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低音號

小低音號

低音號(Tuba)低音號又稱土巴號,為銅管之低音樂器,是銅管樂器中體積最大、音域最低的樂器,有各種不同的尺寸和音域,並有數目不等的活塞。1835年F.W. Wieprecht (1802~1872)於德國柏林首創F調的BassTuba.音色雄偉莊嚴,頗有英雄氣概,是樂團中的基礎低音。

演奏技巧

小低音號小低音號

小低音號的本調是降B調。套用譜號是高音譜表記譜。實用音域為大字組D-小字一組降A。 小低音號的低音區,發音低沉、厚實。下家四線之後的音,要與準備才能奏出。而中音區的聲音豐滿、柔和。高音區,明亮、稍緊張。上加二線之後的音,雜音增多,不易演奏。 小低音號的演奏技巧與次中音號基本一致,但小低音號的發音管較次中音號粗,號嘴亦較大,因而舌奏不如中音號靈活。小低音號主要在吹奏樂隊中使用,起作用同次中音號差不多。在樂隊中,小低音號經常重複吹奏其他低音樂器聲部,以加強樂隊的低音。小低音號的號嘴較大,不宜於反覆吹奏高音區,否則會因嘴唇疲勞而出現跑音現象。小低音號的發音管較粗,音響不夠清晰,不宜演奏華彩性樂段。該樂器耗氣量相當大,在強奏時,差不多一個全音符就要換一口氣。管弦樂團,管樂團與銅管樂團的標準

低音號。扁鍵活塞式設計有較長的吹口管,能在與其他樂器配合時發出美麗圓潤的音色;立鍵活塞式設計吹奏反應較快,較容易吹奏,他的音色有力,聲音傳播性極佳。
小低音號小低音號

小低音號的演奏技巧與其它銅管樂器類似。吐音連音,長音是基本功。低音號亦可雙吐,三吐或彈吐,但是在演奏中較少使用。循環呼吸也是某些低音號演奏家所掌握的技巧之一。低音號的發音可以相當靈巧,演奏一些快速炫技的片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加拿大銅管五重奏改編的大黃蜂的飛行。雙音是一種低音號演奏家在吹奏樂器發音的同事,震動聲帶發出另一個音的演奏技巧,就像是“一邊吹號一邊唱歌”。該技巧主要在現代作品中使用。

小低音號是銅管樂器中體積大且音域最低的活塞式銅管樂器。這件樂器有好幾種樣子,在英,法活塞通常朝上,右手搭在管身上,以手指控制活塞按鍵,喇叭口在演奏者的右方向上。美式低音號則將活塞裝置於右方主管身上,演奏者的右手必須穿過樂器,喇叭口指向左方。管絃樂團中,教常使用降e調和降b調。蘇沙低音號( sousapone ) ,由美國的進行曲大王蘇沙(索薩,約翰弘1854 〜 1932 )改良而定名,常見行進間的樂隊纏繞身體背在身上,便於站立演奏或行進吹奏。外,華格納想要有響亮且兼具溫和的銅管低音音色,便發明稍長而橢圓形的低音號,稱為華格納低音號(華格納大號) 。 低音號是指銅管類的低音樂器,而銅管類的低音樂器的好幾種,若作曲家嚴格希望規定樂器型樣,若總譜上寫大號表示是小低音號型, tubabasso則指的是中低音號型,大號contrabasso表示是大低音號,至於演奏的樂團是否完全依照,則視該團而定。

其他種類

小低音號分為Euphonium粗管小低音號和Baritone細管小低音號,他們除了管徑的差別以外,還有內管設計方式不同,兩者的音色也有些差異。xk67Baritone的內管徑大約為12.7mm~14.3mm,號口直徑約為219.1mm~279.4m

小低音號小低音號
m;euphonium的內管徑則約12.7mm~16.6mm,號口直徑約為250.6mm~304.8mm。以設計上來講,而Baritone屬於圓柱形設計的,音色會偏向「亮、窄、細」,Euphonium則屬於圓錐形設計,音色則偏向「暗、寬、厚」。 Euphonium的構造和小低音號相同,但音域比Tuba高上八度,它的共鳴位置幾乎和Tuba相同,比較適合獨奏用。而Baritone的音色和長號比較接近,共鳴點也比較靠近管口,比較常用於管樂團中。上低音號的外形與吹嘴均較下中音號大,並有四個音鍵,它有更廣闊的低音域,音色和下中音號相仿,但如嚴格而論,它就是一種小低音號(Bass)與低音號形狀幾乎相同,不過比低音號要小型一些,音比小低音號高八度,音色和法國號有點樣,不過比法國號低四度音,偶爾和法國號小號一起吹主奏。上低音號和下中音號的本身均為降B調樂器,但如果使用低音表記譜,就視作C調樂器,若採用高音譜表,則須視為調的移調樂器。小低音號的歷史比中音號晚些,當時會發明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管弦樂團獨立成管樂團時,低音部只剩下低音號和長號,所以低音的和聲並不健全。所以當時的人就想再發明一種低音樂器,那時的人就想 "看能不能發明個樂器來代替大提琴",而且又有一些人想說"既然要發明低音樂器乾脆就延用低音號的形狀來發明"所以就發明出小低音號,而且小低音號在高音的音域聲音類似法國號,所以當法國號在管樂團代替弦樂部分的時後,小低音號也可以來代替法國號,因為小低音號兼俱兩個重要角色所以漸漸取代中音號,因此小低音號在管樂團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

