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匯率

外匯匯率

貨幣外匯匯率(Foreign Exchange Rate)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其買進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為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賣出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

基本信息

外匯匯率基本概念

貨幣
外匯匯率(ForeignExchangeRate)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其買進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為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賣出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匯率是銀行買入一單位外匯所付出的本幣數
1111
,賣出匯率是銀行賣出一單位外匯所收取的本幣數。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中間價,也即買入匯率十賣出匯率1/2=中間匯率,適用於銀行之間買賣外匯,意味著它們之間買賣外匯不賺取利潤。

買入匯率

也叫買入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者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出口商,所以買入匯率又稱為出口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折合成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那個匯率就是買入價。在間接標價法下剛好相反,本國貨幣數額較多的那個匯率為買入價。 

賣出匯率

也叫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折合成本國貨幣數額較多的是賣出價,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就是賣出價,不可不做一個區別。 

中間匯率

中間匯率亦稱“外匯買賣中間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它是不含銀行買賣外匯收益的匯率。
銀行在買賣外匯時,要以較低的價格買進,以較高的價格賣出,從中獲取營業收入。中間匯率常用來衡量和預測某種貨幣匯率變動的幅度和趨勢 。

匯率概述

外匯匯率中國銀行外匯匯率表
外匯的概念具有雙重含義,即有動態和靜態之分。外匯的動態概念,是指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外一個國家的貨幣,藉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係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它是國際間匯兌(Foreign Exchange)的簡稱。外匯的靜態概念,是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可用於國際之間結算的支付手段。這種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幣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價證券,如:銀行存款、商業匯票、銀行匯票銀行支票、外國政府庫券及其長短期證券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解釋為:“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組織和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國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按照我國1997年1月修正頒的《外匯管理條例》規定: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1)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2)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公司債券、股票等;(3)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4)特別提款僅、歐洲貨幣單位(歐元);(5)其他外匯資產。人們通常所說的外匯,一般都是就其靜態意義而言。就是外國貨幣或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能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匯率,又稱匯價,指一國貨幣以另一國貨幣表示的價格,或者說是兩國貨幣間的比價。

在外匯市場上,匯率是以五位數字來顯示的,如:歐元EUR0.9705、日元JPY119.95、英鎊GBP1.5237、瑞郎CHF1.5003、匯率的最小變化單位為一點,即最後一位數的一個數字變化,如:、歐元EUR0.0001、日元JPY0.01、英鎊GBP0.0001、瑞郎CHF0.0001按國際慣例,通常用三個英文字母來表示貨幣的名稱,以上中文名稱後的英文即為該貨幣的英文代碼。

匯率是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槓桿。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外匯匯率外匯匯率查詢表
例如,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8.25,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匯率漲到8.50,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則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1.76美元。商品的價格降低,競爭力增強,肯定好賣,從而刺激該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匯率跌到8.00,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則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50美元。高價商品肯定不好銷,必將打擊該商品的出口。同樣,美元升值而人民幣[url貶值就會制約商品對中國的進口,反過來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升值卻會大大刺激進口。

你現在應該明白為什麼日本美國佬總愛叫嚷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就會大大增加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打擊中國商品的競爭力,並反過來刺激中國大量進口他們的商品。同時你也應該明白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為什麼說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是對國際社會的重大貢獻了?如果人民幣貶值,其他國家的金融危機將更糟糕!

正是由於匯率的波動會給進出口貿易帶來如此大範圍的波動,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實行相對穩定的貨幣匯率政策。中國大陸的進出口額高速穩步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政策。

匯率交易入門

新手可以了解以下幾點建議:
1、如果要完善外匯知識,基礎知識是必要的,建議看以下《炒黃金炒外匯入門》《日本蠟燭圖曲線》《超短線大師》《炒外匯A-Z》也可以在網上收集一下資料。FXCM環球金匯網免費電子書下載裡面有各種外匯技術的免費電子書。
2、選擇一個主流的平台(如果該平台受FSA監管或者NFA監管,說明他們操作和資金流轉上都較為規範和認真,保障了投資者的安全,英國FSA監管最嚴格,一般FXCM,FXSOL知名度比較高。
3、選擇一個好的代理商,最好是一級代理商。正規一級的,口碑是慢慢沉澱的,所以操作都很正規。不加佣金和其他手續費,服務及時和素質專業,對你的資金安全也有保障
4、交易的時候要設定好止損,控制好倉位,這點很重要。
5、保持好的心態,盈利很正常。(備註:當然,你本人也需要懂得一些基本的外匯知識.)
如果你本人是外匯新手,可以先到FXCM環球金匯網去申請一個外匯模擬賬戶,體驗一下模擬炒外匯的基本步驟,慢慢你就會得到學習,最後就能了解更多的外匯知識。

匯率制度

1. 匯率制度的概念

匯率制度又稱匯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是各國或國際社會對於確定、維持、調整與管理匯率的原則、方法、方式和機構等所作出的系統規定。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重大影響。回顧和了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按照匯率變動幅度的大小,匯率制度可分為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固定匯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本位貨幣本身或法定含金量為確定匯率的基準,匯率比較穩定的一種匯率制度。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國不規定本幣與外幣的黃金平價和匯率上下波動的界限,貨幣當局也不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關係變化而自由上下浮動的一種匯率制度。該制度在歷史上早就存在過,但真正流行是1972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崩潰以後。

2. 匯率制度的內容

a. 確定匯率的原則和依據。例如,以貨幣本身的價值為依據,還是以法定代表的價值為依據等。

b. 維持與調整匯率的辦法。例如是採用公開法定升值或貶值的辦法,還是採取任其浮動或官方有限度干預的辦法。c. 管理匯率的法令、體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國外匯管制中有關匯率及其適用範圍的規定。

d. 制定、維持與管理匯率的機構,如外匯管理局、外匯平準基金委員會等。

3. 匯率制度的主要形式及特點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過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1)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外匯匯率金本位下的匯率制度機理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

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於黃金輸送點(GoldPoint)。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Export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Import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範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的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5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匯率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停止黃金輸出入,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貨幣基本上沒有遵守一個普遍的匯率規則,處於混亂的各行其是的狀態。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保障了國際貿易和信貸的安全,方便生產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的匯率風險,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但是,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成長受到較大制約。

金本位下匯率制度的特點:

