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

《國富論》

《國富論》是蘇格蘭經濟學家、哲學家亞當·斯密的一本經濟學專著,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於1776年第一次出版,出版於資本主義發展初期,在英國工業革命以前。書中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的描述,被譽為“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作者因此獲得了政治經濟學古典學派“創立者”的稱號。從大約1790年起,亞當·斯密就成了專業人員特別是教授們的導師。

基本信息

簡介

(圖)《國富論》《國富論》

英國著名資產階級經濟學者亞當·斯密的代表著作《國富論》,出版於1776年。那時,正是英國資本主義的成長時期,英國手工製造業正在開始向大工業過渡,英國產業的發展,還在很大的程度上受著殘餘的封建制度和流行一時的重商主義的限制政策的束縛。處在青年時期的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清除它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正迫切要求一個自由的經濟學說體系,為它鳴鑼開道。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是在這個歷史時期,負有這樣的階級歷史任務而問世的。這部書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並在批判吸收了當時有關重要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就整個國民經濟運動過程作了較系統、較明白的描述。此書出版以後,不但對於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直接產生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對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來說,恐怕也沒有過任何其他一部資產階級的經濟學著作,曾產生那么廣泛的影響。無怪當時有些資產階級學者把它奉為至寶。可是,歷史很快就把它的局限性缺點錯誤顯示出來了。

內容提要

亞當·斯密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1773年時認為《國富論》已基本完成,但亞當·斯密多花三年時間潤飾此書,初版於1776年3月,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那一年。

《國富論》共分五卷。它從國富的源泉——勞動,說到增進勞動生產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換,論及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再探究商品的價格,以及價格構成的成分——工資地租利潤

第1卷,共11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勞動力生產能力的原因,分析國民財富分配的原則;
第2卷,共5章,主要內容是討論資本的性質、積累方式,分析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取決於工作的性質;
第3卷,共4章,主要內容是介紹造成當時比較普遍的重視城市工商業,輕視農業政策的原因;
第4卷,共9章,主要內容是列舉和分析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的各種經濟理論;
第5卷,共3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國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為全民還是只為少數人服務,如果為全民服務有多少種開支項目,各有什麼優缺點;為什麼當代政府都有赤字國債,這些赤字和國債對真實財富的影響等。

亞當·斯密理論的缺失

《博弈聖經》里經濟學的定義: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裡的概念

其實,經濟學的行為也不外乎這些內容,從這裡我們可以理解科學發展觀里的大道德就是博弈實體經濟學。所以,我們用科學發展觀的定義檢驗經濟學裡的行為,研究經濟學裡的現象。

亞當·斯密在230年前就熟悉牛頓的思想,他還撰文讚揚過牛頓,後來他用牛頓的物理學原理作為經濟體系,造出了一本擲地有聲的《國富論》,後來西方就出現大量的所謂經濟學名著。因此,世界就像開設了一個經濟文化大賭場,所謂的經濟學家就像賭場中一個個旁觀他人輸贏的馬仔,圍繞著博弈實體經濟學理論憑個人感覺進行猜測,憑個人主觀意願盲目欣賞。但《國富論》里沒有引入輸贏與均衡的標準,沒說怎樣取勝,沒有給出一個整體如何對大小的區分,沒有開端,沒有終結,也就是沒有邊界,都是一些巨觀抽象的概念。無論混沌和有序怎樣互相轉換,《國富論》中並沒有給出任何博弈行為取勝的依據。全世界經過230多年的研究,沒有發現什麼有效可示範的依據。230年以來,無數人渴望從書中挖掘有用的東西,最終發現了一句話“看不見的手”,它在《國富論》中只出現過一次,眾所周知,一篇巨著里一個詞出現一次,最多只能稱其為一個文化信息,一個詞偶然地出現,這不是經濟學思想,更不是理論,亞當·斯密也就沒有定性解釋過它的本質特性。人們對它似懂非懂,幾乎所有人的解釋都是自圓其說,一傳十,十傳百,無限的放大,“看不見的手”就成了神話。

