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宮

天妃宮

南京天妃宮位於南京獅子山麓、長江之濱,初建於明朝永樂五年(1407年)。

基本信息

簡介

(圖)天妃宮天妃宮

南京天妃宮位於南京獅子山麓、長江之濱,初建於明朝永樂五年(1407年)。相傳鄭和下西洋,從南京下關惠民河出發,沿長江順流出海,遠航寶船穿過台灣海峽時,遇上狂風惡浪,有人巔落水中,林默駕舟踏浪前往相救,得以化險為夷。鄭和西航順利返回後,將海上轉危為安的事跡上奏皇帝,海神娘娘林默即被封為天妃,並於永樂5年(1407年),在南京大興土木建造天妃宮。

概況

(圖)天妃宮天妃宮

南京天妃宮位於南京下關區獅子山麓,始建於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從清鹹豐三年至十一年的八年里南京天妃宮在戰亂中屢遭毀壞。

新建成的南京天妃宮位於南京下關區獅子山西南麓,護城河以東,占地約一萬七千平方米,整個建築群採用明代官式建築的形制和風格,主要由東西兩軸線建築院落組成,西軸線為兩進院落形式,主要設有天妃宮大殿及兩側配殿;東軸線為單進院落,主要設有觀音殿、碑亭和兩側配殿。建成後的天妃宮恢復了明代天妃宮的主要建築,成為吸引海內外各界人士的祈福之地。

歷史沿革

(圖)天妃宮天妃宮

天妃宮建於明永樂五年,即1407年,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國後,以海上平安為天妃神靈感應所致,奏請朝廷,明成祖賜建“龍江天妃宮”,並親自撰寫為天妃歌功頌德的天妃宮碑碑文。

鄭和將海神天妃作為他的精神支柱,在以後的六次下西洋出航之前及歸航之後,都要專程前往龍江天妃宮祭祀媽祖。龍江天妃宮繪有鄭和下西洋的大型壁畫。

天妃宮構建之初,為當時媽祖廟中規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建築群。1937年,天妃宮全部毀滅於侵華日軍的炮火,僅明永樂年間所立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悄然獨存。天妃宮碑碑座及碑額雕刻精美、書法秀麗,是國內現存最大的鄭和下西洋石刻,也是現存媽祖碑刻中的極品,是全世界範圍內媽祖文化最高規格的文化遺存,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寶貴的書法藝術價值。

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市從2004年7月份開始進行天妃宮修建工程,2005年4月底竣工。現在的整個天妃宮景區占地約1.7萬平方米,採用明代官式建築的型制和風格,主要由東西兩軸線建築院落組成,西軸線為兩進院落形式,主要設有天妃宮大殿、玉皇閣及兩側配殿。東軸線為單進院落,主要設有觀音殿和兩側配殿。

天妃宮碑

《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
(圖)天妃宮天妃宮

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是明永樂十四年(1416)鄭和第四次遠航西洋歸來後,為紀念船隊多次在海途中遭遇險風惡浪受到湄洲媽祖庇護,在南京下關獅子山下的“天妃宮”中遵敕命樹立的御製碑,俗稱天妃宮碑。為南京市現存古代名碑之一,原立於天妃宮中,存世至今600年,因歷盡風雨滄桑,磨損甚多,1997年初遷移於靜海寺內,供人瞻仰。碑身為青石材,通高5.9米,由碑額、碑身和贔屓(碑身下的龜趺)三部分組成,重約27噸。其中碑額高1.3米,寬1.8米,上雕有四條螭,螭身曲析盤繞冠頂,螭首向左右兩邊伸出,每側各二;故民間多用以雕刻在高大碑石頂上,俗稱“四龍盤頂”;碑額篆書體書寫“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碑座為贔屓(龜趺),通長4.1米,寬1.72米,高1.65米。傳說贔屓為龍王之次子,白色而無角,因其性好望,力大能負重,形似龜,故民間俗呼為烏龜座。碑身高3.4米,寬1.5米,碑四周刻有纏技艾葉;碑文共699字,由明成祖朱棣親撰,碑文前部分是散文,計一百零四句,記載遣使海外的目的,使者“涉海洋、經浩渺”的艱難歷程,天妃“神顯靈應,默加佑相”的靈異以及建宮和立碑的經過;後部分為七言韻文,計二十四句,所署立碑時間為“永樂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碑座及碑額雕刻精美、書法秀麗,是國內現存最大的鄭和下西洋刻石,現存媽祖碑刻中的極品,同時也是全世界範圍內媽祖文化最高規格的文化遺產,其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學術價值以及宗教價值、考古價值是無法估量的,1957年定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圖)<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

