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廟

媽祖廟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台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傳播。在台灣,由泉州天后宮分靈而來的稱“溫陵媽”。據《世界媽祖廟大全》提供的最新數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媽祖廟近5000座,信奉者近2億人。 在這些媽祖廟中,有很多是很有特色的,這裡介紹的僅是其中的幾個。

基本信息

分布概況

台灣地區

台灣地區共有媽祖廟500多座。 台南鹿耳門媽祖廟

粵東地區

粵東地區包括汕尾市、潮汕市都有媽祖廟,汕尾鳳山媽祖石雕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大型的媽祖藝術石雕像之一。

港澳地區

香港的媽祖廟有50多座。澳門地區:有2座,其中媽祖閣建於明弘元年(公元1488年)。澳門(英文:Macao,葡文:macau),是“阿媽澳”的譯音。

大陸地區

廣東和海南:有近40座。江浙地區:30多座。威海、營口、秦皇島、青島、長島、煙臺、蓬萊等地都有媽祖廟。天津天妃宮(公元1226年創建,是全國三大媽祖廟之一)。北京、湖南、貴州、遼寧等地都有媽祖廟。

世界各地

日本:神戶、長崎及很多島上都建有媽祖廟,有數十座,並成立了信仰組織“媽祖會”。新加坡:天福宮。馬來西亞:有30多座,馬六甲的青雲亭創建於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最為著名。朝鮮、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挪威、丹麥、法國巴黎、加拿大、美國檀香山、舊金山、墨西哥、巴西、紐西蘭、非洲等地都有媽祖廟宇或祀奉場所。

莆田地區

1、是媽祖信仰的發源地,莆田的媽祖廟數以百計,湄洲島上有近20座媽祖廟許願樹。

媽祖廟媽祖廟

2、福建沿海地區和山區:沿海地區:福州、廈門、泉州、長樂、平潭、福清、晉江、惠安、漳浦、東山、寧德、羅源、霞浦等沿海地區有五、六十座。山區:仙遊縣10多座,永定縣、上杭縣、浦城縣、安溪縣、邵武等山區都有媽祖廟。​

廈門地區

神宵宮分靈於廈門何厝順濟宮,始建於宋朝,現位於忠侖苗圃內。歷史上修建數次,最後一次重建是在1993年。從高處看神宵宮,被綠樹所環抱,四周綠樹成蔭,百花齊放,走進神宵宮仿佛走進綠的世界、花的海洋,各種花草樹木錯落有致,使人心曠神怡。

天后宮

平海天后宮平海天后宮

平海天后宮

(國家級文保)創建於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宮殿式原構媽祖行宮,是世界第一座媽祖分靈廟。

平海天后宮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頂、承、拉、純土木結構的古建築,俗稱“百柱宮”。“工字型”布局,“霸王拳”構造,更體現出她的獨特和原構造型,經中國高級古建專家鑑定,為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宮內完整地保留著宋、元、明、清時期的相關材料。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師提督、總督姚啟聖率三萬水師、223隻戰船、集結平海衛、平海澳訓師待機進剿台灣。因乾旱缺水,水師將士士氣低落,軍心不振。之後,施琅將軍誠心祈求媽祖顯靈庇佑,掘枯井“湧泉濟師”。“澎湖之戰”,媽祖顯靈調遣“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率天兵天將參戰。危難時,媽祖顯靈,“漲水助戰”化驗為夷,旗開得勝,留下美麗動人的故事。

收復台灣前,施琅將軍把平海天后宮媽祖神像恭請在旗艦上,庇佑護航。登島後把媽祖神像供奉在台南大天后宮,成為開台的首尊媽祖金身。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回朝奏請清政府,重修平海天后宮,重塑媽祖金身,撰寫傳頌媽祖顯靈賜水的《師泉井記》(石碑保存完好),並親筆寫下大楷書“師泉”石碑立於井邊(保存完好),這一古老石刻,是清政府收復台灣,統一祖國的歷史見證。

安平開台

安平開台天后宮正門安平開台天后宮正門

安平開台天后宮

,位於台灣省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32號,專門供奉護佑鄭成功的“護軍媽祖”。它創建於1668年,並於1962年重建。1990年宮內曾發生大火,但三尊媽祖像卻安然無恙,以後再次重建,於1994年完工。

