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瓦甫

熱瓦甫

熱瓦甫,又稱熱瓦普、拉瓦波、喇巴卜。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彈弦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傳創製於十四世紀。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樂師史》中記載,熱瓦普起源於南疆喀什。民間流傳的喀什熱瓦普,全長130厘米。

基本信息

簡介

熱瓦甫熱瓦普

熱瓦甫,清代被列入宮廷的回部樂。《律呂正義後編》(公元1746年成書)收錄稱喇巴卜。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樂師史》中記載,熱瓦普起源於南疆喀什。民間流傳的喀什熱瓦普,全長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塊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驢皮。琴頭的弦槽部位向後呈直角彎曲。琴桿上纏有二十八個絲弦品位。琴桿與音箱連線處兩側各設一彎角。琴桿、音箱上鑲有駝骨、貝殼等裝飾。張一條主奏弦和四至六條共鳴弦,均用鋼絲弦。主奏弦定弦c1,四條共鳴弦定弦e、A、d、g,六條共鳴弦定弦#f.B、e、A、d、g或B、e、E、A、d、g。音域約兩個八度

詳細信息

熱瓦甫熱瓦普

本世紀五十年代,在喀什熱瓦甫基礎上改革製成新型熱瓦甫。全長93厘米。音箱較大,採用多板拼合,蒙蟒皮。琴桿較短,上粘指板,嵌二十四或二十五個銅製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不置共鳴弦。設五軸、張五條鋼絲弦。外弦一音,中、裡弦兩弦同音。定弦d、a、a、d1、d1;A、a、a、d1、d1或c、g、g、c1、c1。音域約三個八度。此外,還改革有中音和低音熱瓦普。

演奏技巧

熱瓦甫熱瓦甫

演奏喀什熱瓦甫,坐姿或立姿均可,但身體要端正,肩部保持平正。將琴身橫於胸前,共鳴箱正置於右胸處,皮面朝上,左彎角緊貼右胸部肌肉。左手虎口托持琴桿,稍微抬高,琴面稍向外傾斜,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均可按弦取音,右手腕部抬起與琴馬平齊、夾持琴箱,用拇指食指持握撥片、在琴馬上方彈撥琴弦發音。撥片常用0.3厘米~0.5厘米厚的賽璐珞板製成三角形,也可用骨片、牛角片或木片製作。喀什熱瓦普的定弦,不論五弦或七弦的,高音主奏弦(外弦)都定弦為c1,四條共鳴弦的定弦為:e、A、d、g。六條共鳴弦的定弦為:#f、B、e、A、d、g或B、e、E、A、d 、g。 音域三個八度。發音明亮柔和,音量較小,音色委婉細膩,優美抒情。演奏技巧有單彈、雙彈、彈挑、滾奏、彈彈挑、掃小滾和掃連續挑彈等,外弦演奏主鏇律,共鳴弦用於奏出低音或和音。可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或為民間歌舞伴奏。較著名的獨奏曲有《林派特》、《亞魯》、《宮特帕依》、《塔什瓦依》、《我的熱瓦甫》 和《夏地亞那》等。著名演奏家有阿吾提熱瓦普、肉再克把戲、庫爾班·依布拉音和達吾提· 阿吾提等。

結構特點

熱瓦甫熱瓦甫

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塊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驢皮。琴頭的弦槽部位向後呈直角彎曲。琴桿上纏有二十八個絲

