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卜

達卜

達卜,因敲擊時發出“達”、“卜”兩種音響而得名。也稱手鼓。是維吾爾族和烏孜別克族的拍擊膜鳴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尤以天山腹地最為盛行。達卜是在扁圓形的木製鼓框上,單面蒙以羊皮、小馬皮或驢皮,鼓框內側綴有許多小鐵環而成。達卜是樂隊的靈魂,節日的大腕,特別是每逢伊斯蘭教的肉孜節、古爾邦節或婚禮喜慶的日子裡,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達卜鼓一敲響,人們隨鼓樂起舞,整個場面呈現狂歡的高潮。達卜音色清脆響亮,聲音力度變化幅度較大,演奏技巧靈活多變,可以起到烘托各種不同樂曲情節氣氛的作用。

簡介

達卜源於阿拉伯,經“絲綢之路”東傳我國。南北朝時我國已有了達卜,敦煌千佛洞的北魏(386年—534年)壁畫中,就繪有鼓形扁圓、單面蒙皮、背面有許多小鐵環的單面鼓。隋唐時期,達卜隨西域歌舞傳入內地。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胡鏇女》詩中寫道:“胡鏇女,胡鏇女,心應弦,手應鼓。弦 鼓一聲雙袖舉,雪飄轉蓬舞。”生動地描繪了達卜與歌舞的密切關係。《西域聞見錄》(雲岫抄藏)卷七寫道:“回樂以鼓為主”,“聲音抑揚高下,隨鼓而起落,而歌舞節奏之盤鏇,亦以鼓為節。”可見達卜在民間樂隊或歌舞中還起著指揮作用。清代,達卜列入宮廷的回部樂中,清允祿等編《皇朝禮器圖式》(卷九)中有較詳細的記載:“欽定宴饗設回部樂。達卜,木匡,上冒以革,形如手鼓而無柄。徑一尺三寸六分五厘,厚二寸二分七厘五毫……以二手擊之。”《清史稿》(卷一百一十)載:“達卜,木框冒革,形如手鼓而無柄,有大小二制,一面徑一尺三寸六分五厘二毫,一面徑一尺二寸二分四厘,皆髹黃漆,面繪彩獅,以手擊之。”長期以來,達卜廣泛流傳於民間,成為深受人民喜愛的樂器之一。

鼓框用桑木製作,呈扁圓形,單面蒙以羊皮、小馬皮或驢皮,鼓框內側綴有三十餘枚小鐵環。自本世紀50年代以後,達卜還多用蟒皮蒙面,使發音清脆響亮。在維吾爾族民間,達卜規格不一,一般分為大中小三種。大者鼓面直徑44厘米~52厘米、鼓框高5厘米~5.5厘米;中者鼓面直徑32厘米~40厘米、鼓框高4厘米~4.5厘米;小者鼓面直徑20厘米~ 28厘米、鼓框高3厘米~3.5厘米。維吾爾族民間樂隊合奏或手鼓舞伴奏常用 中型或大型鼓,並可做表演性獨奏;木卡姆伴奏樂隊則常使用小型鼓。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達卜多面,其中有大小兩面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

名字由來

達卜達卜

在南疆葉爾羌河畔流傳著達卜的傳說:很早以前,天山南北叢林密集,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人們和睦相處,安居樂業。有一年,突然出現一條大蟒,兇惡異常,它吞食了附近的鳥獸牲畜。百姓提心弔膽,日不出門,夜不點燈。這事被一位青年獵手達卜知道了,決心為民除害。他帶著乾糧、弓箭和腰刀,潛伏在森林裡,三天三

夜過去了,達卜沒合眼,卻也沒見巨蟒的蹤跡。第四天,他已十分疲倦,為了不打瞌睡,他砍下一截松枝彎成圓圈,蒙上羊皮,做成一個單麵皮鼓,一邊用手擊鼓一邊高聲唱道:“哪個牧人不愛草原?哪個獵人不戀青山? 只因蟒蛇侵襲崑崙,牧民日夜擔憂禍患。我猛擊羊皮鼓引蟒出洞,誓將那兇殘的惡魔剷除。彎強弓舉利刃為民除害,剝蟒皮做手鼓讓千家敲擊。……”達卜的歌還沒唱完,仰頭猛見一條巨蟒從樹上向他撲來。達卜縱身躍起,揮刀砍去,不料砍在樹上,他又轉身張弓搭箭,射中大蟒眼睛。蟒帶傷掙扎,用尾巴猛抽達卜,獵手被抽倒在地,撞在羊皮鼓上,只聽“咚”的一聲,巨蟒受驚敗退,達卜急中生智,揮拳猛擊羊皮鼓,趁勢飛身舉刀向巨蟒劈去,巨蟒被攔腰截為兩段而死。惡蟒已除,人們又恢復了以前的寧靜生活,維吾爾族人民為了表彰達卜為民除害的功績,剝蟒皮做鼓,取名為“達卜”。