歷史沿革

小低音號這種樂器的前身是蛇形管(Serpent)。蛇形管大約出現於16世紀末的西歐,是一種木製的小低音管樂器,其

小低音號小低音號
管身彎曲如蛇狀。一些早期的西方作曲家,如雷奧寧(Leoninus)和裴勞定(Perotinus)都曾在其作品中使用過蛇形管。歷史介於蛇形管和現代低音號之間的另一種低音管樂器叫做奧菲克萊德號(Ophicleide),也與小低音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奧菲克萊德號是由19世紀的愛爾蘭樂器製造家Joseph Halliday發明的。這種樂器的外形和結構都類似於今天的低音薩克管,但是體積要大一些。現代低音號是由德國樂隊指揮Wilhelm Wieprecht和樂器製造家Johann Gottfried於1835年發明並註冊專利的。小低音號在發明後不久就被英國的銅管樂隊採用。從那時候至今,小低音號的構造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蘇薩風是低音號的一種,常用於行進樂隊和室外演奏,一般認為是由美國人J. W. Pepper首創於1893年。雖然這種樂器的名稱叫做蘇薩風,但是其最早的設計歷年事實上並非源自美國作曲家蘇薩所謂的華格納大號,是一種體積較普通大號小,音域更高的銅管樂器。它是在德國作曲家華格納在他的指環系列歌劇中最先使用,因而得名。

構造和發音原理

與小號、長號等其它銅管樂器類似,小低音號的發音依賴嘴唇碰著金屬號嘴(mouthpiece)來震動。低音號的號嘴

小低音號小低音號
非常深,有時稱為“杯形號嘴”。演奏者的嘴唇在氣流的推動下在號嘴內震動,帶動整個低音號的管身內的空氣柱震動,並形成一個駐波。駐波的波長受演奏者的嘴唇氣流以及按鍵的控制,決定了所發出的音高。一個固定的管長所可能發出的所有音稱為這個管長的泛音。小低音號按鍵起到改變總管長的作用。基本的三個鍵分別將基音降低大二度,小二度和小三度,並可按照簡單的加法規則組合。四鍵小低音號的第四鍵可將基音降低純四度。小低音號在演奏時,演奏者所呼出的空氣內所含有的水蒸氣在內管壁凝聚成水,如果駐留過多,會影響正常發音。著就是為什麼在低音號的底部通常都有一個出水閥門,這一點與其它銅管樂器類似。由於小低音號是演奏所需氣流量最大的銅管樂器,所以排出的水量通常也相當可觀。小低音號的總音域為大字二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C,常用音域為大字一組的Eb到小字一組的A。

低音號的種類

按照按鍵的種類,低音號可以分為轉閥式低音號和活塞式低音號兩類。這兩種低音號今天有著基本相同的普及性,傳統上德國樂隊傾向於使用轉閥式,美國、英國樂隊傾向於使用活塞式。活塞式大號的按鍵可以分為上下運

小低音號小低音號
動和前後(里外)運動兩種。低音號按照調號可分為C調,Bb調,F調,Eb調等。不同調號的低音號在世界不同國家的普及程度不一。Bb調低音號是中國大陸、德國、奧地利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最為普及的低音號類型。在英國,Eb調低音號更為常見。美國的交響樂隊和職業低音號演奏家更傾向於使用C調低音號。在管樂隊和行進樂隊中,Bb調低音號更受青睞,因為其音準與其它銅管樂器更加吻合。雖然有這些不同的調號,但所有的低音號都是實音記譜,也就是說譜面上的音代表實際的音高。低音號一般用低音譜號記譜。

按照結構和演奏時的姿勢,低音號可分為抱號和扛號兩大類。扛號就是蘇薩風,其外形是螺鏇和一個上方向前的喇叭口,演奏時螺鏇部分置於演奏者肩上,行進樂隊使用較多。抱號多用於室內演奏,演奏時置於音樂家大腿上或大腿之間。號口向上的小低音號是最常見的抱號,有時也叫做“音樂會低音號”;另一種號口向前的小低音號有時稱作“錄音用低音號”。