弦品位。琴桿與音箱連線處兩側各設一彎角。琴桿、音箱上鑲有駝骨、貝殼等裝飾。主奏弦和四至六條共鳴弦,均用鋼絲弦。新型熱瓦普全長93厘米。音箱較大,採用多板拼合,蒙蟒皮,琴桿較短,上黏指板,嵌二十四或二十五個銅製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不置共鳴弦。 演奏時,琴橫於胸前,左手扶琴桿、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弦,右手腕部挾著音箱,拇指、食指執三角形牛角或塑膠撥片彈奏。用於獨奏合奏伴奏。熱瓦甫多為木製,外形獨特,上部是細長的琴身,頂部彎曲,最下方是一個半球形的共鳴箱,琴面用驢、羊或蟒皮蒙裹,有5-7根弦,通常用最外一弦彈奏鏇律,其餘各弦作為共鳴弦,用它彈奏出的音樂音色清亮、純淨,表現力強,所以大多用於獨奏。熱瓦甫不但有美妙的氣韻更有美觀大方的外形,琴身由很多的牛角片或骨片鑲嵌出形式多樣的並帶有規則性的紋路和圖案,顯得美觀大方且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熱瓦甫在新疆的維吾爾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中不但形制外觀稍有不同,且在名稱上也有所區別。

歷史發展

公元14世紀,國內外民族文化交流廣泛開展,維吾爾族人民在原有民間樂器的基礎上, 吸收外來樂器,創製出一些新樂器,喀什熱瓦普就是維吾爾族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在民間一直盛傳不衰。到了清代,熱瓦普被列入宮廷回部樂(即維吾爾族音樂)中,並以喇巴卜、喇叭卜之名載入史冊。成書於公元1746年的清《律呂正義後編》(卷四十五)《回部樂技》 載:“司胡撥一人,回名喇巴卜。”清《皇朝禮器圖式》附有其圖。《清史稿》(卷一一) 載:“喇叭卜,絲弦五、鋼弦二,木柄通槽,槽形如半瓶,下冒以革。曲首鑿空納絲弦,以五軸綰之,左二右三,曲首右側以兩軸綰鋼弦。用手冒撥指,或木撥彈絲弦,應鋼弦取聲。”在公元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寫的《樂師史》(古維文手抄本)中,敘述了十七位藝人創作的“木卡姆”流行情況,據藝人講:熱瓦普起源於南疆喀什。20世紀30年代,上海民族器樂演奏社團大同樂會,曾參照歷史資料製作了一套我國民族樂器,包括古代樂器和少數民族樂器,其中就有喇巴卜兩件,並且還做了一些改革嘗試,原形制的七條琴弦,有五條絲弦、兩條鋼弦,樂會製作的喇巴卜只張了五條絲弦。喀什熱瓦普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並在北疆地區也有流傳,它在工藝、音質和演奏諸方面,都較以前有了較大的發展。如果說“彈撥爾”是一種能奏出極富有魔力的樂器,那么“熱瓦甫”這種樂器就是最為普及的樂器了。 熱瓦普,又稱拉瓦波、喇巴卜。產生於公元14世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樂師史》中記載,熱瓦普起源於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維吾爾族喜愛的樂器,也是塔吉克族和烏孜別克族等少數民族所喜愛的彈撥樂器。

種類

熱瓦甫熱瓦普

維吾爾族的熱瓦甫種類很多,分為喀什熱瓦甫新型熱瓦甫多朗熱瓦甫牧羊人熱瓦甫等。喀什熱瓦甫因流行 於喀什一帶而得名,它發出的聲音柔和,音量雖較小,音色卻委婉細膩。歡樂的節日人們彈起喜愛的熱瓦甫新疆的塔吉克族把熱瓦甫稱為“熱布卜”,是塔吉克族人民使用最普遍的彈弦樂器。主要流傳於新疆西南部的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及鄰近的莎車、澤普、葉城和皮山等地。熱瓦甫多用杏木製成,與維吾爾族的多朗熱瓦甫相似,全長7O厘米,比熱瓦甫稍短、粗,琴箱較大、呈扁圓形,主要以皮蒙面。演奏時用杏木梨木牛角或化學拔片彈奏音樂,演奏出的樂曲音色豐富,音響鏇律多變,所以常用於合奏及獨奏。此外,塔吉克族還有一種專供兒童彈奏的小型的熱布卜,叫做“熱布卜喬”

