鉦

民族樂器——鉦,亦名“丁寧”。中國古代打擊樂器。銅製,其形狀與小型的鐘相似,可執柄敲擊,幾個大小不同的鉦組合在一起,成為“編鉦”。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銅鉦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銅鉦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鉦,擊奏體鳴樂器。鉦是古代行軍的樂器,也稱“丁寧”,形似鍾,有長柄,使用時口朝上,以槌敲擊,盛行於春秋時期南方諸國。從文物考古可以看到,鉦在漢、魏、晉時期的行軍儀仗中仍很流行。 中國古代打擊樂器。銅製。鉦的形體似鐃,較鐃狹長,而比鐃高大和厚重,考古界俗稱為大鐃。鉦為軍中發布信號、約束步伐之用。《詩經·小雅·采豈》曰:“鉦以靜之,鼓以動之。”故與鐃的功用相同。後來亦出現編鉦,可以演奏音樂或發出比較明確的信號,當與近代軍號的意義近似,但也可用於祭祀和宴樂。

①古代的一種樂器,用銅做的,形似鍾而狹長,有長柄可執,口向上以物擊之而鳴,在行軍時敲打。

(2) 又如:鉦鼓(古時行軍擊鉦使士兵肅靜,擊鼓使士兵前進。後用鉦鼓為軍事的代稱);鉦歌(即鐃歌,軍樂);鉦人(掌管鳴鉦擊鼓之事的官吏);鉦鞞搭酃?

(3) 鐘身正面的上部。於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周禮·考工記》。孫詒讓正義:“ 程瑤田云:‘鼓上,為鐘體之上段正面也,謂之鉦。’”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

形制特徵

古代的鉦有兩種形制,其一指殷周時代的“鐃”(與現在所稱的鐃鈸不同),《說文》:“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其實當時的鉦與鐃在形制上有所不同。鉦用於軍事,見後漢李尤《鉦銘》:“申嚴號令,誓飭師旅;以肅紀律,萬眾是聽”;其二系指古代傳自南方民族的鑼形樂器,唐杜佑《通典》云:“鉦……有如大銅疊,懸而擊之,以節鼓,呼曰鉦。”宋陳□《樂書》也記載鉦是來自南方的樂器。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國均有編鉦。鉦也用於儀仗樂隊。《明會典·大駕鹵簿》:“金鉦四面,銅質、竹匡,用紅梗系鉦於匡。鉦徑九寸五分。”這種用於鼓吹樂的鉦,懸掛在雙龍架上,形如銅鑼,以木槌敲擊發音。

歷史記載

樂器指揮作戰

樂器鉦樂器鉦

中國古代曾使用“擊鼓進軍”、“鳴金收兵”來指揮戰鬥。“鳴金”中的“金”就是指軍隊中作戰作信號用的樂器鉦。鉦,古代樂器,形似鍾而狹長,上有柄,用銅製成。成語“鳴金收兵”本意為停止進攻,結束戰鬥;現多比喻完成任務,結束工作。
“鼓”是種打擊樂器。鼓聲是群音之長,古人用鼓聲來節制其他樂器;掌鼓的人,古代稱為“鼓人”。古代軍隊打仗,以擊鼓來督促、指揮士兵進軍。《左傳·莊公十年》中“曹劌論戰”有“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由此成語“一鼓作氣”常形容做事鼓起幹勁,一往無前;“再衰三竭”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已經快完了。旗與鼓是古代軍隊中指揮作戰的工具。成語“旗鼓相當”原指兩軍對壘,後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大張旗鼓”本意是大量陳列出旗幟與戰鼓,後比喻聲勢浩大。“偃旗息鼓”本意是放倒軍旗,停息軍鼓,引申為雙方休軍罷戰,後比喻做事有始無終,無聲無息地停止行動。“重整旗鼓”比喻事情失敗後,重新組織力量。

