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鱸魚羹

之江鱸魚羹

之江鱸魚羹是一道以鱸魚肉、西湖蓴菜為主要材料的美食,此菜蓴菜清香,魚羹滑嫩,色彩悅目。

歷史典故

之江鱸魚羹之江鱸魚羹

《晉書·文苑·張翰傳》記載著一個故事:西晉文學張翰(字季鷹),在齊王司馬同執政時,任大司馬東曹掾。因見秋風起,思戀家鄉吳中的美味蓴羹妒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為何羈官數千里,以要名爵乎!”他藉口思念家鄉蓴鱸,辭官回到家鄉。後來這“秋思蓴鱸”的故事,演變為“蓴妒之思”的成語,成為表達思鄉之情的典故。

製作材料

主料:鱸魚肉150 克、西湖蓴菜200 克。

配料:熟雞絲25 克、熟火腿絲10 克、陳皮絲5 克。


調料:蔥絲、蔥段各5 克、薑汁5 克、胡椒粉1 克、料酒15 克、鹽3克、蛋清1 個、清湯200 克、味素2 克、濕澱粉25 克、熟豬油250 克(約耗50 克)。

製作工藝

鱸魚鱸魚

1、將鱸魚肉去皮和血筋,切成6 厘米長的絲,加入鹽(1.5 克)、蛋清、料酒(5 克)、味素(0.5 克),捏上勁,用濕澱粉(10 克)拌勻上漿。西湖蓴菜在沸水中焯一下,瀝乾水,待用。

2、炒鍋置旺火上,倒入熟豬油,燒至四成熱,把漿好的魚絲倒入鍋內,用筷子輕輕劃散,呈玉白色時倒入漏勺,瀝去油。炒鍋內留底油(25 克),回置火上,投入蔥段煽香,加入料酒(10 克)、精鹽(1.5 克)、清湯和清水250 克,燒沸後,揀去蔥段、放入味素(2 克)及薑汁,用濕澱粉(15 克)勾薄芡。將魚絲及藥菜入鍋,加入熟火腿絲、熟雞絲、蔥絲,用手勺推勻,盛入大碗內,撒上陳皮絲、胡椒粉即成。

菜譜特點

蓴菜清香,魚羹滑嫩,色彩悅目。

食譜營養

西湖蓴菜西湖蓴菜

鱸魚肉:鱸魚肉質堅實潔白,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口味鮮美。鱸魚因其體表膚色有差異而分白鱸和黑鱸。黑鱸的黑色斑點不明顯,除腹部灰白色外,背側為古銅色或暗棕色;白鱸魚體色較白,兩側有不規則的黑點。

西湖蓴菜:西湖蓴菜嫩莖,嫩芽,卷葉周圍都有白色透明的膠狀物,含有較高的膠質和其他成分。據測定,每100克鮮蓴菜含蛋白質900毫克,糖分230毫克以及較多的維生素C和少量鐵質。若以蓴菜與鯽魚一起調羹,除味道鮮美外,還有消氣止嘔,治熱疽,除瘡毒等作用。

中國典故名菜

中國烹飪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在諸多的名菜中,不僅有宮廷珍撰,精食美味,而且還有鄉肆野餚,本色醇鮮。尤其是許多名菜,還有一段段美麗動人的典故傳說。如乾隆皇帝與珍珠翡翠白玉湯, 唐玄宗、楊玉環與貴妃雞,民國大將唐生智與家鄉東安雞等等。無論是美食 家,還是人民大眾,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聆聽著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之江鱸魚羹| 東坡墨魚| 糖醋鯉魚| 愈灸魚| 龍門魚| 梁王魚| 掌上明珠鮑魚| 湯氽挑花魚 | 清蒸桂魚 | 頭肚醋魚 | 長興爆鱔絲 | 新風鰻鯗 | 祁陽筆魚| 子龍脫袍| 奶汁肥王魚| 砂鍋鰣魚| 鍋塌鱖魚| 八仙過海 | 鬧羅漢| 潘魚| 鱸魚羹 | 黃燜甲魚| 梁溪脆鱔| 杏元雞腳燉海狗 | 醃鮮桂魚| 菊花文魚| 羊方藏魚| 金錢蝦仁| 奶湯鮑魚蛋| 烹蝦段| 龍穿衣| 將軍過橋| 扇面划水| 紅燜螃蟹| 清蒸蟹鉗| 芙蓉套蟹 | 肥王魚豆腐| 易牙五味雞| 紀妃伴龍顏| 鴛鴦雞| 蔥燒孤雁 | 龍翼鳳翅| 司馬懷府雞 | 日月套三環| 白鯗扣雞 | 金牛鴨子| 麻辣子雞| 黃燜子銅鵝| 鳳藏龍針| 百子鳳腿| 荷花雞| 黃山燉鴿| 糟熘三白| 清燉鴨舌| 口蘑肥雞湯| 金陵鹽水鴨| 太白鴨子| 太爺雞 | 琵琶雞 | 太和蘸雞| 一箭雙鵰[美食]| 各個擊破| 偷梁換柱 | 太虛丸子| 雉羹| 釀金錢髮菜 | 三不沾[食品]| 雲南汽鍋雞| 劉安獻寶| 樂安驢肉| 東坡回贈肉| 扒燒整豬頭 | 燈影牛肉 | 清湯東坡肉 | 蒸羊| 玉簪裡脊| 張一品醬羊肉| 沛公狗肉 | 酸辣狗肉 | 砂鍋羊頭 | 黃燜羊肉| 烤肉| 薄片火腿| 千張肉| 臘肉炒菜苔| 應山滑肉| 桂花酥板油 | 夾沙甜肉| 白雲豬手| 毛肚火鍋| 三鮮鹿茸羹 | 整扒熊掌| 枸杞燉銀耳| 開陽炒苔菜| 金蟾戲珠| 眾星捧月| 翡翠燕窩| 八公山豆腐| 徽州毛豆腐| 炒乾爛豆腐| 炒豆腐腦| 劉秀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