製作熱瓦甫

熱瓦甫熱瓦普

烏孜別克族的熱瓦甫源於中亞,據說在20世紀50年代初,由蘇聯傳入喀什,仿製後流行於南疆。烏孜別克族的熱瓦甫和喀什熱瓦甫外形相似,只是共鳴箱要稍大些,琴頸較寬,有5 條琴弦,全部採用鋼絲弦,兩條主奏弦同定為d音,3 條共鳴弦定音為d、a、a音,是里外八度、中間加純五度。演奏時以主弦為主,時而會彈掃共鳴弦。這種熱瓦甫音量較大,彈奏出的音樂音色明亮、渾厚,有一種不同的美。

熱瓦甫不但是少數民族喜歡的彈撥樂器,更是一件精製的純手工藝品。聰慧的維吾爾族民間藝人在製作工藝不變的情況下,只稍把熱瓦甫的體積縮小,精工製做出的熱瓦甫色澤考究,精巧,而且鋼絲弦還可正常發音(但不適合演奏,)是居家觀賞、朋友饋贈及收藏的佳品。

分類

阿勒拉熱瓦普(Allarawap)

也稱三弦熱瓦普,用於民歌、民間歌謠。阿勒拉熱瓦普整體用梨、杏、桃木製作,以琴首和琴桿之造型為地方性標誌。琴首與琴桿以棗木弦枕分界一體相連,琴首設定弦軸有三。琴桿無品。琴箱半球形。蒙山羊或小驢皮。阿勒拉最初用腸弦、青銅弦、今用鋼絲弦。音韻明亮

牧羊人熱瓦普(Qarvuqirawap)

牧羊人熱瓦普,維吾爾族彈撥弦鳴樂器。因牧羊人使用而得名。又稱扣齊依熱瓦普,意為山里人熱瓦普。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葉城等地。形制和喀什熱瓦普相似。桑木製,共鳴箱呈半球形,但尺寸較小。琴桿也略短,指板不設品位。張有三條琴弦,使用鋼絲弦。奏法與喀什熱瓦普相同。定弦為:g、a、d1。牧羊人常隨身攜帶自彈自唱,亦為彈唱藝人所使用。它在民間樂隊和人民文娛生活中,是常見的彈弦樂器演奏時,琴橫於胸前,左手扶琴桿、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弦,右手腕部夾持音箱,拇指、食指執三角形牛角或塑膠撥片彈奏。技巧有單彈、彈挑、滾奏、彈挑挑、掃小滾等。用於獨奏、合奏、伴奏。傳統樂曲有《塔什瓦依》、《宮特帕依》、《夏地亞那》,創作樂曲有《我的熱瓦普》、《天山的春天》、《美麗的祖國》等。

且末熱瓦普(Qarqanrawap)

也稱且末歌謠熱瓦普。多用桑葚木整體製作。主要流傳於且末地區。琴首於琴桿之造型為地方性標誌,琴首與琴桿以棗木弦枕為界一體相連。琴首設定弦軸有五。琴桿無品,裝飾部位像羊角。琴箱位半橄欖球形,蒙山羊皮。最初用腸弦、青銅弦,今用鋼絲弦。

安迪爾熱瓦普(Andirrawap)

也稱安迪爾歌謠熱瓦普,用於歌謠,彈唱。流傳於安迪爾地區。安迪爾熱瓦普多用桑木整體製作。以琴首與琴桿之造型為地方性標誌。琴首與琴桿以棗木弦枕為界,一體相連。琴首設定弦軸有五,琴桿無品,裝飾部位像羊角。琴箱位圓弧椎形,蒙山羊皮。

朗諾熱瓦普(Lannorawap)

又稱朗諾歌謠熱瓦普,用於歌謠的彈唱的,流傳於和田地區。用桑木整體製作。琴首位冠狀,琴首與琴桿以棗木弦枕位界一體相連,設定弦軸有四。琴桿無品,裝飾似花。蒙山羊皮。琴箱為半瓢形。最初用青銅絲弦,今用鋼絲弦。

