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是教育部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發起的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是面向大學生的民眾性科技活動,目的在於推動高等學校促進信息與電子類學科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競賽的特點是與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密切結合,以推動其課程教學、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工作。

基本信息

簡介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是教育部倡導的大學生 學科競賽之一,它有助於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與基本能力、團隊協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有助於學生工程實踐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進行電子設計製作的能力;有助於吸引、鼓勵廣大青年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特點是與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密切結合,以推動其課程教學、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工作。競賽的特色是與理論聯繫實際學風建設緊密結合,競賽內容既有理論設計,又有實際製作,以全面檢驗和加強參賽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創新能力。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運行模式為:“政府主辦、 專家主導、學生主體、社會參與”十六字方針,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參與積極性。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http://www.nuedc.com.cn/
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交流社區:http://www.nuedc.net.cn
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交流社區簡介
專注於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切服務於電子設計競賽,讓參賽者在本社區自由交流,在賽場上我們是對手,在這裡我們是朋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為電子設計競賽事業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該社區立志於做中國最大的 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論壇 ,以“方便廣大電子愛好者,服務於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為宗旨,以“一切皆有可能, 沒有什麼不可以 ”為理念,他們一直在努力,為了方便一切的電子愛好者!

 

基本準則

總則

1.指導思想與目的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是教育部倡導的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是面向大學生的民眾性科技活動,目的在於推動高等學校促進信息與電子類學科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有助於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與基本能力、團隊協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有助於學生工程實踐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進行電子設計製作的能力;有助於吸引、鼓勵廣大青年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2.競賽特點與特色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特點是與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密切結合,以推動其課程教學、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工作。競賽的特色是與理論聯繫實際學風建設緊密結合,競賽內容既有理論設計,又有實際製作,以全面檢驗和加強參賽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創新能力。
3.組織運行模式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運行模式為:“政府主辦、專家主導、學生主體、社會參與”十六字方針,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參與積極性。

組織領導

4.領導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產業部人事司共同主辦,負責領導全國範圍內的競賽工作。各地競賽事宜由地方教委(廳、局)統一領導。為保證競賽順利開展,組建全國及各賽區競賽組織委員會和專家組。
5.組織委員會
(1)全國競賽組織委員會由教育部、信息產業部、部分參賽省市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或有關學校專家組成,組委會成員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文函形式任命,每屆全國競賽組織委員會和賽區組委會任期四年。
全國競賽組委會設立秘書處,設秘書長一人,常務副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若干人,主持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日常工作。
(2)各賽區競賽組委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教委(廳、局)、高校代表及電子類專家、企事業代表組成,負責本賽區的競賽組織領導工作。
(3)原則上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獨立組成一個賽區。若參賽學校少於3所或參賽隊少於20個隊時,可與鄰近省市聯合組成一個賽區。
6.專家組

(1)全國只組建一個全國專家組,主要由來自高等學校電子及其相關專業的專家組成,全國專家組由責任專家、專家和專家庫成員三個人員層面構成,全國競賽的命題和評審工作以責任專家為主體。
(2)各賽區成立賽區專家組,由賽區內高校電子及其相關專業的專家組成,負責本賽區的競賽征題、評審工作。
7.參賽單位
以高等學校為基本參賽單位,參賽學校應成立電子競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校學生的參賽事宜,包括組隊、報名、賽前準備、賽期管理和賽後總結等。
8.參賽隊和參賽學生
每支參賽隊由三名學生組成,具有正式學籍的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均有資格報名參賽。
9.輔導教師
對於賽前輔導教師的辛勤工作,應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發的《關於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指導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5號)精神,承認並計算其工作量。

競賽時間和方式

10.競賽時間和競賽周期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每逢單數年的9月份舉辦,賽期四天(具體日期屆時通知)。在雙數的非競賽年份,根據實際需要由全國競賽組委會和有關賽區組織開展全國的專題性競賽,同時積極鼓勵各賽區和學校根據自身條件適時組織開展賽區和學校一級的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11.競賽方式
競賽採用全國統一命題、 分賽區組織的方式,競賽採用“半封閉、相對集中”的組織方式進行。競賽期間學生可以查閱有關紙介或網路技術資料,隊內學生可以集體商討設計思想,確定設計方案,分工負責、團結協作,以隊為基本單位獨立完成競賽任務;競賽期間不允許任何教師或其他人員進行任何形式的指導或引導;競賽期間參賽隊員不得與隊外任何人員討論商量。參賽學校應將參賽學生相對集中在實驗室內進行競賽,便於組織人員巡查。為保證競賽工作,競賽所需設備、元器件等均由各參賽學校負責提供。