形制結構

達卜達卜

達卜鼓框木製,內綴有小鐵環,單面蒙皮,各民族的達卜形制略有不同。達卜是在扁圓形的木製鼓框上,單面蒙以羊皮、小馬皮或驢皮,鼓框內側綴有許多小鐵環而成。現達卜還多蒙以蟒皮,使發音清脆響亮。 在維吾爾族,達卜有大、中、小型三種,面徑36~52厘米。一般樂隊和手鼓舞伴奏常用中型鼓,鼓面直徑約44厘米,鼓框

高5厘米左右;木卡姆伴奏樂隊則用大型鼓和小型鼓。

演奏時,雙手“虎口”扶住鼓框,除拇指外,其餘各指均可用於擊鼓。手指敲擊鼓面的不同部位,能發出音響有別的“咚”、“噠”之聲,音色千變萬化,表現力極為豐富。搖動鼓身,使小鐵環撞擊鼓框,亦能發出“沙沙”的音響。 烏茲別克族的達卜,在外形、製作和奏法上,都與維吾爾族的達卜相似。錫伯族的達卜,鼓的背面設有一個手柄,拴繫於鼓框內側,鼓背用羊皮遮蓋,中心留有通孔。演奏時,左手持握手柄,用右手拍擊鼓面。在維吾爾族、烏茲別克族和錫伯族,達卜通常由男子演奏。

塔吉克族的達卜,鼓框寬大,形制別具一格。民間多使用白楊木製的舊篩子邊據作鼓框,蒙以狼皮、牛皮、小馬皮或驢皮。鼓框內側不綴小鐵環,有的只在鼓框中裝以3副小鐵鈸。演奏起來,音色低沉、渾厚,裝有鐵鈸的達卜,音響更為鏗鏘雄壯。尤為獨特的是,塔吉克族的達卜,幾乎全由女子演奏,這是多年來留下的傳統風俗。

分類特徵

達卜達卜

在維吾爾族民間通常用三種卜鼓:一種是為民間職業歌唱家所用,

專為維吾爾族民間歌舞木卡姆和多郎賽乃姆伴奏的小手鼓;一種是為一般農民和市民所使用,並常為舞台歌舞伴奏的中型手鼓;一種則專為民間巫師用以“驅鬼”治病的大手鼓。達卜是樂隊的靈魂,節日的大腕,特別是每逢伊斯蘭教的肉孜節、古爾邦節或婚禮喜慶的日子裡,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達卜鼓一敲響,人們隨鼓樂起舞,整個場面呈現狂歡的高潮。在歡樂的日子裡,它能把人們的激情和快樂通過聲音和敲擊傳遞給每個人,那份濃濃的情意瀰漫在空氣和人們心中,讓你一靠近就能體會並很快融入這種氛圍,因此,達卜也被人稱為“靈魂的演奏者”。 達甫既是用於唱歌跳舞的伴奏樂器,又可作為風格獨特裝飾品。

演奏方法

達卜達卜

演奏時,雙手虎口托持鼓框,重心在左手上,除拇指外,其餘各指均可用於擊鼓。由於手指敲擊鼓面的不同部位和力度有別,便可發出音響各異的“咚”、“噠”之聲,音色千變萬化,表現力極為豐富。搖動鼓身,使小鐵環撞擊鼓框,也能發出“沙沙”的音響。

