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

毛豆腐也叫霉豆腐,徽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是一種表面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霉製品。主要做法是將豆腐切成塊狀,進行發酵的過程,使之長出寸許白毛,然後用油煎成兩面略焦,再紅燒。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在街頭遇到走街串巷的貨郎,一頭挑乾柴,一頭挑毛豆腐,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著油鍋邊吃邊聊,既鮮美可口,又獨具風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一說到毛豆腐,就會激起濃濃的思鄉之情。

基本信息

簡介

徽州毛豆腐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是皖南山區特有的風味小吃,在歙縣城鄉的街頭巷尾,你經常可以遇見有人肩挑爐架,叫賣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用料考究,製作精細。用來製作毛豆腐的老豆腐,必須選用篩選過的優質黃豆為原料,將其所制的豆腐,具有毛潔如雪、刀砌似玉、墜地不溢的特點。毛豆腐的具體製作方法是:把稍硬的鮮豆腐切成條塊,每塊厚1寸,寬2寸,長4寸,將它置於過濾過的豆腐水中浸泡幾個小時,然後撈起平放於竹籃或木框裡,上面稀少地撒上一層細鹽,最後用厚布或木板蓋起來置於陰涼乾燥處,時隔五、六天,其豆腐表面就長出寸許黴菌絲,形如白色茸毛。

徽州毛豆腐大致可分為四個品種,即蓑衣毛、鼠毛、兔毛、棉花毛。蓑衣毛很長,呈紫醬色;鼠毛較短,呈灰色;兔毛很短,起條,呈白色;棉花毛稍長,整綹的,呈白色。毛的長短,顏色的差異,除了豆腐本身質量的優劣外,還取決於氣候的變化、溫度的調節。毛豆腐的鮮醇味也就在於溫度的適宜和發醇時間的長短掌握上。油煎後的毛豆腐又稱“虎皮豆腐”,下油鍋時,毛會豎起來,其色澤斑斕相間,烏黃有致。蓑衣毛和鼠毛的豆腐微帶烏色;兔毛和棉花毛的豆腐則呈金黃色,其中數蓑衣毛豆腐色、香、味最佳。

徽州毛豆腐四季皆有出售,但以秋冬季節居多。單獨縣城鎮上,每天就可銷售六七百斤。那些經營毛豆腐者,大多是數代相傳的豆腐世家,他們身懷獨特的技藝和銷售方法。他們經常挑副擔子,一頭是乾柴和平底鐵鍋,一頭是毛豆腐、香油和辣椒糊,置擺於街頭巷口,支起油鍋煎毛豆腐。每當微風過處,香味撲鼻,不一會兒,擔子四周就圍滿了人,他們花幾毛錢,就能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頓。徽州毛豆腐除單獨煎吃外,還可以油煎後用筍乾沖湯,那也是一道鮮醇可口的徽州名菜。

徽州毛豆腐享譽全國。許多外地出差的朋友來到歙縣,都得首先爭嘗幾塊熱騰騰、香噴噴的毛豆腐。徽州毛豆腐的銷售方式別具一格,好些個體戶擺攤,邊煎豆腐,邊敲竹板,嘴裡還哼著徽腔小調,以招徠主顧。為此,嗜好者常吟:“竹板響,喉嚨癢,挾(吃)三塊,六分洋(錢);一懷酒,真舒暢。”

來歷

徽州毛豆腐徽州毛豆腐

關於毛豆腐的來歷,傳說紛紜。一般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說,朱元璋幼時家貧,他曾放牛磨豆腐的一個財主家有長工可憐他,於是常偷一些豆腐送給他,一直到他父母雙亡後做了和尚。一次,他因為忙廟會的事耽擱了幾天,回來時,取出草堆中的豆腐,上面已經長了一層白毛,但他生性節儉,捨不得扔掉,將豆腐煎來吃了,誰想味道竟然鮮美無比。這個傳說,也有版本認為是朱元璋兵敗之時,逃到徽州,飢不擇食,吃了老百姓逃難時藏在草堆的長毛豆腐而來。但是說到後來他做了皇帝,還經常囑咐御廚做毛豆腐給他吃,兩個版本並無差別。

另外一個傳說,是說從前京城有家豆腐坊的出品特別好,是上了御膳譜的。當時,安徽有個叫孫家鼎狀元,還贈過一幅對聯給這個豆腐坊,將發明毛豆腐的王致和之名字嵌進聯中,這位王致和,正是黃山腳下出來的一個舉人。當時他參加科舉考試,屢考屢敗,最後乾脆放棄進京趕考,專心經營家傳的豆腐生意。

賣豆腐最怕碰上天氣熱,顧客又少的光景,豆腐賣不完就會折本。一次王致和碰上天氣驟然轉熱,豆腐又賣不出去,他只好將賣剩的豆腐攤於草蓆,灑上鹽水,一來準備自食,二來希望能延長存放的時間。三天后,這批豆腐變得粘乎乎的,長出長長的茸毛,王致和本想將它們扔掉,但一聞之下竟有些香氣,於是大著膽子煎了來吃,蘸點辣椒,竟是十分鮮美。於是在豆腐坊隆重推出,竟得到街坊的喜愛,最後越做越火。