今日我們用《博弈聖經》實體與性質的觀點解釋“看不見的手”,它就是博弈實體法則的威力。博弈實體法則的癮魂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其內在邏輯是道德與博弈的法則,市場經濟就是根據一套“博弈法則”使資源配置通過道德協同博弈協同得到調整,亞當·斯密的“自發秩序”和“看不見的手”都是在觀察博弈實體時得到的感覺。他宣稱市場經濟要自由放任,一切追求最大化,他是為了維繫兩個假設,一是效率,二是窮人的生活。亞當·斯密的“比較優勢”只有對那些追逐自我利益的人們才格外地積極,這會帶來你死我活的競爭和掠奪。西方的經濟學大師,今日的大政治家、博弈專家都明白,二人同性質的博弈對局不是博弈實體就不存在“看不見的手”,對個體瘋狂的掠奪就無法干預。可以想像在230年前亞當·斯密已經模模糊糊地感覺到了博弈實體的威力,可惜他還沒有認識到博弈實體的本質特性,他感覺到,“人類行為的結果是非存心出現的”,好像參與者帶來的利益不是上帝,也不是政府,都是吉祥慈善是“看不見的手”給予的,這是一個賭徒,對賭博結果的無奈,對博弈實體的無知才有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我們從邏輯的哲學出發,研究科學發展觀的博弈實體戰略,發現它的文化結構複雜而宏大,人們難以理解,語言也很難表達,它比《國富論》描寫的“看不見的手”複雜得多。“看不見的手”只有簡單的幾個邏輯步驟就可以告成,特別對哲學素養準備不足的經濟學家他首先感覺到“看不見的手”語言流暢,琅琅上口,還有一個“手”以穩固的形象在場景中的表現,它還抽象而高度概括了市場運行機制恰是“看不見的手”,人們就深信不疑,學者也相信它,傳播它,把它神話了。

馬克思、恩格斯也諷刺過“看不見的手”,“這種關係就像古代的命運之神一樣逍遙於環球之上”。

“看不見的手”沒有表述政府特殊巨觀調控對市場干預產生的社會效應,沒有談到政治人物和政府行為追逐國家利益的外交動機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沒有表述官員的行為是代表國家實體戰略的手,這是亞當·斯密理論的缺失。

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不會演繹出正理均贏論,這是一個政治、經濟、外交的通用名詞,不談正理均贏論,人們就會缺失道德,缺失人性,缺失對博弈實體社會的凝聚力。經濟學的理論忽略博弈實體政治的社會特性也只能稱為個體經濟學和窮人經濟學。如果不談正理均贏論,一切追求最大化,它會逐步地使經濟資本不斷的擴張、掠奪、侵略,一定會跨越良知和人性,它沒有具體闡明博弈實體法則的重要性,這不是一個完整的經濟學理論。

忽略博弈實體政治,單一的追求主體效率最大化,有權有錢的人不知道自己與實體的關係,就會藐視博弈實體法則,使人的利益透支,權益透支,肆無忌憚,變本加厲,最後的瘋狂形成巨貪罪惡,一切追求經濟最大化的經濟衍生物,像道德與誠信將會消失,一切浪費、污染、錯誤都包藏起來,表現虛擬的實體假象,最後造成經濟危機,物價膨脹和市場經濟大蕭條。我們看《博弈聖經》二人對局的取勝原理,再看科學的定義可知,以人為本的行為才是經濟學的核心議題。《博弈聖經》在開篇中有一句話:“博弈並不關注目的的本身,而關注達到目的的行為,達到目的的行為才是經濟研究的內容。

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定義

幾百年以來,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的關係一直眾說紛紜,其實它們都是一個“買賣”的文化信息。一個文化單位,可以大到一個文化“私湍”,小到一個文化“邁邁”,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的關係,就是一種“買賣”的文化表達,是對大文化私湍和小文化邁邁的口語化表達。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的語文學表達,是“博弈實體經濟學”。《博弈聖經》中說:“我們把博弈實體分離不變性學說,能容得下巨觀經濟實體與微觀經濟性質的語文學通論,看成博弈實體經濟學。”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依靠全民性質與性質博弈的邊緣力量,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中國相當於一個大賭場,十億人九億賭,賭場就發達了。現在中國缺少博弈與道德思想,分不清戰略和戰術,中國惡劣的政治生態,當權者對企業的刁難、威脅、敲詐,到了非法的程度,再好的實體經濟企業,也難逃隨機發生的厄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過幾次企業倒閉潮,有限公司基本虧乾,企業家乾到二十年基本傾家蕩產。改革開放成了企業精英們的悲慘世界,剩下的是負債和淒涼的生活。中國出現了當權者帶頭貪污作弊,整體的實體經濟,險象叢生,有錢的人移民國外,沒錢的人忠誠度大量流失,中國的政府和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找不到感覺了。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和當年美國開發西部一樣,一窮二白的大地,沒有傳統,沒有歷史,沒有現成制度,摸著石頭過河,靠個人自由發展,但在今天已經不是最先進的理念了,無法帶領我們進入全球經濟現代化時代。

