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理論》

《經濟成長理論》,英國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經濟成長理論》《經濟成長理論》

《經濟成長理論》是當代英國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本書較全面地論述了經濟成長問題,涉及的範圍廣泛,可說是一本有關經濟成長的巨著。作者在書中沒有提出有關經濟成長的新概念,只是試圖為研究經濟成長提供了一個基礎,以滿足當今政策制定者的實際需要。本書探討的主題是一國人均產出的增長以及與此相關的諸多因素,如人口、資源、經濟制度等等。同時本書不僅探討能獲取更多的商品和勞務的各種方法。

經濟成長是全世界都關注的問題。我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如何才能使用權我國的經濟較快地增長,這自然也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本書以大量篇幅著重探討了富裕國家在發展中發生 的變化將在多大程度上可望在較貧窮的國家中重現,以及影響較貧窮國家發展的種種因素及其互相關係,並提供了大量資料,對正在建立社地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市場經濟、促進經濟成長的我國是頗有借鑑意義的。

編輯推薦

經濟成長是全世界都關注的問題。我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如何才能使用權我國的經濟較快地增長,這自然也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本書以大量篇幅著重探討了富裕國家在發展中發生 的變化將在多大程度上可望在較貧窮的國家中重現,以及影響較貧窮國家發展的種種因素及其互相關係,並提供了大量資料,對正在建立社地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市場經濟、促進經濟成長的我國是頗有借鑑意義的。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導言
第一節定義
第二節方法論
第三節布局
第二章節約的意願
第一節對商品的欲望
(一)禁慾主義
(二)財富和社會地位
(三)有限的眼界
第二節努力的代價
(一)對工作的態度
(二)冒險精神
第三節資源與反應
第三章經濟制度
第一節得到報酬的權利
(一)非物質報酬
(二)資產的經營管理
(三)勞動報酬
.第二節貿易與專業化
(一)優點
(二)市場的規模
(三)組織
第三節經濟自由
(一)利己主義和集體行動
(二)縱向流動
(三)市場的自由
第四節一些事例
(一)宗教
(二)奴隸制
(三)家庭
(四)農業組織
(五)家庭手工業
第五節制度的變化
(一)變化的過程
(二)變化的周期
第四章知識
第一節知識的增長
(一)科學前的社會
(二)發明和研究
第二節新觀念的套用
(一)對革新的態度
(二)知識和利潤
第三節訓練計畫
(一)先後次序
(二)農業技術的推廣
(三)工業的能力傾向
(四)企業管理
第五章資本
第一節資本的必要條件
第二節儲蓄
(一)儲蓄的必要性
(二)國內來源
(三)外來資金
第三節投資
(一)制度基礎
(二)起點
(三)穩定性
(四)長期性停滯
第六章人口和資源
第一節人口和產出
(一)人口的增長
(二)規模和產出
(三)職業
第二節國際關係
(一)國際貿易
(二)移居國外
(三)帝國主義
第七章政府
第一節企業的體制
(一)政府的職能
(二)生產計畫
第二節公營部門
(一)政府開支計畫
(二)財政問題
第三節權力和政治
(一)通往停滯之路
(二)治國才能的背景
附錄經濟成長是否可取?
(一)經濟成長的好處
(二)貪得無厭的社會
(三)過渡問題

圖書序言

本書並不想提出有關經濟成長的新概念,而是試圖為研究經 濟增長提供一個有關的基礎。研究經濟成長新概念的論文可在專 業刊物上發表,作者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並已列舉在本書的書目提 要部分。像本書這類著作看來頗有必要,因為經濟成長的理論已 再次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而且全面論述這個主題的著作幾乎已有 整整一個世紀來見問世。最後一本涉及範圍如此廣泛的巨著是約 翰·斯圖爾特·穆勒所寫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於1848年出版。此 後,經濟學家變得聰明了,他們極為明智地不再試圖在一部著作里 論述範圍如此廣泛的主題,甚至由於他們力不勝任完全放棄了這 個主題的某些方面。作者之所以敢於探討這個廣泛的領域,部分 是由於壓抑不住好奇心理,部分是考慮到當今政策制訂者的實際 需要;但作者認為,儘管本人對多數的課題免不了論述得十分膚 淺,但主要是自己鼓足了勇氣敢於向持有挑剔眼光的公眾提供這 部主題浩瀚的著作。

