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論

賦稅論

《賦稅論》是(英)配第編寫的一部書籍,邱霞,原磊編譯,2006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名著,如以1882年上海美華書館印行《富國策》[英國經濟學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經濟學指南》(1863年)中譯本]為開端,迄今為止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回顧這段不算很長然而曲折的歷程,不難看出它同中國社會百多年來的巨大深刻的變遷密切相關,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思想界特別是經濟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種折射和反映。單就建國以來對西方經濟學名著的翻譯出版來說,竊以為明顯呈現出各有特點的兩個階段。改革開放以前幾十年間,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著作不僅數量較少,而且其宗旨在於提供批判的對象和資料。對於出現這種局面的不可避免發生及其長短是非,人們的看法和評價可能不盡一致,但此種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動地維持下去已是大多數人的共識。改革開放以來,對西方經濟學著作的翻譯出版進入到一個新階段,短短二十多年間,翻譯出版數量之巨,品種之多,速度之快,影響之廣,均前所未有,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這是中國社會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歷史的進步,主流無疑是好的;但也難免有選材不夠精當和譯文質量欠佳之嫌。

華夏出版社推出這套新的《西方經濟學聖經譯叢》,可謂正逢其時。在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隨著中國經濟學隊伍的建設和壯大,我們需要更多更準確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經濟學;而以往幾十年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所積累的經驗教訓,也正在變成寶貴的財富,使我們將翻譯出版西方經濟學名著這項事業,得以在過去已有成就的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會以實踐為標準,比以往更恰當地把握選材範圍和對象,儘可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西方經濟學的優秀成果,將各歷史時期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著作納入視野;我們對譯文質量會以人所共知的“信、達、雅”相要求,盡力向讀者推出上乘之譯作。我們還會認真聽取廣大讀者和學者的任何批評和建議,在分批推出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

在西方經濟學迄今的發展中,湧現了數量不少的重要著作,其中亞當·斯密《國富論》(初版於1776年)、馬歇爾《經濟學原理》(初版於1890年)和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是公認的三部劃時代著作。 《國富論》為古典經濟自由主義奠定了基礎;《經濟學原理》作為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作,為經濟自由主義做了總結;《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則標誌著經濟自由主義的終結和現代國家干預主義的開端,故將它們同時首批推出。其他名著將陸續問世。

目錄

1899年重印版說明

前言

第1章 公共開支的內容

第2章 公共開支增加和加重的原因

第3章 導致國民不甘心承擔賦稅的原因如何才能減少

第4章 賦稅徵收的方法

第5章 利息

第6章 關稅和自由港

第7章 人頭稅

第8章 彩票

第9章 捐獻

第10章 刑罰

第11章 壟斷和官職

第12章 什一稅

第13章 其他幾種征款的方法

第14章 貨幣的升值與貶值

第15章 國內消費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