博弈聖經著作人寫道;看不見的手從他公布那一天起就沒有說明,它就像一個被宣布為永遠研究的課題,兩百多年來吸引了無數的人,企圖解釋都沒有成功。如果我們把亞當斯密比喻成經濟學的皇后。《國富論》就是經濟學的皇冠。看不見的手就是皇冠上的明珠皇冠上的明珠到底是什麼呢

經濟學世界十部經典著作

1、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實體經濟特性與性質自由主義理論,對後人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啟發,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2、曹國正(新加坡)《博弈聖經》。獨創了國正論國正雙贏理論粒子行為論,是新加坡政府認定的一部,影響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經濟學高級學術著作,它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單方占優博弈取勝理論,引起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自然哲學和博弈論界的極大關注。

3、大衛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第一卷)。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5、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讚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費雪(美國)《利息理論》。此書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關於資本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的地方,他看見的是放棄當前消費而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所獲得的報酬。

7、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稱為總量經濟學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論認為,理性通過個人性質與性質的自由競爭會自然產生社會理性,就這一理論遭到了質疑和批判,其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理性的競爭遇到國家政治干預時缺失了博弈實體政治的理論。

8、馬歇爾(英國)《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所闡述的經濟學說被看作是新的古典學派,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占據著支配地位。

9、薩繆爾遜(美國)《經濟學》。把一本教科書選為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他在經濟學知識的標準化、體系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比當代任何一個人都多,就其入選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10、布坎南(美國)《同意的計算》。本書開創的“公共選擇”理論,使憲政民主制可以用數理工具定量分析,定量運算,作為政治與經濟制度的研究開闢了全新的路徑。

來源:美聞網-美國資訊第一門戶

思想觀點

《國富論》一書技巧高超,文筆清晰,擁有廣泛的讀者。亞當·斯密反對政府干涉商業和商業事務、贊成低關稅自由貿易的觀點在整個十九世紀對政府政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事實上他對這些政策的影響今天人們仍能感覺出來。

該書的偉大成就之一是摒棄了許多過去的錯誤概念。亞當·斯密駁斥了舊的重商學說。這種學說片面強調國家貯備大量金幣的重要性。他否決了重農主義者的土地是價值的主要來源的觀點,提出了勞動的基本重要性。亞當·斯密(分工理論)重點強調勞動分工會引起生產的大量增長,抨擊了阻礙工業發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斷的政治限制。

《國富論》的中心思想是看起來似乎雜亂無章的自由市場實際上是個自行調整機制,自動傾向於生產社會最迫切需要的貨品種類的數量。例如,如果某種需要的產品供應短缺,其價格自然上升,價格上升會使生產商獲得較高的利潤,由於利潤高,其他生產商也想要生產這種產品。生產增加的結果會緩和原來的供應短缺,而且隨著各個生產商之間的競爭,供應增長會使商品的價格降到“自然價格”即其生產成本。誰都不是有目的地通過消除短缺來幫助社會,但是問題卻解決了。用亞當·斯密的話來說,每個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隻無形的手牽著去實現一種他根本無意要實現的目的,……他們促進社會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們真正想要實現的還要好。”(《國富論》,第四卷第二章)

斯密在《國富論》中要回答的最後問題是,感情與“公平的旁觀者”之間的內在鬥爭,在社會的長期演進中究竟是怎樣在歷史本身的大舞台上發生作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見第五編,他列舉了社會發展的四個主要組織階段,除非由資源的匱乏、戰爭或政府的壞政策予以阻止,否則這些階段是會連續進行的。這四個階段是:獵人的最初"野蠻"階段,原始農業的第二階段,封建或莊園"耕作"的第三階段,商業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階段。每一階段伴有與它的需要相適應的制度。例如,在獵人階段中"沒有任何財產……因此,也就沒有任何確立的行政長官或正規的司法行政"。隨著牛羊群的出現,產生了比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僅包括"可怕的"軍隊,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為之辯護。他說,"文官政府是為了財產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為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為了保護有些財產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財產的人而設立的。"最後,斯密將演進描述為從封建主義走向一個需要有新制度的社會階段,這種新制度是由市場確定的而不是由同業公會確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這在後來稱為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這種物質生產基礎的連續改變,將帶來的上層建築的必然改變,這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可是也有一個重大的差別: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最後動力是階級鬥爭,而在斯密的哲學史中,主要的推動機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驅使,由理智所指導。

