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刺銀耳

膠質刺銀耳

膠質刺銀耳,又名虎掌耳,為銀耳科、刺銀耳屬。在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中較陰濕環境下的冷杉Abie s spp.、雲杉Picea spp.、雲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等朽木上及朽樹樁上單生至群生。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膠質刺銀耳膠質刺銀耳
擔子果韌膠質,具彈性,有菌蓋貝殼狀至廣半圓形,無柄側生或有短柄,菌蓋較厚,長2-8cm,寬1.5-6.5cm,上表面灰色、淺灰色至淺栗褐色,有同色小乳頭狀突起;下側密生乳白色膠質刺齒,圓錐形,長2-5(-12)mm,常稍延生至柄之上部。有柄時,柄側生,長O.3-1.5(-4.5)cm,粗1-1.8cm。菌蓋、菌柄乾後淡褐色,刺齒淡黃褐色。子實層生刺齒周圍;下擔子廣橢圓形至近球形,10-14(-15.6)×8-12(-13.5)μm,十字形縱分隔,有時只一縱分隔分為兩個細胞、擔孢子透明天色,成堆時白色,近球形至橢圓形,6一8.5×5-8μm,萌發產生再生孢子或萌發管。

生境

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中較陰濕環境下的冷杉ABIEsspp.、雲杉Piceaspp.、雲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等朽木上及朽樹樁上單生至群生。

中國分布

吉林長白山(HMAS30596,30600,29608);黑龍江小興安嶺(3703);福建武夷山(4002);海南五指山(HMAS30598);廣西大明山(1849),隆林(HMAS824067),老山(HMAS24065,24066);四川米亞羅(HMAS30602,30603,30673,及30599);雲南大理(HMAS01547,21396),西疇(HMAS27617);西藏米林(HKAS5444),察隅(HKAS5740)。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巴西、巴拿馬、牙買加、印度尼西亞、蓋亞那、歐洲(模式產地)、玻利維亞、美國、墨西哥。

模式產地

歐洲

討論

可食。

菌物界(三)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盤點銀耳目花耳目的真菌(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