競賽規則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
12.為保證競賽工作的順利進行,應嚴格遵守全國競賽組委會屆時頒布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競賽規則與賽場紀律》。競賽期間,各賽區組織巡視人員,嚴格執行 巡視制度 。 13.競賽題目
競賽題目是保證競賽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應由全國專家組制定命題原則,賽前發至各賽區。全國競賽命題應在廣泛開展賽區征題的基礎上由全國競賽命題專家統一進行命題。全國競賽命題專家組以責任專家為主體,並與部分全國專家組專家和高職高專學校專家組合而成。
全國競賽採用兩套題目,即本科生組題目和高職高專學生組題目,參賽的本科生只能選本科生組題目;高職高專學生原則上選擇高職高專學生組題目,但也可選擇本科生組題目,並按本科生組題目的標準進行評審。只要參賽隊中有本科生,該隊只能選擇本科生組題目,並按本科生組題目的標準進行評審。凡不符合上述選題規定的作品均視為無效,賽區不予以評審。

報名、評審和評獎

14.競賽報名
參賽學校應在廣泛開展校內培訓與競賽的基礎上選拔出適當數量的 優秀代表隊報名參賽。每個報名的參賽隊必須在報名時按照規則確定本隊參賽選題的組別(本科生組或高職高專學生組),開始競賽時不得更改。各賽區負責本賽區的報名工作,填寫全國統一格式的賽區報名匯總表,並在規定的截止時間內上報全國競賽組委會秘書處備案。
15.評審工作與要求
根據競賽評獎模式,競賽評審分賽區和全國兩級評審,按本科生組和高職高專學生組的相應標準分別開展評審工作。賽區的競賽評審工作由賽區組委會組織、賽區專家組執行,需嚴格按照全國專家組制定的統一評分及 測試標準執行,並在全國統一評分及測試標準基礎上制定賽區的評分標準及測試細則,每個測試組至少由三位賽區評審專家組成,每位評審專家的原始評分及測試記錄必須保留在賽區組委會,賽區向全國組委會推薦申請全國獎代表隊時,必須將報獎隊的設計報告、有賽區評審組每位評審專家簽字的各項詳細原始測試數據及評分記錄、登記表和推薦表一併上報,否則不受理評獎。各賽區評分及測試細則需要上報全國組委會秘書處備案,以備全國評審時參考。
全國競賽評審工作原則上由一個專家組在一地完成。全國競賽評審分為初評和複評兩個階段。全國競賽組委會負責組成全國競賽評審專家組,對各賽區按比例推薦上報的優秀代表隊的作品,按照命題時制定的全國統一評分及測試標準,參考賽區評審原始記錄進行初評。
全國一等獎候選隊一律集中在一地參加複評,原則上不再另行命題,以原競賽題目為基礎,由專家組確定測試內容和方式,參加複評的代表隊名單以全國競賽組委會屆時公布的有關通知為準。
16.上報全國評審的比例
賽區和全國對參賽規模進行統計時,一律以實際參賽隊數量為準。實際參賽隊是指已經正式報名並按時向賽區組委會上交參賽作品(含製作實物和設計報告)的參賽隊。在賽區評審、評獎的基礎上,賽區組委會應按時向全國組委會推薦本賽區的優秀代表隊參加全國評審,推薦的隊數分別不得超過當年本賽區本科生組和高職高專學生組實際參賽隊數量的10%,逾期未上報的不予受理。
17.評獎工作
(1)評獎工作採用“校為基礎、 一次競賽、二級評獎”的方式進行,即競賽建立在學校廣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活動,每次全國競賽後,經賽區評獎(第一級評獎)後再推薦出賽區優秀參賽隊參加全國評獎(第二級評獎)。
(2)各賽區組委會聘請專家組成賽區評審會,評選本賽區的一、二、三等獎,獲獎比例一般不超過總參賽隊數的三分之一。此外,對參賽成功者,賽區也可酌情頒發“成功參賽獎”或“成功參賽證書”。
(3)由於各賽區採用的是全國統一制定的競賽命題和測試評分規則,賽區頒發的獲獎證書、獎盃等冠名原則上為“XXXX年XXX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XX賽區(本科生組或高職高專學生組)”。
(4)全國分組設立一、二等獎。本科生組和高職高專學生組獲獎隊數量分別不超過當年實際參賽隊的8%,其中一等獎和二等獎的比例原則上為3:7。競賽頒發全國統一的獲獎證書。全國頒發的獲獎證書、獎盃等冠名為“XXXX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本科生組或高職高專學生組)”。
18.異議制度
為保證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評獎工作的公正性,對全國和賽區的評獎初步結果堅持執行異議制度,“異議期”自公布評審初步結果之日起為期15天,過期不再受理。 異議期間,各賽區競賽組委會和全國競賽組委會受理參賽隊有關違反競賽章程、競賽規則和紀律的行為等。異議須以書面形式提出,個人提出的異議,須寫明本人的真實姓名、工作單位、通信地址,並有本人的親筆簽名;單位提出的異議,須寫明聯繫人的姓名、通信地址、電話,並加蓋公章。賽區競賽組委會和全國競賽組委會必須對提出異議的個人或單位嚴格保密。
全國競賽組委會充分尊重各賽區的評審及評獎結果,賽區評審中出現的異議由各賽區組委會協調解決。

