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划水

扇面划水,是一道地地道道的中國料理,口味美好,又有營養。 北宋傑出的文學家蘇軾,在黃州為官時,結交了不少朋友,並常與漁民交往。他自己也曾披蓑垂釣,並取魚的尾部,親自燒制美餚,故有“美食郎”之稱。

簡介

一次他在烹製魚餚時,聯想到魚尾活動時劃破水面,游弋前進的姿態,便稱他燒好的菜叫“划水”,也叫“畫面”、“畫水”。同時想到自己將要離開黃州去汝州赴任,正如魚尾一樣,只要隨勢擺動,不知道前途坎坷。臨別黃州時,漁民請他賦詩留念,蘇軾遂以摯厚的情感,揮筆寫下“天寒水落魚在泥,短釣畫水如耕犁,清蒲披折藻荇亂,此意豈復遺鰍鯨⋯⋯,漁人養魚如養雛,插竿冠笠驚媽媽,豈知自挺鬧如雨,攪水覓魚嗟已疏”。

製作材料

主料:鰭魚4 條(取肉重1500~2000 克)。

配料:蛋皮1 張、桔瓣10 個。

調料:豬油75 克、雞湯300 克、味素2;5 克、白糖75 克、濕澱粉15克、料酒15 克、醬油60 克、精鹽3 克、胡椒粉0.5 克、蔥段、薑末各5 克。

製作工藝

1、魚尾清洗整理後,放清水中漂淨瀝乾,大者改為三段,小者改2 段(均用尾部以上15 厘米長的肉)。

2、炒鍋置旺火上,下豬油50 克燒至三成熱,放人姜未、蔥段煽出香味後,將魚塊下鍋,炒勻,加料酒、白糖、鹽、醬油、雞湯,加蓋燒3 分鐘,移到小火上,再燒5 分鐘。

3、待魚呈金黃色時,加鹽,勾熒,淋油,顛幾下,撒胡椒粉、蔥花。

4、用鐵鏟將魚在腰盤裡擺成扇面形。

5、蛋皮切絲做成須子,桔瓣擺成扇子花邊即成。

菜餚故事

食諺說:北以羊為鮮,南以魚為鮮,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北省氣候乾燥,又多崇山峻岭,較適於羊的生長,故人們也多吃羊、做羊;而南省多靈川秀水,魚類豐富,故人們吃魚、做魚很多。古人造字也知道這個道理,“鮮”字就是由左邊的“魚”字和右邊的“羊”字組成的。

北方人口味較重,做菜喜歡濃油赤醬,而南方人口味輕,講究清湯原味,所以要讓北方人接受南方的清湯魚鮮並不容易,倒是那些本屬南方的魚鮮,而做法和口味又類似北方的菜頗受歡迎,淮陽菜中的扇面划水就是這樣一道名菜。

“划水”是魚身上的一段,以草魚為例,一般說一條一尺長、重量在一斤左右的魚從頭至尾可分為四段:魚頭、肚襠、划水、魚尾。扇面划水又稱紅燒划水,是淮陽菜的最高成就(即最有名的菜)之一。顧名思義,這道菜就是對划水這段肉施以紅燒的一道菜。由於這道菜肉質細膩又施以濃油赤醬的北派做法,所以很受北方人的青睞。扇面划水的味美已經廣為流傳,在這裡無需細表,倒是做這道菜的其他“故事”值得一提。

眾所周知,魚身上的四段有不同的口味和烹飪方法:魚頭多用於做湯或涮火鍋;襠即魚胸、腹部的肉,這部分肉質油滑而刺少;魚尾則肉薄而刺多;唯獨划水這段肉質細膩,刺也適中,所以堪稱魚身上的第一“寶地”。由於一條魚的各段之間並無明顯的界限,所以製作扇面划水這道菜時,如何從一條整魚身上切下划水這一部分——即“取段”,就成了最難的一個環節。

