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鈸

小鈸

小鈸,又名小鑔。壯、苗、瑤、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壯語稱斜埃。流行於全國各地。 響銅製,缽形,鈸體較小而厚,鈸面直徑12厘米~14厘米,碗徑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頂鑽孔系以綢布,兩面為一副。

歷史簡介

小鈸小鈸

鈸源於西亞,流行於北魏。明清後成為戲曲的重要伴奏樂器。鈸:古稱“銅鈸”、“銅盤”,民間叫做“鑔”。是常見的打擊樂器。歷史久遠,表現力強。不僅在民族音樂、地方戲劇、吹打樂和鑼鼓樂中使用,還廣泛用於各族的民間歌舞和文娛、宣傳活

動中。 鈸源於西亞,最早在埃及、敘利亞,以後在波斯、羅馬等古國都有流傳;在東方,先見於印度,後而中亞,據《北帝書.神武記》記載:鈸大約是在公元350年左右,隨《天竺樂》傳入我國中原。

6世紀初期,銅鈸在北魏民間已很流行,並很早就在梵樂中使用。鈸在隋代九部樂中,已用於天竺、西涼、龜茲、安國和康國五樂中。到了唐代,十部樂中有七部用鈸,尤其在燕樂中,還有正銅鈸與和銅鈸之分。在敦煌千佛洞的隋唐壁畫和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樂舞石刻中,已繪有敲擊銅鈸的人像。

明、清之際,鈸是崑曲等地方戲劇中的伴奏樂器。

樂器結構

由響銅製成,構造簡單。鈸在地方音樂及管弦樂隊中套用廣泛,在少數民族中亦相當流行。

小鈸小鈸

鈸的構造簡單,鈸體為一圓形金屬板,用“響銅”製成,中部

隆起的半球形部分稱“碗”或“帽”,碗根與鈸邊之間叫作“堂”,碗是鈸的固定點,頂部鑽有小孔,用綢或布拴系,叫“鈸巾”,演奏者須取站姿,用雙手通過鈸巾持住鈸身,相擊後振動發音。也可以懸掛在支架上,用鼓槌滾奏,表現力很豐富。

鈸屬於金屬體鳴樂器,無固定音高。其音響洪亮而強烈,穿透力很強,善於烘托氣氛,是各種管弦樂隊和地方吹打樂隊中必不可少的色彩性打擊樂器,在吹打樂等地方樂種中在用於強奏時,極富氣勢,通常表現一種激情;用於弱奏時,其作用類似大鼓,屬於節拍樂器。

根據鈸的大小及重量等不同,鈸分為雙光鈸、水鈸、京鈸、小鈸等幾種。其中小鈸和京鈸發音較高,多用於京劇等地方戲曲中的武戲或伴奏吹打曲牌,常與奉鑼和仿蘇鑼配合使用;雙光鈸和水鈸發音較低,多用於文戲,與虎音鑼或中堂鑼配合使用,其中雙光鈸是粵劇的主要伴奏樂器。在民族管弦樂或器樂合奏中,雙光鈸和小鈸也已成為重要的節奏樂器。

樂器使用

鈸除漢族廣為使用外,在藏、壯、彝、侗、傣、景頗、佤、白等少數民族中也廣為流傳。演奏時,兩手各執一面,互擊發音。音色高亢脆亮。常用於八音樂隊等各民族民間器樂 合奏、 壯劇、 桂劇、 邕劇等戲劇和舞蹈伴奏,最適宜表現熱烈歡快的場面。