在《國富論》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預見到了馬爾薩斯人口過剩的觀點。

目錄

序論與本書計畫

第一篇 論勞動生產力進步的原因,兼論勞動產品在不同階級人民之間自然分配的順序

第一章 論勞動分工
第二章 論造成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論分工受市場範圍的限制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即用勞動表示的商品價格與用貨幣表示的商品價格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
第八章 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 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 論工資與利潤隨勞動與資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節 起因於用途本身的性質的不平等
 第二節 起因於歐洲政策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論地租
 第一節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二節 論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三節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生產物與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生產物二者價值比例的變動
順便談談前4世紀白銀價值的變動
金銀價值比例的變動
懷疑白銀價值仍在繼續跌落的根據
社會進步對三種天然產物的不同影響
關於白銀價值變動的結論
改良的進展對於製造品真實價格的影響
 本章結論

第二篇 論資財的性質、積累和用途

引言
第一章 論資財的劃分
第二章 論作為社會總資財一個特殊部門的貨幣,或論維持國民資本的支出
第三章 論資本積累,或論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
第四章 論貸出取息的資財
第五章 論資本的各種用途

第三篇 論不同國家財富的不同發展

第一章 論財富的自然發展
第二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後農業在歐洲舊狀態下所受的阻礙
第三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後城市的興起及其進步
第四章 論城市商業對農村改良的貢獻

第四篇 論政治經濟學體系

引言
第一章 論商業主義或重商主義的原理
第二章 論限制進口國內能生產的商品
第三章 論對來自貿易差額被認為於我不利的國家的各種商品進口實施特殊限制
 第一節 論即便根據重商主義原則,這種限制也不合理
順便談談儲金銀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儲金銀行
 第二節 論即便根據其他原則,這種特殊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論退稅
第五章 論獎金
 關於穀物貿易和穀物法令的離題論述
第六章 論通商條約
第七章 論殖民地
 第一節 論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第二節 論新殖民地繁榮的原因
 第三節 論發現美洲和發現經由好望角到東印度的航道給歐洲帶來的利益
第八章 關於重商主義的結論
第九章 論重農主義,或論把土地產物看做是各國收入或財富的唯一來源或主要來源的各種政治經濟學體系

第五篇 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第一章 論君主或國家的開支
 第一節 論國防開支
 第二節 論司法開支
 第三節 論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的開支
第一項 便利社會商業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
第二項 論青少年教育機構的開支
第三項 論對所有年齡層次的人進行教育的機構的開支
 第四節 論維護君主尊嚴的開支
 本章結論
第二章 論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來源
 第一節 專屬於君主或國家的資金或收入來源
 第二節 論賦稅
第一項 租金稅、土地地租稅
第二項 利潤稅或資本收入稅
第三項 勞動工資稅
第四項 打算不加區分地施加在各種不同收入上的稅
第三章 論公債

篇章解讀

在經濟學領域,《國富論》是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奠基之作。可以說,《國富論》為經濟學確定了完整的架構。200多年以來,經濟學家的任務就是在這個架構上做一些修補工作,完善、細化其分析。《國富論》一書分五篇,用我們今天劃分經濟學學科門類的術語,斯密的論述結構如下:

第一篇包括:一、經濟成長和發展理論,即著名的分工學說。二、貨幣理論。他認為貨幣的主要功能是促進分工,這與今天的貨幣理論很不相同。三、價值理論,即交易理論。因為分工必然需要交換,要理解分工,就必須理解交換的價值和價格。四、分配理論,即工資、利潤和地租的劃分。斯密討論分配問題的目的是弄清資本積累過程,因為資本積累的重要決定因素無疑是收入之大小。

第二篇包括:一、資本理論。引人注目的是,斯密明確將人的才智和知識列為資本,現代經濟學的人力資本理論紅極一時,斯密是該理論之先聲。二、貨幣、銀行及信用理論。三、資本積累(包括儲蓄的動機分析)。四、利率理論。五、資本的有效利用(闡釋了資本不同運用途徑的邊際取捨原則)。

第三篇包括:經濟成長和發展的長期趨勢。包括農業、工業、商業的漸次演進,歐洲及世界各國經濟制度的演變。斯密著名的分成租佃無效率論斷即在這一篇有詳細分析。對於今天的新制度經濟學而言,斯密對各國經濟制度演進的分析仍具有重大價值。