按照按鍵的數量,低音號有三鍵、四鍵、五鍵和六鍵之分。三鍵低音號是最基本、最經濟的配置。四鍵低音號的第四鍵一般起到降低四度的作用,與低音長號的變音鍵類似。五鍵低音號受到職業級演奏家的青睞。六鍵低音號較為罕見。 小低音號(尤風寧號)有時也叫做高音低音號,其尺寸比普通低音號小,音高比普通低音號高一個八度。

樂隊中的角色和地位

小低音號是現代交響樂隊的一員,屬於銅管聲部,演奏時通常坐在第三長號(低音長號)的外側。傳統上,低音

小低音號小低音號
號在交響樂隊中起到加強銅管、木管低音的作用。交響樂隊通常只使用一個低音號,但是在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里查·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四交響曲》等作品中,交響樂隊需使用兩個低音號,在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中,樂隊使用了一個低音號和一個高音低音號(小低音號)。其他使用低音號的知名作曲家包括馬勒,普羅科菲耶夫艾爾加等。 隨著音樂的發展,低音號越來越多得走向獨奏的位置。為低音號寫過交響或管樂協奏曲的作曲家主要有,Ralph Vaughan Williams、John Williams、Don Haddad等。伯遼茨《幻想交響曲》是第一部重要的小低音號獨奏作品。低音號在管樂隊中是必備的低音樂器,扮演整個樂隊低音基礎的角色。行進樂隊廣泛使用低音號,但在其中低音號時常以蘇薩風的形式出現。

小低音號是傳統的銅管五重奏的基本樂器之一。另外,小低音號在爵士樂中也有重要地位。在早期爵士樂的室外演出中,經常用低音號來代替音量不夠響亮的低音提琴。

青少年學習

無論學習什麼樂器都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那么學習銅管樂演奏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常常聽人們說,學習吹號的人嘴形要平一些,嘴唇要薄一些、牙齒要平整等等。我認為最基本最首要的條件,就是準備學習吹奏的少年兒

小低音號小低音號
童必須具有學習音樂的素質。應該確立一個概念,開始學習吹奏銅管樂,就是在開始學習音樂了。基於這種觀點,我們在挑選學生時,不論他學什麼樂器,我們應首先看他是否適合於學習音樂。那么如何來確定這種學習音樂的素質呢?我認為主要是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和喜愛程度。孩子對音樂的喜好一個明顯標誌是喜歡歌唱和喜歡聽音樂。問題很明顯,因為孩子不會任何樂器,他們只好把對音樂的喜愛傾瀉在歌唱和欣賞音樂上了。這樣的孩子就足以能說明,他個人所具有的,天生的音樂素質了。在這裡必須說明一點,唱歌並不是指他的嗓音洪亮,音色美妙,而是他愛唱,唱時不跑調,唱得有聲有色,有情感。當一個少年兒童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我認為就是具備了學習音樂的基本條件。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再來看他的有關學習銅管樂的具體條件,這種選材的法才是正確的。

下面我來分析說明一下有關吹奏銅管樂的具體條件。先來說嘴形,比較平的嘴形對於吹奏銅管樂來說是不錯的,嘴形略往前凸也是可以的。我們發現嘴形微向前凸的人,在吹奏高音時較為便利,這可能是號嘴放到嘴唇上,容易造成自然的壓力,使嘴唇的緊張度容易達到一定程度的緣故。特別是對於號嘴比較大的樂器,更不計較嘴形向前凸的情況。關於嘴唇的厚薄問題,一律只談嘴唇要求薄也是不對的。一般地來說,號嘴小的樂器如小號短號園號,比較適應薄嘴唇的人演奏,而號嘴大的樂器如長號、中音號、小低音號或大號則適合選嘴唇厚一點的人來演奏。關於牙齒要平整的問題,這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儘量地要求平整。學習長號的學生手臂要求要長些,否則有的把位就夠不著。必須說明以上的情況並不是絕對的。

下面談談年齡和體質問題。在我國有不少人認為,學習銅管樂傷氣,有損於身體健康。事實證明這是陳舊的錯誤觀點。之所以是錯誤的觀點,是由於對這類樂器不了解造成的,而不普及又是不了解的基本原因。誠然學習銅管樂是要費氣力的,但同樣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就不費氣力了嗎?事實上這只是費氣力所表現的形式不同罷了。我要指出的是,吹奏銅管樂,不但不傷害身體,反而有利於身體,十一學校管弦樂團銅管聲部全體學生的實踐就是最好的證明。四年前,他們開始學習銅管樂時,大約十一歲左右,當時他們大都長得又矮、又瘦,又小。如今通過四年的吹奏訓練,不僅演奏技術上從無到有大大提高,身體也成長起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