本書書名易被誤解為經濟成長具有一個單一的理論。但決定 經濟成長的因素繁多,而每個因素又各有一整套理論。研究土地 使用權的理論,與研究新思想傳播、貿易周期、人口增長、或是政府 預算等理論並無多少共同點。作為本書書名也許用經濟成長的 “種種理論”更為恰當些,可是也同樣易被誤解為本書的目的在於 評述經濟成長的文獻。我不是要制定一種理論,而是勾畫出一幅 藍圖。研究經濟成長有關的因素頭緒萬千,除非對這個主題有一 個總的觀念,否則容易迷失方向。這也算是我請求讀者原諒本書 膚淺的一個表白。由於目的不同,繪製地圖所使用的比例尺各不 相同。若是專業刊物上登載的文章,它的比例尺相當於1英寸等 於1英里,那么本書的比例尺更近乎1英寸等於100英里。這一 點對讀者了解本書也是有用的。

促使作者編寫本書是好奇心理和實際需要的結合,它決定了 本書的格局。好奇心理要求對人類歷史的進程進行哲理上的探 討,而實際需要則又要求寫成為指導行動的一本手冊。由於作者 對兩者感到同等的興趣,所以本書的內容既不會適合只注重哲理 的人,也不適合要求明確下一步怎樣行動的人。看來,一部著作必 然會反映作者的個性及其多種多樣特徵。

一部著作還必須反映作者的寫作手法。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 注重概括,而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則重視具體的事例。我為了充 實本書,很想寫入兩三個有關經濟成長或經濟停滯的實例研究材 料。懷著這樣的心愿,我饒有興趣地閱讀了古埃及、希臘、羅馬和 伊斯蘭國家的資料,更不用說中國、日本和中世紀末期的資料。可 是實不相瞞,在閱讀了這批資料以後,尤其是在閱讀公元1500年 以前時期的資料以後,我從中得到的樂趣超過了知識的增長,部分 原因是對早期經濟史的確切了解太少了。要把一個涉及本書全部 內容的實例寫得充分就需要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然後寫成一篇單 獨的論文。我與曼徹斯特大學研究部成員吉錫拉·艾斯納爾夫人 密切合作,她正在寫一部有關1830年至1930年牙買加的經濟發 展狀況的著作。那部著作到1956年出版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 是一部與本書實例調查相配合的論著。

我受到了許多朋友和熟人的慷慨大方的協助。在東南亞。非 洲、加勒比海,這些朋友抽暇陪同我觀看了他們所做的工作,並交 換了意見和殷勤地款待我。由於他們人數眾多無法在此—一列舉 他們的名字。我還要感謝許多國家的學術界的朋友與我進行了無 數的談話,以及寄來了源源不斷的刊物上的文章。彼得·鮑爾先 生、馬克斯·格拉克曼教授、J.M.洛先生、J.馬爾斯博士、K.馬丁博 士、R.H.普雷斯頓牧師、P.羅森斯坦一羅丹博士和M.N.斯里尼萬 斯教授等誠摯地閱讀了本書初稿並提出了詳盡的批評意見。他們 的評論使我得益匪淺,但同時,在某些章節方面我依然頑固地堅持 自己的寫法,儘管他們認為是錯誤的或容易引起誤解的。我的秘 書多拉·沃克登小姐付出了大量勞動,耐心細緻地為書稿打字。我 深切地感謝她的耐心。

我的夫人和孩子們為了我寫作此書需要寧靜環境而付出了沉 重的代價;他們的深情使我感激不盡。

阿瑟·劉易斯

1954年7月於曼徹斯特

50部經濟學經典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