是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該體系的匯率制度安排,是釘住型的匯率制度。

a. 黃金成為兩國匯率決定的實在的物質基礎。b. 匯率僅在鑄幣平價的上下各6‰左右波動,幅度很小。c. 匯率的穩定是自動而非依賴人為的措施來維持。

(2)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外匯匯率固定匯率制度下的國際收支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5個同盟國在美國新罕布夏州(New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Woods)村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畫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合作機構(1945年12月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概括起來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鈎,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鈎的“雙掛鈎”制度。具體內容是:美國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35美元。其它貨幣按各自的含金量與美元掛鈎,確定其與美元的匯率。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都釘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平價上下各1%的限度內波動,1971年12月後調整為平價上下2.25%波動,超過這個限度,各國中央銀行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保持匯率的穩定。只有在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才允許貶值或升值。各會員國如需變更平價,必須事先通知基金組織,如果變動的幅度在舊平價的10%以下,基金組織應無異議;若超過10%,須取得基金組織同意後才能變更。如果在基金組織反對的情況下,會員國擅自變更貨幣平價,基金組織有權停止該會員國向基金組織借款的權利。

綜上所述,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即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類似彈性匯率。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儘管1971年12月十國集團達成了《史密森協定》,宣布美元貶值,由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調整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

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貨幣間的匯兌平價只是戰後初期世界經濟形勢的反映,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災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惡化,特別是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匯率制度的基本內容:

a. 實行“雙掛鈎”,即美元與黃金掛鈎,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

b. 在“雙掛鈎”的基礎上,《國際貨幣基金協會》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匯率平價+-1%的范 圍內波動,各國必須同IMF合作,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保證匯率的波動不超過該界限。

由於這種匯率制度實行“雙掛鈎”,波幅很小,且可適當調整,因此該制度也稱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或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adjustable peg system)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匯率制度的特點:
a. 匯率的決定基礎是黃金平價,但貨幣的發行與黃金無關。

b. 波動幅度小,但仍超過了黃金輸送點所規定的上下限。

c. 匯率不具備自動穩定機制,匯率的波動與波幅需要人為的政策來維持。

d. 央行通過間接手段而非直接管制方式來穩定匯率。

e. 只要有必要,匯率平價和匯率波動的界限可以改變,但變動幅度有限。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匯率制度的作用:

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從總體上看,在注重協調、監督各國的對外經濟,特別是匯率政策以及國際收支的調節,避免出現類似30年代的貶值“競賽”,對戰後各國經濟成長與穩定等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匯率制度的缺陷:

a.匯率變動因缺乏彈性,因此其對國際收支的調節力度相當有限。

b.引起破壞性投機。

c.美國不堪重負,“雙掛鈎”基礎受到衝擊。

(3)浮動匯率制度

外匯匯率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一般講,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複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應該說,浮動匯率制是對固定匯率制的進步。隨著全球國際貨幣制度的不斷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78年4月1日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文並正式生效,實行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由於新的匯率協定使各國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自由度,所以現在各國實行的匯率制度多種多樣,有單獨浮動、釘住浮動、彈性浮動、聯合浮動等待。

a.單獨浮動(SingleFloat)。指一國貨幣不與其它任何貨幣固定匯率,其匯率根據市場外匯供求關係來決定,目前,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在內的三十多個國家實行單獨浮動。

b.釘住浮動(PeggedFloat)。指一國貨幣與另一種貨幣保持固定匯率,隨後者的浮動而浮動。一般地,通貨不穩定的國家可以通過釘住一種穩定的貨幣來約束本國的通貨膨脹,提高貨幣信譽。當然,採用釘住浮動方式,也會使本國的經濟發展受制於被釘住國的經濟狀況,從而蒙受損失。目前全世界約有一百多多個國家或地區採用釘住浮動方式。

c.彈性浮動(ElasticFloat)。指一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對釘住匯率在一定彈性範圍內可自由浮動,或按一整套經濟指標對匯率進行調整,從而避免釘住浮動匯率的缺陷,獲得外匯管理、貨幣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權。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幾個國家採用彈性浮動方式。

d.聯合浮動(JointFloat)。指國家集團對成員國內部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對集團外貨幣則實行聯合的浮動匯率。歐盟(歐共體)11國1979年成立了歐洲貨幣體系,設立了歐洲貨幣單位(ECU),各國貨幣與之掛鈎建立匯兌平價,並構成平價網,各國貨幣的波動必須保持在規定的幅度之內,一旦超過匯率波動預警線,有關各國要共同干預外匯市場。1991年歐盟簽定了《馬斯赫特里特條約》,制定了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歐洲貨幣一體化得以實現,歐盟這樣的區域性的貨幣集團已經出現。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

4.匯率制度的創新套用——香港聯繫匯率制度

外匯匯率香港聯繫匯率制度1

香港歷史上曾實行了多種貨幣本位和匯率制度。1842至1935年為銀本位制;1935至1972年為英鎊匯兌本位制;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實行港元與美元掛鈎的固定匯率制(1美元兌5.65港元);1974年11月1983年10月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1983年10月開始,實行聯繫匯率制度至今。聯繫匯率與市場匯率、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並存,是香港聯繫匯率制度最重要的機理。

準確來說,聯繫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定,貨幣基礎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須得到外匯儲備的十足支持。換言之,貨幣基礎的任何變動必須與外匯儲備的相應變動一致。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聯繫匯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龐大的官方儲備、穩健可靠的銀行體系、審慎的理財哲學,以及靈活的經濟結構。

聯繫匯率制的實施,有著深層的政治及經濟原因。

外匯匯率香港聯繫匯率制度2

1982年9月,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正式開始談判。由於最初談判進展緩慢,導致謠言四起,人心浮動,房地產市場崩潰,港元不斷貶值。其間,香港各階層人士多次呼籲港府出面挽救港元,但港英當局以種種理由進行推諉。1983年9月24日,港元在外匯市場上暴跌,對美元匯價逼近1:10,港匯指數也銳挫至57.2的歷史最低水平。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港英當局不得不放棄其完全不干預貨幣市場的原則,轉而接受經濟學家格林伍德的建議——建立一個釘住美元的浮動匯率制。

簡言之,匯率水平就像其他任何商品的價格一樣,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如果一個國家感覺自己的貨幣匯率太高了,那么只要多印一點自己的貨幣,投放到市場上,供應量增加,其價格也就是匯率自然會下來,所以要讓自己的貨幣貶值,政府是較容易做到的,但要讓自己的貨幣升值,就不是完全靠主觀意願能做到的,因為政府需要用外匯來支持自己的匯率,但它自己不能印外幣,所以它對本國貨幣的支持能力是由它所持有的外匯儲備量決定的。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印尼、韓國等最終不得不讓自己的貨幣大幅貶值,便是由於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聯繫匯率制度就是以一系列制度來保證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去支持事先固定的匯率,並且在制度上保證供需關係最終會自動調整到固定的匯率水平,達到平衡。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一點,就是在發行本國或本地區貨幣時,其數量不能超過自己的外匯儲備,比如說香港政府最終把把港元匯率固定在1美元兌7.8港元左右,即每發行7.8港元,至少要相應地有1美元的儲備,這樣,它就能確保不至於在有人大量拋出港幣時,沒有足夠的美元以固定的匯率買入,由於金融體系的放大作用,儘管香港政府可能只發行了一定數量的港幣,但市場上實際的資金量,再加上銀行存款金額,要大大超過這一數字,所以,香港特區的美金儲備量要超過港幣的實際投放量。