“取段”位置過高,就會帶上肚襠,這樣雖然刺少,但吃家會因肉質油滑而不滿意;反之,如果“取段”位置過低,就會帶上魚尾,這樣雖然肉質尚可,但吃家又會抱怨刺多肉薄了,所以“取段”要恰到好處,要恰在魚尾之上、肚襠之下,正所謂少一步則不達,多一步則去遠。一般來說,一條尺長斤重的草魚,其划水也就在寸段之間。以一個九寸盤為例,一盤扇面划水一般需要幾條草魚作為原料。

“取段”難且數量少,扇面划水的價格自然就不低了。

一般來說,淮陽菜的最高成就除了扇面划水,還有各種鱔魚菜和鎮江“三頭”,即: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和蟹粉獅子頭,其實這每一“頭”都是淮陽菜的經典之作,都值得大書一筆。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這道菜好不好,還是得您親口嘗嘗,北京的淮陽菜館提得上名字的有幾家,我個人最推崇的是位於西城區三里河的“淮陽春”。

特點

色澤金黃,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寓意美好。

中國典故名菜

中國烹飪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在諸多的名菜中,不僅有宮廷珍撰,精食美味,而且還有鄉肆野餚,本色醇鮮。尤其是許多名菜,還有一段段美麗動人的典故傳說。如乾隆皇帝與珍珠翡翠白玉湯, 唐玄宗、楊玉環與貴妃雞,民國大將唐生智與家鄉東安雞等等。無論是美食 家,還是人民大眾,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聆聽著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之江鱸魚羹| 東坡墨魚| 糖醋鯉魚| 愈灸魚| 龍門魚| 梁王魚| 掌上明珠鮑魚| 湯氽挑花魚 | 清蒸桂魚 | 頭肚醋魚 | 長興爆鱔絲 | 新風鰻鯗 | 祁陽筆魚| 子龍脫袍| 奶汁肥王魚| 砂鍋鰣魚| 鍋塌鱖魚| 八仙過海 | 鬧羅漢| 潘魚| 鱸魚羹 | 黃燜甲魚| 梁溪脆鱔| 杏元雞腳燉海狗 | 醃鮮桂魚| 菊花文魚| 羊方藏魚| 金錢蝦仁| 奶湯鮑魚蛋| 烹蝦段| 龍穿衣| 將軍過橋| 扇面划水| 紅燜螃蟹| 清蒸蟹鉗| 芙蓉套蟹 | 肥王魚豆腐| 易牙五味雞| 紀妃伴龍顏| 鴛鴦雞| 蔥燒孤雁 | 龍翼鳳翅| 司馬懷府雞 | 日月套三環| 白鯗扣雞 | 金牛鴨子| 麻辣子雞| 黃燜子銅鵝| 鳳藏龍針| 百子鳳腿| 荷花雞| 黃山燉鴿| 糟熘三白| 清燉鴨舌| 口蘑肥雞湯| 金陵鹽水鴨| 太白鴨子| 太爺雞 | 琵琶雞 | 太和蘸雞| 一箭雙鵰[美食]| 各個擊破| 偷梁換柱 | 太虛丸子| 雉羹| 釀金錢髮菜 | 三不沾[食品]| 雲南汽鍋雞| 劉安獻寶| 樂安驢肉| 東坡回贈肉| 扒燒整豬頭 | 燈影牛肉 | 清湯東坡肉 | 蒸羊| 玉簪裡脊| 張一品醬羊肉| 沛公狗肉 | 酸辣狗肉 | 砂鍋羊頭 | 黃燜羊肉| 烤肉| 薄片火腿| 千張肉| 臘肉炒菜苔| 應山滑肉| 桂花酥板油 | 夾沙甜肉| 白雲豬手| 毛肚火鍋| 三鮮鹿茸羹 | 整扒熊掌| 枸杞燉銀耳| 開陽炒苔菜| 金蟾戲珠| 眾星捧月| 翡翠燕窩| 八公山豆腐| 徽州毛豆腐| 炒乾爛豆腐| 炒豆腐腦| 劉秀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