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氽挑花魚

湯氽挑花魚

“湯氽挑花魚 ”,是一道地地道道的中國料理,口味美好,又有營養,老少皆宜。 以桃花魚為主料,是楚鄉傳統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典故

荊州府物產考·桃花魚記》載:“桃花魚出彝陵,生於水,非魚也。以桃花為生死,東湖之異蟲也惟一溪有之,溪在松隱庵後,距城三里許”。桃花魚隨著桃花的開謝而生滅,自有一段優美動人的傳說

相傳漢朝以前,此處並無桃花魚。漢元帝時,昭君出塞之前回家看望父老鄉親,時值桃花現蕾,楊柳抽條時節,她對故鄉山水無限依戀。桃花待謝時,省親的期限到了,昭君收拾行裝,踏上回長安的歸程。昭君的父母、妹妹及眾鄉親都依依難捨地前來送別,行至桃林,滿園q紛紛落下,撒落在昭君的頭上,飄到河邊和昭君乘坐的龍頭雕花船上。

昭君婉言勸住了相送的父老鄉親,含淚踏上木船,眾鄉親隨船相送。忽然,滿地桃花飛舞,飄灑到香溪河裡,匯集在昭君乘坐的龍頭雕花船旁。木船順流而下,桃花隨船而飄,群山擋住了昭君回望家鄉的視線,她含淚彈起了琵琶,琶聲如泣如訴,幽怨動人,直彈的船夫落淚,桃花黯然。昭君的淚水伴著深情的琴聲,灑在滿河的桃花瓣上,那被淚水浸濕的花瓣,頓時變成美麗的桃花魚,淡紅的、乳白的、潔白的,如同一朵朵桃花,浮游在昭君乘坐的木船周圍。

船至彝陵峽口,弦斷音歇,桃花魚也就此上游,沉入了桃花潭。從此,每逢春暖桃花盛開之時,桃花魚就在峽口恭候昭君歸來。桃花謝落,正是昭君回長安的時候,桃花魚送別了昭君,就無影無蹤了。

製作材料

主料:桃花魚肉150 克。

配料:雞脯肉鱤魚肉各100 克。

調料:雞湯1000 克、精鹽15 克、澱粉、豬油各25 克、料酒10 克、味素1 克、蔥薑汁50 克、豌豆苗少許。

製作工藝

1、桃花魚洗淨瀝乾,用蔥薑汁、鹽、料酒醃3 分鐘。

2、雞肉、魚肉分別剁成茸,分裝兩隻碗內,均用蔥姜什、味素、豆粉、鹽攪拌至勻,一碗內磕入蛋清,一碗內放入蛋黃,再分別攪拌上勁。

3、鍋內倒入雞湯,燒六七成熱時,把兩色雞、魚茸分別擠在桃花魚上,邊擠邊下鍋永至桃花魚浮在湯麵上時,下入豌豆苗即成。

特點

名貴珍品,時令佳肴,形如桃花,爽嫩湯鮮,豆苗點綴與桃花魚相映,猶如花瓣隨波逐浪。

中國典故名菜

中國烹飪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在諸多的名菜中,不僅有宮廷珍撰,精食美味,而且還有鄉肆野餚,本色醇鮮。尤其是許多名菜,還有一段段美麗動人的典故傳說。如乾隆皇帝與珍珠翡翠白玉湯, 唐玄宗、楊玉環與貴妃雞,民國大將唐生智與家鄉東安雞等等。無論是美食 家,還是人民大眾,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聆聽著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之江鱸魚羹| 東坡墨魚| 糖醋鯉魚| 愈灸魚| 龍門魚| 梁王魚| 掌上明珠鮑魚| 湯氽挑花魚 | 清蒸桂魚 | 頭肚醋魚 | 長興爆鱔絲 | 新風鰻鯗 | 祁陽筆魚| 子龍脫袍| 奶汁肥王魚| 砂鍋鰣魚| 鍋塌鱖魚| 八仙過海 | 鬧羅漢| 潘魚| 鱸魚羹 | 黃燜甲魚| 梁溪脆鱔| 杏元雞腳燉海狗 | 醃鮮桂魚| 菊花文魚| 羊方藏魚| 金錢蝦仁| 奶湯鮑魚蛋| 烹蝦段| 龍穿衣| 將軍過橋| 扇面划水| 紅燜螃蟹| 清蒸蟹鉗| 芙蓉套蟹 | 肥王魚豆腐| 易牙五味雞| 紀妃伴龍顏| 鴛鴦雞| 蔥燒孤雁 | 龍翼鳳翅| 司馬懷府雞 | 日月套三環| 白鯗扣雞 | 金牛鴨子| 麻辣子雞| 黃燜子銅鵝| 鳳藏龍針| 百子鳳腿| 荷花雞| 黃山燉鴿| 糟熘三白| 清燉鴨舌| 口蘑肥雞湯| 金陵鹽水鴨| 太白鴨子| 太爺雞 | 琵琶雞 | 太和蘸雞| 一箭雙鵰[美食]| 各個擊破| 偷梁換柱 | 太虛丸子| 雉羹| 釀金錢髮菜 | 三不沾[食品]| 雲南汽鍋雞| 劉安獻寶| 樂安驢肉| 東坡回贈肉| 扒燒整豬頭 | 燈影牛肉 | 清湯東坡肉 | 蒸羊| 玉簪裡脊| 張一品醬羊肉| 沛公狗肉 | 酸辣狗肉 | 砂鍋羊頭 | 黃燜羊肉| 烤肉| 薄片火腿| 千張肉| 臘肉炒菜苔| 應山滑肉| 桂花酥板油 | 夾沙甜肉| 白雲豬手| 毛肚火鍋| 三鮮鹿茸羹 | 整扒熊掌| 枸杞燉銀耳| 開陽炒苔菜| 金蟾戲珠| 眾星捧月| 翡翠燕窩| 八公山豆腐| 徽州毛豆腐| 炒乾爛豆腐| 炒豆腐腦| 劉秀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