而在日常運作中,一旦對美元需求增大,港幣要貶值時,香港政府便會用它的美元儲備買入港元,以維持固定匯率,這時候,隨著買入港元的活動越來越深入,市面上港幣越來越少,獲取港幣的成本越來越高,也就是港幣的利率水平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利率的大幅上升,也會最終使投資者感覺與其換成美元取得低利息,還不如以港幣賺取高利息,這也會使拋港幣、買美元的人減少,最終使其匯率穩定在固定匯率上,而無須政府繼續入市干預。相反,當港幣需求增大,產生升值壓力時,政府會拋出港幣買入美元,從而促使對港幣的需求減少,對美元的需求增大。

聯繫匯率制度的實施,迅速地穩定了香港貨幣。十多年來,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受到多次的挑戰。其間,經歷了1987年的全球性股災、1990年的海灣戰爭、1991年國際商業銀行倒閉、1992年歐洲匯率機制風暴、1995年墨西哥貨幣危機以及1997年下半年以來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但香港貨幣都能一一化解風險,成功地經受住了考驗。港幣信譽卓著,堅挺穩定。與此同時,香港經濟運行良好,其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所有這些,聯繫匯率制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磨滅的作用。

對香港而言,由於其典型的外向型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其經濟對外有著強烈的依附性,外資和外貿在經濟中占有極大的比重。因此,本地經濟的增長往往受到各種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這種情況下,用港元釘住美元,穩定匯率,減少了國際貿易和經濟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匯風險,有利於各類長期貿易及經濟契約的締結及國際資本的集系,從而給香港帶來了更多的利益和機會。這些也可以說是導致聯繫匯率制度得以產生並持續下來的內在根源。

由此可見,聯繫匯率制度可以調節市場,使匯率穩定在一個固定水平上,但同時也要看到,聯繫匯率制度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由於政府特別關注外匯市場上的供需關係,它的貨幣數量不完全受到市場對其貨幣的供求關係的影響,比如,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港元受到投機資金的衝擊,在聯繫匯率制度的作用下,港幣利率高漲,並影響到地產、金融等行業,但香港政府卻一時難以像別的國家或地區一樣,通過調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因為它的利率水平是由外匯市場決定的,所以聯繫匯率制度是相當嚴格、彈性很小的一種體制,並非對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適合。

因此,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點。①它使得香港的利率和貨幣供應受制於美國的利率政策和貨幣政策,從而嚴重地削弱了這兩個經濟槓桿的調節能力。②聯繫匯率制度還被認為是造成香港高通貨膨脹和實際上的負利率並存的主要原因。③由於實行了聯繫匯率,也無法通過匯率的手段來調節國際收支狀況等等。

但是,儘管存在著種種缺陷,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有著深刻和堅實的經濟基礎,歷史也肯定了其穩定經濟和市場的作用,同時,經過十多年的風雨和考驗,這一制度本身也日趨完善。

產生原因

外匯匯率貨幣

1、貿易和投資
進出口商在進口商品時支付一種貨幣,而在出口商品時收取另一種貨幣。這意味著,它們在結清賬目時,收付不同的貨幣。因此,他們需要將自己收到的部分貨幣兌換成可以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與此相類似,一家買進外國資產的公司必須用當事國的貨幣支付,因此,它需要將本國貨幣兌換成當事國的貨幣。

2、投機
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會隨著這兩種貨幣之間的供需的變化而變化。交易員在一個匯率上買進一種貨幣,而在另一個更有利的匯率上拋出該貨幣,他就可以盈利。投機大約占了外匯市場交易的絕大部分。

3、對沖
由於兩種相關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那些擁有國外資產(如工廠)的公司將這些資產折算成本國貨幣時,就可能遭受一些風險。當以外幣計值的國外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價值不變時,如果匯率發生變化,以國內貨幣折算這項資產的價值時,就會產生損益。公司可以通過對沖消除這種潛在的損益。這就是執行一項外匯交易,其交易結果剛好抵消由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外幣資產的損益。

買入、賣出與中間匯率

外匯匯率世界上最繁忙的地方
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就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Rate),也稱“買價”;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 Rate)。

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外匯牌價一般均列有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一定外幣後的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買價”即銀行買進外幣時付給客戶的本幣數;後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賣價”,即銀行賣出外幣時向客戶收取的本幣數。在間接票價法下,情況恰恰相反,在本幣後的前一外幣數字為“賣價”,即銀行收進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賣出外幣時,它所付給客戶的外幣數;後一外幣數字是“買價”,即銀行付出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買進外幣時,它向客戶收取的外幣數。

經濟報刊上所說的外匯匯率上漲,在直接標價法下,說明外幣貴了,因而兌換本幣比以前多了,本幣兌換外幣的數量比以前少了。外幣匯率下跌,情況則相反。

匯率種類

外匯匯率外匯匯率

外匯匯率的種類(Classific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

一、從制定匯率的角度來考察:

1、匯率(Basic Rate)
通常選擇一種國際經濟交易中最常使用、在外匯儲備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的可自由兌換的關鍵貨幣作為主要對象,與本國貨幣對比,訂出匯率,這種匯率就是基本匯率。關鍵貨幣一般是指一個世界貨幣,被廣泛用於計價、結算、儲備貨幣、可自由兌換、國際上可普遍接受的貨幣。目前作為關鍵貨幣的通常是美元,把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準匯率。人民幣基準匯率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形成的美元對人民幣的加權平均價,公布當日主要交易貨幣(美元、日元和港幣)對人民幣交易的基準匯率,即市場交易中間價。

2.制定出基本匯率後,本幣對其他外國貨幣的匯率就可以通過基本匯率加以套算,這樣得出的匯率就是交叉匯率,(GossRate)又叫做套算匯率。例2002年3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基準匯率USD/RMB=8.2767,而國際市場上USD/CAD=1.5913,這樣可以套算出CAD/RMB=5.2012,表示1加元可以兌換5.2012人民幣。

二、從匯率制度角度考察:

1、固定匯率(Fixed Rate)
是指一國貨幣同另一國貨幣的匯率基本固定,匯率波動幅度很小。在金本位制度下,固定匯率決定於兩國金鑄幣的含金量,波動的界限是引起黃金輸出入的匯率水平,波動的幅度是在兩國之間運送黃金的費用。在二次大戰後到七十年代初的布雷頓森林貨幣制度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的貨幣規定含金量和對美元的匯率。匯率的波動嚴格限制在官方匯率的上下百分之一的幅度下。由於匯率波動幅度很小,所以也是固定匯率。