第四篇詳盡討論了斯密之前和與他同時代流行的各種經濟學說,包括:一、重商主義學說的謬誤。二、對各種政府管制措施的詳盡分析(包括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如關稅、獎金、貿易同盟等等)。三、殖民地理論,包括對各種特權和壟斷的精彩分析。四、重農學派的精髓及其與重商主義的比較。五、自由經濟學說和自由經濟體系理論。斯密在這一篇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主張,並以此成為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鼻祖,極大地影響了後來的世界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

第五篇的主題是政府的職能範圍以及政府如何履行其職能。包括:一、財政理論。二、政府職能範圍及其如何履行(包括行政、司法、立法、軍隊等多層次的詳盡討論)。

可見,斯密的經濟學體系幾乎包括了我們今天所說經濟學的全部內容,是一個邏輯井然、前後一貫的體系,其基本主題是國民財富的來源和增長。今天,《國富論》中的許多學說雖已被後來的經濟學家所突破,但斯密所確立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影響深遠,他富有預見性的洞察和諸多明確、實用的見解也總能引起後人的重新思考。

“在政治實體(politicaI body)之中,自然的智慧有充分的準備來修正人類的愚蠢和不公所造成的不良後果,正如它在人體之中修正人類的懶惰和放縱的不良後果那樣。”

甚至在《道德情操論》中,斯密也相信自然能調和私利和共同利益的矛唇

“因此,物種自我保衛和繁殖的機能架構,似乎是自然界給予所有動物的既定目標。人類具有嚮往這些目標的天性,而且也厭惡相反的東西;人類喜愛生命、恐懼死亡、盼望物種的延續和永恆、恐懼其物種的完全滅絕。雖然我們是如此強烈地嚮往這些目標,但它並沒有被交給我們那遲緩而不可靠的理性來決定,相反的,自然界指導我們運用原始而迅速的天性來決定實現這些目標的方式。飢餓、口渴、尋求異性的情慾、愛情的快樂和對於痛苦的恐懼,都促使我們運用這些手段來達成其本身釣目的,這些行動都將實現我們原先所未料想到的結果——偉大的自然界所設定的善良目標。”

把人類組織和人類群體看成自然有機體,信賴它的自我實現和更新的能力,這正是現代社會學的奠基性思想,儘管斯密此時還沒有使用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概念。這一思想在百餘年後獲得了達爾文進化論的有力支持,並最終改變了人們對人類社會的理解,使社會學得以發展成一門科學。可以說,面對現代社會,亞當·斯密是通過《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建造了理解生活世界的兩根支柱,而在事實上《國富論》無疑更大程度地成為了後人解釋世界和應付世界的依靠。

出版情況

《國富論》發表之後,被譯為多國文字。18世紀結束以前,《國富論》就譯出了九個英文版本。

我國有商務印書館出的郭大力和王亞南先生的譯本、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的楊敬年先生的譯本以及華夏出版社出的唐日松等人的譯本、萬卷出版社出的孫善春李春長的譯本等。

關於作者

簡介

亞當·斯密(1723~1790),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1723年出生在蘇格蘭的克科底,青年時就讀於牛津大學。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學擔任哲學教授。在此期間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確立了他在知識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聲主要在於他在1776年發表的偉大著作《國家康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該書一舉成功,使他在餘生中享受著榮譽和愛戴。他於1790年7月17日在蘇格蘭愛丁堡去逝。斯密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一生未娶,沒有子女。

生平

亞當·斯密,18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1723年出生於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1723-1740年間,亞當·斯密在家鄉蘇格蘭求學,在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完成拉丁語、希臘語、數學和倫理學等課程;1737年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哲學。

1740-1746年間,赴牛津大學(Colleges at Oxford)求學,但在牛津並未獲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穫是大量閱讀許多格拉斯哥大學缺乏的書籍。

1750-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學任教授。還兼負責學校行政事務。這一時期,亞當·斯密於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獲得學術界極高評價。而後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

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1773年時認為《國富論》己基本完成,但亞當·斯密多花三年時間潤飾此書,1776年3月此書出版後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影

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因此世人尊稱亞當·斯密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1778-1790年間亞當·斯密與母親和阿姨在愛丁堡定居,1787年被選為格拉斯哥大學榮譽校長,也被任命為蘇格蘭的海關和鹽稅專員。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學校長任命儀式,因亞當·斯密之母於1785年5月去世所以遲未上任。1787年他才擔任校長職位至1789年。亞當斯密在去世前將自己的手稿全數銷毀,於1790年7月17日與世長辭。享年67歲。