安平“開台天后宮”現有的建築主體具有現代建築的架構,正殿裝修華麗,雕樑畫棟。正中央供奉大媽、二媽及三媽三座軟身雕像,每尊高約四尺,如同真人一般。

在宮外的牆上,用石材刻上了許多有關鄭成功的故事。

安平開台天后宮,位於台南市安平港,為台灣島上歷史較為悠久的媽祖廟之一。建於清康熙七年 (1668年),為迎取福建湄洲島媽祖神像而建,建時稱安平媽祖廟。1683年媽祖被敕封為天后,安平媽祖廟遂被改為開台天后宮。現台灣有許多媽祖廟內的媽祖神像均是從此廟中分靈出去的。

連江

媽祖廟,又稱天妃廟、天后宮。連江媽祖廟,始建於元延佑四年(1314年),舊址在縣城龍津坊,康熙38年(1699年)移建崇雲鋪,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募建於資壽鋪之資壽院左。乾隆五十二年、五十六年屢有重修。1989年夏重修。隨後重建前座戲台,重塑神像金身,廟宇金碧輝煌,立於敖江濱。

特別值得一提是1989年重修時,在東廊發現砌於照牆中的四塊碑勒,均為清乾隆二十六年至五十九年間(176l一”94年)三次重修媽祖廟時立。碑高2.5米至2.7米,寬 0.8米至0.9米,碑額篆體,碑文楷體,歷經200多年風風雨雨,依然氣勢雄渾,筆力蒼勁。其內容記載清代連江綠營戌台官兵,及來往於馬祖列島海域從事鹽運貿易的商人,踴躍為媽祖廟捐獻香燭費簡況,是海峽兩岸共同信仰媽祖的歷史佐證,彌足珍貴。近年來,回連江探親、旅遊、洽談貿易的台胞無不到媽祖廟朝聖進香,捐資贈匾。媽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充分展示了兩岸中國人勤勞勇敢,扶弱濟貧,救苦救難的美德。

廈鬥神宵宮

廈鬥神宵宮廈鬥神宵宮

神宵宮分靈於廈門何厝順濟宮,始建於宋朝,現位於忠侖公園內。歷

史上修建數次,最後一次重建是在1993年。從高處看神宵宮,被綠樹所環抱,四周綠樹成蔭,百花齊放,走進神宵宮仿佛走進綠的世界、花的海洋,各種花草樹木錯落有致,使人心曠神怡。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一般比較高壽,這不但跟這邊的優越環境有關,勤勞的村民還得到媽祖的保佑。這裡流傳著這樣的幾個故事:

神宵宮的村民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都到何厝順濟宮進香。有一次神宵宮媽祖到何厝順濟宮時,媽祖顯靈,發現何厝—民家裡有一小偷,令神童去抓小偷,最後小偷被抓到。這個故事一直流傳於何厝與忠侖乃至整個廈門的漢族民間。另有一次,到順濟宮進香時,剛好何厝有一村民吃飯時被小竹絲阻塞喉嚨數天不出,快到死亡邊緣,媽祖顯靈,即刻把小竹絲排出體外,該村民平安無事,這也成為佳話流傳於漢族民間。還有一次,是在抗日戰爭時,日本攻打廈門,神宵宮裡放稻草,日本鬼子要放火燒廟,但是一直燒不起,日本鬼子膽顫心驚。這更是神奇!還有很多傳說故事令神宵宮名聲在外,家喻戶曉,因此常有香客到此朝拜,香火鼎盛。

旅遊景區

泉州天后宮

媽祖廟媽祖廟

1、泉州天后宮:是中國首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媽祖廟,始建於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它位於泉州市區天后路,占地面積約13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廟內除了保存較完整的大殿、後殿等古建築外,近年來又陸續修復了山門、戲台、鐘鼓樓、東西長廊、梳妝樓等多處建築,是現存媽祖廟中規模較大、年代較久遠的一座,建置於宮內的閩台關係史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泉州天后宮對媽祖信仰在海外的發展與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歷史上,媽祖信仰由於泉州民眾的不斷向外移民和貿易活動而遠播祖國大陸及台、港、澳各地,因此,泉州天后宮至今在廣大海外仍享有較高的聲譽,許多海外同胞都稱其為“溫陵聖廟”,每年大約有3000多個海外團隊前來參觀朝聖。

