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子雞

麻辣子雞

湘菜中的經典,以長沙百年老店玉樓東最負盛名,清末曾國藩之孫:湘鄉翰林曾廣鉤登樓用膳,曾留下膾炙人口的“麻辣子雞湯飽肚,令人常憶玉樓東”的詩句。後經長沙市滯湘酒家的廚師精工細作,味道更佳,民間又流傳有這樣一首打油詩“外焦內嫩麻辣雞,色澤金黃味道新,若問酒家何處好,滯湘勝過玉樓東。”湖南氣候潮濕,易患風濕症,因而形成了愛吃辣椒、生薑的習慣。麻辣子雞這道名菜,充分體現了湖南的地方特點。

菜譜資料

麻辣子雞麻辣子雞

菜名:麻辣子雞

工藝:油爆

口味:麻辣味

類別:湖南菜 補氣調理 骨質疏鬆調理

主料:童子雞 850克

輔料:紅辣椒 50克 青蒜 50克 澱粉(蠶豆) 20克

調料:花生油 80克 料酒 15克 鹽 5克 味素 2克 花椒 1克 醬油 15克 醋 15克 香油 15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麻辣子雞麻辣子雞

1.子雞宰殺去淨毛,由背脊開膛去內臟洗淨,剔除全部粗細骨,砍成2厘米見方的丁,放入精鹽、醬油拌勻,用濕澱粉漿好;

2.將鮮紅辣椒去蒂去籽洗淨,切成1厘米見方的塊;

3.青蒜切斜段,花椒拍碎;

4.用醬油、醋、味素、香油、清湯和濕澱粉兌成汁;

5.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燒至七成熱,將雞丁下鍋,用手勺推散,約20秒鐘,即用漏勺撈起;

6.待油溫回升至七成熱時,再將雞丁下鍋,炸呈金黃色,連油倒入漏勺瀝油;

7.鍋內留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紅椒塊、青蒜段、花椒,加精鹽煸炒,再放炸過的雞丁合炒,隨衝下兌汁,顛炒幾下,裝入盤內即成。

工藝提示

麻辣子雞麻辣子雞

1.宜選用半歲子雞,體重400克左右,雞肉極嫩,風味最佳;

2.雞去粗骨時,先用刀在雞背部中間從頭至尾豎劃一刀;再手拉翅膀割斷雞肩部關節,拉丁雞脯肉,剔下雞芽子,割斷腿與雞背部的關節,拉下腿;將雞腿用刀豎劃一刀至骨,剔出大腿骨與小腿骨;將雞背部的兩塊粟子肉取下;

3.先將雞肉剞花刀,逆著雞的紋路刻刀。然後改丁,這樣受熱面積增大,成萊嫩而入味;

4.用厚水粉糊漿肉,靜置20分鐘,以便充分入味,下鍋之前再用手抓勻,抖撒下鍋;

5.雞丁重油,第一遍油溫不宜過高,目的使雞丁成滑熟;第二遍油溫要高,且時間短,目的使雞丁上色,且外焦里嫩;

6.碗汁攪勻,順鍋四周下人,晃勺使澱粉充分“糊化”,四周鼓起大泡即可翻勺出菜;

7.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熟豬油1000克。

菜品口感

顏色金黃,芡汁油亮,質感外焦里嫩,味道麻、辣、香、鹹、鮮。

食譜營養

麻辣子雞麻辣子雞

童子雞:仔雞的雞肉占體重的60%左右,還有更多豐富的蛋白質磷酸,所以仔雞的肉營養價值更高。加上仔雞的肉里彈性結締組織極少,所以容易被人體的消化器官所吸收,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紅辣椒:辣椒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一種原料,其營養豐富,口味獨特,就餐時能增加飯量,多食可增強體力,改善怕冷、凍傷、血管性頭痛等症狀。同時辣椒中含有一種物殊物質,能加速新陳代謝,促進荷爾蒙分泌,保健皮膚。富含的維C,可以控制心臟病及冠狀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含有較多抗氧化物質,可預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可以使呼吸道暢通,用以治療咳嗽、感冒。辣椒還能殺抑胃腹內的寄生蟲

青蒜:青蒜中含有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等營養成分。它的辣味主要來自於其含有的辣素,這種辣素具有醒脾氣、消積食的作用。還有良好的殺菌、抑菌作用,能有效預防流感,腸炎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疾病。青蒜對於心腦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預防血栓的形成,同時還能保護肝臟,誘導肝細胞脫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斷亞硝胺致癌物質的合成,對預防癌症有一定的作用。

澱粉(蠶豆):蠶豆中含有豐富的鈣、鋅、錳、磷脂等,是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並含有豐富的膽鹼,有增加記憶力和健腦作用。對於正在應付考試或腦力工作者,適當進食蠶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蠶豆中的蛋白質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蠶豆皮中的粗纖維有降低膽固槨、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同時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一定的作用。