第一章 論分工
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其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業專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須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的發明,使一個人能夠做許多人的工作。

第二章 論分工的原由
引出上述許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果,儘管人類智慧預見到分工會產生普遍富裕並想利用它來實現普遍富裕。它是不以這廣大效用為目標的一種人類傾向所緩慢而逐漸造成的結果,這種傾向就是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這種傾向,為人類所共有,亦為人類所特有,在其他各種動物中是找不到的。

第三章 論分工受市場範圍的限制
分工起因於交換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總要受交換能力大小的限制,換言之,要受市場廣狹的限制。市場要是過小,那就不能鼓勵人們終生專務一業。因為在這種狀態下,他們不能用自己消費不了的自己勞動生產物的剩餘部分,隨意換得自己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餘部分。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及其效用
價值一詞有二個不同的意義。它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又表示由於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可叫做使用價值,後者可叫做交換價值。使用價值很大的東西,往往具有極小的交換價值,甚或沒有;反之,交換價值很大的東西,往往具有極小的使用價值,甚或沒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們不能以水購買任何物品,也不會拿任何物品與水交換。反之,金鋼鑽雖幾乎無使用價值可言,但須有大量其他貨物才能與之交換。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或其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
各人所需要的物品,僅有極小部分仰給於自己勞動,最大部分卻須仰給於他人勞動。所以,他是貧是富,要看他能夠支配多少勞動,換言之,要看他能夠購買多少勞動。一個人占有某貨物,但不願自己消費,而願用以交換他物,對他說來,這貨物的價值,等於使他能購買或能支配的勞動量。因此,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

在物物交換已經停止,貨幣已成為商業上一般媒介的時候,商品就多與貨幣交換,少與別種商品交換。……[然而]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樣,金銀的價值時有變動,時有高低,其購買也時有難易。

本身數量會不斷變動的尺度,如人足一步、人手一握或兩臂合抱,決不是測定他物數量的正確尺度;同樣,自身價值會不斷變動的商品,也決不是計量他種商品價值的準確尺度。但是,勞動卻當別論。等量勞動,無論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對於勞動者都可以說有同等的價值。如果勞動者都具有一般的精力和熟練與技巧程度,那末在勞動時,就必然犧牲等量的安樂、自由與幸福。所以,只有本身價值絕不變動的勞動,才是隨時隨地可用以估量和比較各種商品價值的最後和真實標準。勞動是商品的真實價格,貨幣只是商品的名義價格。……只有用勞動作標準,才能在一切時代和一切地方比較各種商品的價值。就一世紀一世紀來說,我們不能用一種物品所能換得的銀量來估定這物品的真實價值;就一年一年來說,我們不能用一種物品所能換得的穀物量來估定這物品的真實價值。但無論就一世紀一世紀來說,或就一年一年來說,我們都可極其準確地用一種物品所能換得的勞動量,來估定這物品的真實價值。就一世紀一世紀來說,穀物比銀更適合於作為尺度,因為在這場合,等量穀物比等量白銀更有支配等量勞動的可能。反之,就一年一年來說,以銀為尺度又勝於穀物,因為在這場合,等量的銀比等量穀物更有支配等量勞動的可能。
按照主觀價值論,任何價值都是相對的。正如力學中選擇參照系一樣,我們也可以選擇任意一種商品作為價值標準,而無需考慮它本身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斯密的前提[就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勞動並非不變,甚至也不是均質的。一個人的勞動不同於另一個人的勞動,現在的一個小時,也不同於昨天的一個小時,既然是主觀的,實際上就是無法比較的。

不過,既然標準可以任意設定,我們仍然可以以勞動為價值標準。我的批評是,這除了引起混亂外,不具有任何理論上的優勢。
例如,按照勞動價值論,二十世紀一個10萬人的國家,和公元前二十世紀一個10萬人的國家,如果勞動人口和勞動時間都相等,創造出的價值和人民的福利水平也相等了。這是不能接受的。我們必須直截了當地排除進行這種比較的可能性。(除非兩個時代的商品種類相同。)既然無法比較(基數的比較),也就沒有必要刻意尋找一個“不變的”標準。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一切賦稅,一切以賦稅為來源的收入,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種年金,歸根到底都是來自這三個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間接以勞動工資、資本利潤或土地地租支出。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在每一個社會及其鄰近地區,各種用途的勞動的工資以及各種用途的資本的利潤,都有一種普通率或平均率……這些普通率或平均率,可稱為那地方那時候通行的工資自然率、利潤自然率或地祖自然率。一種商品價格,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於生產、製造這商品乃至運送這商品到市場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資和利潤,這商品就可以說是按它的自然價格的價格出售的。 …… 這樣,自然價格可只說是中心價格,一切商品價格都不斷受其吸引。各種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時會把商品價格抬高到這中心價格之上,有時會把商品價格強抑到這中心價格以下。可是,儘管有各種障礙使得商品價格不能固定在這恆固的中心,但商品價格時時刻刻都向著這箇中心。