天津天后宮

媽祖廟媽祖廟

天津天后宮:俗稱“娘娘宮”,始建於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後來又經過數十次重建和重修,是世界三大天后宮(福建湄州祖廟、天津天后宮、台灣北港朝天宮)之一。它位於天津舊城東門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坐西朝東,占地5352平方米,建築面積1734平方米,從東至西由戲樓、幡桿、山門、牌坊、前殿、正殿、鳳尾殿、藏經閣、啟聖祠以及鐘鼓樓、張仙閣和4座配殿組成,是天津市現存最早的一處古建築群體,也是天津城市形成和發展的搖籃,因此曾有“先有娘娘宮,後有天津衛”的說法。天津天后宮曾於1954年、1982年先後兩次被天津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又以其天津民俗文化發祥地之地位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除保留天后宮復原陳列外,還陸續開闢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風為基礎內容的陳列展覽,比較系統地介紹了漕運、婚育、商業、民間生活、民間藝術及民間信仰等習俗內容,並興建了長69米的天后碑廊,描繪出一幅幅極具個性的、地域文化的歷史風俗畫卷,成為中外人士觀光遊覽的勝地。

芷江天后宮

芷江天后宮:是中國內陸地區最大的媽祖廟,位於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境內,建於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屬於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媽祖廟融古代建築、浮雕藝術於一身,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保護價值,其前坊後宮的石坊上刻有50幅浮雕,栩栩如生,雕刻技藝精湛,有“江南第一坊”之稱。由於130餘年未曾大修,歷史風雨的剝蝕和人為的因素,使木質結構的天后宮木柱、橫坊、板牆等損毀嚴重,因此,從1999年起,芷江侗族自治縣開始對其進行整體維修,經過3年努力,並花費數百萬元資金後,2002年,該天后宮已重新對外開放。

澎湖天后宮

媽祖廟媽祖廟

澎湖天后宮:台灣最早的媽祖廟,相傳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廟內雕樑畫棟,刻工精細,古香古色,美不勝收。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神誕日,澎湖天后宮都要舉辦大規模的媽祖海上繞境活動,藉以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澎湖天后宮後殿藏有台灣最早的一塊碑刻,上刻“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幾個大字。據說十七世紀初葉,荷蘭人利用其經濟軍事實力,占爪哇,設東印度公司,企圖與我國貿易。但當時明朝實行海禁,非朝貢國不得通商。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提督韋麻郎用大泥(今泰國境內)華僑潘秀之策,致書明朝疆吏,望允荷通商,因無回音,鏇率艦於7月12日登入澎湖,以便打探。閩中大吏聞此情,急派都司沈有容往見韋麻郎於媽祖宮(即天后宮),鏗鏘陳辭,曉以利害。韋麻郎知通商無望,求戰亦無勝算,乃於10月25日灰溜溜離澎而去,書寫了中國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光輝一

廟島顯應宮

媽祖廟媽祖廟

廟島顯應宮:中國北方建造最早、影響最大的媽祖廟,建於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經元、明、清幾朝皇帝冊封,一度被稱為“天下第一娘娘廟”而名揚於世,廟島也因此在長山列島中獨領風騷,成為南北島嶼之間文化交流的中心,歷時800多年之久,故長山列島現亦稱廟島群島。顯應宮在“文革”中曾遭到破壞,1983年在中央有關領導的重視下得以修復。它坐落在山東長山列島中廟島的北部,南北傍山,東西臨海,四周有諸島環衛,整組建築群包括前、中、後殿和戲樓等,南北長166米,東西寬66米,總面積萬餘平方米。大殿東側還建有中國第一個縣級航海綜合博物館,開設有中國造船史、海運史、航海技術史、海上兵事史和鄭和紀念館等。2003年8月,顯應宮舉行了福建湄洲媽祖和台灣北港朝天宮媽祖移駕安奉儀式,同時,還將廟中所存的清鹹豐皇帝御筆親書的“神功濟世”匾重新修復,為南北民俗文化的進一步融合和媽祖文化的進一步發揚光大增添了新的內涵。

