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掃北》

《燕王掃北》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名朱棣,領重兵鎮守大都(北京)。朱元璋長子朱標早逝,根據傳長不傳嫡的傳統,朱元璋死後,其皇太孫(朱標的大兒子)朱允文繼皇帝位,年號建文。建文帝即位後,與侍臣密謀削藩之策,企圖改封朱棣於南昌。燕王朱棣本來就對朱允文繼承皇位不滿,便以“誅奸臣,清君側”為藉口,起兵反抗。建文帝得知,便詔集山東、河南、山西三省兵將30萬人,自太行山以東,陳兵於滹沱河沿岸,企圖阻止燕王朱棣南下。

基本信息

信息

燕王掃北——單田芳評書精粹2011年度暢銷榜
燕王掃北-單田芳燕王掃北-單田芳

原書名:燕王掃北——單田芳評書精粹
原出版社:
作者:單田芳著
出版社:民眾出版社
書號:7501417377出版日期:1999-1-1

所屬類別:文學→民間文學

簡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晚年病弱昏庸,馬皇后得以主政,使得駙馬韓金虎等一夥兒奸臣把朝綱。他們借胡、藍一案,驅逐賢相,濫殺功臣。四王子朱棣上書勸阻,遂遭馬、韓忌恨,便以將其封為燕王為名遣其平北,但令其兵弱將少、困難重重,實為將燕王逐出京城,並設定層層陷阱加害於他。燕王被逼掃北,雖歷經艱辛,但終成大業,並舉旗殺回京城,“清君側,除奸臣”,登上皇位,終成大統。
洪武年間,朱元璋雖然為發展社會經濟,鞏固中央集權,作了一些努力,但是他同歷代的皇帝一樣,為了保住他子孫後代的萬世基業,對於曾經跟隨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為大明帝國的建立立下血汗功勞的元勛宿將,猜忌日深,先後以左丞相胡惟庸、涼國公藍玉的謀反案為名,大搞株連,許多功臣宿將被指為逆黨,有的被抄家滅族,有的被賜死、殺頭,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公侯將相,殺戮殆盡。就連功勳卓著的中山王徐達也不能倖免。徐元帥生了背疽,據說這種病最忌吃蒸鵝肉,而洪武皇帝在他病重時特賜蒸鵝肉。皇上送的東西就是御賜之物啊,那就是一杯毒酒,你也得日呼萬歲飲下。徐元帥知道皇上是要自己的命了,不由得淚流滿面,悲憤難忍,在謝過"皇恩"之後,眼含淚水當著使臣的面把蒸鵝肉吃了下去。沒過幾天,中山王就一命嗚呼了。功臣們人人寒心,有的辭官不做,退歸林下,有的掛印封金,不辭而別,留下者寥若晨星,這些人也是噤若寒蟬,不敢多說一句話。
朱元璋屠殺功臣的同時,對那些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奸佞小人,則是委以重任。國舅馬蘭、駙馬韓金虎等,便利用同馬皇后的關係,扶搖直上,位顯權重,他們拉攏肖小,結成死黨,杜塞言路,獨攬朝綱,驕橫跋扈,恣意妄為,只弄得朝政日非,人心惶惶,剛建立的大明王朝便危機四伏,弊竇百出。
按下別人暫且不表,單說四殿下朱棣。他是朱元璋的四兒子,可不是昭陽正官馬皇后所生,他是瓮貴妃所生。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四個兒子,就是朱標、朱樉、朱、朱棣等等。在他這些兒子當中,要講究最不錯的,還得數朱棣。首先說人樣子,個頭不高不矮、不胖不疲、眉分八彩、目若朗星、額頭豐滿、四字闊口,真是威風凜凜、相貌堂堂。要論人品,那是忠厚老實、謙恭下士、尊卑長幼、次序分明。文有文才、武有武藝。要論志向,他曾向天子上書,陳述革除弊政。特別對於洪武帝殺戮功臣表示不滿,並曾婉言勸阻。因此,忠正的文武官員,甚至嬪妃、太監,沒有一個不喜歡他、尊敬他的。在冊立太子的時候,朱元璋認為朱標軟弱、優柔,便有意立朱棣為太子,認為他能夠繼承自己的大業。
但是,朱元璋的這個想法遭到了以馬皇后為首的韓馬奸黨的堅決抵制。馬皇后認為,朱棣不是自己生的,跟自己能一個心眼兒嗎?將來他要當了皇上,母以子貴,那瓮娘娘就凌駕到自己的頭上了,還會有自己的好嗎?說什麼也不能幹。她在下面極力地活動,所以京營殿帥駙馬韓金虎、國舅馬蘭等等,一致向皇上建議,他們的理由是: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打開歷史看看,沒有一個好結果的,四殿下再聰明,也不能立他。朱元璋弄了個耳軟心活,便冊封朱標為太子。
後來由於朱元璋身體虛弱,一病不起,便把朝中大事,都交於馬皇后處理,馬皇后利用這個機會,以分封諸王、屏藩皇室為藉口,來了個夜封十王,把朱元璋的幾個兒子封為藩王,其中,朱棣被封為燕王,並要他們馬上就離開南京。要朱棣領一支人馬前去掃北,到北平府就藩。
那位說了,掃什麼北呀?元朝不是平滅了嗎?不錯,是平滅了,但是元順帝死後,皇子愛猷識里達臘在擴廓帖木兒的保護下,逃往和林,繼續稱帝,四寶大將脫金龍死裡逃生,也到了和林,他們仍然保持有相當的實力,不時侵犯中原,與大明朝為敵。別看表面上大明朝統一了河山,實際上邊患仍在。
馬皇后叫燕王掃北,看起來名正言順,實則不然。這是馬皇后的一條毒計,打算陷害燕王於死地。且不說邊患頻仍,就拿撥歸燕王的這支人馬來說,就不像個樣子,人數名義上是三千,實際上老的老,小的小,老的上不去能行馬,小的拉不開寶雕弓,一個個面黃肌瘦,亞賽病夫,甲杖不全,器械短缺,衣服不整,哪裡有半點戰鬥力呀,簡直是一支花子隊。慢說掃北,恐怕一聽鼓聲就都趴下了。
朱棣本來打算到皇宮向父皇、貴妃母親告告別,連去三次都被黃門官擋駕了,說什麼皇后有旨,受封藩王要立刻上路,不得停留,也不準進宮。朱棣在宮門外磕了仨頭,揮淚回到自己府第,暗自思想:這一定是馬皇后和駙馬搗的鬼,可是聖旨已下,自己也不敢抗旨不遵呀!咳!走就走吧,離開你們也好,這筆賬咱們以後再清算!