考古學家秦兵馬俑軍陣的指揮車上果然發現了指揮工具。可惜,革制的鼓早已腐爛,但這個青銅鐸留了下來。兩千多年前的秦軍戰士,就是聽著它的聲音從戰場撤回。鳴金是收兵,而擊鼓,則是前進。各級軍官根據旌旗的指示改變擊鼓的節奏,士兵們根據節奏行動,這樣,在指揮官的意志下,成千上萬的士兵作為一個整體進退攻守,互相配合。
戰國時期齊國的孫武來到吳國,吳王下令將宮中美女180名召到宮後的練兵場,交給孫武去演練。孫武把180名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讓他們帶領宮女進行操練,同時指派自己的駕車人和陪乘擔任軍吏,負責執行軍法。孫武站在指揮台上,認真宣講操練要領。安排就緒,孫武便擊鼓發令,然而儘管孫武三令五申,宮女們口中應答,內心卻感到新奇、好玩,她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孫武便召集軍吏,根據兵法,斬兩位隊長。吳王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派人傳命說:寡人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人侍候,寡人吃飯也沒有味道。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迴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孫武傳人請闔閭檢閱,闔閭因為失去愛姬,心中不快,便託辭不來,孫武便親見闔閭。他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聽了孫武的一番解釋,吳王闔閭怒氣消散,便拜孫武為將軍。

目前發現的商王朝的青銅樂器僅有一種,那就是鐃(音撓)。鐃的個體不大,形狀與後世的青銅鐘相近,有類似兩片瓦粘合在一起的腔體,其上大下小,敲擊後可以發音。腔體下連線有一個圓管形柄。在當時,人們一手持柄,一手敲擊腔體,便可得到清脆的樂聲。鐘上面設鈕供懸掛起來敲擊,與鐃的使用方式正好相反。據文獻記載,鐃的最主要的功能其實不是宮廷宴樂,而是用於戰爭——指揮軍隊退卻。《說文解字·金部》稱:“鐃,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周禮·地官·鼓人》載:“以金鐃止鼓”。東漢鄭玄註:“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擊止鼓。”商代軍隊作戰時,通過擊鼓來指示士兵衝鋒;需退兵時,則通過敲擊鐃來指示停止擊鼓。

簫、篪摧毀敵人的鬥志

項羽是來自楚地的一名將軍,性格剛烈、高傲,英勇善戰。劉邦在秦朝被消滅前是一名低級官僚,性格有些狡詐,但是很會用人。在反對秦王朝的戰爭中,兩人曾結為兄弟,互相聲援。秦朝一滅亡,兩人就反目了。

最初項羽占絕對優勢。他自封為“西楚霸王”,相當於皇帝,封劉邦為“漢王”,只相當於諸侯王。劉邦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表面上承認項羽的統治地位,暗地裡招攬人才,發展軍隊。漸漸地,劉邦與項羽勢均力敵了。
劉邦和項羽的生死決戰發生在一個叫垓下的地方(在今安徽境內)。在經過激烈的交戰後,劉邦的軍隊包圍了項羽和他的軍隊。項羽雖已處於劣勢,但也還有十萬軍隊,劉邦並不能一下把項羽消滅。

一天夜裡,被包圍的項羽和他的士兵聽見四周響起熟悉的歌聲。仔細一聽,原來是自己家鄉楚地的民歌。歌聲是從劉邦的軍營里傳來的。項羽和他的士兵非常吃驚,以為劉邦早已攻下他們的家鄉,抓來了許多家鄉的親人當俘虜,而這熟悉的歌聲也引起了士兵們的思鄉之情。