2、浮動匯率(Floating Rate)
是指一國貨幣當局不規定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官方匯率,也無任何匯率波動幅度的上下限,本幣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自由漲落。外幣供過於求時,外幣貶值,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相反,外匯匯率上漲。本國貨幣當局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適當的干預,使本幣匯率不致波動過大,以維護本國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外匯匯率人民幣匯累創新高
三、從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考察:

1、買入匯率(BuyingRate)
又叫做買入價,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使用的價格。一般地,外幣折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匯率,它表示買入一定數額的外匯需要付出多少本國貨幣。因其客戶主要是出口商,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如2002年3月5日USD/RMB的買入匯率是8.2635,銀行買入1美元外匯,付給客戶8.2735元人民幣。

2、賣出匯率(selling Rate)
又稱外匯賣出價,是指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一般地,外幣折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匯率,它表示銀行賣出一定數額的外匯需要收回多少本國貨幣。因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如2002年3月5日USD/RMB的賣出匯率是8.2899,銀行買出1美元外匯,向客戶收取8.2899元人民幣。買入賣出價是根據外匯交易中所處的買方或賣方的地位而定的。買賣價之間的差額一般為1%~5%左右,這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如2002年3月5日USD/RMB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相差0.0264,這就是銀行的手續費。

3、中間匯率
它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報刊報導匯率訊息時常用中間匯率。

四、從外匯交易支付通知方式角度考察:

1、電匯匯率
電匯匯率是銀行賣出外匯後,以電報為傳遞工具,通知其國外分行或代理行付款給受款人時所使用的一種匯率。電匯系國際資金轉移中最為迅速的一種國際匯兌方式,能在一、三天內支付款項,銀行不能利用客戶資金,因而電匯匯率最高。

外匯匯率外匯匯率
2、信匯匯率
信匯匯率是在銀行賣出外匯後,用信函方式通知付款地銀行轉會收款人的一種匯款方式。由於郵程需要時間較長,銀行可在郵程期內利用客戶的資金,故信匯匯率較電匯匯率低。

3、票匯匯率
票匯匯率是指銀行在賣出外匯時,開立一張由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的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帶或寄往國外取款。由於票匯匯率從賣出外匯到支付外匯有一段間隔時間,銀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占用客戶的資金,所以票匯匯率一般比電匯匯率低。

五、從外匯交易交割期限長短考察:

1、即期匯率(SpotRate)
是指即期外匯買賣的匯率。即外匯買賣成交後,買賣雙方在當天或在兩個營業日內進行交割所使用的匯率。即期匯率就是現匯匯率。即期匯率是由當場交貨時貨幣的供求關係情況決定的。一般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匯率,除特別標明遠期匯率以外,一般指即期匯率。

2、遠期匯率(ForwardRate)
它是在未來一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契約,達成協定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定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交割。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在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風險而引進的。遠期匯率是以即期匯率為基礎的,即用即期匯率的“升水”、“貼水”、“平價”來表示。其中,如果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貴,高出的差額稱作升水(Premium);如果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便宜,低出的差額稱作貼水(Discount);如果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相等,則沒有升水和貼水,稱作平價(Par)。

六、從外匯銀行營業時間的角度考察:

1、開盤匯率
這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剛開始營業、進行外匯買賣時用的匯率。

2、收盤匯率
這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的外匯交易終了時的匯率。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外匯交易設備的現代化,世界各地的外匯市場連為一體。由於各國大城市存在時差,而各大外匯市場匯率相互影響,所以一個外匯市場的開盤匯率往往受到上一時區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的影響。開盤與收盤匯率只相隔幾個小時,但在匯率動盪的今天,也往往會有較大的出入。

七、根據外匯管制情況的不同來劃分

1、官方匯率
官方匯率是由一個國家的外匯管理機構制定公布的匯率。在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這種形式的匯率占據主導地位,而外匯管制比較松的國家,官方匯率只取中心匯率的作用。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目前成員國官方規定匯率分以下幾種:(1)釘住某一種貨幣而規定的;(2)有限彈性地釘住某一種貨幣;(3)合作安排決定的;(4)根據一套指標進行調整的;(5)按管理浮動規定的;(6)按照獨立浮動規定的;

2、市場匯率
市場匯率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隨外匯供求狀況的變化而上下波動。政府要想對其匯率進行調節,就必須通過影響外匯市場進行干預。當政府對市場匯率無力進行干預或控制時,往往採取宣布貨幣貶值的方法來解決。

3、黑市匯率
黑市匯率是在外匯黑市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匯率。在嚴格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外匯交易一律按官方匯率進行。一些持有外匯者以高於官方匯率的匯價在黑市市場上出售外匯,可換回更多的本國貨幣,而這是黑市外匯市場的外匯供給者;另有一些不能以官方匯率獲得或獲得不足夠的外匯需求者便以高於官方匯率的價格從黑市外匯市場購買外匯,這是黑市外匯市場外匯的需求者。

外匯匯率利率對外匯匯率的重要影響
八、另外,人們常談論的匯率種類還有以下幾種:

1、現鈔匯率(Bank Notes Rate)
又稱現鈔買賣價。是指銀行買入或賣出外幣現鈔時所使用的匯率。從理論上講,現鈔買賣價同外幣支付憑證、外幣信用憑證等外匯形式的買賣價應該相同。但現實生活中,由於一般國家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需要把買入的外幣現鈔運送到發行國或能流通的地區去,這就要花費一定的運費和保險費,這些費用需要由客戶承擔。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使用的匯率,稍低於其他外匯形式的買入匯率;而銀行賣出外幣現鈔時使用的匯率則於外匯賣出價相同。

2、名義匯率
也即市場匯率,與實際匯率對稱,是一種貨幣能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數量。名義匯率通常是先設定一個特殊的貨幣如美元、特別提款權作為標準,然後確定與此種貨幣的匯率。匯率依美元、特別提款權的幣值變動而變動。名義匯率不能反映兩種貨幣的實際價值,是隨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求變動而變動的外匯買賣價格。

3、實際匯率
法定匯率。實際匯率是按照鑄幣平價或黃金平價來制定的匯率。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規定了每一鑄幣單位的含金量,兩種貨幣的含金量的對比稱為鑄幣平價。這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兩種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形成的匯率,是金本位制度下的實際匯率。在紙幣流通制度下,紙幣是黃金的價值符號,起初規定了紙幣的含金量,這種紙幣的含金量的對比稱為黃金平價,以黃金平價作為匯率的決定基礎。後由於紙幣的法令含金量與紙幣的實際代表的黃金量脫節,因而紙幣匯率改由其實際價值的對比來確定其匯率。總之,無論是在金本位制度、紙幣流通制度下決定匯率的基礎都是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實際匯率不依外匯市場供求波動而波動,不是市場實際外匯買賣的匯率而應是買賣外匯的基礎。外匯市場上實際買賣外匯的匯率總是偏離實際匯率。