食譜相剋

童子雞: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不宜與李子同食會導致腹瀉;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歷史文化

麻辣子雞麻辣子雞

1.麻辣子雞這道名菜,充分體現了湖南的地方特點:一是湖南氣候潮濕,易患風濕症,因而形成了愛吃辣椒、生薑的習慣;二是湖南雞產量多,且營養豐富;

2.麻辣子雞以長沙百年老店玉樓東酒家最負盛名。清末曾國藩之孫、湘鄉翰林曾廣鉤登樓用膳,曾留下膾炙人口的“麻辣子雞湯泡肚,令人常憶玉樓東”的詩句。後經長沙市滯湘酒家的廚師精工細作,味道更佳,民間又流傳有這樣一首打油詩:“外焦內嫩麻辣雞,色澤金黃味道新,若問酒家何處好,滯湘勝過玉樓東。”

營養成分

熱量 2,397.29 千卡 蛋白質 168.07 克 脂肪 175.28 克 碳水化合物 39.14 克 葉酸 4.5 微克 膳食纖維 2.87 克 膽固醇 901 毫克 維生素A 573.23 微克 胡蘿蔔素 991.4 微克 硫胺素 0.49 毫克 核黃素 0.85 毫克 尼克酸 48.79 毫克 維生素C 80 毫克 維生素E 50.27 毫克 鈣 149.19 毫克 磷 1,450.17 毫克 鉀 2,437.32 毫克 鈉 3,623.19 毫克 鎂 208.35 毫克 鐵 18.47 毫克 鋅 10.35 毫克 硒 102.23 微克 銅 0.85 毫克 錳

製作視頻

中國典故名菜

中國烹飪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在諸多的名菜中,不僅有宮廷珍撰,精食美味,而且還有鄉肆野餚,本色醇鮮。尤其是許多名菜,還有一段段美麗動人的典故傳說。如乾隆皇帝與珍珠翡翠白玉湯, 唐玄宗、楊玉環與貴妃雞,民國大將唐生智與家鄉東安雞等等。無論是美食 家,還是人民大眾,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聆聽著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之江鱸魚羹| 東坡墨魚| 糖醋鯉魚| 愈灸魚| 龍門魚| 梁王魚| 掌上明珠鮑魚| 湯氽挑花魚 | 清蒸桂魚 | 頭肚醋魚 | 長興爆鱔絲 | 新風鰻鯗 | 祁陽筆魚| 子龍脫袍| 奶汁肥王魚| 砂鍋鰣魚| 鍋塌鱖魚| 八仙過海 | 鬧羅漢| 潘魚| 鱸魚羹 | 黃燜甲魚| 梁溪脆鱔| 杏元雞腳燉海狗 | 醃鮮桂魚| 菊花文魚| 羊方藏魚| 金錢蝦仁| 奶湯鮑魚蛋| 烹蝦段| 龍穿衣| 將軍過橋| 扇面划水| 紅燜螃蟹| 清蒸蟹鉗| 芙蓉套蟹 | 肥王魚豆腐| 易牙五味雞| 紀妃伴龍顏| 鴛鴦雞| 蔥燒孤雁 | 龍翼鳳翅| 司馬懷府雞 | 日月套三環| 白鯗扣雞 | 金牛鴨子| 麻辣子雞| 黃燜子銅鵝| 鳳藏龍針| 百子鳳腿| 荷花雞| 黃山燉鴿| 糟熘三白| 清燉鴨舌| 口蘑肥雞湯| 金陵鹽水鴨| 太白鴨子| 太爺雞 | 琵琶雞 | 太和蘸雞| 一箭雙鵰[美食]| 各個擊破| 偷梁換柱 | 太虛丸子| 雉羹| 釀金錢髮菜 | 三不沾[食品]| 雲南汽鍋雞| 劉安獻寶| 樂安驢肉| 東坡回贈肉| 扒燒整豬頭 | 燈影牛肉 | 清湯東坡肉 | 蒸羊| 玉簪裡脊| 張一品醬羊肉| 沛公狗肉 | 酸辣狗肉 | 砂鍋羊頭 | 黃燜羊肉| 烤肉| 薄片火腿| 千張肉| 臘肉炒菜苔| 應山滑肉| 桂花酥板油 | 夾沙甜肉| 白雲豬手| 毛肚火鍋| 三鮮鹿茸羹 | 整扒熊掌| 枸杞燉銀耳| 開陽炒苔菜| 金蟾戲珠| 眾星捧月| 翡翠燕窩| 八公山豆腐| 徽州毛豆腐| 炒乾爛豆腐| 炒豆腐腦| 劉秀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