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新疆天山以南的部分]

南疆[新疆天山以南的部分]
南疆[新疆天山以南的部分]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疆,是指新疆天山以南的部分。 南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漢、維吾爾、塔吉克、柯爾克孜等民族的藝術和絢麗多彩的風情,構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在古絲綢之路的南、中兩條幹線上留下的數以百計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蹟昭示著歷史的悠長與滄桑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新疆的地理特徵是“三山夾兩盆”,新疆最北部為阿爾泰山,中部為天山,最南部為崑崙山系。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為準噶爾盆地,天山和崑崙山系之間為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南,崑崙山以北,稱之為南疆。南疆幅員遼闊,乾旱少雨,塔克拉瑪乾沙漠周圍有許多綠洲。

新疆一般劃分為北疆、南疆。有時,把吐魯番市、哈密市單獨列為東疆。

行政區政區類別政府駐地備註
喀什地區地區喀什市下轄:喀什市、疏附縣、疏勒縣、英吉沙縣、澤普縣、莎車縣、葉城縣、麥蓋提縣、岳普湖縣、伽師縣、巴楚縣、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阿克蘇地區地區阿克蘇市下轄:阿克蘇市、溫宿縣、庫車縣、沙雅縣、新和縣、拜城縣、烏什縣、阿瓦提縣、柯坪縣
和田地區地區和田市下轄:和田市、和田縣、墨玉縣、皮山縣、洛浦縣、策勒縣、于田縣、民豐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自治州阿圖什市下轄:阿圖什市、阿克陶縣、阿合奇縣、烏恰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自治州庫爾勒市下轄:庫爾勒市、焉耆回族自治縣、輪台縣、尉犁縣、若羌縣、且末縣、和靜縣、和碩縣、博湖縣
阿拉爾市縣級市、省直管市金銀川路街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城市
鐵門關市縣級市、省直管市興疆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城市
圖木舒克市縣級市、省直管市齊乾劫勒街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城市
昆玉市縣級市、省直管市昆玉大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城市

自然氣候

南疆乾旱,每年春夏之交遮天蔽日的沙塵,還有令棉苗枯萎、令杏花凋零的倒春寒,以及乾熱風、冰雹、洪水等。惡劣的自然條件使得南疆農業成為典型的弱質產業,進而使天山以南廣大區域成為脫貧致富難度最大的地區,仍有為數不少的農村人口尚未解決溫飽。

南疆 南疆

南疆同時也是富有的。浩瀚的塔克拉瑪乾沙漠底下埋藏著儲量可觀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各種寶貴的礦產資源,沙漠周圍的天山、喀喇崑崙山、阿爾金山同樣蘊藏著豐富的煤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塔里木盆地周邊大大小小的綠洲,經過千百年的開墾、耕耘,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灌溉體系,加上充足的光熱資源,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優質棉生產基地以及特色林果基地。

地緣優勢

南疆還有紅其拉甫、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等國家一類口岸,地緣優勢和區位優勢都十分明顯,完全有可能建成中國向西開放的大通道和“橋頭堡”,以及面向中亞、西亞、南亞國家的商品集散地。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南疆各地州基礎設施、城鄉面貌、各族民眾生活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任何這幾年去過南疆的人,都不可能不注意到南疆在崛起並且是迅速崛起這樣一個事實。

基礎建設

漫長的旅途、薄弱的基礎設施曾經讓很多人對南疆望而生畏,也使各地投資者的腳步變得躑躅不前。在國家和自治區的大力支持下,南疆一大批涉及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的重大項目相繼上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先後實施了庫爾勒機場遷建、和(碩)—庫(爾勒)高速、218國道、察汗烏蘇水電站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投資環境。喀什地區最近五年僅水利建設投入資金就達34億元,完成了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重點項目270多項、葉爾羌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130多項,使得嚴重製約該地區農牧業生產的春旱、秋洪現象初步得到遏制。

即使是遠在崑崙山下的和田地區,在國家、自治區的全力支持下,也先後實施了省道216線和田—布雅段公路、和田—阿拉爾沙漠公路、波波娜水電站、和田—莎車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田—布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一系列基礎項目,對拉動該地區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和田各族幹部民眾盼望多年的鐵路建設也已經納入自治區“十一五”發展規劃,明年有望開工建設。

