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手門

攔手門

攔手門武藝是中國武林、也是天津地區久負盛名的優秀傳統武術項目。講究練養相兼,內外雙修。在我國武術運動中屬於長拳類,按傳統流派分屬於少林派攔手門。風格獨特、實戰性強。練習攔手武術之人,目前遍及全國,尤為天津河東人較多,上海次之。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天津· 河東區

對招攔手對招

 文化遺產名稱:攔手門

遺產編號:Ⅵ-56
遺產類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
申報日期:2011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天津市河東區
遺產級別:國家

發展簡史

相傳,明將鄭海寧游落天津,傳攔路拳於河東大直沽天妃宮廟內的一眾習武青年;後河南人鄭天興又傳練手拳於眾。經傳人李金剛等人不斷研習,創編出攔手拳和翻拳,並於1652年在大直沽天妃宮廟正式戳場子立門戶。從此,攔手拳術就在天津紮根。傳至第六代有劉長海陳連芳等人在操拳、攔手拳、翻拳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又創編了以猛化疾,猛進迅擊的炮拳,形成了“操、攔、翻、炮”四套母拳。第七代劉萬福(天津市武術工作委員會首屆委員)從四套母拳中,提煉出“三十六招”實用技法,使攔手拳的招法更加簡捷實用。民國時期,攔手拳在天津盛行。上世紀三十年代後,又傳到四川、上海等地。[2]

發揚光大

攔手門武術是《中國大百科全書》收錄的傳統武術項目,是中國28大武術門派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是唯一一個起源於天津的武術門派。攔手門武術是中國武林中的一支奇葩,而真正將他發揚光大的就是攔手門的第七代傳人張文仲。攔手門最初是不外傳的,因此沒有完整的拳譜資料。而武林講的是‘有拳無門不成派,有派無譜不成門。有門可歸派,有派才能立門戶。’”所以張文仲秉承著這個傳統,把師傅張文慶傳下來的一整套拳譜資料融合了其他前輩留下來的資料,組織整理,並在1963年創建“津攔手武術團”。
當代弟子——張文仲當代弟子——張文仲

2002年張文仲在天津體院教授梅杭強先生和天津武術協會郭秀英女士的協助下,創辦了“津門攔手拳研究會”並任首屆會長。開始著手整理各種材料,準備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事宜。為此,他們還設計出了自己的會徽,會徽上的幾個英語單詞就是為了讓攔手武術可以走向世界而特別設計的。
2007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天津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攔手門第七代傳人張文仲也被市政府批准為天津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攔手武術作為唯一一個起源於天津的門派,它的發展無疑創造了天津武術界的一段佳話,而如今他們也正在為天津的武術走向世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4]

拳術套路

攔手門武術基本功除抖桿子、抓罈子、擰棒子、跑板子、蹲坑子、打木樁、搓沙子之外,另兵器有大槍、花槍、春秋大刀、朴刀、方便鏟、棍、單刀、雙刀、單劍、雙劍、短棍、大小梢子、流星錘、甩頭一指、十三節虎尾鞭。另有三種氣功功法:童子功、凝神養氣功、丹道呼吸功。

風格特點

攔手門的武術招法清楚,步活樁穩,功底紮實,勁力渾厚,結構嚴謹氣勢雄壯。注重臂、腿、腰、樁的基本功訓練,有十三太保和十個大架練氣增力。打法講求刁、滑、毒、疾、突;要求以氣催力,以攻代守,上下互助,內外合一。手法有纏、崩、按、搖、斬、攔、戳、抱、撕等,以攔為核心。腿法有進、撤、閃、滑、插、碾等。技擊講攔截接打,沾手速發,以猛化疾,猛進速擊,以快制靜。[2]