外匯匯率時間

外匯匯率時間介紹如下:國際各主要外匯市場開盤收盤時間(以下時間已經折算為台北時間)
紐西蘭惠靈頓外匯市場:04:00-12:00
澳大利亞外匯市場:6:00-14:00
日本東京外匯市場:08:00-14:30
新加坡外匯市場:09:00-16:00
英國倫敦外匯市場:15:30-00:30
德國法蘭克福外匯市場:15:30-00:30
美國紐約外匯市場:21:00-04:00,

標價方法

外匯匯率有兩種標價方法:

外匯匯率外匯匯率
1、直接標價法(Direet Quotation)(參考“應付標價法”)又稱價格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1,100,1000等)的外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折合多少單位的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叫應付標價法。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為直接標價法,如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折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

2、間接標價法(Indireet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0.9705即一歐元兌0.9705美元。

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對比變化而變動。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外匯市場上的報價一般為雙向報價,即由報價方同時報出自己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由客戶自行決定買賣方向。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價差越小,對於投資者來說意味著成本越小。銀行間交易的報價點差正常為2-3點,銀行(或交易商)向客戶的報價點差依各家情況差別較大,目前國外保證金交易的報價點差基本在3-5點,香港在6-8點,國內銀行實盤交易在10-40點不等。在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Golel Point),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決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par)

3、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採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
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必須說明的是,隨著外匯交易全球化的發展,傳統用於各國的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已經很難適應國際外匯發展的需要,必須需要一種統一的匯率表現方式.於是,出現了一種國際上的主要貨幣或關鍵貨幣(KeyCurrency)為標準的標價方式。目前。各國外匯市場上公布的外匯牌價均以美元為標準。美元以外的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必須通過各自貨幣與美元的比價進行套算得出。這種標價方式被稱為“美元標價法”。

影響因素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外匯匯率外匯匯率
第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
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關於國際收支對匯率的作用早在19世紀60年代,英國人葛遜就作出了詳細的闡述,之後,資產組合說也有所提及。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第二,利率。
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利率水平的差異,所有貨幣學派的理論對利率在匯率波動中的作用都有論及。但是闡述的最為明確的是70年代後興起的利率評價說。該理論從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釋了匯率的變動。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係。

第三,通貨膨脹。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竟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第四,政治局勢。
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衝突、軍事衝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外匯匯率的波動,雖然千變萬化,和其他商品一樣。歸根到底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在國際外匯市場中,當某種貨幣的買家多於賣家時,買方爭相購買,買方力量大於賣方力量;賣方奇貨可居,價格必然上升。反之,當賣家見銷路不佳,競相拋售某種貨幣,市場賣方力量占了上風,則匯價必然下跌。

第五,一國的經濟成長速度。
這是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據凱恩斯學派的巨觀經濟理論,國民總產值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產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著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成長會引起本幣升值。由此看來,經濟成長對匯率的影響是複雜的。但如果考慮到貨幣保值的作用,匯兌心理學有另一種解釋。即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外匯供需雙方對貨幣所作的主觀評價,這種主觀評價的對比就是匯率。而一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則主觀評價相對就高,該國貨幣堅挺。

外匯匯率外匯管理
第六,市場觀點。
所謂的市場觀點是指外匯交易員對未來匯率短期波動方向的預期與認知,而匯率短期的波動往往就是反映市場觀點。市場觀點可以有「正面」與「負面」兩種。

當某種貨幣的市場觀點被視為正面的時候,會較諸其他貨幣相對強勢;反之,當某種貨幣的市場觀點被解釋成負面時,則會比其他貨幣相對弱勢。外匯交易員會在已知的經濟情勢下,對市場訊息做出最快速的反應,通常他們會預先考慮市場的訊息與政府可能宣布的重大措施,並在信息正式公布前採取買進或賣出的動作。市場觀點將會影響訊息正式公布後的匯率走勢。例如在政府公布GDP國內生產毛額)數據之前,市場抱持相當樂觀的看法,本國的貨幣匯率可能因此而上漲,萬一公布的結果低於市場的預期時,即使此一數據對該國的經濟來說仍然是個好訊息,匯率還是有可能因為失望性賣壓而下跌。相關的訊息曝光後,將會影響現存的市場觀點。

第七,人們的心理預期。
這一因素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還包括政府的貨幣、匯率政策,突發事件的影響,國際投機的衝擊,經濟數據的公布甚至開盤收盤的影響。

第八,技術分析。
許多市場參與者認為過去市場價格移動的方向可以用來預測未來的走勢,所以他們以過去市場價格變動的資料來交易,而非以經濟基本面或訊息面為考量,這種方式稱為技術分析。在市場參與者今天會採取與以往相同策略的假設前提下,技術分析可以替投資人描繪出未來的市場走勢。關於技術分析的套用理論很多,但其精神可總結成以下這則格言:與市場趨勢為友。

相關知識

1、分析匯率的方法有幾種?

外匯匯率貨幣
分析匯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基礎分析是對影響外匯匯率的基本因素進行分析,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各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狀況,世界、地區與各國政治情況,市場預期等。技術分析是藉助心理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通過對以往匯率的研究,預測出匯率的未來走勢。匯率的基礎分析

2、當今世界上研究匯率變化的經典理論有哪些?

主要有三個:英國學者葛遜國際借貸說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購買力平價說、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利率平價說。其中以利率平價說和購買力平價說對市場的影響最大。

3、利率平價學解釋了什麼?

答: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於1923年提出的利率平價學說,解釋了利率水平和匯率之間的關係。簡而言之,哪種貨幣利率高,投資者就願意購買哪種貨幣,從而將促使該貨幣匯率上升。利率平價學說突破了傳統的國際收支和物價水平的範疇,從資本流動的角度研究匯率的變化,奠定了現代匯率理論的基礎。

4、何為購買力平價學說?

答:購買力平價學說是西方的一種匯價學說。兩國貨幣的比價取決於兩國貨幣國內購買力的對比關係。如果,1隻漢堡在英國價值賣1英鎊,同樣的漢堡在美國賣1.70美元。我們說匯率為1英鎊對1.70美元。

儘管購買力平價學說並不完美,但是中央銀行在計算通貨之間的基本比率時仍起著重要作用。因為根據購買力計算出的基礎匯率與市場價之間比較,可以判斷現行市場匯率於基礎匯率的偏離程度,是預測長期匯率的重要手段。

5、決定外匯匯率走向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答:外匯匯率的波動,雖然千變萬化,和其他商品一樣。歸根到底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在國際外匯市場中,當某種貨幣的買家多於賣家時,買方爭相購買,買方力量大於賣方力量;賣方奇貨可居,價格必然上升。反之,當賣家見銷路不佳,競相拋售某種貨幣,市場賣方力量占了上風,則匯價必然下跌。

6、大眾的心理預期對外匯市場有何影響?

