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也稱作“商業本位”,16至18世紀),重商主義分為早期與晚期兩個發展階段。早期重商主義,又被稱為貨幣差額論、重金主義或貨幣主義。晚期重商主義被稱為貿易差額論或重工主義。重商主義的基本思想是把貨幣看成財富的唯一形態;財富的源泉來自流通領域,主要是賤買貴賣;只有在對外貿易保持順差,才能增加一個國家的財富;國家應實行干預經濟的政策,以保證金銀財富的流入。重商主義是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前史,是對資本主義最初的理論考察。

基本信息

體制產生

重商主義之父重商主義之父
重商主義產生於西歐封建制度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時期。西歐封建社會14世紀末開始解體,資本主義關係產生並逐漸成長起來。

商業資本是資本在歷史上最早的一種形態,它是流通資本,不能創造任何新的生產方式。商業資本促進了社會分工的擴大大,引起了商品需求增加、市場的形成和擴展。隨著地理上的大發現,國內市場統一,世界市場形成並不斷擴張,推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為適應西歐各國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反映這一時期商業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開始出現作為封建國家經濟政策的重商主義,並逐漸發展為重商主義政策體系和經濟學說。

時代背景

歷史上對國際貿易的研究和理論在最早的時候幾乎都是出自重商學派的著作。
重商主義是資產階級最初的經濟學說。產生和發展於封建制度瓦解和歐洲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反映這個時期商業資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了最初的理論考察
15世紀末,西歐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瓦解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萌芽和成長;地理大發現擴大了世界市場,給商業、航海業、工業以極大刺激;商業資本發揮著突出的作用,促進各國國內市場的統一和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與商業資本加強的同時,西歐一些國家建立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運用國家力量支持商業資本的發展。隨著商業資本的發展和國家支持商業資本的政策的實施,產生了從理論上闡述這些經濟政策的要求,逐漸形成了重商主義的理論。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是西歐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具體地說,在15—18世紀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種經濟哲學。重商主義又分為早期的重商主義和晚期的重商主義兩種。
重商主義拋棄了西歐封建社會經院哲學的教義和倫理規範,開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據商業資本家的經驗去觀察和說明社會經濟現象。它以商業資本的運動作為考察對象,從流通領域研究了貨幣——商品——貨幣的運動(資本產生的過程)。

體制發展

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
重商主義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即早期重商主義和晚期重商主義階段。

早期重商主義

大約14、15世紀至16世紀中葉為早期重商主義階段

思想特點:他們認為一切購買都會使貨幣減少,所有的銷售都能使貨幣增加。

主張:儘量少買或不買,把多賣少買的原則絕對化。他們以為這樣才能多積累貨幣,使國家致富;反之貨幣離開自己的手,國家就隨之貧困。

恩格期超低頻率譏諷地指出,他們“像守財奴一樣,雙手抱住他心愛的錢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著自己的鄰居。”

代表:

西歐主要國家早期重商主義的代表,在英國有約翰·海爾斯(?-1571年)、馬林斯(1586年-1641年)。海爾斯在他的著作《英吉利王國公共福利對話集》中,述說了保持和增加英國貨幣,積累貨幣財富的措施和主張;提出儘量將貨幣保存在英國而不使其流向國外。

法國早期重商主義的代表有博丹(1530-1596年)、安徒安·孟克列欽(1575-1621年)。博丹針對物價問題,提出法國當時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金銀的數量過多。他著文說明了這一現象,最早地提出了貨幣數量理論。孟克列欽1615年發表了《獻給國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經濟學》一書。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經濟學的名稱。在這部著作中,明確地提出了商業地位十分重要的觀點。說明商業是國家活動的基礎,國家應該保護商人的利益。

總結:

早期重商主義階段,國家迫切需要增加貨幣。所以早期重商主義者極力提倡不斷吸收國外貨幣到國內,禁止貨幣輸出國外。早期重商主義被稱為貨幣差額論,又稱為重金主義或貨幣主義

晚期重商主義

西歐大約從16世紀下半葉到17世紀中葉為晚期重商主義階段。晚期重商主義已開始認識到必須把化幣不斷的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貨幣財富不斷的增加。他們極力主張改變禁止貨幣輸出的政策,要求國家允許貨幣輸出,甚至採取有效措施鼓勵貨幣輸出,擴大從事外國商品的買賣,以獲取大量貨幣財富。為了保證對外貿易順利進行,獲取利潤,他們還進一步明確,在對外貿易中,必須保持順差

代表人物:

比較重要的代表有英國的托馬斯·孟,法國的讓·巴蒂斯特·柯爾培爾,義大利的安東尼·塞拉。托馬斯·孟提出了系統的晚期重商主義的觀點和主張。

總結:

晚期重商主義者雖認為貨幣是財富的唯一形態,但是他們已開始用資本家的眼光看待貨幣。晚期重商主義又被稱為貿易差額論。西歐一些主要國家的晚期重商主義者,支持國家採取扶植和鼓勵發展製造出口商品的工場手工業的政策,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義稱為重工主義。

經濟思想

1、認為貴金屬(貨幣)是衡量財富的唯一標準。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金銀。除了開採金銀礦以外,對外貿易是貨幣財富的真正的來源。因此,要使國家變得富強,就應儘量使出口大於進口,因為貿易出超才會導致貴金屬的淨流入。一國擁有的貴金屬越多,就會越富有、越強大。因此,政府應該竭力鼓勵出口,不主張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進口。
2、由於不可能所有貿易參加國同時出超,而且任一時點上的金銀總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國的獲利總是基於其他國家的損失,即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弈”。

基本思想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的基本思想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社會財富觀念。重商主義者一致反對古代社會和中世紀思想家維護自然經濟、鄙視貨幣財富的觀點。他們堅持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取金銀。他們把財富與貨幣混為一談。認為金銀即貨幣是財富的唯一形態。

2、財富源泉的觀點。重商主義者認為西歐一些國家缺少金銀礦藏,財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領域,只有靠流通領哉才能使社會財富不斷增加。在對外貿易中又必須遵循多賣少買、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則,要做到出口大於進口,保證貿易中的順差,大量金銀才能不斷流入本國。

3、強調國家的作用。重商主義者認為,中央集權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是國家致富的重要保證。

4、獎勵增加人口。重商主義者認為,人口是國家勞動務的重要來源,以是進行武力掠奪、殖民擴張的兵源。因此,主張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等。

局限性質

1、重商主義的政策結論僅在某些情況下站得住腳,並非在一般意義上能站得住腳;
2、重商主義把國際貿易看作一種零和遊戲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3、重商主義把貨幣與真實財富等同起來也是錯誤的。正是基於這樣一個錯誤的認識,重商主義才輕率地把高水平的貨幣積累與供給等同於經濟繁榮,並把貿易順差與金銀等貴金屬的流入作為其唯一的政策目標。
重商主義主張政府應該控制國家的經濟,以便損害和削弱對手的實力,增強本國的實力。15世紀初,正當文藝復興運動進入初期發展階段之時,重商主義興起。到了17世紀,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衰落,重商主義也逐漸開始崩潰。從時間上看,重商主義可以說與文藝復興運動同步。同一時期產生兩種社會思想──人文主義和重商主義,其中有其深刻的根源,即當時社會上追求商品生產更快發展,追求商業資本的迅速增加和貨幣資本的不斷積累,已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這是重商主義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重商主義的產生和更深層次的背景,則是在追求商業資本增加、追求貨幣積累這股強大潮流衝擊下,所引起的西歐經濟形式和社會階級關係的變化。新經濟的發展,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變化,舊式貴族變成了真正的商人,它正反映了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過渡的變化。重商主義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產生的。

內容簡介

(1)一個國家的財富必不可少的是貴金屬,如金銀等。這個國家如果沒有貴金屬礦藏,就要通過貿易來取得。
(2)對外貿易必須保持順差,即出口必須超過進口。因此,伊莉莎白一世不僅採取許多有利於貿易發展的措施,同時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重商主義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15~16世紀為早期重商主義時期,16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為晚期重商主義時期。早期重商主義主張採取行政手段,禁止貨幣輸出和積累貨幣財富。晚期重商主義與早期不同的是,認為國家應該將貨幣輸出國外,以便擴大對外國商品的購買。不過他們要求,在對外貿易中謹守的原則是購買外國商品的貨幣總額,必須少於出售本國商品所獲得的總額,其目的仍是要保持有更多的貨幣流回本國。因此,晚期重商主義者主張,對外貿易必須做到輸出大於輸入,以保持出超。
(3)重商主義者認為,不可能所有國家同時都有貿易順差(出口大於進口),在任一時點上黃金總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個國家的收益(富裕)是以另一個國家的付出(貧窮)為代價。

圖書簡介

書名《重商主義經濟學》
作者:[瑞典]馬格努松
譯者:王根蓓/陳雷
ISBN:9787810495882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定價:32.0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01-5-1
本書的內容包括重商主義:為中文版而作、譯者的話、導論、第一部分古典重商主義、早期西班牙的重商主義:欠發達的首次分析、重商主義的升值、重商主義的歷史與社會概念、重商主義:一種尋租社會
第六章斯圖亞統治早期的維吉尼亞菸草;第二部分現代重商主義、重商主義與國家構建經濟學、歷史經濟學與重商主義思想在英國的復活:1870-1920、20世紀20年代與30年代早期的美國官方思想中的新重商主義、新重商主義的概念;第三部分反思、總結性反應、人名對照表。

西方經濟思想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