關於張良吹簫散楚兵的傳說很多。其中一種是,當時漢軍將項羽圍困於彭城九里山下。張良當夜登上雞鳴山,命士兵做了一隻特大的風箏,懸掛上籮筐,筐中坐一士兵,手持梅花笛,吹奏楚歌,其調哀怨悲涼,楚兵聽了軍心渙散,不戰自潰。明代沈采將這段傳說寫進了《千金記》里,被圍困的楚兵唱道:“聽楚歌叫人悲傷,思親淚汪汪,品梅花鐵笛斷人腸……我和伊把鐵衣卸卻早還鄉,早離了戰場。”蔡東藩在《前漢演義》中描寫則得更加生動。
一時項羽軍中軍心大亂,士兵們紛紛趁夜色逃亡,十萬人逃得只剩下幾百人。原來,這是劉邦使用的計謀。他組織自己軍隊的士兵唱那些感傷的楚地民歌,正是為了擾亂項羽軍隊的穩定。垓下之戰最終是劉邦取勝,項羽被迫自殺。
徐州城西北5公里處有逶迤起伏的九里山,至今流傳著“九里山前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的民謠。但韓信設十面埋伏、圍困項羽的地點是在垓下,即今安徽省靈璧縣境內。據《靈璧志略》載,“城東南約1里許有品簫台”,現舊址尚存,傳為劉邦圍攻項羽、張良吹簫催散楚兵之處。
1997年建有東山寺,院內子房殿仍供奉張良,每年5月18日還有留侯廟會,人們燒香之餘,還舉行放風箏活動,以紀念張良讓士兵坐著風箏吹簫散楚兵的奇計。
北魏時,有一個婢女叫朝雲,擅長演奏篪,能吹奏團扇歌、隴上聲。篪是一種古管樂器。用竹製成,單管橫吹。《詩經》、《禮記》中多有提及。一般用於雅樂。
元琛擔任秦州刺史時,四處羌民紛紛起事造反,元琛多次討伐,羌民都不投降。朝雲每晚都要吹篪,這晚,她的篪聲又起,元琛急中生智,就命她裝扮成一個窮苦的老太婆,到山下去吹著篪乞討。羌民聽了,都流淚了,互相議論說:“為什麼要背井離鄉,在山溝里淪落為叛賊呢?”就一個接一個地來歸附投降。

琴、鼓迷惑敵人

諸葛亮出兵伐魏,坐鎮西城,派人去守衛重要的前哨陣地街亭。此人要去陣地之前,諸葛亮就對他百般囑咐,如何安營紮寨,甚至如何與副將王平相助合作,都安排得很仔細妥當。被派去的這個人雖然聽了諸葛亮的話,但擁兵在手就變得自大,把諸葛亮的話忘得一乾二淨,也不聽王平的,導至街亭失守。

此時,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殺奔西城而來。然而諸葛亮的強將和士兵大多都已經調往別處,身邊只有老弱殘兵大約二千多人,不要說與其抗衡了,就連要逃跑可能都來不及了。在這千鈞一髮緊張時刻,諸葛亮突生一智,他拿起了一張琴帶了兩個書僮,坐在城樓上,心無旁騖的彈起琴來。這個文武雙全的司馬懿當然知道諸葛亮用兵很謹慎,應當不會冒險的,所以先派出探子到西城打聽軍情,探子回來說只見諸葛亮在城上彈琴。司馬懿聽了,大為驚訝,不知諸葛亮在玩什麼把戲,決定親自到城下一看究竟。

但只見諸葛亮坐於城樓,從容不迫的彈著琴。司馬懿雖為名將,也懂得音樂。他心想,我仔細聆聽,如果琴聲穩定,節拍等也都很準確,說明諸葛亮心是踏實的,那很可能就埋有伏兵,我等必須立刻撤退;如果琴聲節奏等等不穩,說明諸葛亮心虛,那可能就是一座空城而已,我等即將殺了進去,活捉孔明,滅了蜀國。於是司馬懿便很認真的聽其琴聲。
但見諸葛亮儀態自然,很專心的彈著他的琴,指法也很嫻熟,節奏也很平穩,音調優雅,餘音裊裊,飄揚城下。司馬懿聽到這裡,便立即下令撤退了!

