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

杜佑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學家。 杜佑出身於京兆杜氏,歷任濟南參軍、剡縣縣丞、潤州司法參軍、主客員外郎、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江淮水陸轉運使、戶部侍郎、饒州刺史、嶺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等職。 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升任司空、同平章事。後又進拜司徒、度支鹽鐵使,封岐國公。元和七年(812年),杜佑以太保之職致仕,不久病逝,追贈太傅,諡號安簡。 杜佑曾用三十六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創立史書編纂的新體裁,開創中國史學史的先河。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杜佑早年以門蔭入仕,補任濟南參軍、剡縣縣丞,後投奔潤州刺史韋元甫。韋元甫因其父對自己有恩,遂以故人之子對待杜佑。一次,韋元甫辦公時遇到難以決斷的案件,恰見杜佑在側,便隨口徵詢杜佑的意見。杜佑應答如流,所言都切中要害。韋元甫大喜,當即表奏他為司法參軍。後來,杜佑隨韋元甫到浙西、淮南任職,深受信任,累遷至檢校主客員外郎。

累職升遷

大曆六年(765年),韋元甫病逝。杜佑由淮南入朝,擔任工部郎中,充任江西青苗使,後歷任撫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經略使。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繼位,楊炎拜相。杜佑也被徵召回朝,歷任工部郎中、金部郎中、江淮水陸轉運使、度支郎中兼和糴等使、戶部侍郎、判度支,並負責河北戰事的糧草轉運事務。

建中三年(782年),杜佑得罪權相盧杞,被趕出朝廷,外放蘇州刺史。他因老母在堂,不願赴任,改任饒州刺史。興元元年(784年),唐德宗因涇原兵變逃往興元。杜佑被任命為嶺南節度使,兼任御史大夫。

節度淮南

貞元三年(787年),杜佑回朝,擔任尚書左丞,後出任陝州觀察使。貞元五年(789年),杜佑升任檢校禮部尚書、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並充任淮南節度使。他在揚州設定營壘三十餘所,整飭兵馬,後因母喪丁憂。唐德宗卻將他奪情起復,改授為刑部尚書、檢校右僕射。

貞元十六年(800年),徐州節度使張建封病逝,士卒擁立其子張愔為主。唐德宗遂任命杜佑為淮南節制檢校左僕射、同平章事,兼徐泗節度使,讓他討伐張愔。杜佑調集大批戰船,命部將孟準為前鋒,但因孟準兵敗,不敢進兵。朝廷無奈,只得將徐州劃給張愔,又將濠州、泗州劃歸淮南,並命杜佑兼任濠泗等州觀察使。

擔任宰相

《杜佑評傳》 《杜佑評傳》

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拜相,擔任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充任太清宮使。

永貞元年(805年),唐德宗病逝,唐順宗繼位。杜佑進位檢校司徒,併兼任度支鹽鐵使。當時,王叔文任度支鹽鐵副使,銳意進行革新,希望得到杜佑的幫助,但杜佑沒有答應。不久,王叔文失敗,杜佑又舉薦李巽為副使。

元和元年(806年),唐順宗病逝,唐憲宗繼位。杜佑再次攝冢宰,並把度支鹽鐵事務全部讓給李巽。當時,度支使事務繁雜,沒有條理。杜佑把營繕事務劃歸將作監、木炭事務劃歸司農寺、湅染事務劃歸少府,減輕度支使的工作。不久,杜佑進拜司徒,封岐國公。

後來,河西党項部落暗中勾結吐蕃,入侵唐朝。邊將貪功,請求出兵討伐。杜佑反對用兵,上疏歷述前代開邊黷武、兵連禍結的教訓,並指出党項寇邊是因邊將貪暴所造成,建議慎選良將,加固邊防。

晚年榮寵

元和二年(807年),杜佑請求致仕。唐憲宗不準,允許他每隔三五日到中書省一次,仍舊參與朝政。杜佑每次入宮奏事,唐憲宗都加以優待,尊稱司徒,而不直呼其名。

元和七年(812年),杜佑患病,四次上表皇帝,請求致仕。唐憲宗無奈,只得讓他以光祿大夫、太保之職致仕,但仍讓他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同年十一月,杜佑病逝,終年七十八歲,追贈太傅,諡號安簡。

軼事典故

杜佑雖位及將相,仍常手不釋卷。他白天處理公務,接待賓客,晚上則在燈下讀書,孜孜不倦。賓客僚佐與他談論時,都佩服他的辯才和淵博。他們的見解如有錯誤,杜佑也能幫助糾正。

主要成就

《通典》 《通典》

杜佑博覽古今典籍及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耗時三十六年,撰成《通典》二百卷,並以說、議、評、論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以示勸誡。

《通典》成書於唐貞元十七年(801年),記述了遠古黃帝時期至唐朝天寶末年的制度沿革,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法、州郡、邊防九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典志體史書。

人物評價

劉昫:①佑性敦厚強力,尤精吏職,雖外示寬和,而持身有術。為政弘易,不尚皦察,掌計治民,物便而濟,馭戎應變,即非所長。性嗜學,該涉古今,以富國安人之術為己任。②佑承蔭入仕,讞獄受知,博古該今,輸忠效用;位居極品,榮逮子孫,操修之報,不亦宜哉!及其賓僚紊法,嬖妾受封,事重因循,難乎語於正矣!

宋祁:①為人平易遜順,與物不違忤,人皆愛重之,方漢胡廣,然練達文采不及也。朱坡樊川,頗治亭觀林苾,鑿山股泉,與賓客置酒為樂。子弟皆奉朝請,貴盛為一時冠。天性精於吏職,為治不皦察,數斡計賦,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議者稱佑治行無缺。惟晚年以妾為夫人,有所蔽雲。②耽、佑、楚皆惇儒,大衣高冠,雍容廟堂,道古今,處成務,可也;以大節責之,蓋〈石昬〉中而玉表歟!悰、綯世當國,亦無足譏。

個人作品

杜佑著有《通典》二百卷、《理道要訣》十卷、《管氏指略》二卷、《賓佐記》一卷。

家庭成員

父親

杜希望,歷任鴻臚卿、恆州刺史、西河太守,追贈尚書右僕射。

妻子

梁氏,常熟縣令梁幼睦之女。

李氏,衡陽縣尉李殷之女,原是嬖妾,後升為正室,封密國夫人。

子孫

兒子

•杜師損,官至司農少卿,襲爵岐國公。

•杜式方,官至桂管觀察使。

•杜從郁,官至駕部員外郎。

•杜憲祥,曾任河南府參軍。

•杜紹孜,曾任國子監主簿。

孫子

•杜惲,杜式方之子,官至富平縣尉。

•杜憓,杜式方之子,官至興平縣尉。

•杜悰,杜式方之子,官至太傅、尚書左僕射,封邠國公,尚岐陽公主。

•杜恂,杜式方之子。

•杜慆,杜式方之子,官至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兵部尚書。

•杜牧,杜從郁之子,官至中書舍人。

•杜顗,杜從郁之子,官至鹹陽縣尉。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六·唐紀四十二》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七·唐紀四十三》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五·唐紀五十一》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六·唐紀五十二》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七·唐紀五十三》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

影視形象

《金縷衣》中的杜佑 《金縷衣》中的杜佑

1993年台視《金縷衣》,張克瑤飾演杜佑。

隋唐名人

介紹一下隋唐時期一些帝王,名臣,乃至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就的人,其中包括一些僧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