北海潿洲島天后廟

是潿洲島漁民為驅邪求平安而建的一座古廟,也稱三婆廟,原廟建於1732年(乾隆三年),後被山體塌方壓倒,現有的三婆廟為近年新建。常有居民來此求籤拜佛,四時香火不斷。

澳門天后宮

媽閣廟原稱媽祖閣,在澳門東南方,俗稱天后廟,建於一四八八年,正值明朝。背山面海,沿崖建築,古木參天,風光優美。整座廟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四座主要建築,石獅鎮門、飛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古建築。

媽祖廟媽祖廟

2003年10月4日剛剛落成,歷時2年半,耗資2億澳門元。它坐落在澳門路環島的疊石塘山上,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澳門迄今規模最大的廟宇。整個建築按照閩南古建築風格設計建造,並參照福建、台灣等地媽祖廟的傳統規制布局,宮前有長達60餘米的階梯,厚實華麗的牌坊式山門、漢白玉圍起的祭壇和由迴廊連為一體的大殿、梳妝樓、鐘樓和鼓樓等。主殿坐西朝東,氣勢恢弘,樓台宇頂雕龍飛檐,金色琉璃熠熠生輝。宮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高達3米的媽祖塑像鳳冠霞帔,慈眉善目,儀態端莊。作為世界上惟一以媽祖命名的城市,澳門早在1488年就在內港建起了第一個媽祖廟(又稱媽閣廟),並從此香火旺盛,經年不斷。上個世紀末,澳門已經在疊石塘山上建造了一座高19.99米、重500多噸的媽祖漢白玉塑像。據說,這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媽祖娘娘塑像。 9、開台天后宮開台天后宮位於台南市安平港,為台灣島上歷史較為悠久的媽祖廟之一。建於清康熙七年 (1668年),為迎取福建湄洲島媽祖神像而建,建時稱安平媽祖廟。1683年媽祖被敕封為天后,安平媽祖廟遂被改為開台天后宮。現台灣有許多媽祖廟內的媽祖神像均是從此廟中分靈出去的。