臭鱖魚的做法來歷,和毛豆腐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說也是魚販怕魚放壞,於是抹了鹽放在瓮中運輸,但碰上熱天,過得六七天魚就臭了。只是腮仍是紅色的,而且鱗也沒有脫落,魚並沒有變質,而成為了香噴噴的臭鱖魚。

製作材料

徽州毛豆腐徽州毛豆腐

主料:毛豆腐400g。

配料:水發香菇20g、鮮筍20g、豬五花肉30g。

調料:小蔥末5g、薑末5g、醬油4g、辣醬20g、白糖5g、高湯100g、菜籽油100g。

要求
毛豆腐,選兔毛或棉毛品種,菌絲不倒伏,乾爽,無破損,有正常的發酵香味。
菜籽油,純正,生菜油熬制。
鮮筍以冬筍為佳。

製作工藝

徽州毛豆腐徽州毛豆腐

炒鍋上火燒熱,倒入菜籽油60g,待燒至120℃時,放入毛豆腐,擺放整齊,以中火慢煎至兩面金黃時,倒入漏勺瀝油待用。

炒鍋重新上火,加入菜籽油40g,燒至120℃-150℃時,下入肉粒煸炒,待炒熟、炒香後加入辣醬、薑末、冬筍粒、香菇粒,繼續煸炒後加入肉湯、白糖、醬油,下入毛豆腐,蓋上鍋蓋,小火燒1-2分鐘,待湯汁收濃時,撒入蔥花起鍋。

烹調要求

1、毛豆腐需用少量油用中火煎至兩面金黃,顏色均勻,不破碎。

2、燒制過程中加湯的量不可過多,以80g-100g為宜。

3、成菜不勾芡。

食譜特色

徽州毛豆腐徽州毛豆腐

色澤:醬紅,不發暗。

香味:具有毛豆腐特有的香味,無異味。

口味:鹹鮮微辣。

形態:條形完整。

質感:質地軟嫩。

注意事項

食譜相剋
豆腐:豆腐不宜與菠菜、香蔥一起烹調,會生成容易形成結石的草酸鈣;豆腐忌於蜂蜜茭白、竹筍、豬肝同食。

飲食分類導航

飲食是一種文化,而中華美食則譽滿天下。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來,人們經過不斷的總結已形成了中華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魯、川、粵、閩、蘇、浙、湘、皖流派。
食物中毒黑心食品食品安全各國飲食
烹飪飲料飲食工具
食品安全食品科學飲食文化美食
食譜餐飲食物美味
中國美食飲食節目

中國典故名菜

中國烹飪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在諸多的名菜中,不僅有宮廷珍撰,精食美味,而且還有鄉肆野餚,本色醇鮮。尤其是許多名菜,還有一段段美麗動人的典故傳說。如乾隆皇帝與珍珠翡翠白玉湯, 唐玄宗、楊玉環與貴妃雞,民國大將唐生智與家鄉東安雞等等。無論是美食 家,還是人民大眾,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聆聽著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之江鱸魚羹| 東坡墨魚| 糖醋鯉魚| 愈灸魚| 龍門魚| 梁王魚| 掌上明珠鮑魚| 湯氽挑花魚 | 清蒸桂魚 | 頭肚醋魚 | 長興爆鱔絲 | 新風鰻鯗 | 祁陽筆魚| 子龍脫袍| 奶汁肥王魚| 砂鍋鰣魚| 鍋塌鱖魚| 八仙過海 | 鬧羅漢| 潘魚| 鱸魚羹 | 黃燜甲魚| 梁溪脆鱔| 杏元雞腳燉海狗 | 醃鮮桂魚| 菊花文魚| 羊方藏魚| 金錢蝦仁| 奶湯鮑魚蛋| 烹蝦段| 龍穿衣| 將軍過橋| 扇面划水| 紅燜螃蟹| 清蒸蟹鉗| 芙蓉套蟹 | 肥王魚豆腐| 易牙五味雞| 紀妃伴龍顏| 鴛鴦雞| 蔥燒孤雁 | 龍翼鳳翅| 司馬懷府雞 | 日月套三環| 白鯗扣雞 | 金牛鴨子| 麻辣子雞| 黃燜子銅鵝| 鳳藏龍針| 百子鳳腿| 荷花雞| 黃山燉鴿| 糟熘三白| 清燉鴨舌| 口蘑肥雞湯| 金陵鹽水鴨| 太白鴨子| 太爺雞 | 琵琶雞 | 太和蘸雞| 一箭雙鵰[美食]| 各個擊破| 偷梁換柱 | 太虛丸子| 雉羹| 釀金錢髮菜 | 三不沾[食品]| 雲南汽鍋雞| 劉安獻寶| 樂安驢肉| 東坡回贈肉| 扒燒整豬頭 | 燈影牛肉 | 清湯東坡肉 | 蒸羊| 玉簪裡脊| 張一品醬羊肉| 沛公狗肉 | 酸辣狗肉 | 砂鍋羊頭 | 黃燜羊肉| 烤肉| 薄片火腿| 千張肉| 臘肉炒菜苔| 應山滑肉| 桂花酥板油 | 夾沙甜肉| 白雲豬手| 毛肚火鍋| 三鮮鹿茸羹 | 整扒熊掌| 枸杞燉銀耳| 開陽炒苔菜| 金蟾戲珠| 眾星捧月| 翡翠燕窩| 八公山豆腐| 徽州毛豆腐| 炒乾爛豆腐| 炒豆腐腦| 劉秀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