多朗熱瓦普(Dolanrawap)

是維吾爾族彈撥弦鳴樂器。因流行多朗地區而得名。又譯稱刀郎熱瓦普、多蘭熱瓦普。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瓦提、巴楚、麥蓋提和莎車等地。相傳,多朗是古維吾爾語的“吐蘭”(即“群”之意)。古代在塔克拉瑪乾沙漠西部邊緣一帶的人合群從事勞動、生息,形成了維吾爾族的一個支系,所以被叫作多朗人。也說這是對塔里木河畔人的通稱。形制多樣、造型各異的多朗熱瓦普(圖),是多朗人不斷改進樂器製作的真實寫照。最早的多朗熱瓦普,是用一整塊桑木挖制而成,共鳴箱為扁圓形,正面蒙以驢皮,體積碩大,琴桿較短而指板寬闊,琴頭在弦槽處向後呈直角彎曲,與古代的曲項琵琶相似,琴頭兩側和琴桿左側面置有若干個弦軸,分別張有若干條主奏弦和共鳴弦,琴桿下端與共鳴箱相接處的兩側,設有兩個對稱的長方形木製護角裝飾,它起著平時保護共鳴箱、演奏時穩定琴身和美化樂器的作用,這也是多朗熱瓦普的顯著特徵和標誌。這種古老的多朗熱瓦普現在已不多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製作技術的提高,在流傳過程中,為了攜帶和演奏方便,共鳴箱逐漸縮小,但要比喀什熱瓦普較大,形狀也演變為半葫蘆形。傳統的多朗熱瓦普,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製作,全長80厘米左右。共鳴箱的上半部與較寬的琴桿相連,其上開有若干個圓形小音孔。共鳴箱的下半部呈中空的瓢形,正面蒙以驢皮、馬皮、氂牛皮、山羊皮或蟒皮,面徑22厘米左右。琴桿短而粗,上窄下寬,正面按弦指板較寬,不設品位。琴頭向後呈直角彎曲,弦槽通透,兩側置有三至六個T形弦軸,一般多為五或六軸,用於張主奏弦。琴桿左側面置有四至十三個T形弦軸,一般多為七至十軸,用於張共鳴弦。琴弦全部採用鋼絲弦,也有個別共鳴弦使用腸衣弦的。皮面上置竹或木製長橋形琴馬,琴底設有縛弦。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多朗熱瓦普多件。其中一件為桑木製,全長85.5厘米,共鳴箱呈瓢形,正面蒙氂牛皮,面徑18.4厘米。琴頭平頂,弦槽處較厚、呈扁方形,上置六個T形弦軸(左四右二),張六條鋼絲主奏弦。琴桿長而寬,表面平滑為按弦指板,不設品位,左側面置有七個T形弦軸,張四條鋼絲、三條腸衣共鳴弦。琴桿下端與琴箱相接處兩側,置有兩個對稱的長方形木製護角。竹製山口,木製長橋形琴馬。樂器造型古樸、工藝細緻,出自南疆民間藝人之手,為195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贈品。此琴已被載入大型畫冊《中國樂器圖鑑》中。另一件核桃木製多朗熱瓦普,全長75.5厘米,共鳴箱瓢形,正面蒙以山羊皮,面徑21厘米,琴頭在弦槽處後彎,上置五個T形弦軸,左三右二,張五條鋼絲主奏弦。琴桿窄而長,左側置有四個T形弦軸,張四條鋼絲共鳴弦。此琴原為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先生之藏品,1958年,程先生將其捐獻國家。