宋代畢再遇和金兵守壘對抗,因為金兵強大,宋營兵少,他便使了一個“金蟬脫殼”的妙計,在一個夜裡把隊伍全部撤走,只留下旗幟在陣地上,並弄來許多羊,把羊倒吊起來,前邊兩條腿放在鼓上,羊被吊得難受,放在鼓上的兩條腿不停亂動,於是把鼓敲得“咚咚”地響。金兵日夜聽到鼓聲,沒疑心,也不敢發起進攻。等了幾天,金人才發覺中計。但此時,畢再遇的隊伍已經走得無影無蹤了。這就是著名的“懸羊擊鼓”掩護撤兵的故事。

古代樂器

古人認為音樂是聖潔的,可以潔淨人的思想,創作音樂就是要和諧地使用“八音”,所謂“八音”是指八種樂器:金、石、土、木、竹、絲、匏、革。金、石、土、木、竹、絲、匏、革就是由青銅、石頭、陶器、木頭、竹子、蠶絲、葫蘆和皮革製成的樂器,中國古人按照樂器製作的材質而區分不同的樂器,正是這些樂器,在歷史的深處,共同演繹了中國人心靈的樂章……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熱瓦普
熱瓦甫
蘆笙
月琴
琵琶
瑤族

堂鼓
象腳鼓
鋼琴

排鼓
骨笛
木鼓
木葉
碰鈴
腰鼓
葫蘆笙
銅鼓
蜂鼓
勒尤
洞簫
伽倻琴
腰鈴
豎箜篌
艾捷克
大鼓
葫蘆絲
胡西它爾
彈布爾
三弦
光攏
阮鹹
弓琴

木琴
巴烏
海螺
考姆茲
鷹笛
竹笛
二胡
豎笛
短笛
納格拉
小提琴
卡龍
四胡
獨弦琴
吉他

柳琴
高胡
板胡
京胡
京二胡
椰胡
墜胡
墜琴
葫蘆胡
革胡
管子
口笛

板鼓
奚琴
拍板
冬不拉
雅托克
馬骨胡
竹鼓
棒棒
火不思
琤尼
天琴
口琴
鐵簧
小鑼
鳳首箜篌
牙箏
鑼鼓
東布爾
三胡
揚琴
嗩吶
杖鼓
大鑼
手風琴
庫布孜
銅鏡
八角鼓
侗笛
牛腿琴




石磬
口弦

長鼓
中胡

小鈸
龍頭三弦
卡龍琴
咚咚喹
篳篥
大筒
長號
打溜子
尺八
馬頭琴
芒筒
蒙古四弦琴
叮咚
鼻簫
口弦琴
木魚
薩它爾
梆子

牛腱琴
土胡
口細
橫笛
寧寧
排簫
竹筒
竹琴
都塔爾
庫木日依
蘆管
曲項琵琶
鉤鑼
雙飛燕
溜子鑼
曼多林
姊妹簫
筆管
銅角
狍哨
單面鼓
竹口弦
銅鈸
方響
雲鑼
口簧
短簫


