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經濟成長》

《各國的經濟成長》

《各國的經濟成長》是當代西方經濟學名著。全書內容涉及10多篇專論,其總標題是《各國經濟成長的數量》。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本書是當代西方經濟學名著。全書內容涉及10多篇專論,其總標題是《各國經濟成長的數量》。內容囊括了作者於1956年10月和1967年1月之間,作為《經濟發展與文化動態》季刊的文章,以及1969年5月作者在劍橋大學馬歇爾講座發表的兩次講演的內容。全書資料翔實,數據分析到位,深入淺出地對經濟理論進行了剖析,讀後可使你取得立桿見影的效果。

作者簡介

西蒙·庫茲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俄裔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美國的G.N.P.之父”。1901年4月30日生於烏克蘭哈爾科夫,1985年7月8日卒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又譯作劍橋哈佛大學所在地),197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經濟成長率的水平和變化
一、平均的增長率:證據概要
二、總體增長率的幾個問題
(一)增長率差異的國際含義
(二)增長率的長期趨勢
(三)增長率的長期波動
第二章 生產率增長與非常規費用
一、生產率增長
(一)勞動投入
(二)資本投入
(三)結合投入和剩餘生產率
二、經常性和資本化的非常規費用
第三章 總產值中的部門份額——截面的考察
一、人均產值與部門份額間的聯繫
二、國家大小的影響
三、截面聯繫總評
第四章 總產值中的各部門份額:長期趨勢
一、份額的變動:三個主要部門
二、份額變動:i部門和s部門的細分部分
三、長期趨勢與截面:總評論
四、長期變動與截面差異的對比
第五章 勞動力的各部門份額:截面考察
一、人均產值和部門份額的聯繫
二、不同部門的每個工人的產值
三、勞動力數據所包括的範圍的調整
(一)對勞動力所包括的範圍的調整
(二)分類問題
四、每個工人產值的部門間不等量
第六章 勞動力的部門份額:長期趨勢
一、份額的變化:三個主要部門
二、份額的變化:i部門和s部門的細分部分
三、時間趨勢和截面
四、每個工人部門產值的變化
第七章 總結及相互關連
一、結論概要
二、再舉一例說明:總體增長和生產結構間的關係
三、總的評論:總體增長和生產結構改變間的關係
四、高增長與低增長成分和總體增長的限度
五、經濟的和非經濟的結構的變化
六、結構變化的連鎖影響和增長

書摘

第一章 經濟成長率的水平和變化

本書是現代各國經濟成長的數量特徵的研究成果的總結,它主要地是對國民產值及其組成成分的長期估量進行分析與研究得出的。這樣全面的綜合的估量——在估量時要對顯著不同的成分進行分類和度量——對觀察與分析經濟成長基本的數量進程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只是為了避免許多歷史和理論研究中容易發生的錯誤,這種全面估量也是必需的。在許多歷史和理論研究中,常常只是把靠不住的出自估計的細節編成一種似乎有理的敘述,或者只是用一些概括性的範疇做出無法驗證的籠統的一般性的陳述。另外,如果我們企圖發現某些經濟成長的普遍特徵並驗證其適用的限度,在觀察時就應包括各種不同的國家和不同時期。不相匹配的和不完整的資料使我們哪怕只對一個國家也難以歸納出一套全面的並能明確表述的度量標準;而這些困難幾乎在任何對比研究的嘗試中都是難以克服的。,國民產值及其成分的估算,實際上是對散布在共同體系內的大量原始的但不全面的資料的概括。目前,國民產值及其成分的估算,一方面為擺脫由於對一系列國家全面度量的需要而引起的困境提供了唯一的出路;另一方面,它也為擺脫在系統分類的基礎上占有充分詳盡資料的近乎不可能性提供了一條出路。

現在能夠收集到的只有少數國家的國民產值及其成分的長期數列資料,而這些資料通常有著不能斷定的誤差幅度。精確的全面資料的缺乏,特別是對於理解經濟成長過程有決定意義的經濟結構變動情況資料的缺乏,可能在描述和分析上會造成偏見。後者,雖然主要是現有資料的反映,既可以是過去曾被認為是經濟成長的重要方面的業已形成的、但很可能是過時的觀點的間接的反映;也可能是由對資料的需要和相應的統計數字的積累所引起的業已形成的、但很可能是過時的觀點的間接的反映。一個社會分析家,在使用可以驗證的、依賴社會積累起來的資料時,如果這種資料在對待何者是重要性上反映的是過去的觀點,就會經常面對著這種危險。但這種危險是必須面對的,在使用現存的資料時,對它們的局限性要有充分的認識,並希望把這些局限性與有關的分析構想連線起來時能夠發現一些東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