新加坡天福宮

媽祖廟媽祖廟

坐落在市區直落亞逸街(華人稱源順街)的牛車水(即唐人街)內,由新加坡華人所建,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廟宇之一,目前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介紹,在1821-1822年間,天福宮僅是一座簡陋的菩薩廟。後來由於香火日旺,從1839年開始遷到直落亞逸街重建,1842年建成。宮內的花崗石柱和木祭台等都是從中國福建運去的,神像也是於1840年從中國運去的。整座宮殿氣象巍峨,廟內寬敞雅潔。正殿最高處掛有光緒皇帝1907年賜的九龍匾,上書“波靖南溟”,字框四周是龍的浮雕。另一塊題為“顯徹幽明”的匾額是清政府派駐新加坡第三任領事左秉隆奉獻的。宮的後殿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的塑像。其對面是孔子的坐像。殿堂里還放有幾塊刻有當年捐款建廟者的姓名或船隻的寶號的石牌。媽祖廟 - 媽祖媽祖媽祖與關羽、岳飛一樣,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 媽祖,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媽祖,在一家福建姓林的望族後裔家降生。因生得奇特,她出生至滿月,一聲不哭,因此,父親給她取名“默”。媽祖有一個哥哥和五個姐姐。八歲時到一所私塾讀書,老師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會貫通。十歲余,她信佛焚香念經,早晚不懈。媽祖十六歲時得道,據說她雖身在室中,卻能時常神遊方外,談吉凶禍福,無不奇中。能駕雲飛渡大海,拯救海難,還經常為人治病消災,遠近的人都很感激她,並稱她為“神姑”、“龍女”。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媽祖對家中人說:“我心好清淨,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大家都以為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成仙。第二天早上,媽祖焚了香,念了經告別諸姐,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只見湄峰頂上濃雲四合,一道白氣衝上天空,仿佛聽見天空有絲竹管弦奏起的仙樂聲,直徹雲天,彩虹輝映,媽祖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間。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然彩雲布合,不可復見。湄洲人仰頭望去,無不欷噓驚嘆。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鄉親們時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盤坐於彩雲霧靄之間,或朱衣飛翔海上。常示夢顯聖,急救人難,護國佑民。於是鄉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後人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 媽祖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親暱稱呼。受陰陽學說的影響,古代中國人認為水神應屬女性,而媽祖恰巧又是女性中的人傑和航海者最敬仰的一位海神,因此,在當地士宦的提議和倡導下,朝廷也頻頻給予媽祖賜封,媽祖的地位越來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媽祖被賜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聖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賜封為“護國庇民妙應昭應普濟天后”,“天上聖母”和“天后”從此便成了媽祖的聖稱。媽祖信仰的產生和遠播是同北宋以來中國海事活動頻繁及朝廷加以利用宣傳有著必然聯繫。 隨著媽祖從一個民間女子逐漸演變為“天后”、“天上聖母”,媽祖信仰也逐漸從湄洲島走向全世界。建於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的湄洲祖廟也很快成為媽祖文化的聖地和海內外媽祖信眾崇仰的中心。此後千年,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紛紛創建媽祖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有媽祖廟近5000座,信奉者近2億人,近年來,專程到湄洲媽祖祖廟祭拜的信徒年均已達百萬人次。1987年夏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31日),會集莆田湄州島媽祖廟的港台同胞、海外僑胞及來自大陸各地的男女信眾達十萬之多,舉行了紀念媽祖逝世一千周年的隆重祭典,可見媽祖文化的影響源遠流長。 公元1533年葡萄牙人初到澳門,在媽閣廟附近登岸,他們不知道地名,問當地漁民。漁民答曰:“媽閣”。於是,葡人即把澳門稱作“MACAO”。這個名字一用就是數百年。媽祖廟 - 數字動畫《海之傳說-媽祖》卡通電影數字動畫《海之傳說-媽祖 媽祖廟》由北京中影集團聯合影視有限公司與台灣中華卡通製作有限公司聯合攝製出品發行,卡通電影從前期企劃到製作完成共花費三年的時間,製作投資1500萬元人民幣,總動畫繪製張數達十五萬張,動員海峽兩岸近兩百名動畫創作藝術家共同攜手完成,內容採用先進的 3D 2D 畫面方式製作,在最重要的海水場景與畫面特效上,更是由製作團隊運用全 3D 影像計算機軟體演算而成,畫面精美,故事精采,有歡樂有淚水,有 Q 版千里眼、順風耳陪伴小媽祖行醫、學法術,有媽祖為了保護人民用盡氣力的感人情節。數字動畫《海之傳說-媽祖》於2007年暑假期間在兩岸三地同時上映,並規劃華語、閩南語與粵語等三種版本,音樂創作邀請到知名音樂人姚謙特別量身打造,主題曲為揚名國際的旅居加拿大華人歌手朱哲琴主唱,與肩負閩南地方戲曲歌仔戲傳承使命的台灣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將演唱閩南語版本主題曲,兩人悠揚清亮的歌聲與韻味渾厚的嗓音,更增添本片的精采可看度;全片由留美歸國的鄧橋擔任製作總監,傑出創作動畫師林世仁導演與製片鄧亞剛、美術高文裕、張偉、造型楊數鵬、後制李武浩、胡正宗、呂敦偉等數十位企劃、編導團隊聯合精心製作,黃金製作陣容讓媽祖美德精神精彩再現。

烏石天后宮

烏石旅遊區是一處集覽勝、朝聖、尋根謁祖、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景區。於1986年將烏石岩建為紫薇公園,配套建亭台樓閣、香客山莊,是一處旅遊避暑勝地。1987年,建天后宮。遠眺虎頭山外海天一色,近處紅荔綠蕉,稻海錦波。岩的西麓,有建於明代的紫薇書院、文昌閣、惠王廟、紫薇寺等。天然景觀有控花林士章等讀書處、紫薇洞、石甘泉、仙腳石,還有不少摩崖石刻和碑刻,其中有科甲題名錄詩碑等。存有世界現時保存最為古老的的媽祖雕像,如今漳浦縣烏石媽祖旅遊區正在緊張建設中,景區內將建世界最大的媽祖雕像。