哈亞

玄琴
納格納鼓
低胡
苗族三弦
竹筒鼓
架鼓
悶笛
大金
鼻笛
小金
依姆欽
角胡
擂琴
銅鈴


篳魯
小二胡
阿烏
扁鼓
土塤
嚓拉器
革鼓
托布秀爾

木庫蓮

盤鈴
羌笛
手鼓

唎咧
嗶噠
陶塤
牛頭塤
葉笛
秦琴
喃嘟喝
宰靠

葦笛
羊角編鐘

單鼓
大廣弦

艾介克
甲鈴
柄鼓
葫蘆琴
達夫
四弦胡
都它爾
杵臼
拉阮
軋箏
築竹

達甫
梅巴
哩嚕
鋩鑼
切波
新笛
匏笙
四弦奚琴
吐良
鹿哨
蒙古琵琶
克亞克
南堂鼓

搏拊
五弦

恆格勒格
鼓板
羯鼓
渾圖日
尚庫布孜
橫簫
獨他爾
抱懷
批把胡熱
岡林
葉琴
銅鑼
多吉尺布
大瑪如
羊皮豉
亞加
虎鈕錞於
科詩耐依
響蔑
牛角號
四弦
響篾
迷迷
蘇那
鐵鼓
直笛
苗族二胡
修德日格胡熱
節特根
匹昌庫
化昌子
光囡
托立
黃嘎日特
光宰
光貫
光賓
光克拉
手鈴
鈸鑔
木鼓魚磬
光妥
羊角號
賓剎
統嘎
鋩聳
線木
臘港
嘎臘薩
麻短
墨克納
麻賓
麻闊
木魚兒
滿大林
郭墮
潘琅
銅羅
篳朗木叨
篳咪
篳羅木
庫波孜

熱布甫
塞依託爾
班羅
布蘭孜庫姆
篳嚕
匹麗麗亞
篳桂罕
巴利曼
篳提尤
蘇爾耐
喀什熱瓦甫
烏孜別克熱瓦甫
篳鈴埋
篳伙
薩帕依
恰克恰克
括朔克
篳粉
懷三
皮克利
篳南害
巴拉來卡
抱跛埋
魚磬
傣定
笓笓
四頁瓦
定旦
庫涅
拉比斯
二弦琴
手琴
曼佗林
定郭叨
破鼓
朋奴化
文土文
定郭埋
定郭拎
獨木鼓
哨葉
猴鼓

口弓
阮琵琶
裝嫪
口拜
克勒庫布孜
灼吧
牛角郎
雞婁鼓
六孔竹笛
四孔佤笛
瓦弱直笛
破口直簫
稻稈笛
單簧吹管
笛喔
色不孜克
白族小鼓
卡爾得乃
阿德爾那
斯爾那依
缺口簫
同肯
臀板
腳鈴
麥稈嗩吶
土笛
咪咪兒
木笛
鼻哨
膜笛
神鈴
哈爾馬力
扎比
俄比

來都嘎
篳斜
冊節
烏翁
阿塔
大皮鼓
展積
什鴉
蘇古都
期哩
板鈴
哇嗚
增疆
確索
彈撥爾
謝勒鐵爾
薩孜
坎吉

拼音是zheng的漢字

“八音”民族樂器列表

中國民間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一系列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樂器,亦有依照樂器材質而形成的分類,古稱“八音”,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編鐘 | 特鍾) | 方響 | | 雲鑼 | 銅鼓 | | | | |
編磬 | 特磬
彈撥古琴 | | | 箜篌 | 琵琶 | 三弦 | | 柳琴 | 月琴 | 秦琴 | 獨弦琴
拉弦二胡 | 高胡 | 中胡 | 低胡 | 板胡 | 京胡 | 京二胡 | 馬頭琴 | 馬骨胡 | 牛腿琴 | 大廣弦 | 椰胡 | 墜胡 | 墜琴 | 大筒 | 大筒弦 | 葫蘆琴 | 葫蘆胡 | 土胡 | 角胡 | 三胡 | 四胡 | 擂琴 | 革胡 | 低音革胡 | 拉阮 | 奚琴 | 軋箏 | 胡琴
彈擊揚琴 |
笛子 | | 排簫 | | | 尺八 | 篳篥 | 管子 | 嗩吶 | 巴烏 | 芒筒 | 唎咧 | 口笛 | 新笛 | 侗笛
| | 蘆笙 | 葫蘆絲 | 葫蘆笙
|
| 大鼓| 板鼓 | 排鼓 | 南堂鼓 | 八角鼓 | 羯鼓 | |
木魚 | | | 鼓板 | 拍板 | 梆子
其他骨笛 | 口弦 | 木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