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延毅

鮑延毅,男,1961年山東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山東省棗莊師專學報編輯部教授。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鮑延毅教授(1937,4----2004,9)1937年4月生,江蘇沛縣人。山東省棗莊市棗莊學院中文系教授。1961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中文系。曾任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為中國漢語言文學,尤其是古代文學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人物生平

鮑延毅教授自1961年山東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後,曾在山東省聊城師專等校任教,文革十年,被錯誤監督為勞動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1989年晉職為教授,先後獲“全國優秀教師”(1989),“山東省勞動模範”(1992)的稱號。山東省八屆人大代表,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三等獎。長期從事古代漢語,寓言文學的教學,研究工作,在漢語言理論及古典文學研究,尤其是寓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建樹,治學嚴謹,著作等身,為海內外學術界所推崇。

成就及榮譽

鮑教授在任教期間,曾任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理事,山東省古典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語言學會理事。他對古代文學、古文字學造詣較深,為了把傳統文學和古代漢語正確而生動地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閱讀、分析、鑑賞、研究古代文學的能力,堅持不懈地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探索教學規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受到不同類型大專班學生的好評。特別是他能自覺地將教書與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培養和教育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智慧風貌和道德風貌。為了提高教書育人的質量,和在學術上有所建樹,他總是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把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主編出版了《中國古今書名釋義辭典》、《金瓶梅語詞溯源》、《一勺之多一學術隨筆集》等10多部著作及學術成果,尤其在中國古代寓言的研究上銳意開拓,勇於創新,顯示出獨特的學術優勢和較高的學術水平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由他主編的《寓言辭典》、《孔門寓言集》、《中國古代寓言詩選》等的出版引起有關學術界的重視,填補了古代文學研究的空白。同時於國內外發表了100餘篇學術論文。他的先進事跡和教學經驗曾被攝製成專題片在省台、中央台播放。由於他的成績顯著,1982年被評為市優秀教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1年被評為市勞動模範和市首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2年被評為省勞動模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個人作品

死雅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世界第一部漢字單字詞典,第一部系統研究死亡的專門辭典,歷時三十年編撰而成,總計一百二十萬字)。
《寓言辭典》 明天出版社1988年出版(我國第一部寓言專門辭典,1989年山東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同年獲第二屆全國“新星杯”最佳圖書獎)。
《中國古今書名釋義詞典》 山東友誼書社1992年第一版,2007年第二版(我國第一部書名專門辭典,1995年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孔門寓言集》 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出版,1990年獲山東省教委社科優秀著作三等獎。
《一勺之多----學術隨筆集》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1999年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中學生古文導讀》 明天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1987年獲山東省語言學會優秀科研成果獎。
《郁離子寓言故事選譯》 北京出版社1983年2月出版。
《警示寓言故事集》 明天出版社1991年出版。
《金瓶梅語詞溯源》 華夏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中國古代寓言詩選》(三人編著) 1994年獲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編著整理二等獎。
《世界寓言畫庫》(參編) 第四屆中國圖書評獎二等獎。
《外國寓言大系》(編委) 1996年獲中國寓言學會編著整理一等獎。
《古代中國寓言大系》(參編)
《亞洲各國寓言》(三人合編)
《中國小德育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編委)

個人其他信息

鮑教授從小家境貧寒,幼失怙恃,靠一己善良與奮鬥考上大學,因家庭出身問題,在所填報十二所大學志願中,被第十一志願學校錄取,自就教職以來,凡四十年,與學生甘苦與共,清貧自守,中央電視台,山東電視台等媒體曾多次予以專題報導。
鮑教授數十年來富有創造性地教書育人,成績突出,科研成果卓著,深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鮑延毅教授2004年9月16日因患肺癌去世。教授自病以歿,計十四個月又兩日,歷一次手術,十次化療。最後三月已無法進食,然仍以達觀態度面對生活,家人侍疾在側,從未聽他叫過一聲痛,直至不治。教授去世後,很多他曾經教過的學生自發來送他們愛戴的恩師最後一程,教授從教四十餘年,桃李滿天下,許多學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依然忘不了當初教授的諄諄教導,嗚呼!子女痛別嚴父,學生痛失導師,痛負深恩,痛何如之。