達卜由於流傳地區的不同,而形成特色各異的演奏風格與流派。

傳統的演奏技巧主要有鼓心音、鼓邊音、掌音、指音、挫音和彈音等,奏出的音響高低頓挫,形成豐富的音樂語言。此外,也可將達卜置於兩腿之間,雙手滾奏鼓邊,發出如鈴的聲音。維吾爾族人民非常喜愛達卜,男女老少都會演奏。在維吾爾族各種形式的器樂合奏和歌舞伴奏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樂器,經常作為領奏樂器使用,並起著協調樂隊高、中、低音和統一節奏的指揮作用。除可合奏或伴奏外,還能進行獨奏。達卜音色清脆響亮,聲音力度變化幅度較大,演奏技巧靈活多變,可以起到烘托各種不同樂曲情節氣氛的作用。獨奏曲有《豐收》等。著名演奏家有阿布力孜·阿克希等。

烏孜別克族的達卜,在外形、製作和奏法上,都與維吾爾族的達卜相似。不論在維吾爾族,還是在烏孜別克族,達卜通常都是由男子演奏。

在天山南北的廣闊大地上,每逢肉孜節、古爾邦節、豐收、集會或婚禮喜慶之日,各族人民便敲響手鼓、奏起鼓吹樂,載歌載舞。隨處可以看到人們歡樂的笑容,到處可以聽到動人的達卜聲。

世界樂器

所謂的樂器又稱為器樂,是指演奏音樂用的器具,也是聲樂的相對語。樂器的源起可追溯到遠古之前,起初只是當作信號之用,當時並不是為了聆聽音樂而製造的,經過了幾千年的演進,人們開始講求樂器的材質、音色、技巧,才演變到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

樂器類別樂器名稱
吹奏樂器木葉| 紙片| 竹膜管(侗族) | 田螺笛(壯族) | 招軍(漢族) | 吐良(景頗族) |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 口笛(漢族) | 樹皮拉管(苗族) | 竹號(怒族) | (漢族) | 尺八 | 鼻簫(高山族) | (漢族) | 排笛(漢族) | 侗笛(侗族) | 竹筒哨(漢族) | 排簫(漢族) | (克木人) | (漢族) | (漢族) | (藏族) | 展尖(苗族) | 姊妹簫(苗族) | 冬冬奎(土家族) | 蓽達(黎族) | 口利咧(黎族) | 嗩吶(漢族) | (漢族) | 雙管(漢族) | 喉管(漢族) | 芒筒(苗族) | (漢族) | 蘆笙(苗| 瑤| 侗族) | 確索(哈尼族) | 巴烏(哈尼族) | 口哨(鄂倫春族)
彈撥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 竹製口弦(彝族) | 樂弓(高山族) | 琵琶(漢族) | (漢族) | 月琴(漢族) | 秦琴(漢族) | 柳琴(漢族) | 三弦(漢族) | 熱瓦甫(維吾爾族) | 冬不拉(哈薩克族) | 扎木聶(藏族) | (漢族) | 古琴(漢族) | 伽耶琴(朝鮮族) | 豎箜篌| 雁柱箜篌
拉奏樂器梆子(漢族) | (高山族) | 叮咚(黎族) | 梨花片(漢族) | 臘敢(傣族) | 編磬(漢族) | 木鼓(佤族) | 切克(基諾族) | (漢族) | 鑼(漢族) | 雲鑼(漢族) | 十面鑼(漢族) |(漢族) | 碰鐘 | (漢族) | 編鐘(漢族) | 連廂棍(漢族) | 喚頭(漢族) | 驚閨(漢族) | (漢族) | 木魚(漢族) | 吾攵(漢族) | 法鈴(藏族) | 腰鈴(滿族) | 花盆鼓(漢族) |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 象腳鼓(傣族) |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 漁鼓(漢族) | 塞吐(基諾族) | 京堂鼓(漢族) | 腰鼓(漢族) |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 太平鼓(滿族) | (藏族) | 撥浪鼓(漢族) | 揚琴(漢族) | 竹筒琴(瑤族) | 蹈到(克木人) | 薩巴依(維吾爾族)
打擊樂器樂鋸(俄羅斯族) | 拉線口弦(藏族) | 二胡(漢族) |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 三胡(漢族) | 四胡(漢族) | 板胡(漢族) | 墜琴(漢族) | 墜胡(漢族) |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 擂琴(漢族) | 二弦(漢族) | 大筒(漢族) | 馬頭琴(蒙古族) | 馬骨胡(壯族) | 艾捷克(維吾爾族) | 薩它爾(維吾爾族) | 牛腿琴(侗族) | 獨弦琴(佤族) | 雅箏(朝鮮族) | 軋箏(漢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