競賽經費

19.關於報名費

全國競賽組委會不向參賽單位和參賽隊收取報名費。賽區競賽組委會應積極辦理收費許可,適當收取報名費。參賽單位統一向賽區競賽組委會交納報名費,每隊的報名費金額由賽區競賽組委會根據組織工作的需要自行確定,原則上不超過200元。報名費只限用於當年競賽的組織工作。
20.社會資助
全國和各賽區競賽組委會可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資助。

21.全國競賽組委會組織開展的全國性專題邀請賽章程有另文細述。
22.本章程的具體解釋權歸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組織委員會。

賽題分析

1)電源類:簡易數控直流電源、直流穩壓電源;
2)信號源類:實用信號源的設計和製作、 波形發生器、電壓控制LC振盪器等;
3)高頻無線電類:簡易無線電遙控系統、調幅廣播收音機、短波調頻接收機、調頻收音機等;
4)放大器類:實用低頻功率放大器、高效率音頻功率放大器、寬頻放大器等;
5)儀器儀表類:簡易電阻、電容和電感測試儀、 簡易數字頻率計、頻率特性測試儀、數字式工頻有效值多用表、簡易數字存儲示波器、低頻數字式相位測量儀、 簡易邏輯分析儀
6)數據採集與處理類:多路數據採集系統、數位化語音存儲與回放系統、數據採集與傳輸系統;
7)控制類:水溫控制系統、自動往返電動小汽車、簡易智慧型電動車、液體點滴速度監控裝置

參賽形式

l、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原則上安排在單數年的9月中旬舉行,為期4天。競賽以賽區為單位統一組織報名、競賽、評審和評獎工作。
2、鼓勵設有信息與電子學科及相關專業或已開展電子設計科技活動的高等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3、學生自願組合,三人一隊,由所在學校統一向賽區組委會報名。參賽隊數由學校自行確定。
4、為鼓勵不同類型的高校和不同專業或專業方向的學生都能參加競賽,全國競賽專家組根據命題原則,將統一編制若干個競賽題目,供參賽學生選用。
5、競賽所需場地、儀器設備、元器件或耗材原則上由參賽學校負責提供。

歷屆賽題

第一屆(1994年) 
第一屆(1994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A.簡易數控直流電源

B.多路數據採集系統
第二屆(1995年) 
第二屆(199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A.實用低頻功率放大器
B.實用信號源的設計和製作
C.簡易無線電遙控系統
D.簡易電阻、電容和電感測試儀

第三屆(1997年) 
第三屆(199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A.直流穩定電源
B.簡易數字頻率計
C.水溫控制系統
D.調幅廣播收音機
第四屆(1999年) 
第四屆(199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A.測量放大器
B.數字式工頻有效值多用表
C.頻率特性測試儀
D.短波調頻接收機
E.數位化語音存儲與回放系統
第五屆(2001年) 
第五屆(2001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A.波形發生器
B.簡易數字存儲示波器
C.自動往返電動小汽車
D.高效率音頻功率放大器
E.數據採集與傳輸系統
F.調頻收音機
第六屆(2003年) 
第六屆(200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A.電壓控制LC振盪器
B.寬頻放大器
C.低頻數字式相位測量儀
D.簡易邏輯分析儀
E.簡易智慧型電動車
F.液體點滴速度監控裝置
第七屆(2005年) 
第七屆(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A.正弦信號發生器
B.集成運放測試儀
C.簡易頻譜分析儀
D.單工無線呼叫系統
E.懸掛運動控制系統
F.數控恆流源
G.三相正弦波變頻電源
第八屆(2007年) 
第八屆(200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A.音頻信號分析儀
B.無線識別
C.數字示波器
D.程控濾波器
E.開關穩壓電源
F.電動車蹺蹺板
G.積分式直流數字電壓表
H.信號發生器
I.可控放大器
J.電動車蹺蹺板
第九屆(2009年) 
第九屆(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A.光伏併網發電模擬裝置
B.聲音導引系統
C.寬頻直流放大器
D.無線環境監測模擬裝置
E.電能收集充電器