答:和其他商品一樣,一國的貨幣往往會為人們的預期而影響其對外匯價的升跌。這種人為因素對匯率的影響力,有時甚至比經濟因素所造成的效果還明顯。因此經濟學家、金融學家、分析家、交易員和投資者往往根據每天對國際間發生的事,各自做出評論和預測,發表自己對匯率走勢的看法。

7、政治因素對外匯市場有影響嗎?

答:有。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國家政局是否穩定,對其經濟,特別是貨幣的匯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無論是軍事衝突、還是政治醜聞,都會在外匯市場留下重要的痕跡。

8、中央銀行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答:由於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往往會對該國的國際貿易、經濟成長速度、貨幣供求狀況、甚至於政治穩定都有重要影響,因此當外匯市場投機力量使得該國匯率嚴重偏離正常水平時,該國中央銀行往往會入市干預。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對付投機者的四大法寶是:

1)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賣本國貨幣或美元或其它貨幣
2)提高本國貨幣的利率
3)收緊本幣信貸,嚴防本國貨幣外流
4)發表有關聲明。各國中央銀行通過以上的措施,使得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者的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迫使它們止損平倉,鎩羽而歸,以使匯率回到合理的水平。

以上四種方法,尤以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短期效力最為明顯,往往是匯率劇烈波動的原因。個人實盤外匯買賣的客戶對此一定要非常敏感。

相關附錄

外匯牌價

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每日公布$對主要外幣($,日元,,港幣等)的基準匯率。各商業銀行以基準匯率為依據,根據國際外匯市場行情自行套算出$對各種可自由兌換貨幣的中間價,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在交易基準匯價上下0.3%(0.25%)的浮動範圍內自行制定銀行間(外匯銀行與客戶之間)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以及現鈔買入價和現鈔賣出價,並對外掛牌,這些掛牌價即為銀行外匯牌價

外匯匯率外匯匯率

人民幣今日匯率一覽表

匯率數據更新時間:2009-5-7 17:19:11
幣種 交易單位 中間價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美元(USD) 100 682.16 680.80 675.34 683.52
港幣(HKD) 100 88.02 87.84 87.23 88.20
歐元(EUR) 100 908.16 904.53 875.92 911.79
英鎊(GBP) 100 1031.49 1027.36 994.87 1035.62
日元(JPY) 100 6.88 6.85 6.63 6.91

查詢新實時匯率
貨幣匯率查詢換算功能可查詢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貨幣匯率,並進行換算。匯率自動按國際換匯牌價進行調整,匯率查詢的走勢圖包括1天走勢圖,5天走勢圖,3個月走勢圖,1年走勢圖,2年走勢圖,5年走勢圖為您提供最具價值的匯率查詢結果。

匯率折算與進出口報價

外匯匯率外匯計算
1、即期匯率下的外幣折(換)算與報價
(1)外幣/本幣折本幣/外幣:一個國家或地區外匯市場所公布的匯率表常為1個或100個外幣等於多少本幣,而不公布1個本幣等於多少外幣。如外國進口商要求我對其報出出口商品本幣價格的同時,再報出外幣的價格,這隻要用1除以本幣的具體數字即可得出1個本幣折多少外幣。

(2)外幣/本幣的買入--賣出價折本幣/外幣的買入--賣出價:已知外幣對本幣的買入--賣出價,求本幣對外幣的買入--賣出價。

(3)未掛牌外幣/本幣與本幣/未掛牌外幣的套算:求本幣與未掛牌某一貨幣比價的方法是:
①先列出本幣對已掛牌某一主要儲備貨幣的中間匯率。②查閱像倫敦、紐約這樣主要國際金融市場上英鎊或美元對未掛牌某一貨幣的中間匯率(倫敦紐約均公布英鎊或美元對所有可兌換貨幣的比價)。③以①的中間匯率與②的中間匯率進行套算:②除以①,即②/①=本幣/未掛牌外幣的比價;①除以②即①/②=未掛牌外幣/本幣的比價。一種出口商品對外報價常涉及到許多國家,多種貨幣,因此要掌握不同外幣間的套算方法,以有利於報價範圍的擴大,商品市場的開拓。如已知:①本幣對甲種外幣的買入價與賣出價;②本幣對乙種外幣的買入價與賣出價;如何套算:①1個甲種外幣對乙種外幣的買入價和賣出價,②1個乙種外幣對甲種

外幣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呢?
現將其套算方法與程式舉例說明如下:
已知:美國紐約市場美元/先令12.97-12.98美元/克郎4.1245-4.1255
求:①克郎/先令的賣出價與買入價
②先令/克郎的賣出價與買入價
套算克郎/先令的賣出與買入價的方法是這樣的:
①將克郎的數字處於分母的地位,但賣出價與買入價換位;即買入價倒在賣出價位置上;賣出價倒在買入價位置上。
②將先令的數字處於分子的地位,賣出價與買入價不易位仍為12.97-12.98。
③②/①所得之數即為克郎/先令的賣出價與買入價。
克郎/先令的賣出價為12.97/4.1255=3.1439
克郎/先令的買入價為12.98/4.1245=3.1470
如求先令/克郎的賣出價與買入價,其方法如下,即:
①將先令的數字處於分母地位,賣出價與買入價易位,即由12.98-12.98,換位為12.98-12.97。
②將克郎數字處於分子地位,賣出價與買入價不易位,仍為:4.1245-4.1255。
③②/①所得之數,即為先令/克郎賣出價與買入價
先令/克郎的賣出價為4.1215/12.98=0.3178
先令/克郎的買入價為4.1255/12.97=0.3181

(4)即期匯率表也是確定進口報價可接受水平的主要依據:利用不同貨幣的即期匯率進行套(換)算,不僅對做好出口報價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核算進口報價是否合理,可否接受也起著重要作用。
①將同一商品的不同貨幣的進口報價,按人民幣匯價表折成人民幣進行比較。
②將同一商品不同貨幣的進口報價,按國際外匯市場的即期匯率表,統一折算後進行比較。

外匯匯率人民幣匯率罕見十連陰

2、合理運用匯率的買入價與賣出價
匯率的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一般相差1‰~3‰,進出口商如果在貨價折算對外報價與履行支付義務時考慮不周,計算不精,契約條款訂得不明確,就會遭受損失。在運用匯率的買入價與賣出價時,就注意下列問題:

(1)本幣折算外幣時,應該用買入價:如某香港出口商的商品底價原為本幣(港元),但客戶要求改用外幣報價,則應按本幣與該外幣的買入價來折算。出口商將本幣折外幣按買入價折算的道理在於:出口商原收取本幣,現改收外幣,則需將所收外幣賣予銀行,換回原來本幣。出口商賣出外幣,即為銀行買入,故按買入價折算。

