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本書中作者發揮重農主義基本原理敘述商業起源之後論證魁奈關農業是財富唯泉源觀點。

基本信息

簡介

在本書中,作者發揮了重農主義的基本原理。他在敘述商業的起源之後,論證了魁奈關於農業是財富的唯一泉源的觀點。魁奈把社會劃分為農業階級(生產階級)、工業階級(非生產階級)和土地所有者,作者加以補充,在農業階級和工業階級中又區分出資本家和僱傭工人。他把自由競爭的原則推廣到勞動者和企業家的關係上,從而提供了當時最完備的工資理論。作者不僅把工資歸結為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而且詳盡地說明了其所以如此的道理。其次,作者發揮了重農學派的淨產品學說。他雖然也錯誤地把淨產品(產品價值超過它的生產費用的餘額)說成是自然界的賜予,但是他同時強調這是土地賜予耕作勞動的,實際上是勞動利用自然生產力的結果。在這裡,他所說的自然賜予的農產品,正如馬克思所說“秘密地轉化為農業勞動者的剩餘勞動”。在土地同勞動者分離的情況下,它被土地所有者無償地占有了。從這裡可以看出,在農業範圍內,作者正確地理解了剩餘勞動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不過他是在具體勞動形態上來理解剩餘勞動的。

目錄

目錄:英譯本序 杜邦導言 關於財富的起源和分配的考察

第一節 在平均分配土地,使每個人只擁有維持他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土地這個假定下,是不可能有商業

第二節 上述假定情況從來沒有存在過,即使也不可能繼續下去。土壤的差別和需要的多樣性導致了土 地產品和其他產品的交換

第三節 土地產品必須經過較長的和艱苦的製作過程才能滿足人類的需要

第四節 這種種製作過程的必要性產生了以土地產品交換勞動的現明

第五節 生產原料的農人比從事原料加工的工匠更為重要。農人是勞動流通的第一個發動者;他就是使 土地生產出一切工匠的工資的人

第六節 工人的工資,由於工人們相互間的競爭,只限於他的生活資料。他所得到的僅能維持他的生活

第七節 唯有農人的勞動才能生產出超過勞動工資以外的東西。因此,他是一切財富的唯一源泉

第八節 社會首先被劃分為兩個階級:一個是生產階級,了就是土地耕種者階級;中一個是薪資階級, 也就是工匠階級

第九節 在最初的時代里,還不能把土地所有者和耕種者區別開來

第十節 社會的進步;一切土地都有了主人

第十一節 土地所有者開始能夠把耕種勞動交由雇用的耕種者來負擔

第十二節 產權分配的不等;使這種現象必然發生的原因

第十三節 這種不平等的後果;土地耕種者和土地所有者分離開來

第十四節 土地耕種者和土地所有者之間的產品分配。淨產品或收入

第十五節 社會再被劃分為土地耕種者、工匠和土地所有者三個階級,或生產階級、薪資階級和可以自 由支配的階級

第十六節 兩個勞動的或不能自由支配的階級之間的類似點

第十七節 兩個勞動階級的主要區別

第十八節 這種區別就是他們被區分為生產的和不生產的兩個階級的理由

第十九節 土地所有者怎樣能從他們的土地里

序言

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名著,如以1882年上海美華書館印行《富國策》[英國經濟學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經濟學指南》(1863年)中譯本]為開端,迄今為止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回顧這段不算很長然而曲折的歷程,不難看出它同中國社會百多年來的巨大深刻的變遷密切相關,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思想界特別是經濟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種折射和反映。單就建國以來對西方經濟學名著的翻譯出版來說,竊以為明顯呈現出各有特點的兩個階段。改革開放以前幾十年間,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著作不僅數量較少,而且其宗旨在於提供批判的對象和資料。對於出現這種局面的不可避免發生及其長短是非,人們的看法和評價可能不盡一致,但此種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動地維持下去已是大多數人的共識。改革開放以來,對西方經濟學著作的翻譯出版進入到一個新階段,短短二十多年間,翻譯出版數量之巨,品種之多,速度之快,影響之廣,均前所未有,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這是中國社會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歷史的進步,主流無疑是好的;但也難免有選材不夠精當和譯文質量欠佳之嫌。

華夏出版社推出這套新的《西方經濟學聖經譯叢》,可謂正逢其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隨著中國經濟學隊伍的建設和壯大,我們需要更多更準確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經濟學;而以往幾十年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所積累的經驗教訓,也正在變成寶貴的財富,使我們將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名著這項事業,得以在過去已有成就的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會以實踐為標準,比以往更恰當地把握選材範圍和對象,儘可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西方經濟學的優秀成果,將各歷史時期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著作納入視野;我們對譯文質量會以人所共知的“信、達、雅”相要求,盡力向讀者推出上乘之譯作。我們還會認真聽取廣大讀者和學者的任何批評和建議,在分批推出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

在西方經濟學迄今的發展中,湧現了數量不少的重要著作,其中亞當·斯密《國富論》(初版於1776年)、馬歇爾《經濟學原理》(初版於1890年)和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是公認的三部劃時代著作。《國富論》為古典經濟自由主義奠定了基礎;《經濟學原理》作為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作,為經濟自由主義做了總結;《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則標誌著經濟自由主義的終結和現代國家干預主義的開端,故將它們同時首批推出。其他名著將陸續問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