《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碑文

仰維皇考太祖高皇帝,肇域四海,幅員之廣,際天所覆,極地所載,鹹入皈章。懷柔神人,幽明循職,各得其序。朕承鴻基,勉紹先志,罔敢惑怠,撫輯內外,悉俾生遂,夙夜競惕,惟恐弗逮。恆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諸番國,導以禮義,變其夷習,其初使者涉海洋,經浩渺,颶風黑雨,晦冥黯悿 ,雷電交作,洪濤巨浪,摧山倒岳,龍魚變怪,詭形異狀,紛雜出沒,驚心駭目,莫不錯愕。乃有神人飄飄雲際,隱顯揮霍,下上左右,乍有忽無,以妥以侑。鏇有紅光,如日煜煜流動,飛來舟中,凝輝騰燿 ,偏燭諸舟,熇熇有聲,已而煙消霾霽,風浪帖息,海波澄鏡,萬里一碧。龍魚遁藏,百怪潛匿。張帆盪艫,悠然順適,倏忽千里,雲駛星疾。鹹曰:此天妃神顯靈,應默加佑相。歸日以聞,朕嘉乃績,特加封號曰"護國庇民妙靈臨應弘仁普濟天妃",建廟於都城之外,龍江之上,祀神報貺。自是以來,神益顯休,應視前有加。凡使者及諸番國朝貢重譯而來者,海舶往還,駕長風,馭飛帆,驀數萬里,若履平地,略無波浪憂險之虞,歌吟恬嬉,鹹獲安濟。或膠於淺,冒入險阻,則陵徙谷移略,無關閡,奇靈異效,莫可殫紀。今夫江湖之間,以環海視之,如池沼之多,猛風急浪,尚有傾檣破楫之患,而況於臨無涯不測之巨浸也哉!然則神之功於是為大矣。雖然,君國子民,其任在朕;而衛國庇民,必賴於神。陰陽表里,自然之道,滄溟渤澥 ,神之攸司。凡風霆、雨露、寒暑、燥濕,調變惟宜,易沴為祥,奠危為安,鏟險為夷,皆神之能,其可無文以著其跡?爰書其事,建碑於宮,並系以詩曰:

(圖)天妃宮天妃宮

湄州神人濯厥靈,朝游玄圃暮蓬瀛,

扶危濟弱俾屯亨,呼之即應禱即聆。

上帝有命司滄溟,驅役百怪降魔精,

囊括風雨電雷霆,時其發泄執其衡。 

洪濤巨浪帖不驚,凌空若履平地行,

雕題卉服皆天氓,梯航萬國悉來庭。

神庇佑之功溥弘,陰翊默衛何昭明,

寢宮奕奕高以閎,報祀蠲潔騰苾馨。

神之來兮佩瓏玲,駕飈車兮旖霓旌,

云為扆兮霧為屏,靈繽繽兮倏而升。

視下土兮福蒼生,民安樂兮神攸寧,

海波不興天下平,於千萬世揚休聲。

永樂十四年四月初六日。

祖廟會習俗

天妃宮媽祖廟會習俗:南京有“三月二十三,烏龜趕下關”的諺語,媽祖誕生日前後,本地和外地百姓趕到濱江下關,進行踏青春遊、祭拜天妃和馱碑贔屓(形似烏龜)、開展民間工藝品和地方特產商貿交易等活動,場面熱鬧,影響廣泛。抗戰爆發時因天妃宮被毀,媽祖廟會中斷,2006年恢復媽祖文化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