(2)外幣折算本幣時,應該用賣出價:出口商的商品底價原為外幣,但客戶要求改用本幣報價時,則應按該外幣與本幣的賣出價來折算。出口商將外幣折成本幣按賣出價折算的道理在於:出口商原收取外幣,現改收本幣,則需以本幣向銀行買回原外幣。出口商的買入,即為銀行的賣出。故按賣出價折算。

(3)以一種外幣折算為另一種外幣,按國際外匯市場牌價折算:無論是用直接標價市場的牌價,還是用間接標價市場的牌價,外匯市場所在國家的貨幣視為本幣。如將外幣折算為本幣,均用賣出價;如將本幣折算為外幣,均用買入價。例如,×年×月×日,巴黎外匯市場(直接標價)法國法郎對美元的牌價為1美元(外幣)買入價為4.4350法國法郎:同日紐約外匯市場(間接標價)美元對法國郎牌價為1美元(本幣),賣出價為4.4400法國法郎(外幣),買入價為4.4450法國法郎,則美元與法國法郎相互折算的方法如下:
①根據巴黎外匯市場(直接標價)的牌價:
1美元折合法國法郎為1×4.4550=4.4550
1法國法郎折合美元為1÷4.4350=0.2255
②根據紐約外匯市場(間接標價)的牌價:

1法國法郎折合美元為1÷4.4400=0.2252
1美元折合法國法郎為1×4.4450=4.4450

上述買入價、賣出價折算原則,不僅適用於即期匯率,也適用於遠期匯率。買入價與賣出價的折算運用是一個外貿工作者應掌握的原則,但在實際業務中應結合具體情況,靈活掌握。例如,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較差,庫存較多,款式陳舊而市場又較呆滯,這時出口報價也可按中間價折算,甚至還可給予適當折讓,以便擴大商品銷售;但實際工作者對這個原則要“心中有數”。

3、遠期匯率的折算與進出口報價
(1)本幣/外幣的遠期匯率折外幣/本幣的遠期匯率如已知本幣/外幣的遠期匯率,因報價或套期保值的需要,需要計算出外幣/本幣的遠期匯率,其計算的程式與方法是:
①代入公式:
P*=P/(S×F)
P*為將本幣/外幣折成外幣/本幣的遠期點數
P為本幣/外幣的遠期點數
S為本幣/外幣的即期匯率
F為本幣/外幣的實際遠期匯率

②按公式求出遠期匯率的賣出價點數與買入價點數後,其位置要互易,即計算出來的買入價點數變為賣出價點數;計算出來的賣出價點數變為買入價點數。

案例分析

外匯匯率貨幣
例證:
已知紐約外匯市場美元/瑞士法郎 即期匯率 3個月遠期
1.6030-40 140-135
求:瑞士法郎/美元3個月遠期點數
計算程式與方法
①代入公式:
P*=P/(S×F)

P*為:瑞士法郎/美元的3個月遠期點數
P為:0.0140-0.0135
S為:1.6030-1.6040
F為:1.6030 1.6040
-)0.0140/1.5890 -)0.0135/1.5905
瑞士法郎/美元3個月遠期點數=.0055=0.0140/1.6030×1.5890
瑞士法郎/美元3個月遠期點數=.0053=0.0135/1.6040×1.5905
②瑞士法郎/美元3個月遠期賣出與買入價點數易位後得出:53-55。

(2)匯率表中遠期貼水(點)數,可作為延期收款的報價標準
遠期匯率表中升水貨幣即為增值貨幣,貼水貨幣即為貶值貨幣。在我出口貿易中,國外進口商在延期付款條件下要求我以兩種外幣報價,假若甲幣為升水,乙幣為貼水,如以甲幣報價,則按原價報出;如以乙幣報價,應按匯率表中乙幣對甲幣貼水後的實際匯率報出,以減少乙幣貼水後的損失。所以學會匯率表的查閱與套算,對正確報價有著重要意義。

(3)匯率表中的貼水年率,也可作為延期收款的報價標準
遠期匯率表中的貼水貨幣,也即具有貶值趨勢的貨幣,該貨幣的貼水年率,也即貼水貨幣(對升水貨幣)的貶值年率。如某商品原以較硬(升水)貨幣報價,但國外進口商要求改以貼水貨幣報價,出口商根據即期匯率將升水貨幣金額換算為貼水貨幣金額的同時,為彌補貼水損失,應再將一定時期內貼水率加在折算後的貨價上。

(4)在一軟一硬兩種貨幣的進口報價中,遠期匯率是確定接受軟貨(貼水貨幣)加價幅度的根據。例如:在進口業務中,某一商品從契約簽定到外匯付出約需3個月,國外出口商以硬(升水貨幣)、軟(貼水貨幣)兩種貨幣報價,其以軟幣報價的加價幅度,不能超過該貨幣與相應貨幣的遠期匯率,否則我可接受硬幣報價,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在貨價與匯價方面均不吃虧的目的。

怎么分辨外匯匯率的漲跌

許多對外匯接觸較少的朋友在遇到外匯報價的時候,往往難以區分匯率的波動。例如,從130至134,美元兌日元匯率的變化。能夠理解這叫做美元上漲或日元下跌,但是遇到歐元兌美元匯率由0.90變到0.88卻不明白為什麼數值由大變小了,我們稱它為歐元下跌或美元上漲。實際上這是由於國際外匯市場的兩種報價方法(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引起的。
直接標價法是指一個特定數量的外幣金額為標準,對其它貨幣價格的相對數量的轉換方法。在外幣不變的具體數目直接標價法,而其他貨幣的變化在外幣不變的具體數目直接標價法,而其他貨幣的變化。如:1美元=1.5960加元變為1美元=1.6050加元時,因為美元作為一種特定的貨幣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加拿大的數量增加,則說明美元升值而加元貨幣貶值。當美元兌加元匯率變為1美元=1.58加元時,則說明美元貶值而加元升值。我國的人民幣外匯牌價使用的就是直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是指以一定數量的其他貨幣為標準,換算為相對數量特定外國貨幣的標價方法。間接標價方法中其他幣種的數量不變,而特定外國貨幣的數量發生相應變化。如:1英鎊=1.4550美元變為1英鎊=1.4630美元時,由於美元作為其具體數量增加的貨幣,英鎊的數值不變,則說明美元貶值而英鎊升值。當英鎊兌美元匯率變為1英鎊=1.4450美元時,則說明美元升值而英鎊貶值。
在直接標價法的套用和間接標價法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標價的形式相反,數值互為倒數而已。由於使用的習慣,國際外匯市場上兌美元匯率使用間接標價法的主要有英鎊、歐元、澳元和紐西蘭元等,其他大多數貨幣兌美元的匯率都使用直接標價法。