演奏多朗熱瓦普,常採取坐姿,將琴斜抱於腰間,共鳴箱置於右腿根部,皮面斜向上方,琴頭在左方抬起、呈45°角,左手虎口托持琴桿,常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拇指、食指執握撥片彈撥琴弦發音。主奏弦多為雙弦同音,定弦為:c1、d1、g1,十條共鳴弦的定弦:g、c1、d1通常為雙弦同音,其餘四弦定弦為:e1、f1、g1、a1。音域g—d2。演奏以原把位為主,高音鏇律常在共鳴弦上彈奏。主奏弦音色深沉、渾厚,共鳴弦音色清脆、明亮。兩者交織在一起,構成音響鏗鏘、豪邁奔放的獨特風格。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也可自彈自唱。是民間演奏“多朗木卡姆”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

阿瓦提熱瓦普(Awatrawap)

又稱阿瓦提十共鳴弦熱瓦普,地方特色樂器,主要流行與阿瓦提地區。琴首設定弦軸有四,琴桿設定共鳴弦有十,蒙山羊皮。與多郎熱瓦普十分相似。

哈密熱瓦普(Qumulrawap)

哈密熱瓦普,維吾爾族彈撥弦鳴樂器。以流行哈密地區而得名。隨著交通的發展便利和文化的交流借鑑,多朗熱瓦普逐漸流傳到東疆,為當地維吾爾族人民所喜愛。流行於哈密、土魯番和鄯善等地。形制和多朗熱瓦普相同,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製成,全長90厘米左右,共鳴箱呈瓢形。其中有一種在琴桿的指板上嵌有銅製音品。製作工藝較為細緻精良。多張有五條主奏弦(有兩組雙弦,定弦e、a、d1)、七或八條共鳴弦(定弦g、a、c1、d1、e1、g1、a1),均用鋼絲弦。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哈密熱瓦普一件。核桃木製,琴身全長91.5厘米。共鳴箱呈瓢形,正面蒙以牛皮,面徑23.7厘米。琴頭呈鈍角後下彎,上置五個T形弦軸(左二右三),張五條鋼絲主奏弦。琴桿長而寬,表面不設品位,指板上嵌以三個銅錢和三塊銅片為飾,琴桿左側置八個T形弦軸,張八條鋼絲共鳴弦。琴桿下端與琴箱相接處兩側,置有兩個對稱的長方形木製護角。琴桿上端山口骨制,竹製長橋形琴馬,琴底設有縛弦。琴背通體雕刻出凸條圖案紋飾。這件製作精細的熱瓦普,出自哈密民間藝人之手,1963年,音樂研究所的民族音樂學家簡其華先生赴新疆採風時,將其由哈密帶回。已被載入大型畫冊《中國樂器圖鑑》中。演奏姿勢和方法,均與多朗熱瓦普相同,但琴頭抬起的角度較小,約為30°角。五條主奏弦,其中有兩組為雙弦同音,定弦為:e、a、d1,七條共鳴弦定弦為:g、a、c1、d1、e1、g1、a1。音域e—a1。演奏以原把位為主,一般不換把位,高音鏇律常常在共鳴弦上彈奏。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也常用於自彈自唱的熱瓦普彈唱,並已成為“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

巴楚熱瓦普(Barqukrawap)

巴楚熱瓦普又分為巴楚十一弦共鳴熱瓦普,巴楚十二弦共鳴熱瓦普。

巴楚十一弦共鳴熱瓦普,琴首設定弦軸有四,琴桿設定共鳴弦軸有十一。音韻清脆明亮。

巴楚十二弦共鳴熱瓦普,琴首設定弦軸有三,琴桿設定共鳴弦軸有十二。

獨奏樂曲

獨奏樂曲多為古典音樂“木卡姆”或民歌曲調,較著名的樂曲有《芒果里》、《格羅吾里》、《萊勒古勒》和《白鷹》等。傳統樂曲有《塔什瓦依》、《宮特帕依》、《夏地亞那》,創作樂曲有《我的熱瓦普》、《天山的春天》、《美麗的祖國》等。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熱瓦普
熱瓦甫
蘆笙
月琴
琵琶
瑤族