評價

評述

(圖)《國富論》《國富論》封面

這是一本將經濟學、哲學、歷史、政治理論和實踐計畫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綜合在一起的書,是一本由有著高深學問和深邃見解的人所撰寫的書。這個人有強大的能力,能對他所收集到的所有材料進行篩選,又有強大的綜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將其重新組合起來。他仿佛全身裝著天線,能收到並吸取其所有能接觸到的一切信息。他的書不只是為圖書館館藏而寫的,對經濟意見和國家政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而形成了我們今天深處其中的整個生活環境。

經濟學著作現在作為必讀書躋身於普通讀書人書架的或許真的不多,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全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無疑是、或無疑應該是其中之一。發表於1776年的這本巨著,現在仍被許多經濟學大師推崇為經濟學史上最偉大的經典著作,同時,由於其語言通俗,論述明晰,實例生動,它也一直是後人進入經濟學世界的最佳啟蒙讀本。不僅如此,在經濟理論的框架下,學識淵博、世事洞明的斯密還在書中留下了大量的關於社會歷史的各種知識和精闢的見解,體現了作者對人性、對社會全面而深刻的觀察,可說是一種社會學式的、包羅萬象的寫作。因此,不僅不同的人讀《國富論》會有不同的收穫,而且讀者往往會有意外收穫。

人們以“一鳴驚人”來形容《國富論》的出版,並一致公認亞當·斯密是一門新學科——政治經濟學的創始者。亞當·斯密因此而聲名顯赫,被譽為“知識淵博的蘇格蘭才子”。據說當時英國政府的許多要人都以當“斯密的弟子”為榮。國會進行辯論或討論法律草案時,議員們常常徵引《國富論》的文句,而且一經引證,反對者大多不再反駁。《國富論》發表之後,被譯為多國文字,傳到國外,一些國家制定政策時都將《國富論》的基本觀點作為依據。這本書不僅流傳於學術界和政界,而且一度成為不少國家社交場合的熱門話題,成為所有想了解經濟學知識的人的必讀書。

一句話評論

西方經濟學的“聖經

經濟學的百科全書

影響世界歷史的10本書之一

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

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

對人類發展進程產生過深遠影響的書籍

1986年法國《讀書》雜誌推薦的理想藏書

各家評價

在亞當·斯密那裡,政治經濟學已發展為某種整體,它所包括的範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亞當·斯密第一次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做出了系統的研究,創立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把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馬克思

在促成我們現代生活方式的許多因素之中,《國富論》這本書所發生的影響,可媲美任何一本現代的典籍。

——著名批評家 雷納

西洋公學譯書院新譯亞當·斯密《國富論》。歐洲200年前理財政策多與中國相似,自此書出,英國首先採用,遂立今日富強之基。今日中國患貧久矣,和議既立,必以整理財政為先,譯成是書以備參考。

——1900年12月27日中國《新聞報》

亞當·斯密的地位像是神一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勒曾經寫過一篇亦莊亦諧的文章,列舉參加學術研討會時,經常聽到的語錄,其中有兩則是:“這個亞當·斯密早就說過!”和“亞當·斯密才沒說過這個!”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把亞當·斯密當成判別是非的指標。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熊秉元

影響

此書出版後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

《國富論》的首次出版標誌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國富論》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一般認為這部著作是現代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後來的經濟學家基本是沿著他的方法分析經濟發展規律的。這部著作也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第一次提出了市場經濟會由“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的理論。後來的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進一步發展了自由經濟自由競爭的理論;馬克思則從中看出自由經濟產生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必然性,提出用計畫經濟理論解決的思路;凱恩斯則提出政府干預市場經濟巨觀調節的方法。

目前的經濟理論仍然處於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尚沒有任何一種盡善盡美可以完全解決經濟發展的方法,但《原富》(是嚴復當時翻譯《國富論》時使用的譯名)這本書仍然可以看作是用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寫作的第一部著作,對經濟學研究仍然在起一定的作用,現代經濟學研究都是在這部著作的基礎上進行的,不論是發展它或反對它。