泗陽

泗陽媽祖文化園泗陽媽祖文化園

泗陽天后宮於泗陽城南,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天后宮整體建築原前後兩幢

,臨街面(騾馬街)的叫前殿。前殿東壁磚雕"河清",西壁磚雕"海晏";"河清"、"海晏",乃預祝"天下太平"之意。主體建築稱後殿,規模宏敞,殿宇輝煌,供有林默女像。天后宮為福建閩商所建,設計、用料、施工也皆為外地人,特別是建築藝術,雕樑畫棟,磚雕石刻,小瓦飛檐,都融合了閩南文化的因素。新修建的媽祖文化園總投資1.5億元,媽祖文化園包括媽祖廣場、蓮花廣場、媽祖殿以及高達32.3米媽祖雕像,是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建設,是運河上第一座媽祖文化園及地標性文化建築

錦州

錦州天后宮錦州天后宮

錦州天后宮

又稱天后行宮,坐落於廣濟寺塔北側,始建於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內供奉被稱為"媽祖"的"天后"神祗,為現存北方最大的媽祖廟,也是中國最北方的媽祖廟。

據史料記載,錦州天后宮最初是由江、浙、閩等地客商來錦為祈求天后娘娘的保佑而為其修建的行宮。後世又多次維修和擴建,現在的建築均是清光緒十年所建。如今的天后宮,已從福建湄州祖廟分靈過來,供南來北往的遊人瞻仰,讓世人發揚媽祖"扶危濟困,助人為樂"和"弘仁普濟護國護民"的優良傳統。

深圳赤灣

深圳赤灣天后宮深圳赤灣天后宮

天后博物館也叫天后宮、赤灣天后宮,位於深圳南山區赤灣

六路,南鄰赤灣港。建於宋代末年,營造氣勢宏偉,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規模日隆,成為當時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廟宇,凡朝廷使臣出使東南亞各國,經過這裡時必定停船進香,以大禮禱神庇佑。據說,赤灣天后宮鼎盛時有數十處建築,一百二十餘間房屋,占地九百餘畝,殿宇巍峨恢宏,廟貌氣象萬千,是我國沿海地區最大的擁有99道門的天后宮,也是深圳歷史上最負盛譽的人文景觀,在港澳台及東南各國久享盛譽。

赤灣天后宮媽祖塑像赤灣天后宮媽祖塑像

走進天后博物館,左邊是詩刻碑廊,右邊有座觀音殿。天后宮大門正前方,是一堵天后聖母照壁,塑有天后像,照壁上題刻“中華海神,天后聖母”。天后慈悲安詳,端莊秀麗,不愧為中國歷史上最美

的女神之一。天后,又稱媽祖、天妃、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許多沿海地區都建有媽祖廟。相傳媽祖的真名叫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關於媽祖的死,有的說是她在救人時自己身陷激流,溺水身亡;另一種傳說則是說她乘長風駕祥雲升天了。媽祖從小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去世的當年,鄉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就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後來,媽祖的信仰,隨著華僑的南渡遍布於南洋各地,媽祖也成為中國沿海地區、台灣、東南亞沿海華裔居民普遍信仰的海神。

赤灣天后宮赤灣天后宮

照壁前前左右建有日月池,日為陽,月為陰,象徵陰陽和諧,冷熱有序,剛柔相濟,生態平衡。喻天后聖母及其偉業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月池旁還有一眼神泉井,天然純淨,味道甘美,相傳常飲此水烏髮養顏,永葆青春。

天后聖母照壁對面,是鐘鼓樓和天后古廟。

天后古廟也稱天后宮前殿,據說1403年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舟師遠下西洋時,其副使張源曾重修這座殿宇。殿左的一棵大樹,相傳就是張源重修天后廟時親手所植,當地百姓常於樹下許願,多有靈應者,所以百姓稱之為神仙樹。

前殿殿面寬二十四米,高十餘米,正面有龍柱四根,每根高四米二,用整塊青石精鏤而成,鬼斧神工,栩栩如生。

跨過前殿,抬眼是一座巍峨的大殿,這就是天后宮正殿。

相傳,正殿始建於宋代,自明至清多次修葺。近年則按“官式做法、閩粵風格、海神特點”三原則重新修復。正殿面寬二十四米,高十六米,重檐高台,頗具王者風範,是祭祀天后的重要場所,為赤灣天后宮最負盛名的殿宇。殿前設閱台,兩層台階分別為九級、五級,以應天后神格“九五之尊”的天數。這裡是瞻拜朝聖者必到之處。