社會評價

他,幼失怙恃,靠一己善良和勤奮讀了大學,著作等身。他,為人師表,40年來與學生甘苦與共,清貧自守,他,將畢生的心血都奉獻給了中國古代漢語言文學,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當其他教授正在家裡享受著悠然的晚年時光時,他還在那張書桌前默默耕耘著自己那塊土地, 病入膏肓時仍舊念念不忘他即將要出版的書,行將就木時他仍以達觀的態度坦然面對生死,即使可怕的病魔摧殘了他乾枯瘦弱的身體,他也未曾留給這個世界一句埋怨的話語,直至駕鶴西去。他,就是深受學生們愛戴的鮑延毅教授。這個留在人們印象中永遠慈愛溫和的老教授,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一個活生生的中國文人,一個中國漢語言文化辛勤的傳播者,同時,也是一個普通的老師,一個普通的父親的形象。好多學生說,鮑教授在我們的心裡,就像是一個父親,他用他內心的慈愛謙和,滋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也用他孜孜不倦的熱忱,澆築著學生們的精神家園。如今,他的學生,好多都已經在中國文化界小有名氣了,然而無論他們現從事著什麼樣的職業,是正春風得意還是已落魄成一屆凡夫俗子,他們對於鮑教授,始終是抱著那樣深厚的感激。教授去世後,許多學生聞訊趕來,送他們愛戴的老師,最後一程,也就是在這最後離別的時刻,許多學生跪在老師的遺像前泣不成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問而師不語”,這是怎樣一種難以言表的悲痛呵!
斯人已去,空留余哀。但願遠在天堂的老教授一切都好,在那裡,相信他可以有無窮無盡的時間靜靜地讀書,譯著了。

中國教育家(一)

教育家是指那些具有高遠的教育追求、終生的教育熱情、淵博的教育知識、個性鮮明的教育思想、豐富的教育經歷、富有成效的教育實踐、廣泛深刻的教育影響,其教育實踐和教育成就為教育界和社會廣泛認可,甚至在教育發展史上能留下難以磨滅印記的教育人才。本任務中主要盤點現代中國教育家。
陳濱
車徐紅
車保仁
車寶仁
車禮
朝倫巴根
超克松
暢陶義
常正文
常雲昆
常硯田
常修壘
常興華
常顯奇
常文保
常乃榮
常德敏
常成儒
常昌武
安成功
常春
柴乃序
柴連惠
柴春華
察守秋
查繼璽
查秉樞
查森
安長忠
岑月秋
岑彪
操國勝
曹自恩
曹子英
安炳浩
安寶生
曹仲彬
艾周昌
曹運健
曹玉瑞
曹玉記
曹益群
曹興言
曹曉宏
曹喜琛
曹惟慶
曹士亮
艾印琳
曹尚民
曹若閒
曹起驤
曹琪元
曹平原
曹良榮
曹揆菱
曹克駒
艾蔚然
曹金貴
曹潔秋
曹劍英
曹劍芬
曹國維
曹國清
曹輔堯
曹鳳華
曹東彬
曹德維
曹承筠
曹伯瑛
曹變惠
曹惇
曹陵
曹理
曹桄
藏其恕
藏大宏
蔡宗雋
蔡正清
蔡正良
蔡運登
蔡躍陽
蔡源元
蔡玉芬
蔡永芳
蔡英俊
蔡學林
蔡顯鄂
蔡賢明
蔡王旬
蔡晚娥
蔡同裕
蔡同一
艾南山
蔡太生
蔡素德
蔡樹松
蔡述平
蔡叔華
蔡盛意
蔡少卿
蔡少甫
蔡汝哲
蔡如岩
蔡清富
蔡其文
蔡明欣
艾林山
艾大根
蔡立三
蔡開科
蔡景庚
蔡建基
蔡浩然
蔡國棟
蔡桂英
蔡桂芳
蔡乾倫
蔡福元
蔡福金
蔡定域
蔡德貴
蔡春江
蔡成伯
蔡常豐
蔡伯榮
蔡愛平
蔡愛東
蔡一
采保庚
步壽康
卜昭棣
卜榮果
卜綸宗
卜慧質
表肇基
卞耀華
邊守正
邊長泰
畢劍橫
畢家駒
畢冀還
比麗克孜
阿亞
暴國春
鮑延毅
鮑維娜
鮑慶林
鮑光淑
保明堂
寶力道
包震燾
包愚勤
包世華
包連宗
包惠南
包涵齡
包桂花
包伯育
班兆賢
班武奇
班瀾
柏盛湘
柏明淵
白振斌
白戰存
白影琦
白孝溫
白賢珍
白錫能
白素玉
白蘇華
白明政
白昆亭
白俊山
白教仁
白嘉楷
白煥維
白光治
白純瑜
白崇琦
敖秀藩
安誌慶
阿不都熱依木
安永德
安星蘭
安清芳
安濟民
安吉慶
安官布
常柏林
蔡烈吾
曹孜義
曹助我
曹治晉
曹昇平
曹克環
阿不來提
安玉炳
岑運強
蔡體敏
阿不都熱蘇力
蔡明和
貝嘉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