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北京文化遺產。四合院是老北京一種極普遍的傳統住宅,也是古都風貌中獨具特色的景觀。它不僅是一種磚瓦構建的居住形式,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北京的四合院代表著一個城市的肌理基質所在,其中沉澱著豐厚的歷史內涵。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所屬地區:北京
遺產編號:Ⅷ-208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申報日期:2011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遺產級別: 國家

技藝概述

四合院是老北京一種極普遍的傳統住宅,也是古都風貌中獨具特色的景觀。它不僅是一種磚瓦構建的居住形式,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北京的四合院代表著一個城市的肌理基質所在,其中沉澱著豐厚的歷史內涵。筆者從小生活在四合院,長大後又拜於魯班門下學木工習古建,經過實踐使我對建築學有了較深的了解,並與四合院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北京的四合院在發展過程中,始終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連,其中也包括著中國傳統理念。由於在《易經》中貫穿著一種陰陽五行的學說,它對四合院建築的營造方式產生了直接影響。《周禮-考工記》認為:“天為乾、為圓,地為坤、為方”。“圓象徵天上萬象變化不定,方象徵地上萬物有定形”。北京的四合院建築,正是以民居形式來體現地面的“四方”觀念。對於四合院中房屋、天井、門口等布局,古人有著許多說詞和規範。
非遺中國: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非遺中國: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技藝特點

北京的四合院包括小四合院、中四合院、大四合院、變體四合院、三合院及大雜院等類型。其房屋建築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即地基、牆體、屋頂。各部位所使用的材料不同,營造方法也不一樣。老北京傳統四合院最大的特點是以木材做為房舍支撐物和骨架結構,這就大大減輕了四周牆體的負重量。而有些房屋不用磚石砌成隔斷,採用了木製板壁和隔扇將間與間隔離,這種隔扇並不負重,只是為了使用上靈活方便。老北京的四合院建築不但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還十分符合《營造法》原理。在三大組成部分中,既權衡建築物的比例,比重還保持了整體的平穩性與互襯性。並以嚴謹的布局、精細的做工、優美的造型來突出建築體的壯觀及典雅之風。
提到北京四合院的建築結構,木材在其中發揮了重大作用。《老子》曰:“九層之台,作於累土”。累土成基意為根基實在,建築物才能堅固。做為房屋頂部主要支撐物的柱子要立於地基之上,所用木材須粗實且抗腐力強。而傳統的屋頂骨架主要是木質結構,分成柁、檁、椽、枋等幾部分。柱子的作用是支撐大梁,梁是承負屋頂受力最大的橫向骨架,又叫“柁”。因為它像橫跨在兩柱之間的一架橋樑,馱起上面很大力量而得其名。梁的造材很重要,料需粗實、堅硬、有韌性。講究的人家多採用上乘的針葉樹,如黃松、黃花松等木料。名人府弟用金絲楠者非為少數,平民四合院用榆槐木者甚多。為了適應北方夏天多雨冬季寒冷的氣候條件,北京四合院的屋頂多為人字形,使其達到排水迅速,隔溫保暖的作用。樑上有掛柱支撐二柁,三柁、上面又有檁子和椽子,木屋架成為一個階梯形。屋頂鋪上泥瓦後,從側面看像似山峰。
在四合院建築中,古代先人們通過長期實踐積累了一套完整的木結構製作工藝。為了使屋架牢固,匠師們採用了特殊方式將其各部位緊密聯在一起。斗、拱、昂、枋就是最常見的物件之一,這些部件在木結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斗是一尺見方形木塊,分為斗耳、斗腰、斗底三段,類似古代量糧食的斗狀。中間鑿有方孔安放於柱子頂端。拱是安裝在斗上的一兩頭蹺曲似船形木方,即是一根長木方,通過斗和拱中心傾斜下垂,其作用是前可挑檐,後可挑梁。枋用來連線分散的斗拱,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可保持屋架的穩定。有了堅實牢固的柱、斗拱、昂、枋,梁才能承擔起檁子及密集的木椽,使所有木屋架成為一個整體。