堂鼓
象腳鼓
鋼琴

排鼓
骨笛
木鼓
木葉
碰鈴
腰鼓
葫蘆笙
銅鼓
蜂鼓
勒尤
洞簫
伽倻琴
腰鈴
豎箜篌
艾捷克
大鼓
葫蘆絲
胡西它爾
彈布爾
三弦
光攏
阮鹹
弓琴

木琴
巴烏
海螺
考姆茲
鷹笛
竹笛
二胡
豎笛
短笛
納格拉
小提琴
卡龍
四胡
獨弦琴
吉他

柳琴
高胡
板胡
京胡
京二胡
椰胡
墜胡
墜琴
葫蘆胡
革胡
管子
口笛

板鼓
奚琴
拍板
冬不拉
雅托克
馬骨胡
竹鼓
棒棒
火不思
琤尼
天琴
口琴
鐵簧
小鑼
鳳首箜篌
牙箏
鑼鼓
東布爾
三胡
揚琴
嗩吶
杖鼓
大鑼
手風琴
庫布孜
銅鏡
八角鼓
侗笛
牛腿琴




石磬
口弦

長鼓
中胡

小鈸
龍頭三弦
卡龍琴
咚咚喹
篳篥
大筒
長號
打溜子
尺八
馬頭琴
芒筒
蒙古四弦琴
叮咚
鼻簫
口弦琴
木魚
薩它爾
梆子

牛腱琴
土胡
口細
橫笛
寧寧
排簫
竹筒
竹琴
都塔爾
庫木日依
蘆管
曲項琵琶
鉤鑼
雙飛燕
溜子鑼
曼多林
姊妹簫
筆管
銅角
狍哨
單面鼓
竹口弦
銅鈸
方響
雲鑼
口簧
短簫


哈亞

玄琴
納格納鼓
低胡
苗族三弦
竹筒鼓
架鼓
悶笛
大金
鼻笛
小金
依姆欽
角胡
擂琴
銅鈴


篳魯
小二胡
阿烏
扁鼓
土塤
嚓拉器
革鼓
托布秀爾

木庫蓮

盤鈴
羌笛
手鼓

唎咧
嗶噠
陶塤
牛頭塤
葉笛
秦琴
喃嘟喝
宰靠

葦笛
羊角編鐘

單鼓
大廣弦

艾介克
甲鈴
柄鼓
葫蘆琴
達夫
四弦胡
都它爾
杵臼
拉阮
軋箏
築竹

達甫
梅巴
哩嚕
鋩鑼
切波
新笛
匏笙
四弦奚琴
吐良
鹿哨
蒙古琵琶
克亞克
南堂鼓

搏拊
五弦

恆格勒格
鼓板
羯鼓
渾圖日
尚庫布孜
橫簫
獨他爾
抱懷
批把胡熱
岡林
葉琴
銅鑼
多吉尺布
大瑪如
羊皮豉
亞加
虎鈕錞於
科詩耐依
響蔑
牛角號
四弦
響篾
迷迷
蘇那
鐵鼓
直笛
苗族二胡
修德日格胡熱
節特根
匹昌庫
化昌子
光囡
托立
黃嘎日特
光宰
光貫
光賓
光克拉
手鈴
鈸鑔
木鼓魚磬
光妥
羊角號
賓剎
統嘎
鋩聳
線木
臘港
嘎臘薩
麻短
墨克納
麻賓
麻闊
木魚兒
滿大林
郭墮
潘琅
銅羅
篳朗木叨
篳咪
篳羅木
庫波孜

熱布甫
塞依託爾
班羅
布蘭孜庫姆
篳嚕
匹麗麗亞
篳桂罕
巴利曼
篳提尤
蘇爾耐
喀什熱瓦甫
烏孜別克熱瓦甫
篳鈴埋
篳伙
薩帕依
恰克恰克
括朔克
篳粉
懷三
皮克利
篳南害
巴拉來卡
抱跛埋
魚磬
傣定
笓笓
四頁瓦
定旦
庫涅
拉比斯
二弦琴
手琴
曼佗林
定郭叨
破鼓
朋奴化
文土文
定郭埋
定郭拎
獨木鼓
哨葉
猴鼓

