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分配》

《財富的分配》

《財富的分配》被譽為:“以現代方式出現的第一部主要的美國著作”。《財富的分配》一書是美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約翰•貝茨•克拉克的代表作,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了“邊際生產力”的理論,奠定了美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全書是以靜態經濟學作為研究的對象,論述了邊際生產率說,被譽為“以現代方式出現的第一部主要的美國著作”。正是這部著作,開創了“美國學派”,同時也使克拉克成為邊際學派在美國的首要代表。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財富的分配》約翰•貝茨•克拉克
約翰•貝茨•克拉克(JohnBatesClark,1847-1938)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生於羅得島州普洛威頓斯
克拉克是歐美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廣義的奧地利學派成員,其主要觀點是邊際生產力理論、動態與靜態學說、生產耗竭理論等。克拉克認為,在靜態勢力起主要作用的情況下,社會財富的分配可以實現公正。
克拉克還是美國經濟學會的創始人,並擔任了第三任會長。為紀念克拉克在經濟學上的傑出貢獻,在他誕辰100周年之際,美國經濟學會設立了克拉克獎,該獎是經濟學領域內僅次於諾貝爾獎的殊榮,有“小諾貝爾經濟學獎”之稱。
克拉克開創了經濟學上的美國學派,他於1899年出版的《財富的分配》一書奠定了美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被譽為“以現代方式出現的第一部主要的美國著作”。克拉克的其他主要著作還有:《財富的哲學》(1886年),《政治經濟學要義》(1909年)等。

基本觀點

《財富的分配》一書說明社會收入的分配是受著一個自然規律的支配,而這

《財富的分配》《財富的分配》
個規律如果能夠順利地發生作用,那么,每一個生產因素創造多少財富就得到多少財富。儘管工資可以根據人與人之間自由地磋商來調整,但是由自由磋商而產生的工資標準,傾向於和產業中由勞動所生產出來的那一部分產品相等,這是本書的主張。利息也可以根據同樣的磋商來高速,但它自然地傾向於由資本產出的產品相等。在一切經濟組織當中,在出現資產所有權的場合,勞動和資本最終可得到為社會承認的本應歸它們所有的收入。每個社會處理這類收入,總是依照著財產權的原則去尋找方法。如果這個方法沒有受到其他阻礙,那么每個人所得到的總是與他生產的相等。
《財富的分配》旨在說明社會收入分配是受某種自然規律控制的,以及如果這一規律在無阻力情況下起作用的話,則各生產要素就均能得到各自所創造的財富。儘管工資由於人們自由達成的協定而可能有所調節,但《財富的分配》要人們注意的是,這種交易所達成的工資率,往往還會等於人們所在行業可歸因於勞動自身的那一部分產品;儘管利息或許受類似自由達成的協定調節,但它還會自然地趨向於與可單獨歸因於資本的那一部分產品相等。在經濟體系內財產所有權就要發生一一勞動和資本得到國家隨後視之為歸其所有的那個數額一一的這個時刻,社會慣例與財產權據以產生的這一原則是相一致的。只要這一原則不受干擾,那么人人生產多少也就都能得到多少了。

書目結構

《財富的分配》一書共分26章。
第1章依靠分配解決的問題
第2章分配在傳統經濟學各分支學科中的地位

《財富的分配》《財富的分配》
第3章分配在經濟學各自然分支學科中的地位
第4章一般經濟規律中分配的基礎
第5章實際分配——社會組織的結果
第6章社會進步產生的影響
第7章靜態社會狀態下的工資——獨特的勞動產品
第8章勞動的具體產品可怎樣加以區別
第9章資本與資本貨物的比較
第10章資本和資本貨物的種類
第11章社會勞動的生產率取決於社會勞動與資本的數量關係
第12章工資和利息的調節者——最終生產率
第13章接地租公式計量的勞動和資本的產量
第14章各行各業小組的收入
第15章消費資料的邊際效率——按小組分配的基礎
第16章消費資料的邊際效率如何計量
第17章生產資料最終增量的效率如何檢驗
第18章資本依靠的增量實現的增長
第19章各行業小組分配勞動和資本的方式
第20章資本分配巧當則生產與消費實現協調
第21章經濟因果關係理論
第22章套用於各種具體工具產量的經濟因果關係的規律
第23章各種租金與價值及其與小組分配的關係
第24章工業生產要素及其產品