殿內正中塑天后寶像,慈祥端莊,威儀肅穆,通高六米有餘,上方懸雍正、乾隆、光緒皇帝御書金匾,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正殿左邊,是香雲閣,裡面掛滿了好運塔香,氤氳裊裊,寄託著世人合家平安的美好希望。

汕尾深汕區

深汕區鮜門鎮(又稱鮜門港)有著“深圳後花園”的美譽之稱其天水宮歷史悠久,據傳始建於清康熙廿八年(公元1689年),正值鮜門港各行各業興旺時期,福建和廣東潮汕、惠東等地商賈雲集後門經商。由閩、粵商人帶頭集資,全部石、木雕刻,工匠造就,包括從福建湄洲媽祖分靈的媽祖神像一概由大帆船運抵鮜門港。宮廟建造於後門港左側港口畔,坐東向西,背山面海,名“天水宮”,至今已有314年歷史。媽祖靈顯,有求必應。如遇天氣突變,風浪大作,出海漁民有呼媽祖救助者,皆化險為夷。如遇災年疫情,百姓有求媽祖保佑者均安然無恙。故媽祖廟香火極旺,外地鄉鎮民眾也常來仰拜。

因有媽祖的靈顯,就有了富具傳奇色彩而又真實的故事:事因當年國情危難,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所以媽祖顯聖,附身於深海漁民蘇潭喜,先後於1931年農曆九月十二上午九時在鮜門港之白沙埔、1936農曆四月十二上午十時在後門之大箔徑過火坑上刀梯作法,為民消災播福(刀梯設利刀108架,高度21.07丈,頂端架設利刀之刀轎,媽祖附身坐於轎上。),繼而媽祖之附身口穿銅針,身坐刀轎,手執釘球驅邪出遊,有了媽祖的恩澤,亂世中百姓才得以平安度過。

1941年農曆九月十二中香,日寇焚燒鮜門,民房被毀80%,天水宮遭焚,僅存殘垣斷壁及一對石鼓、四支石柱。石柱刻遺兩對聯:

貫九州串百川食德同游福海 配山靈通地脈飲和共戴恩波,

聖德配天四海安潤叨復幬 母儀稱後萬家保障樂尊親

天水宮遭焚之後百姓搭篷寮供奉媽祖,香火依然旺盛。

上世紀50年代初,天水宮被作為漁業大隊隊址及倉庫。改革開放後,於1987年農曆八月十五於宮廟前,媽祖附身彭氏拜媽祖扶乩擇日,請汕尾市捷勝鎮竹腳鄉建築師張潤先生,於1988年農曆正月十六劉四時在原宮位興土動工。農曆三月初八上午十時上樑,十一時安門。同年農曆十月初十媽祖像開光,媽祖重光陛殿。

如今的後門天水宮莊嚴肅穆,屋頂龍鳳圖景栩栩如生。宮分前後兩殿,中間天井。前殿擺設香案香爐,後殿正龕供奉媽祖神像,慈祥莊嚴。左龕為水仙爺,右龕為福德爺。天井左龍右虎,名龍虎井。前殿大埕前方左右各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大旗。大埕左右為平安門。殿左右為附厝,供辦事及演戲時人員住宿。包括演戲場地總面積為2000多平米。

天水宮重建至今,媽祖曾三次附身彭氏於宮前口穿銅針,為民驅邪播福。每年三月廿三媽祖聖誕,演戲慶祝,擺席仰拜祈福,烯放煙花炮頭,各地仰拜者紛至沓來,香火更是旺盛,景況實是壯觀。

立於宮前西望,碧波蕩漾,翔鷗戲水共百舸爭流,遠山如屏,藍天白雲與山水相映,一派祥和景色,令人心曠神恰。天水宮董事會正副董事長吳宜、彭細妹表示,歡迎海內外媽祖信眾和遊客前往朝拜、參觀。

地址:廣東省汕尾市深圳管轄區深汕區鮜門鎮鮜門港

相關電視劇

《媽祖》 劉濤飾媽祖 上映時間:2012年

《媽祖》張如君飾媽祖 上映時間:2000年

《媽祖拜觀音》張庭飾媽祖 上映時間:1995年

三亞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