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汁肥王魚

奶汁肥王魚

奶汁肥王魚 肥王魚又稱淮王魚、回王魚,國內罕見,產於安徵鳳台縣境內峽山口一帶數十里長的水域裡,為魚中上品。

菜系

中國安徽菜皖菜

特點

湯濃似奶,魚肉肥嫩細膩,味道極鮮。

原料

肥王魚1條(100克左右)、豬瘦肉50克、大蔥白段10克、薑片10克、香菜5克、精鹽5克、白鬍椒1、5克、雞清湯1000克、熟豬油100克。

烹製

1、將魚去鰓,剖腹去內臟,洗淨後,用刀在魚身兩邊直剞小柳葉刀花。豬瘦肉切成一寸長、半寸寬、一分厚雞冠形的片。
2、炒鍋放在旺火上燒熱,放入熟豬油,燒至七成熱時,下熱雞清湯,燒沸後,再放入魚、肉和蔥、姜,蓋上鍋蓋,將湯熬成奶汁,加入鹽和白鬍椒,出鍋倒入湯碗。上桌時,隨帶香菜一小碟佐食。

歷史典故

肥王魚又稱淮王魚、回王魚,國內罕見,產於安徵淮南鳳台縣境內峽山口一帶數十里長的水域裡,為魚中上品。西漢淮南王劉安喜食肥王魚,一次劉宴眾大臣,因人多魚少,廚師以其它魚混充,被劉安識破,大發雷霆:“吾一日不能無肥王,”可見肥王魚受寵之程度了。後此菜流入蚌埠、合肥一帶民間,並以奶汁雞湯煨煮,成為徽菜一絕。

風味特點

肥王魚又名回王魚、淮王魚,是淮河名產,以風台峽山口至黑龍潭所產最佳。據鳳台縣誌記載:西漢時,有人將此魚獻給淮南王劉安,劉安給它取名“回黃”,並常在宴席中稱讚此魚鮮美可口。淮南王喜食“回黃”,傳人民間,人們就稱:回黃“為淮王魚”。現代《魚類養殖學》書中又改稱“回王魚”,壽縣地區對“回”“肥”讀音相同,故當地人稱“肥王魚”。

中國典故名菜

中國烹飪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在諸多的名菜中,不僅有宮廷珍撰,精食美味,而且還有鄉肆野餚,本色醇鮮。尤其是許多名菜,還有一段段美麗動人的典故傳說。如乾隆皇帝與珍珠翡翠白玉湯, 唐玄宗、楊玉環與貴妃雞,民國大將唐生智與家鄉東安雞等等。無論是美食 家,還是人民大眾,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聆聽著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之江鱸魚羹| 東坡墨魚| 糖醋鯉魚| 愈灸魚| 龍門魚| 梁王魚| 掌上明珠鮑魚| 湯氽挑花魚 | 清蒸桂魚 | 頭肚醋魚 | 長興爆鱔絲 | 新風鰻鯗 | 祁陽筆魚| 子龍脫袍| 奶汁肥王魚| 砂鍋鰣魚| 鍋塌鱖魚| 八仙過海 | 鬧羅漢| 潘魚| 鱸魚羹 | 黃燜甲魚| 梁溪脆鱔| 杏元雞腳燉海狗 | 醃鮮桂魚| 菊花文魚| 羊方藏魚| 金錢蝦仁| 奶湯鮑魚蛋| 烹蝦段| 龍穿衣| 將軍過橋| 扇面划水| 紅燜螃蟹| 清蒸蟹鉗| 芙蓉套蟹 | 肥王魚豆腐| 易牙五味雞| 紀妃伴龍顏| 鴛鴦雞| 蔥燒孤雁 | 龍翼鳳翅| 司馬懷府雞 | 日月套三環| 白鯗扣雞 | 金牛鴨子| 麻辣子雞| 黃燜子銅鵝| 鳳藏龍針| 百子鳳腿| 荷花雞| 黃山燉鴿| 糟熘三白| 清燉鴨舌| 口蘑肥雞湯| 金陵鹽水鴨| 太白鴨子| 太爺雞 | 琵琶雞 | 太和蘸雞| 一箭雙鵰[美食]| 各個擊破| 偷梁換柱 | 太虛丸子| 雉羹| 釀金錢髮菜 | 三不沾[食品]| 雲南汽鍋雞| 劉安獻寶| 樂安驢肉| 東坡回贈肉| 扒燒整豬頭 | 燈影牛肉 | 清湯東坡肉 | 蒸羊| 玉簪裡脊| 張一品醬羊肉| 沛公狗肉 | 酸辣狗肉 | 砂鍋羊頭 | 黃燜羊肉| 烤肉| 薄片火腿| 千張肉| 臘肉炒菜苔| 應山滑肉| 桂花酥板油 | 夾沙甜肉| 白雲豬手| 毛肚火鍋| 三鮮鹿茸羹 | 整扒熊掌| 枸杞燉銀耳| 開陽炒苔菜| 金蟾戲珠| 眾星捧月| 翡翠燕窩| 八公山豆腐| 徽州毛豆腐| 炒乾爛豆腐| 炒豆腐腦| 劉秀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