編輯推薦

經典經濟學,改變了世界。邊際效應學派的權威巨著,揭示現代財富的分配法則。美國經濟學奠基人,詳盡闡釋社會經濟鏈條的關鍵一環。彩圖珍藏本。

《財富的分配》《財富的分配》

邊際效用史經常討論到約翰•貝茨•克拉克,這不僅因為人們通常稱讚他在美國轉播了邊際效用學說,還增加了一些觀點,而且因為人們常把他視為邊際效用學說本身的一位發現者……把他看做邊際效用論的一位獨立發現者的說法,始於最初對他在經濟思想史上的地位的完整闡述。大多數近期的歷史著作都重複了這個要求。
——美國經濟學家、經濟史學家、經濟學文獻收藏家 理察•豪伊

克拉克是獨立於其他探索者而發現這一新學說(邊際效用理論)的人之一,該學說半個世紀以來已構成經濟理論發展的基礎。
——維也納經濟科學協會

約翰•貝茨•克拉克提出邊際效用價值論雖晚於傑文斯和其他的首創者,但顯然是獨立的,古典經濟學已經為該理論準備了若干資料……
——著名經濟學家 約翰•貝茨克拉克之子J.M.克拉克

在璀璨群星之中,哥論比亞大學的的克拉克,顯得最力耀眼,這位前美國經濟學會會長,在1999年在出版了他的代表作《財富的分配》,明確劃分了動,靜態經濟學,並提出了邊際生產力學說,從而在經濟學說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頁。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中國經濟觀察》主編王東京

理論內容及貢獻

全書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
一、分配的地位及其一般規律
財富的分配是本書的主題。克拉克認為在市場經濟中,分配受自然規律調節。自然規律的作用在於把社會總收入分為性質不同的三大部分:工資總額、利息總額和利潤總額。這三部分收入分別為勞動收入、資本收入以及僱傭

《財富的分配》《財富的分配》
勞動和利用資本的人由於執行某種調和工作而得到的收入。如果自然規律能夠發揮作用,那么,從事任何生產職能所應當分配得到的收入量,都將以它實際所生產的成果來衡量。每個生產要素在參加生產的過程中,都有其獨特的貢獻,也都有相應的報酬——這就是分配的自然規律。
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
克拉克認為,社會勞動生產力是由勞動和資本在量上的關係來決定的。資本是一筆永久的生產財富的資金,而不是財富的具體形式。勞動也是一個永久的力量,是永遠不能消滅的、永遠不會停息的、豐富的人力。人和資本貨物一樣是會消失的,但勞動卻和資本一樣,是永久的存在。在產業社會裡,有兩個永久存在的東西連在一起。這兩種永久的生產要素,在形式的變化方面的能力是無限的,但其具體表現形式,年年在變化,天天在變化。社會勞動的生產力不過是勞動和資本兩種生產因素的結合。
三、工資和利息的確定標準(即邊際生產率說
克拉克沿襲了19世紀70年代以後廣泛流行的邊際分析方法,提出了邊際生產率說。關於工資,克拉克認為從一般的“生產率遞減律”引出了“勞動
《財富的分配》《財富的分配》
生產遞減規律”。假定資本不變,投入的勞動量多了,則平均每一單位勞動所攤到的設備少了,因此,每一單位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少於從前每一單位勞動的產品。最後增加的一單位勞動是“邊際勞動”,“邊際勞動”所生產的產品量是“勞動邊際的生產率”。“勞動邊際的生產率”不但決定“邊際勞動”工人的工資,並且決定其他同一熟練程度工人的工資。這樣得來的工資標準是一個靜態的標準。在這種場合,工資決定於“邊際生產率”。任何一個單位所得的工資,便等於最後一單位所能創造的產量。
克拉克在書中運用了邊際分析方法,提出的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各自決定工資和利息的分配理論,最早明確地區分了靜態經濟學和動態經濟學,這對20世紀30年代以來動態經濟學的研究和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儘管在克拉克生活的時代,歐洲仍是經濟學思想的中心,他的成就也不能與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或歐洲大陸的邊際主義者相媲美,但是正是從這位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最傑出的經濟學家開始,一支由克拉克率領的偉大的美國經濟學家隊伍迅速地發展壯大起來。

50部經濟學經典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