F.數字幅頻均衡功率放大器
G.低頻功率放大器
H.LED點陣書寫顯示屏
I.模擬路燈控制系統
第十屆(2011年) 
A.開關電源模組並聯供電系統
B.基於自由擺的平板控制系統
C.智慧型小車
D. LC 諧振放大器
E.簡易數位訊號傳輸性能分析儀
F.帆板控制系統
G.簡易自動電阻測試儀
H.波形採集、存儲與回放系統
第十一屆(2013年) 
A.單相AC-DC變換電路
B.四鏇翼自主飛行器
C.簡易鏇轉倒立擺及控制裝置
D.射頻寬頻放大器
E.簡易頻率特性測試儀
F.紅外光通信裝置
G.手寫繪圖板
J.電磁控制運動裝置
K.簡易照明線路探測儀
L.直流穩壓電源及漏電保護裝置
第十二屆(2015年) 
【本科組】
雙向DC-DC變換器(A題)
風力擺控制系統(B題)
多鏇翼自主飛行器(C題)
增益可控射頻放大器(D題)
80MHz-100MHz頻譜分析儀(E題)
數字頻率計(F題)
短距視頻信號無線通信網路(G題)

【高職高專組】

LED閃光燈電源(H題)
風板控制裝置(I題)
小球滾動控制系統(J題)

獲獎狀況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信息產業部人事司共同主辦,索尼公司協辦的面向全國高等學校大學生的民眾性科技活動,競賽目的在於提高參賽同學的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動手能力、工程實踐能力、針對實際問題進行電子設計製作的能力。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設立最高獎“索尼杯”、一等獎、二等獎等獎勵。
調查顯示,在歷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1997年最高獎索尼杯第一次由南京郵電大學捧杯 ,電子科技大學摘得2009年競賽最高獎“NES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摘得2011年競賽最高獎“瑞薩杯”,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分別摘得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競賽最高獎“索尼杯”。其中國內共111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24支參賽隊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獎勵(詳見表1),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獲獎最多共22項,獲獎在10以上的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煙臺大學,山東大學等8所高校,共有88參賽隊獲獎占整個高校獲獎總數的26.9%,這些高校基本都是國內電子信息類專業實力較強的高校。
由教育部和工信部主辦的瑞薩杯2015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頒獎典禮於12月5日在北京郵電大學舉行。本屆大賽全國共有1097所院校、12,126支隊伍、36,378名大學生最終完成並提交了作品,無論是參賽院校、參賽隊伍還是人數都保持了連續增長。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參賽代表隊(本科組)和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參賽代表隊(高職高專組)從全國12,126支隊伍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本屆競賽的最高榮譽“瑞薩杯”。東南大學代表隊奪得瑞薩產品套用獎。此外,大賽還評出全國一等獎273 隊,全國二等獎647隊。

組織領導

 為保證電子設計競賽順利開展,組建全國及賽區組織委員會和專家組。
1、全國競賽組委會由國家教育部、信息產業部及部分參賽省市教委代 表及電子類專家組成,負責全國競賽的組織領導、協調工作。全國競賽專 家組由電子類專家組成,負責命題、評審工作。
2、每個參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一個賽區。各賽區組委會由省 (自治區、直轄市)教委(教育廳、高教廳)、高校代表及電子類專家組成,負責本賽區的組織領導、協調工作。各賽區專家組由本賽區的電子類專家組成,負責組織在本賽區內的征題並向全國專家組推薦、速選所征題目及 賽區評審工作。
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委(教育廳或高教廳)認真籌備、精心組織好本賽區的電子設計競賽活動。做好宣傳和發動工作,鼓勵各校積極參與,並正確理解競賽的目的,不要因組織競賽而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保證競賽健康發展。

主任

王越,男,漢族,1932年4月生。教授,信息與通信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兵器工業部206所所長、北京理工大學校長,現任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校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兵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會士、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團成員、國防科工委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等職務。長期從事電子學與通信領域的科研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部科技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光華基金一等獎等獎勵,以及兵器工業功勳獎、兵器工業先進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1991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任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常委。自1995年至今,擔任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組織委員會主任。

捧杯名單

 

省 份 學 校 獲獎等級 年 份
江蘇省 南京郵電大學 捧得本科組最高獎“索尼杯” 1997年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學 捧得本科組最高獎“索尼杯” 1999年
廣西省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捧得本科組最高獎“索尼杯” 2001年
湖北省 華中科技大學 捧得本科組最高獎“索尼杯” 2003年
江蘇省 東南大學 捧得本科組最高獎“索尼杯” 2005年
湖南省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捧得本科組最高獎“索尼杯” 2007年
四川省 電子科技大學 捧得本科組最高獎“NEC電子杯” 2009年
陝西省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捧得本科組最高獎“瑞薩杯” 2011年
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捧得本科組最高獎“瑞薩杯”2013年
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捧得本科組最高獎“瑞薩杯”2015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