農業發展

塔里木河滋潤的南疆農業歷史上僅僅是一種“吃飽肚子”的農業。 隨著各地州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各種新的增產技術也被普遍運用到廣闊農田。先是棉花成為南疆最耀眼的富民產業,緊接著以紅棗、香梨、蘋果、核桃、石榴為主的林果業異軍突起,畜牧業以及勞務輸出為顯著特徵的非農產業也緊隨其後。南疆的維吾爾族農民逐漸悟出一個道理:種小麥也好、種棉花也好,面積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益;務農也好、打工也好,只要有錢掙就行。

2006年,僅喀什和阿克蘇兩大傳統棉區棉花總產量就達70萬噸。此外喀什地區還擁有306萬畝果樹,葉城的核桃、莎車的巴旦木、英吉沙的杏子都已經成為品牌;阿克蘇地區果樹面積248萬畝,其中紅棗47萬畝,核桃84萬畝;巴州也有127萬畝林果,庫爾勒香梨遠銷東南亞,若羌的紅棗也形成鋪天蓋地之勢,當地棗農聲稱他們“每天在公園(棗園)里勞動”。

農村勞動力轉移是南疆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尤其是和田、喀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維吾爾族農民。秋天他們頂著烈日到北疆拾棉花,冬天到寒風刺骨的博斯騰湖割蘆葦,建築工地、築路現場到處都能看到他們辛勤勞動的身影。在當地幹部的組織下,一批批南疆農村富餘勞動力還前往天津、山東、浙江、廣東等地打工,並且很快就開始往家裡寄錢。而在此之前,他們中的很多人連火車都沒見過。

工業發展

新型工業化的全面推進直接關係到南疆包括石油天然氣在內的優勢資源轉化,關係到特色農產品就地加工、增值以及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阿克蘇地區依託石油天然氣、煤炭、棉花等原料優勢,目前已初步形成石油化工、煤電能源、煤焦化、棉紡以及優質果品加工等六大基地;巴州石油石化加工產業、礦產勘探開發、農產品加工等四大產業也迅速發展壯大;喀什地區農副產品加工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已有80多家“農”字號企業投產,其中10多家成為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克州礦產開發、農副產品加工發展勢頭也很好,憑藉口岸優勢,去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18億美元;和田地區在原有棉紗、絲綢、地毯、葡萄酒生產基礎上,這兩年還興辦了一批以當地玫瑰花、大芸、核桃等特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企業。

發展經濟,培育產業,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各族民眾的生活水平。儘管和天山北坡經濟帶相比,南疆農民收入還有較大差距,但從總體上看,南疆各族農民錢口袋還是一年一年鼓起來了:2006年巴州農民人均純收入4657元,比五年前增加1649元,年均增加412元;阿克蘇地區農民去年人均收入3385元,比2002年增加1271元;喀什地區農村近五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幅將近20%;和田、克州農民收入也一年邁上一個新台階。

令南疆各族農民對黨和政府充滿感激之情的還有抗震安居工程。和田地區累計建成抗震安居房20萬戶,將近100萬農民歡天喜地搬進了新房;克州從2004年以來共建成抗震安居房5.73萬戶,全州90%左右的農牧民遷入新居;喀什也有40多萬戶農民住進了抗震安居房,國家為此投入補助資金7億多元……

此外還有防病改水工程、農村道路“村村通”工程、“電視進萬家”活動、中國小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等,其中僅和田地區就有20萬戶農民獲得了各級黨政、各有關部門贈送的電視機,全地區電視機覆蓋率達到95%以上。克州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10萬名中國小生受益於“兩免一補”政策,該州還有4300多名邊遠農牧區的中國小生進入鄉以上學校就讀,享受到了更好的教學條件。

縱覽今日南疆,那一片廣闊土地的崛起和變化,不僅體現在各地州GDP、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的穩步增長上,也不僅體現在一座座城鎮的日益繁榮、一個個重點投資項目的紛紛落戶,一片片果園、一個個新居民點的相繼建成,還體現在更多的孩子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更多的老人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更多的家庭享受著和諧安定、衣食無憂的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