評書名家——單田芳

單田芳出身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瀋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人稱“白丫頭”;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六歲念私塾,七八歲即學會了一些傳統書目。上學後,邊讀書邊幫助父母抄寫段子、書詞,評書中豐富的社會、歷史、地理和生活知識及書曲協作、表演技巧都使他獲益匪淺。十三四歲時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
單田芳單田芳

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後,收到東北工學院和瀋陽醫學院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由於他酷愛說書而棄學從藝,後來拜李慶海為師,正式說書。其間在遼寧大學歷史系(函授)學習。1956年成為遼寧省唯一具有大學文憑的評書藝人,即使在全國也是鳳毛麟角。1955年參加鞍山市曲藝團,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趙玉峰和評書名家楊田榮的指點,藝術水平大進。二十四歲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間,他先後說過《三國》、《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傳統評書和《林海雪原》、《平原槍聲》、《一顆銅鈕扣》、《新兒女英雄傳》、《破曉記》、《紅色保險箱》等新書。在十年動亂中雖遭厄運,但仍然堅持練功,默誦書詞,結構新篇。
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在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出了第一部評書《隋唐演義》(《瓦崗英雄》)。此後與其合作十餘載,先後錄製播出了三十九部評書。主要有《三國演義》、《明英烈》、《少帥春秋》、《七傑小五義》等,風行大江南北全國幾十家廣播電台。其中《天京血淚》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聽眾多達六億。
自1981年以來,他先後出版了近四十部評書,是全國出版評書最多的評書演員。《明英烈》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從書。2000年民眾出版社出版了“單田芳評書全集”。《中國武俠小說史》也將其列為近年來大陸的武俠小說作家之一。評書《白眉大俠》和《宏碧緣》還被拍成電視連續劇播出。
此外,他還錄製了《千古功臣張學良》、《七傑小五義》、《隋唐演義》、《鐵傘怪俠》、《欒蒲包與豐澤園》(正續)、《劉伶傳奇》等多部電視評書和自編自演了《龍虎風雲會》(正續)等廣播評書。單田芳還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系中國曲協會員,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會員。
單田芳認為,“說書既要有平,也要有爆。”“爆”也叫“浪頭”,能夠起到異峰突起的作用。生動、準確、鮮明是其評書的最大特點。其評書,口風老練蒼勁,自然流暢;語言生動形象,豐富有趣;行文邏輯周密,句法無誤;說文時,滿腹經綸,詩詞歌賦,華麗高雅;說白時,鄉情俗語,民諺土語,親切生動。總之,他能用生動、精煉、準確、鮮明的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環境氣憤,極大地調動了聽(觀)眾的想像力。因此,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海外華人中也有一定影響,為他贏得“單國嘴”的美譽。他對待評書創作一絲不苟。在編錄《百年風雲》(曾在全國一百四十家市級電台播放,)時,就參閱了《百年英烈》、《太平天國》、《天京之變》、《慈禧前傳》、《清宮十三朝》等幾十種資料。

單田芳評書大盤點

單田芳,著名評書演員,創作和演說了一大批如《童林傳》、《林海雪原》、《平原槍聲》、《一顆銅紐扣》、《新兒女英雄傳》、《亂世梟雄》等膾炙人口的評書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