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沾[食品]

三不沾[食品]

三不粘,又名桂花蛋,是漢族傳統名點之一,是用雞蛋、澱粉、白糖加水攪勻炒成的。它不僅色彩金黃,味道甘美,更令人稱奇的是它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這也正是它為什麼叫三不粘的緣由。色澤金黃,蛋嫩沙甜,美味可口,富有營養,尤宜於老人、幼童食用。

基本信息

菜譜介紹

三不沾三不沾

“三不沾”是因為菜成後一不沾盤子、二不沾筷子、三不沾牙而得名。別看“三不沾”這道菜用料挺簡單,主料就兩樣,一是蛋黃,一是綠豆粉,可卻是一道功夫菜。手“潮”點兒的炒不來。烹製這道菜時,得綜合施用“晃勺、撥、炒、拍、撳”等多種手法,一氣炒400至500下菜才出勺。菜成後置於盤中,形要圓、菜面油光反亮,蛋黃色、質感細膩、入口柔韌有勁,糯而不散。

歷史文化

三不沾三不沾

“三不沾”的出處,據說是乾隆爺下江南的時候,路經華彰德府,當地官員因為這道菜菜色金黃,就獻給乾隆爺品嘗。沒想到乾隆爺用後龍顏大悅,立馬讓管事問這道菜的做法,帶回宮去。而後“三不沾”就在宮廷、府衙、市肆等廣為流傳。那么同和居又是怎么將這道做出名堂?老北京人都知道,同和居最早坐落在西四牌樓一帶。開業之初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飯館,店主是山東福山人。為了把生意做火,就想著法兒在菜上搞出點名堂。後來,認識了一位清宮御廚,學了幾手絕活兒。有一回,一位王爺到同和居轉悠轉悠。店主現學現賣,炒了一道“三不沾”。這位王爺食後也是大加讚賞。自此,同和居的“三不沾”才開始名噪京城。
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的日本首相海部俊樹訪華,就跟同和居吃過一回飯。結果,“三不沾”給海部先生留下極深的印象。這印象深到什麼程度呢?海部回到日本後,派人坐飛機專程到同和居灌了一暖瓶“三不沾”帶回日本,專門孝敬給日本皇室。
說起來,同和居的“三不沾”已經有百餘年歷史。眼下,同和居在保持傳統手法的基礎上,把“三不沾”的口味進行了改良,不但有蛋黃口味三不沾,還加入果珍、水果等炒出了果味三不沾,酸甜口的檸檬味三不沾。

製作材料

主料:雞蛋12個(約500克)。
配料:山楂糕丁100克、濕澱粉40克。
調料:桂花糖15克、白糖200克、熟豬油150克。

製作工藝

三不沾三不沾
一、冼京糕切刻成1.2寸長、6分寬、3分厚的圖案花邊或小兔型花刀20-30塊,夠盤邊擺一圈即可,下腳料剁成碎丁待用。
二、鍋內添水1.2斤,加入白糖,待溶化後加入桂花糖,加溫後晾涼過籮。
三、蛋黃加入水粉芡,用筷子攪勻,加一斤涼濃糖水,鹽水幾滴,再過80目的籮,濾淨雜質。
四、鍋放火上加油至鍋熱時將油倒出,打抹乾淨;而後加好大油1兩,倒入五分之一的蛋液,攪炒後,視其軟硬,如硬可將剩下的濃糖水倒入蛋液中;然後將蛋液再全部倒入鍋中,小火慢慢攪炒。蛋液變稠時,加一次油,用力敲攪,並不斷加油,至不沾鍋表面光潔無蜂窩時,把剩餘大油加入鍋內炒幾下翻鍋,盛入盤中,最後將切好的京糕小兔或圖案花邊擺成一圈,碎京糕丁撒到三不沾上。

特點:軟香油潤、濃甜不膩;有益智、開胃的功效。“三不沾金黃,京糕鮮紅,紅黃相映,鮮艷喜人。炒三不沾是安陽烹飪園裡的一枝鮮花,也是豫菜中的佼佼者。

三不沾的其它做法

三不沾三不沾
原料:雞蛋黃250克,白糖100克,濕澱粉25克,熟豬油50克。
製作:
1、將雞蛋黃打入碗內,加白糖、濕澱粉、清水攪勻。
2、淨鍋置火上,加底油燒熱,將蛋黃倒入鍋內撥炒,炒至深黃粘糕狀,達到不沾鍋、不粘勺、不沾咀時裝盤即成。
操作關鍵:
1、鍋一定用油滑好洗淨。
2、炒制時不宜用旺火,手勺要不停的攪動。

食譜營養

雞蛋:雞蛋中含有豐富的DHA卵磷脂等,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很大的作用,能健腦益智,避免老年人智力衰退,並可改善各個年齡組的記憶力。營養學家、雞蛋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獲得了意料之外的驚人效果。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2,它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雞蛋中的微量元素也都具有防癌的作用。雞蛋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雞蛋含有人體需要的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故被人們稱作“理想的營養庫”,營養學家稱之為“完全蛋白質模式”。不少長壽老人的延年益壽經驗之一就是每天必食一個雞蛋。
山楂糕:山楂糕是一道美味的甜品,取山楂果汁,配以白糖、瓊脂,凍結成板。口感爽滑細膩,甜美冰涼可口,是一種很不錯的有藥用食品。其味甘冽微酸,具有消積,化滯、行瘀的食療價值。