工藝價值

北京四合院建築木結構的製作和使用,不但具有實用性、科學性,更具有一種很高的藝術性。觀賞那些青磚磨縫、雕樑畫棟、飛檐斗山的四合院建築製造工藝,處處都有一種誘人的魅力。
另外,四合院居室的門窗,隔扇等木裝修更是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傑作。古人在設定房門院門的方位、
尺寸等方面極為講究。首先須按居住者身份、地位、職業確定門的形式和標準。《易經》中將門的方位及尺寸分為財、病、商、義、官、劫、害、吉八種標準。據說“八字尺”源於工匠祖師魯班,如若違背八字會帶來不吉利。北京四合院房門式樣頗多,風格各異。通常為上半部做成十字棱條或步步緊、套方木格,可裝玻璃也可糊高麗紙。下半部在門邊中裝門心板,門心板可刻上曲線花紋。四合院的門分風門、院門、隔扇門幾種。屋門,隔扇門多用玻璃或窗格形式,而臨街的門和門樓都用板門。板門是用木板拼成的整體,為了結實耐用背後穿有木帶,以燕尾槽和銀錠扣連線加固,非常嚴實持久。板門一側邊的上下出頭做成門軸,插入上下坎門舀,開啟自由。板門背後有木製門栓,人稱“門插關 ”。此種門既擋風又安全,以雙扇對開居多。講究的人家還在木門上雕出花卉、盤腸、葫蘆等圖案來突出門的美觀性,還有將“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楹聯直接刻於門上,黑漆金字的木門成為文化人家的一種時尚。如果再配上精緻的門首,貼上鬥神,確實有種莊重威嚴之感。
說到四合院的門,必然又牽扯到住宅的門樓和門道。門樓及門道是各家的門戶和門臉,它代表著主人的身份,地位與窮富,門樓的建築形式備受人們的關注。無論是廣亮大門,垂花門,如意門或蠻子門豪華或普通與否,其在建造上都離不開木結構。而各種木活技藝均能在這裡得到體現,最突出的部件是透雕的罩面板,講究的門樓觀賞性並不亞於院宅房舍。磚牆瓦頂,台階木檐,厚重的街門,油漆彩繪的額枋及一雙石雕門礅在門前相守相望,使四合院的門樓更加絢麗多姿,肅穆莊嚴。
老北京四合院裡居室的窗戶花樣繁多,造型美觀大方。為了採光和保溫,地面往上是磚砌的坎牆。一米坎牆之上到檁方是木製窗戶,窗子下半部以木框分幾等份,框內安裝大玻璃。上半部是用木棱做成的各種窗格,有燈籠緊、套方、盤腸、亂劈柴、雙筆管、斜向眼等式樣,其造型十分優美做工細膩精良。所有的框、邊、棱條均以榫卯結合,部件配合很得當。為了通風可做成上支下摘,或外加一層紗窗。精美的窗格,豪華的木門,雕樑畫棟的檐枋,使青磚灰瓦的四合院宅舍顯示出古色古香。
大凡有身份人家的四合院,室內一般都不砌成固定隔斷,間與間多採用木隔扇分成小單元。這種形式拆啟自由,靈活方便,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變更空間。而精巧輕便的木隔扇又可做為一種特殊的室內裝飾品,給人帶來一種舒適典雅之美感。因為隔扇有多姿多彩的窗格,還鑲有玲瓏剔透的木雕花卉,每扇心板上或浮雕花紋,或附予彩繪。風韻獨特的細木裝修,使居室氣氛充滿了溫馨與浪漫。
除此之外,四合院中的走廊、影壁、掛落屏風及柱頭枋下的雀頭、花牙子,在製作上工藝也是十分的精湛,無論是格局或造型極具觀賞性。這些用木材製成的物件以其特有的形狀、體態,色彩和質感構成無數點、線、面的有機組合,形成了四合院建築造型藝術諸多內容。也給人們的居住環境營造出一個舒適、和諧、多趣的生活空間。
可以說,在四合院建築當中,木質材料的廣泛使用,表明其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它在房屋內外裝飾方面,也發揮著很大作用。古代匠師們以巧奪天工的高超技藝,把木材製成居舍結構及各種裝飾物,與磚瓦灰石結合成一體,營造出世界罕見的民宅和殿堂。
如今這些蘊含著古都歷史和人文精神的傳統四合院,它就像一位飽經風霜而無言的老人,引導著後人去追尋,感悟逝去的歲月中曾擁有的輝煌與燦爛。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撂石鎖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苗族栽岩習俗
裝泥魚習俗
徑山茶宴
錫伯族傳統婚俗
哈薩克族傳統婚俗
回族傳統婚俗
裕固族傳統婚俗
彝族傳統婚俗
達斡爾族傳統婚俗
朝鮮族回婚禮
澤州四弦書
獨轅四景車賽會
尉村跑鼓車
舜帝祭典
肘捶
土家年
哈尼族昂瑪突節
諾茹孜節
塔塔爾族撒班節
鄂溫克族瑟賓節
俄羅斯族巴斯克節
永濟背冰
潮人盂蘭勝會
維藥傳統炮製技藝
睡藥療法
彝醫水膏藥療法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
阿依旺賽來民居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
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五芳齋粽子製作技藝
常州小熱昏
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
清廷御膳製作技藝
安吉福鼎白茶製作技藝
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
衡水法帖雕板拓印技藝
揚州毛筆製作技藝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
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斑錫製作技藝
鉛錫刻鏤技藝
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藍夾纈技藝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
汝瓷燒制技藝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漁鼓道情
錫伯族刺繡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
瑤族刺繡
寧波金銀彩繡
地術拳
清徐彩門樓
通背纏拳
攔手門
嘉興灶頭畫
苗畫
新繁棕編
端鼓腔
曲沃琴書
高桿船技
南音說唱
迎羅漢
唱新聞
永康鼓詞
摜牛
長子鼓書
永春紙織畫
網船會
盤索里
塔吉克族服飾
口技
孔府菜烹飪技藝
寧波泥金彩漆
翼城琴書
平遙紗閣戲人
孫臏拳
上海絨繡
花毽
十八般武藝
三棒鼓
佛漢拳
河州平弦
洛南靜板書
四川評書
蓮花落
粵曲
祁陽小調
木魚歌
藏曆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