相關樂曲

鐺鑔牌子

小鈸小鈸

常用樂器有鐺子、小鑔、木魚、手鈴、鼓等,其中尤以鐺子和小

鑔音色最為突出,點據首要地位,故此類牌子無論何種板式均以“當鑔”二字來標明,“當”讀作Dang。高平調,代表鐺子;“鑔”讀作Ca,低平調,代表小鑔。各種牌子分別以二拍、四拍或八拍為單位,作為貫穿全曲的基本結構體,中間偶或也穿插一些變化節奏。鐺鑔牌子的節奏音色編配比較豐富,其曲目命名主要以小鑔的所奏次數為依據。例如,直板中小鑔每一拍擊一下,五鑔板、九鑔板中一個段落小鑔分別擊五下、九下,唯三鑔板不太相同,它是每小節四拍,一強三弱得三眼,故又名“三眼板”。再每小節是鑔擊一下,鐺子擊兩下,鑔鐺一共擊三下,作為一個基本結構單位。另還有一種“空板”,又名“花板”,奏時以鐺子“加花”變奏,節奏靈活多樣,以切分音,附點音符的穿插運用為特色。

鐃鑔牌子多用於放施食等齋醮活動中,作為各段韻子之間的間奏,日常早晚壇及祀典中,用也可不用,演奏時主要用大鐃、大鑔及鼓,故名。鐃鑔牌子記譜是以狀聲字代譜字,如,以“坤”代表大鐃,讀作坤兒(KUnr.高平調55)。以“鑔”代表大鑔,讀作Ca(低平調11)。以—表示休止或延長,讀作(YI低平調),或Li(低平調)。鐃鑔牌子的曲名,多有特定含義,如《天下同》,意指此牌子的音響和節奏型態乃是各地道教都有同樣運用;又如《行路詞》,是用於放施食開始對的“三吹三打”中,邊行走邊吹奏時也常用此牌子,故名。

《十番鑼鼓》

《十番鑼鼓》是一種民間吹打樂。創於京師,是清朝皇宮和漕運總督府音樂,明代以來盛於江浙,在蘇州十分流行。

打擊樂器在《十番鑼鼓》演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打擊樂器有板鼓、堂鼓、大鑼、小鑼、堂鑼、號筒、木魚、拍鈴、拍板,節奏穩捷,輕重分明,各件樂器交替打出各種點子,具有獨特性。根據所用樂器之不同可分“清鑼鼓(俗稱“素鑼鼓”,只用打擊樂器)和“絲竹鑼鼓”(俗稱“葷鑼鼓”即打擊樂器外兼用絲竹樂器)兩大類。“清鑼鼓”又有“粗”、“細”之分,“粗鑼鼓”用綽板,木魚、單堂鼓、單皮鼓、大鑼、戲鑼、大小齊鈸;“細鑼鼓”再加馬鑼、春鑼、湯鼓,七冒(鑼)、撲鈸、雙磬等打擊樂器。“絲竹鑼鼓”又有“笛吹”、“笙吹”、“粗細絲竹”鑼鼓之分。“笛吹鑼鼓”以曲笛主奏,以“細鑼鼓”為主。“粗細竹絲鑼鼓”兼用“粗”(指大小嗩吶、曲笛)“細”(指“笙吹”的樂器編制)兩者,所以又稱“鴛鴦拍”。

鼓號隊中作用

小鑔是在節奏中起制強作用的樂器,可以從隊號和 小鼓後備人員中選拔通過訓練成為鑔手。大、小鑔在訓練時不但要注意擊的動作也要注意“擺”的動作,同時還要注意大、小鑔之間的配合。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熱瓦普
熱瓦甫
蘆笙
月琴
琵琶
瑤族

堂鼓
象腳鼓
鋼琴

排鼓
骨笛
木鼓
木葉
碰鈴
腰鼓
葫蘆笙
銅鼓
蜂鼓
勒尤
洞簫
伽倻琴
腰鈴
豎箜篌
艾捷克
大鼓
葫蘆絲
胡西它爾
彈布爾
三弦
光攏
阮鹹
弓琴

木琴
巴烏
海螺
考姆茲
鷹笛
竹笛
二胡
豎笛
短笛
納格拉
小提琴
卡龍
四胡
獨弦琴
吉他

柳琴
高胡
板胡
京胡
京二胡
椰胡
墜胡
墜琴
葫蘆胡
革胡
管子
口笛

板鼓
奚琴
拍板
冬不拉
雅托克
馬骨胡
竹鼓
棒棒
火不思
琤尼
天琴
口琴
鐵簧
小鑼
鳳首箜篌
牙箏
鑼鼓
東布爾
三胡
揚琴
嗩吶
杖鼓
大鑼
手風琴
庫布孜
銅鏡
八角鼓
侗笛
牛腿琴