桂花糖:桂花糖選用油沾大米煎制蝕糖,以白糖桂花為心糖,火功適宜,上麻均勻,支條整齊。用來製作的桂花必須新鮮芬芳,待到桂花盛開,把鮮花從樹上採下。再加白糖制密封,便成了作心糖的原料。桂花糖對桂花的選擇十分嚴格,製作也十分考究。

品嘗要點

對“三不粘”的質量,您記住有“四不”、“三看”,講究一個“滑嫩”。
四不:不緊、不、不出油、不汪水。
三看:一看色二看形三看味。
色:金黃帶亮,火色均勻,不生不煳。
形:外形飽滿有張力,無結塊,無疙瘩。用勺一舀,不流不散不板。
味:味道濃香沙甜,油而不膩,口感爽滑細嫩,略有咬勁。吃完之後只剩下一個空盤和滿口甜香便是好手藝。

消費支招

北京會做“三不粘”的廚師不多。此菜難度大,一般飯館做不好。“同和居”的質量有保證,雖價格較貴,也值得嘗一嘗。河南安陽也有“三不粘”,與此菜相似。
與“三不粘”近似的還有一個“熘黃菜”,也是名菜,配料和手法和“三不粘”差不多,鹹鮮口。四個蛋黃一個蛋清,加入雞湯和調料、水澱粉打勻,下鍋推炒,講究108下出勺,上面再撒點火腿末。成菜後略稀呈面醬狀,顏色金黃,口味鹹鮮,口感滑爽嫩軟,也是京菜中的名品。
健康叮嚀編輯
雞蛋營養豐富,除蛋白質、脂肪外,鈣、磷、鐵及維生素A含量也不少,對成長期的兒童和病後體弱者非常適宜。蛋黃內還含大量卵磷脂,對軟化血管有一定功效。但蛋黃膽固醇含量高,心腦血管病患者慎食。

中國典故名菜

中國烹飪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在諸多的名菜中,不僅有宮廷珍撰,精食美味,而且還有鄉肆野餚,本色醇鮮。尤其是許多名菜,還有一段段美麗動人的典故傳說。如乾隆皇帝與珍珠翡翠白玉湯, 唐玄宗、楊玉環與貴妃雞,民國大將唐生智與家鄉東安雞等等。無論是美食 家,還是人民大眾,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聆聽著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之江鱸魚羹| 東坡墨魚| 糖醋鯉魚| 愈灸魚| 龍門魚| 梁王魚| 掌上明珠鮑魚| 湯氽挑花魚 | 清蒸桂魚 | 頭肚醋魚 | 長興爆鱔絲 | 新風鰻鯗 | 祁陽筆魚| 子龍脫袍| 奶汁肥王魚| 砂鍋鰣魚| 鍋塌鱖魚| 八仙過海 | 鬧羅漢| 潘魚| 鱸魚羹 | 黃燜甲魚| 梁溪脆鱔| 杏元雞腳燉海狗 | 醃鮮桂魚| 菊花文魚| 羊方藏魚| 金錢蝦仁| 奶湯鮑魚蛋| 烹蝦段| 龍穿衣| 將軍過橋| 扇面划水| 紅燜螃蟹| 清蒸蟹鉗| 芙蓉套蟹 | 肥王魚豆腐| 易牙五味雞| 紀妃伴龍顏| 鴛鴦雞| 蔥燒孤雁 | 龍翼鳳翅| 司馬懷府雞 | 日月套三環| 白鯗扣雞 | 金牛鴨子| 麻辣子雞| 黃燜子銅鵝| 鳳藏龍針| 百子鳳腿| 荷花雞| 黃山燉鴿| 糟熘三白| 清燉鴨舌| 口蘑肥雞湯| 金陵鹽水鴨| 太白鴨子| 太爺雞 | 琵琶雞 | 太和蘸雞| 一箭雙鵰[美食]| 各個擊破| 偷梁換柱 | 太虛丸子| 雉羹| 釀金錢髮菜 | 三不沾[食品]| 雲南汽鍋雞| 劉安獻寶| 樂安驢肉| 東坡回贈肉| 扒燒整豬頭 | 燈影牛肉 | 清湯東坡肉 | 蒸羊| 玉簪裡脊| 張一品醬羊肉| 沛公狗肉 | 酸辣狗肉 | 砂鍋羊頭 | 黃燜羊肉| 烤肉| 薄片火腿| 千張肉| 臘肉炒菜苔| 應山滑肉| 桂花酥板油 | 夾沙甜肉| 白雲豬手| 毛肚火鍋| 三鮮鹿茸羹 | 整扒熊掌| 枸杞燉銀耳| 開陽炒苔菜| 金蟾戲珠| 眾星捧月| 翡翠燕窩| 八公山豆腐| 徽州毛豆腐| 炒乾爛豆腐| 炒豆腐腦| 劉秀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