口弓
阮琵琶
裝嫪
口拜
克勒庫布孜
灼吧
牛角郎
雞婁鼓
六孔竹笛
四孔佤笛
瓦弱直笛
破口直簫
稻稈笛
單簧吹管
笛喔
色不孜克
白族小鼓
卡爾得乃
阿德爾那
斯爾那依
缺口簫
同肯
臀板
腳鈴
麥稈嗩吶
土笛
咪咪兒
木笛
鼻哨
膜笛
神鈴
哈爾馬力
扎比
俄比

來都嘎
篳斜
冊節
烏翁
阿塔
大皮鼓
展積
什鴉
蘇古都
期哩
板鈴
哇嗚
增疆
確索
彈撥爾
謝勒鐵爾
薩孜
坎吉

中國民族樂器

樂器類別樂器名稱
吹奏樂器木葉| 紙片| 竹膜管(侗族) | 田螺笛(壯族) | 招軍(漢族) | 吐良(景頗族) |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 口笛(漢族) | 樹皮拉管(苗族) | 竹號(怒族) | (漢族) | 尺八 | 鼻簫(高山族) | (漢族) | 排笛(漢族) | 侗笛(侗族) | 竹筒哨(漢族) | 排簫(漢族) | (克木人) | (漢族) | (漢族) | (藏族) | 展尖(苗族) | 姊妹簫(苗族) | 冬冬奎(土家族) | 蓽達(黎族) | 口利咧(黎族) | 嗩吶(漢族) | (漢族) | 雙管(漢族) | 喉管(漢族) | 芒筒(苗族) | (漢族) | 蘆笙(苗| 瑤| 侗族) | 確索(哈尼族) | 巴烏(哈尼族) | 口哨(鄂倫春族)
彈撥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 竹製口弦(彝族) | 樂弓(高山族) | 琵琶(漢族) | (漢族) | 月琴(漢族) | 秦琴(漢族) | 柳琴(漢族) | 三弦(漢族) | 熱瓦甫(維吾爾族) | 冬不拉(哈薩克族) | 扎木聶(藏族) | (漢族) | 古琴(漢族) | 伽耶琴(朝鮮族) | 豎箜篌| 雁柱箜篌
拉奏樂器梆子(漢族) | (高山族) | 叮咚(黎族) | 梨花片(漢族) | 臘敢(傣族) | 編磬(漢族) | 木鼓(佤族) | 切克(基諾族) | (漢族) | 鑼(漢族) | 雲鑼(漢族) | 十面鑼(漢族) |(漢族) | 碰鐘 | (漢族) | 編鐘(漢族) | 連廂棍(漢族) | 喚頭(漢族) | 驚閨(漢族) | (漢族) | 木魚(漢族) | 吾攵(漢族) | 法鈴(藏族) | 腰鈴(滿族) | 花盆鼓(漢族) |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 象腳鼓(傣族) |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 漁鼓(漢族) | 塞吐(基諾族) | 京堂鼓(漢族) | 腰鼓(漢族) |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 太平鼓(滿族) | (藏族) | 撥浪鼓(漢族) | 揚琴(漢族) | 竹筒琴(瑤族) | 蹈到(克木人) | 薩巴依(維吾爾族)
打擊樂器樂鋸(俄羅斯族) | 拉線口弦(藏族) | 二胡(漢族) |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 三胡(漢族) | 四胡(漢族) | 板胡(漢族) | 墜琴(漢族) | 墜胡(漢族) |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 擂琴(漢族) | 二弦(漢族) | 大筒(漢族) | 馬頭琴(蒙古族) | 馬骨胡(壯族) | 艾捷克(維吾爾族) | 薩它爾(維吾爾族) | 牛腿琴(侗族) | 獨弦琴(佤族) | 雅箏(朝鮮族) | 軋箏(漢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