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 (上下冊)

內容介紹

《漢譯經典04:國富論(套裝上下冊)》內容簡介:《國富論》經過五年寫作、三年修改,於1776年正式與讀者見面。當時正值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該書及時地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地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提出了一套系統全面的經濟學說。從作為國富基礎的勞動,到提高勞動生產力的分工,再到分工帶來的交換,交換帶來的媒介——貨幣,再到商品的價格,以及構成價格的基本要素——工資、地租和利潤,文中都有詳細精闢的論述。該書反對政府干涉商業和自由市場,提倡降低關稅和自由貿易,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至令在世界上仍有著廣泛的影響。

作者介紹

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他於1723年出生在蘇格蘭的克科底,青年時就讀於牛津大學。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學擔任哲學教授。在此期間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確立了他在知識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聲主要在於他在1776年發表的偉大著作《國家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該書一舉成功,使他在餘生中享受著榮譽和愛戴。1790年,亞當·斯密在克科底去逝。他一生未娶,沒有子女。

作品目錄

上卷目次
序論及全書設計
第一篇 論勞動生產力改良的各種原因,並論勞動生產物依照來分配給人民各階級的自然秩序
第一章 論分工
第二章 論分工原理
第三章 論分工受限制於市場的範圍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及其使用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或其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構成部分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價格與市場價格
第八章 勞動王資論
第九章 資本利潤論
第十章 論勞動與資本因用途不同王資與利潤亦不均等
第一節 基因於職業本身性質的不均等
第二節 基因於歐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土地地租論
第一節 論時常發生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二節 論有時發生有時不發生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三節 論常生地租的生產物與不常生地租的生產物二者價值比例之變動
旁論最近四世紀銀價之變動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金銀價值比例的變動
懷疑銀價今猶繼續跌落的根據
社會治化改進及於三種原生產物之影響各異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關於銀價變動的結論
改良的進步對於製造品真實價格的影響
本章的結論
第二篇 論資財之性質,蓄積與使用
序論
第一章 論資財的劃分
第二章 視貨幣為社會總資財之一支而論述之,並論國民資本之維持費
第三章 論資本蓄積,並論生產的和不生產的勞動
第四章 論借放利息的資財
第五章 論各種資本用途
第三篇 諸國民之富的進步
下卷目次
序論
第四篇 論政治經濟學上諸體系
第五篇 論君主或國家之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