新手炒外匯入門如何判斷突破

在外匯市場有很多投資者願意捕獲一個“突破”,在突破點購買或出售。這是因為交易的切入點可以提高資金的周轉率,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將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利潤或損失將減少到最低限度。
在貨幣匯率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匯率變化不斷,難以捉摸,突破了投機性投資者許多機會,但也不乏假突破強度大的投資機構通過誘導或”造成的,我們也可以把它稱為“多頭陷阱”、“空頭陷阱”。因為切入點的匯率的重要性,主要機構經常使用的切入點來吸引投資者,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實際操作中的投資者,接近真實與虛假的突破點。
突破分為上下兩種。向上突破可做買進,向下突破可做賣出。K線圖中的匯價突破,主要反映在估值突破阻力位或支撐線的線,因此下降或上升到一個新的價格,有一個阻力線或支撐線的K線圖K線走勢出現在。當匯價向上突破,是在前期阻力突破,表明多頭打破了空頭的力量抵抗,此時,投資者可以做很多,許多人將繼續推高美元匯率;反之,打破,投資者要短,因為會有低於價格。
那么,如何判斷真正的突破?這裡有一些標準:1、新的匯率必須超過突破原有的價格或低於原價的1%。2、向上突破其K線形態是指線路是否將線前吃幾天的休息,並表現出強勁的上漲趨勢。此時應立即購買。3、打破其K線形態線是否會在前幾天的線。如果空中優勢,這是難以抑制的下降,投資者應儘快離場。

使用趨勢線操作需要注意些什麼

使用使用趨勢線操作需要的問題1、用趨勢線判斷趨勢,高循環的趨勢是比小的周期性規律,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一般的運行周期趨勢。
2、使用趨勢線回調趨勢反轉點和兩個。
3、回調的趨勢時,趨勢線測試。在趨勢線內側入路,側擋。
4、趨勢線根據信道的交易,當價格遠離趨勢線,通道線附近,不玩的機會做。但當價格再次測試趨勢線的方法。
5、當價格接近通道線,一般不反向運行的方向,因為這是逆勢交易,雖然也能獲利,但可能性很低。
6、當趨勢反轉,可以使用2B規則的方法,一定要設定止損,因為2B規則交易的使用是一個投機市場發展的行為。屬於左側交易。
7、相對於123條規則,2B,成本較低,風險回報更好,但也增加失敗的風險。
8、趨勢線的交易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成功機率,但如果你總是在主要趨勢交易,利潤會很穩定。
9、趨勢交易是盈利的唯一途徑,趨勢線趨勢交易法是一種最簡單和有效的。

炒外匯謹記的八個建議

第一:炒外匯不能隨意的進場和離場。我們是投資者,不是經紀人,只會更多的虧損。
第二:炒外匯不能心中沒價。投資者心中應該有一個向上和向下的了解。
第三:炒外匯不能沒有止損指單,或是過了心裡的止損水平後,仍報希望,不想離開。
第四:炒外匯不能把放大比率放得太大。意思是,不存300美元到60000美元的投機。
第五:炒外匯不需要做鎖倉的行動。許多公司都是鎖定客戶,事實上只有傷害,但沒有利處。同樣的錢購買和銷售,客戶只需支付約三厘利息,因為外匯交易是百分之三,放大率如此,但事實上是三、四十厘。如果錯了,應該開放數,再重新來,不要鎖。
第六:炒外匯進入市場前,多分析,看看兩面的新聞,看看圖;進入市場後,與市場保持接觸,不能因為做好自己的倉庫,只去看對自己有利的新聞。一有風吹草動,可以立刻平倉。
第七:不要在外匯頑固的投機。有時要看風使舵。多種行情都是在市場上,也就是說,有時在市場有好訊息,市場不好,但是,這是你以前的分析有誤,請迅速作出決定,不要固執。
第八:炒外匯不要聽那些所謂的專家,我們需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下單前先仔細考慮。如果你是新手,可以先去AETOS美匯國際(www.myfx.cc)註冊外匯模擬賬戶,進行模擬來了解這個市場並且學習相關知識,在模擬中你就會慢慢的懂了。

炒外匯要正確的配置資金比例

文章來源:天天投資網日期:2013-10-22
在外匯買賣中很多人都倒在了自己的貪婪上,錯誤的將這個市場當做一個可以一夜暴富的場合,但是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越想獲取就越容易失去。
外匯交易風險與回報相伴而生,你期望得到多高的回報就要相應的冒多大的風險,儘管對於風險一味的厭惡並不好,選擇風險也是一種投資,但是在選擇之前投資者要認真的衡量選擇這樣一種風險是否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
如果外匯投資者對回報的期望遠遠高於投資者所能承擔的風險,資金縮水的可能性就會大增。就是,若你希望的年回報率是100%,你就準備承受50%的資產縮水。而當他們的資產當真縮水50%以後,他們一定會放棄這種導致他們失敗的方法。最好剛開始時定一個低一些的回報率,直到你掌握了交易的要領。
在理論上來看炒外匯有著極高的收益率,但是在實際交易中極高的收益率並不能持久,除非是只是做一筆交易賺錢了就再也不做交易,這樣的話即便是這筆交易在做之前投資者也無法確定是虧損還是獲利。因此最為正確的方式就是制定了一個客觀可行的收益率,追求整體交易的成功。

個人投資者如何在匯市上生存

作為個人投資者,炒匯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具備哪些技巧呢?
首先,個人投資者應做好炒匯的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外匯市場的開放程度介於外匯和股票之間,炒匯者既不能像外匯理財那樣,一心往外看,主要關注國際政經形勢。也不能像炒股者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關心國內金融市場。炒匯者必須關注國際與國內金融市場兩方面對於匯價的影響因素,尤其是美元的匯率變動以及開放中的國內外匯市場對於炒匯政策的變革性規定。
外匯雖為保值避險類理財工具,但既是投資理財工具,就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個人炒匯者同樣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即投資獲利與風險的預期。在國際市場上,匯價的變動仍然是一條在大海上翻滾不定的波浪,它的起伏左右著我們的情緒和理財的決策,只有那些心理強健、跳出自我、在浪尖上舞蹈的人才是炒匯的贏家,才是金融市場上的贏家。
其次,注意選擇所投資的外匯品種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不同品種的外匯理財工具,其風險、收益比是不同的。投資外匯主要分為實物交割的實外匯買賣和非實物交割的外匯憑證式買賣兩種類型。實物外匯的買賣要支付保管費和檢驗費等,成本略高,外匯憑證式買賣俗稱“紙外匯”。
其交易形式類似於股票、期貨這類虛擬價值的理財工具,炒匯者須明確交易時間、交易方式和交易細則。實物外匯也分為很多種類,不同種類的外匯,其投資技巧也是不同的。在選擇外匯投資品種時,不同品種的這些優缺點和差異性都應當著重考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