之窯盛天下,宋社已屋陶亦罷。遺珍誰得雉雞山,久埋土中猶未化,餘姚沈君藏一瓶,釉色瑩澈凝貌青。相攜萬里來扶桑,割愛貽我何厚情┅┅”。

補充說明

關於越窯,還有一點需要說明,越窯青瓷在晚唐五代時被稱為“秘色瓷”。這從唐代幾位詩人的詩作中可以看出在史籍中也有“秘色瓷器”的記載。但“秘色”之說,在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秘色”一說,缺乏實物支撐。在1987年,終於解開了這個謎。1987年,在陝西扶風法門寺塔唐代地宮中出土了唐懿宗用來供奉釋迦真身舍利的一批精美供器,同時出土了記錄這些器物名稱的石刻“物帳”。據此物帳,專家們斷定該地宮出土的16件青瓷就是傳說中的所謂的“秘色”瓷,從而揭開了“秘色”瓷的謎底。關於“秘色”瓷也有兩說。一說是廣義的,越窯青瓷就是“秘色瓷”;一說是狹義的,越窯青瓷中的上好之品才能稱之為“秘色瓷”。狹義中的“秘色瓷”,曾是越窯中燒制的供御之物。

技藝傳承

純手工的才稱得上技藝

孫邁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傳承人,正在車間裡拉坯。手引泥走、泥隨手變,鏇轉間,一個大盤初現雛形。
拉坯是陶瓷製品成型的第一步,也是手工制瓷中最關鍵、最難的一道工序。在整個公司,會這門手藝的只有3個人,其中兩個就是孫邁華和他的兒子孫威。
越窯青瓷傳承人孫邁華在拉坯
“拉坯時,器物的大小、形狀、厚薄、高矮,全在師傅的心裡。要想練成這門手藝,即便有悟性,沒有幾年的功夫也是做不出一隻好碗的。”孫邁華的兒媳婦譚靜告訴記者,“如果碰到尺寸較大的器物,還需要分段拉制。懂行的人,從各個分段部位,就能看出一個拉坯師傅手藝的好壞。”
公司生產的越窯青瓷,有半機械的,也有純手工的。孫邁華管流水線出來的瓷器叫“產品”,而純手工的才稱得上“作品”。“作品跟產品不一樣,它是獨一無二的,具有不可複製性。”孫邁華說這話時,眼神里透著驕傲。
孫邁華原是浙江龍泉人。2001年,慈谿市決定全力支持恢復越窯青瓷生產,重塑逝去的越窯文明。孫邁華就是在這一年被“引進”到上林湖的。選中孫邁華,是因為其燒制青瓷的精湛技藝。孫邁華告訴記者:“北宋末年,上林湖一部分瓷工遷往了龍泉,從某種意義上說,龍泉青瓷是越窯青瓷的延續。”
同年12月,慈谿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在匡堰鎮落成。經過幾個月的瓷土採集、瓷釉配方實驗,幾十次的試燒失敗,越窯青瓷終於在孫邁華的手裡燒製成功。“什麼樣的原料決定了什麼樣的瓷器。”孫邁華解釋說,“比如,景德鎮的黏土含鉛量高,所以燒制出來的瓷器發白。上林湖的黏土含鐵量高,因此燒制出來的越窯青瓷呈青灰色。”
此後沒多久,公司又成立了慈谿市越窯青瓷研究所。在這個研究所里,擺放著孫邁華從各地收集來的越窯瓷器。

將青瓷文化發揚光大

制瓷是一項十分辛苦和乏味的工作,大多數時候就是對著一堆泥土。正因為如此,年輕人不願在這些傳統工藝上花心思。“曾有不少美院畢業的,到我們這邊實習或工作,但是最後沒有一個人留下來。”孫邁華搖了搖頭說。讓他欣慰的是,兒子孫威願意子承父業。
孫威原是學體育的,話不多,喜歡埋頭幹活。他告訴記者,因為喜歡,所以願意接過父親手裡的“接力棒”。而孫邁華則看得更遠:“現在政府如此重視,我相信青瓷文化一定能夠更加發揚光大。”
如今,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一共20多個人,但已陸續成功開發出人物注子、雞首壺、八棱瓶、倒流壺、平口牡丹瓶、原始瓷罐、瓷碗等不同品種的產品。其中,不僅有傳統的器形仿製品,還有根據客戶要求的樣式、圖案而開發出來的新品。
孫邁華還有更遠大的理想。他構想在上林湖畔建立一個青瓷文化基地,融研發、生產、鑑賞、旅遊、普及於一體,將越窯青瓷這千年傳承的絕妙工藝一代代傳下去。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撂石鎖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苗族栽岩習俗
裝泥魚習俗
徑山茶宴
錫伯族傳統婚俗
哈薩克族傳統婚俗
回族傳統婚俗
裕固族傳統婚俗
彝族傳統婚俗
達斡爾族傳統婚俗
朝鮮族回婚禮
澤州四弦書
獨轅四景車賽會
尉村跑鼓車
舜帝祭典
肘捶
土家年
哈尼族昂瑪突節
諾茹孜節
塔塔爾族撒班節
鄂溫克族瑟賓節
俄羅斯族巴斯克節
永濟背冰
潮人盂蘭勝會
維藥傳統炮製技藝
睡藥療法
彝醫水膏藥療法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
阿依旺賽來民居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
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五芳齋粽子製作技藝
常州小熱昏
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
清廷御膳製作技藝
安吉福鼎白茶製作技藝
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
衡水法帖雕板拓印技藝
揚州毛筆製作技藝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
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斑錫製作技藝
鉛錫刻鏤技藝
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藍夾纈技藝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
汝瓷燒制技藝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漁鼓道情
錫伯族刺繡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
瑤族刺繡
寧波金銀彩繡
地術拳
清徐彩門樓
通背纏拳
攔手門
嘉興灶頭畫
苗畫
新繁棕編
端鼓腔
曲沃琴書
高桿船技
南音說唱
迎羅漢
唱新聞
永康鼓詞
摜牛
長子鼓書
永春紙織畫
網船會
盤索里
塔吉克族服飾
口技
孔府菜烹飪技藝
寧波泥金彩漆
翼城琴書
平遙紗閣戲人
孫臏拳
上海絨繡
花毽
十八般武藝
三棒鼓
佛漢拳
河州平弦
洛南靜板書
四川評書
蓮花落
粵曲
祁陽小調
木魚歌
藏曆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