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案》

《包公案》

《包公案》又名《龍圖公案》,全名為《京本通俗演義包龍圖百家公案全傳》,又稱《龍圖神斷公案》。公案小說,全書十卷,安遙時編。編著者安遙時生平事跡待考。明代的公案小說,講述包公破案的故事,是中國古代文學三大公案之一。該書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在2009年7月2日出版。

基本信息

概述

《包公案》《包公案》

《包公案》是一部有關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說集,每篇寫一則包公斷案的故事。其內容雖不連貫,但包公形象卻貫穿全書。與其他公案小說一樣,《包公案》的成書,也是源自民間故事的流傳。宋元時代,商業、手工業的發達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榮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在工商薈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為適應日益壯大的市民階層的文化娛樂需求,一種適合市井平民的“說話”藝術誕生於“瓦肆勾欄”之中。說話藝人敷演的故事被稱為“話本”,後經文人整理而成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說。

基本內容

《包公案》《包公案》

《包公案》的題材,部分來自民間流傳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採錄自史書、雜記和筆記小說中的有關材料而加以編排敷演成篇的。包拯,歷史上實有其人,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宋仁宗時,曾官監察御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樞密副史等。《宋史·包拯傳》稱他“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日:“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公在開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潔著稱於世,深得百姓愛戴。有關包公的民間傳說廣為流傳,宋元以來以包公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大量出現,包公形象不斷被豐富、被理想化,成為封建社會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這種現象是有其歷史和社會原因的。在漫長的封建專制重壓下生活的民眾百姓苦不堪言,他們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寄托在“明君”和“賢臣”身上。帝王的生活對百姓來說是既陌生又遙遠的,因此,清官、賢臣便成為百姓理想的寄託,並在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中成為主角。
小說的基本內容是歌頌包公的,寫他秉公執法,清正廉明。通過他審理的一系列有關“人命”、“姦情”、“盜賊”、“爭占”等類案件,作者塑造了一個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斬了皇親國戚,如《黃葉菜》、《獅兒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紳的狠毒兇殘,如《栽贓》、《鬼推磨》;而《屈殺英才》、《久鰥》則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抨擊。

類似書籍

1、《施公案》 晚清小說。亦稱《施公案傳》、《施案奇聞》、《百斷奇觀》,8卷,97回,未著撰人 。
2、《海公案》系《海公大紅袍全傳》、《海公小紅袍全傳》的合集。該書是以海瑞為原型而成的一部公案小說。
3、《劉公案》是以清人劉墉為原型演義而成,共106回。屬鼓詞一類,說說唱唱,散韻結合,很有興味
4、《彭公案》彭公,是中國古代的清官之一為廣大人民廣為傳頌。他斷案的故事也留傳千古而不衰,他斷過的案,大到人命關天,小到雞毛蒜皮斷過之後時人無不怕手稱快,至今人們還不忘這位“包青天”。本書所輯就是他斷案的一些故事,望對讀者能有所啟發和裨益。《彭公案》以彭朋出知三河縣、升紹興知府、擢河南巡撫、授兵部尚書查辦不同事務為線索,敘述李七侯、黃三太、楊香武、歐陽德等一班俠客協助他懲惡誅奸、除盜平叛的故事,結局無非是清官邀得聖寵,俠客受到獎賞。
5、《狄公案》是由清一不知名作者不題撰人所著的推理小說,共六十四回,背景在唐朝,主角為狄仁傑。後由荷蘭外交家高羅佩翻譯為大唐狄公案。

歷史地位

《包公案》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反映冤獄為其主要情節。在史書中可以頻繁地看到百姓對於“清廉”、“清介”、“清尚”、“清高”、“清白”、“清淳”、“清明”等政治品格和理想人格的讚頌,小說中公案常有對“清官”的頌揚美譽,歷史上著名的兩大清官包拯海瑞,成為公案小說主人公的主要創作原型,進而被“神話化”,在民眾中流傳開來,產生了廣泛的積極的影響。明清小說創作受到理學思想影響深刻,公案小說中的清官不僅清廉不苟,而且能持法平慎、秉公執法,崇“法”是清官文化的代表,清官一定意義上成為了“理”的代表,替天行道。公案小說的創作素材,許多襲自前代的法律文書、案例彙編,而這些小說很多成為封建官吏案頭閱讀之物,許多還明確表明是為官員審案理刑而編寫的,供他們參考,並且有許多官員能夠從中受到啟示,為疑獄的決斷獲益匪淺。這一類小說主要有《包公案》、《施公案》、《狄公案》、《海公案》等,小說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豐滿,藝術技巧圓熟,代表了明清公案小說的最高成就。

單田芳評書大盤點

單田芳,著名評書演員,創作和演說了一大批如《童林傳》、《林海雪原》、《平原槍聲》、《一顆銅紐扣》、《新兒女英雄傳》、《亂世梟雄》等膾炙人口的評書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