石磬
口弦

長鼓
中胡

小鈸
龍頭三弦
卡龍琴
咚咚喹
篳篥
大筒
長號
打溜子
尺八
馬頭琴
芒筒
蒙古四弦琴
叮咚
鼻簫
口弦琴
木魚
薩它爾
梆子

牛腱琴
土胡
口細
橫笛
寧寧
排簫
竹筒
竹琴
都塔爾
庫木日依
蘆管
曲項琵琶
鉤鑼
雙飛燕
溜子鑼
曼多林
姊妹簫
筆管
銅角
狍哨
單面鼓
竹口弦
銅鈸
方響
雲鑼
口簧
短簫


哈亞

玄琴
納格納鼓
低胡
苗族三弦
竹筒鼓
架鼓
悶笛
大金
鼻笛
小金
依姆欽
角胡
擂琴
銅鈴


篳魯
小二胡
阿烏
扁鼓
土塤
嚓拉器
革鼓
托布秀爾

木庫蓮

盤鈴
羌笛
手鼓

唎咧
嗶噠
陶塤
牛頭塤
葉笛
秦琴
喃嘟喝
宰靠

葦笛
羊角編鐘

單鼓
大廣弦

艾介克
甲鈴
柄鼓
葫蘆琴
達夫
四弦胡
都它爾
杵臼
拉阮
軋箏
築竹

達甫
梅巴
哩嚕
鋩鑼
切波
新笛
匏笙
四弦奚琴
吐良
鹿哨
蒙古琵琶
克亞克
南堂鼓

搏拊
五弦

恆格勒格
鼓板
羯鼓
渾圖日
尚庫布孜
橫簫
獨他爾
抱懷
批把胡熱
岡林
葉琴
銅鑼
多吉尺布
大瑪如
羊皮豉
亞加
虎鈕錞於
科詩耐依
響蔑
牛角號
四弦
響篾
迷迷
蘇那
鐵鼓
直笛
苗族二胡
修德日格胡熱
節特根
匹昌庫
化昌子
光囡
托立
黃嘎日特
光宰
光貫
光賓
光克拉
手鈴
鈸鑔
木鼓魚磬
光妥
羊角號
賓剎
統嘎
鋩聳
線木
臘港
嘎臘薩
麻短
墨克納
麻賓
麻闊
木魚兒
滿大林
郭墮
潘琅
銅羅
篳朗木叨
篳咪
篳羅木
庫波孜

熱布甫
塞依託爾
班羅
布蘭孜庫姆
篳嚕
匹麗麗亞
篳桂罕
巴利曼
篳提尤
蘇爾耐
喀什熱瓦甫
烏孜別克熱瓦甫
篳鈴埋
篳伙
薩帕依
恰克恰克
括朔克
篳粉
懷三
皮克利
篳南害
巴拉來卡
抱跛埋
魚磬
傣定
笓笓
四頁瓦
定旦
庫涅
拉比斯
二弦琴
手琴
曼佗林
定郭叨
破鼓
朋奴化
文土文
定郭埋
定郭拎
獨木鼓
哨葉
猴鼓

口弓
阮琵琶
裝嫪
口拜
克勒庫布孜
灼吧
牛角郎
雞婁鼓
六孔竹笛
四孔佤笛
瓦弱直笛
破口直簫
稻稈笛
單簧吹管
笛喔
色不孜克
白族小鼓
卡爾得乃
阿德爾那
斯爾那依
缺口簫
同肯
臀板
腳鈴
麥稈嗩吶
土笛
咪咪兒
木笛
鼻哨
膜笛
神鈴
哈爾馬力
扎比
俄比

來都嘎
篳斜
冊節
烏翁
阿塔
大皮鼓
展積
什鴉
蘇古都
期哩
板鈴
哇嗚
增疆
確索
彈撥爾
謝勒鐵爾
薩孜
坎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