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論》

《賦稅論》

《賦稅論》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統計學的創始人威廉·配第,最著名的經濟學著作(1662年)。雖然他的經濟學著作都是論述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主要經濟問題,沒有形成完整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但他沒有滿足於對現實經濟問題進行現象上的說明,而是力求探索經濟現象產生的自然基礎。他反對根據主觀意願作推斷,提出要從具體的統計資料中去尋找經濟現象產生的自然基礎。由此,他擺脫了重商主義的影響,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考察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內部聯繫。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名著,如以1882年上海美華書館印行《富國策》[英國經濟學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經濟學指南》(1863年)中譯本]為開端,迄今為止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回顧這段不算很長然而曲折的歷程,不難看出它同中國社會百多年來的巨大深刻的變遷密切相關,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思想界特別是經濟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種折射和反映。單就建國以來對西方經濟學名著的翻譯出版來說,竊以為明顯呈現出各有特點的兩個階段。改革開放以前幾十年間,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著作不僅數量較少,而且其宗旨在於提供批判的對象和資料。對於出現這種局面的不可避免發生及其長短是非,人們的看法和評價可能不盡一致,但此種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動地維持下去已是大多數人的共識。改革開放以來,對西方經濟學著作的翻譯出版進入到一個新階段,短短二十多年間,翻譯出版數量之巨,品種之多,速度之快,影響之廣,均前所未有,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這是中國社會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歷史的進步,主流無疑是好的;但也難免有選材不夠精當和譯文質量欠佳之嫌。
華夏出版社推出這套新的《西方經濟學聖經譯叢》,可謂正逢其時。在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隨著中國經濟學隊伍的建設和壯大,我們需要更多更準確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經濟學;而以往幾十年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所積累的經驗教訓,也正在變成寶貴的財富,使我們將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名著這項事業,得以在過去已有成就的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會以實踐為標準,比以往更恰當地把握選材範圍和對象,儘可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西方經濟學的優秀成果,將各歷史時期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著作納入視野;我們對譯文質量會以人所共知的“信、達、雅”相要求,盡力向讀者推出上乘之譯作。我們還會認真聽取廣大讀者和學者的任何批評和建議,在分批推出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
在西方經濟學迄今的發展中,湧現了數量不少的重要著作,其中亞當·斯密《國富論》(初版於1776年)、馬歇爾《經濟學原理》(初版於1890年)和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是公認的三部劃時代著作。 《國富論》為古典經濟自由主義奠定了基礎;《經濟學原理》作為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作,為經濟自由主義做了總結;《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則標誌著經濟自由主義的終結和現代國家干預主義的開端,故將它們同時首批推出。其他名著將陸續問世。

目錄

本書共分十五章,主要介紹了公共開支的內容、公共開支增加和加重的原因、導致國民不甘心承擔賦稅的原因如何才能減少、賦稅徵收的方法等內容。
前言
第1章 公共開支的內容
第2章 公共開支增加和加重的原因
第3章 導致國民不甘心承擔賦稅的原因如何才能減少
第4章 賦稅徵收的方法
第5章 利息
第6章 關稅和自由港
第7章 人頭稅
第8章 彩票
第9章 捐獻
第10章 刑罰
第11章 壟斷和官職
第12章 什一稅
第13章 其他幾種征款的方法
第14章 貨幣的升值與貶值
第15章 國內消費稅

作者簡介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統計學的創始人。馬克思評價他為“現代政治經濟學的創始者”和“最有天才和最有創造的經濟研究家”。配第還留下了許多關於醫學數學物理和統計方面的著作。

重要觀點

配第在《賦稅論》中的第一個重要經濟觀點,是從生產過程來考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過程,把勞動看作財富的源泉。配第有一句名言:“土地為財富之母,而勞動則為財富之父和能動的要素”配第在《賦稅論》中的另一個重要經濟觀點,是把勞動時間看作衡量價值的尺度和基礎。這是勞動價值論的一個基本觀點。配第在創立勞動價值論上的貢獻,不僅在於首先明確地用生產中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決定價值,而且在於他已經看到價值量的大小和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成正比,卻和勞動生產率成反比。配第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考察了地租的性質和來源,在《賦稅論》中提出了第三個重要的經濟觀點:地租是從農產品中扣除生產費用(工資加種子)以後的餘額。

50部經濟學經典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