基礎功夫

攔手門內容豐富,兼有套路與拳術、器械和對練,另有童子功為基礎功。大氣樁為攔手門中最基礎的一種功夫,久練之,可舒筋活絡,堅實根基,增強內勁,手臂沉實,整體具有一定的抗擊打能力。
準備活動 每日清晨,選擇一個安靜處,面南背北,自然站立,先行吐故納新之法。
攔手門”娃娃團”攔手門”娃娃團”
用鼻吸一口氣,緩緩吸之,意想氣向下沉入丹田。整個吸氣過程為5至7秒鐘,吸滿後,閉氣2秒鐘;然後口微開,先將胸中之氣呼出,再收腹將小腹丹出之氣呼出,呼盡再吸。如此一吸一呼為一次,行三五次即可,呼氣時,口中發出“哈”聲。
活膝踝法兩腳與肩同寬,屈膝半蹲,雙手扶膝,使膝部向左、向前、向右、向後水平鏇轉,腳掌要全部貼地,五趾扣住,呼吸自然,轉20周左右,再反向轉20周,久久習之,可使膝踝關節靈活有力。此勢做完,即可站樁。站樁方法習者馬步站立,兩腳相距為本人全腳掌的3至4倍距離,腳掌內扣,腳跟外擺,呈內八字。閉口合齒,舌抵上齶,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上,手臂向後擰勁,立身中正,含胸疊腹,垂肩拔頂,收臀坐胯,重心落於兩腿中間,小腿與大腿、與地面皆成90度角。雙目微閉,精神內斂,眼觀鼻,鼻觀心,鼻吸鼻呼。吸氣時,意存丹田,吸陰提肛,小腹微收。呼氣時,丹田鼓盪,沉肩伸指,不要考慮內勁運行之詳細路線,只要精神集中,默記呼吸次數以養內氣,切忌模糊不清,呼吸頻率以每分鐘3至6口氣為好,如呼吸急促,則要注意姿勢是否正精確。每次練習,至少要堅持5分鐘,至多半小時。
初習樁功,達不到幾分鐘,就會大腿發抖,手臂酸麻,此時要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之,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練習後,呼氣時能感到手指發熱、發脹、發癢,腳底亦有熱感,整體感到內壯,丹田、命門一帶尤為充實。
如一次能堅持站20分鐘以上,並不覺很累,下盤已有很深的功夫了,此時尋常兩三人也很難推動。步法穩同而後習拳,則事半功倍,不致有顧首不能顧尾之弊。
注意事項1.要在背風處練習。在室內練習,則要開窗,但一定要避風,因練功過程中氣血循環加快,毛孔張開,易受風邪。 2.胸部一定要放鬆,萬不可屏氣,否則心肺受到壓迫,會造成頭暈眼花、胸滿憋悶等不良病症。
3.不可過飽過飢練功,且飲食與練功應隔1個小時以上,須知過飽傷胃,過飢傷肝。4.練功前一定要將大小便排盡。大小便存於腸中、膀胱內,不利於氣沉丹田。5.站樁後要做放鬆運動,散散步,不可馬上休息。[3]

愛國事跡

攔手門武術的發展史中曾集眾多的愛國事跡於一門,這在全國的武術門類中也是鮮見的。在我國的民族解放、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時期中,攔手門武術的弟子們以精湛的技藝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用熱血和生命彰顯著中華民族的體育精神。1900年8月300多名攔手門弟子,在天津北倉“血染小擺口”,沉重打擊了八國聯軍的囂張氣焰;1933年攔手門弟子出任29軍大刀隊教練,取得喜峰口戰鬥勝利,歌曲《大刀進行曲》由此唱響大江南北;抗日戰爭中第六代傳人傅采軒,在上海保護著名社會活動家史良(新中國首任法務部長),成功躲過了敵人的多次追捕;“登高英雄”楊連弟武功高強,藝高膽大,履立戰功;1933年的南京國術國考擂台賽和1952年的天津散手擂台賽,都被攔手門傳人摘得桂冠;第六代傳人劉萬福還被授予首屆“中華武林百傑”“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章。[2]

所獲成就

發展至今,攔手門武術在天津各區縣都有習練者,尤以河東區居多,傳人分布到了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美國、法國等國家。天津體育學院已把攔手拳作為專項必修課,所教學生人才輩出。國家藤球隊把攔手門武術用於實戰訓練,奪得多項國際金獎。攔手門武術在《大班主》《奪標》等多部影視作品中也都有展示。國內外攔手門弟子間的聯繫,在我國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著新的積極的作用。[2]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撂石鎖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苗族栽岩習俗
裝泥魚習俗
徑山茶宴
錫伯族傳統婚俗
哈薩克族傳統婚俗
回族傳統婚俗
裕固族傳統婚俗
彝族傳統婚俗
達斡爾族傳統婚俗
朝鮮族回婚禮
澤州四弦書
獨轅四景車賽會
尉村跑鼓車
舜帝祭典
肘捶
土家年
哈尼族昂瑪突節
諾茹孜節
塔塔爾族撒班節
鄂溫克族瑟賓節
俄羅斯族巴斯克節
永濟背冰
潮人盂蘭勝會
維藥傳統炮製技藝
睡藥療法
彝醫水膏藥療法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
阿依旺賽來民居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
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五芳齋粽子製作技藝
常州小熱昏
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
清廷御膳製作技藝
安吉福鼎白茶製作技藝
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
衡水法帖雕板拓印技藝
揚州毛筆製作技藝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
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斑錫製作技藝
鉛錫刻鏤技藝
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藍夾纈技藝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
汝瓷燒制技藝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漁鼓道情
錫伯族刺繡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
瑤族刺繡
寧波金銀彩繡
地術拳
清徐彩門樓
通背纏拳
攔手門
嘉興灶頭畫
苗畫
新繁棕編
端鼓腔
曲沃琴書
高桿船技
南音說唱
迎羅漢
唱新聞
永康鼓詞
摜牛
長子鼓書
永春紙織畫
網船會
盤索里
塔吉克族服飾
口技
孔府菜烹飪技藝
寧波泥金彩漆
翼城琴書
平遙紗閣戲人
孫臏拳
上海絨繡
花毽
十八般武藝
三棒鼓
佛漢拳
河州平弦
洛南靜板書
四川評書
蓮花落
粵曲
祁陽小調
木魚歌
藏曆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