譯序

祖鈞,長沙理工大學教授,精通英文、俄文,長期從事翻譯工作,為中國翻譯協會資深翻譯家。

英亞當·斯密所著的《國富論》,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此書初版於1776年,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那一年。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國富論》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國富論》的編者馬克斯·勒納評論說:“這是一本將經濟學哲學歷史、政治理論和實踐計畫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書,一本由有著高深學問和明敏見識的人所寫的書。這個人有強大的分析能力,能對他的筆記本中所有的材料進行篩選;又有強大的綜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將其重新組合起來,斯密對他當時的學術領域的各種思想是極為敏感的。他像後來的馬克思一樣,不是一個關在自己房子裡的與世隔絕的學者,他仿佛全身裝著天線,能收到並吸收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歐洲解體之末、近代世界開始之時寫作,在這個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團經常表現的頑固性在堅持。他正是為反對這種利益集團而寫作的。結果是,他的書不只是為圖書館架藏而寫的,它對經濟意見和國家政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形成了我們今天住在其中的整個生活環境。”

《國富論》遠遠不是一部通常所認為的學術論文。雖然斯密也勸說放任自由,但他的論證卻更多地是反對政府干預和反對壟斷;雖然他讚揚貪慾的結果,卻又幾乎總是鄙視商人的行為和策略。他也不認為商業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讚美的。

斯密在前工業資本主義時代寫作,他似乎沒有真正覺察到即將到來的工業革命,其前兆在離愛丁堡九英里的煉鐵廠中已可見到。他對大規模的工業企業沒有提到。如果增長是《國富論》的主題,那也不是永無休止的增長。書中各處都流露著利潤率的長期下降;斯密也提到,當這個制度最終積累了充分的財富時,經濟下降就會開始,最終形成貧乏的停滯。

《財富》推薦的75本必讀書

你不可能總是隨身攜帶你想要的書。但是,你手邊卻可以有一份完美的閱讀書目。正因為如此,《財富》調動一切資源,選出了75本書,這些書將激發你的思考,甚至是行動。
《美國人談美國》
《時間困擾:工作家庭一鍋粥》
《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
《美國生存體驗實錄》
《房間裡最精明的人》
《沉靜領導》
《出類拔萃之輩》
《華爾街之子摩根》
《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
《維多利亞時代的網際網路》
《安那普爾那:女人的地方》
《他們造就了美國》
《美國大眾行銷史話》
《最後的孤獨發明家》
《引爆流行》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
《鏈鋸》
《黑鷹墜落:現代戰爭記》
《有趣的錢財》
《核子彈誕生記》
《卡迪拉克沙漠》
《價值連城的分子:製藥艱辛路》
《美國鋼鐵:鋼鐵工人和傳統製造地區的復興》
《影響力:你為什麼會說“是”?》
《大曝光:好萊塢與華爾街之間的鬥爭》
《一切待售:市場的好處和限度》
《煩惱無窮》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民眾性癲狂》
《忠誠的代價》
《來自紐約現場:周六晚間直播節目野史》
《好女不過問:談判和性別鴻溝》
《久分必合:戴姆勒·賓士與克萊斯勒合併內幕》
《你還記得我嗎?》
《十三天:古巴飛彈危機回憶錄》
《漫長的訴訟》
《工商巨子》
《沸騰歲月:華爾街60年代牛市興衰記》
《馬丁路德金時代的美國》
《論領導力》
《永不退縮:溫斯頓·邱吉爾講演精選》
《錢與球:在不公平比賽中獲勝的藝術》
《大洋深處:埃塞克斯捕鯨船的悲劇》
《隨機漫步的傻瓜》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工人:工業時代考古學》
《石油、金錢、權力》
《非零時代:人類命運的邏輯》
《資本的神秘性》
《自由:發展的目的和手段》
《北京吉普: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短暫而不幸的婚姻》
《有效的管理者》
《成功人士戰勝疲勞的秘密》
《小沃森自傳》
《信息規則:網路經濟的策略指導》
《流行的國際主義》
《富甲美國》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營救華爾街》
《告密者》[書籍]
《個人歷史》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
《殺手天使》
《1929年大崩盤》
《股票作手回憶錄》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孫子兵法》
《君主論》
《聰明的投資者》
《賊巢》
《國富論》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基業長青》
《門口的野蠻人》[書籍]

50部經濟學經典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