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蠟殼耳

黑蠟殼耳

黑蠟殼耳是一種真菌,擔子果暗黑色,平展擴生,緊貼於土壤表面及腐朽無樹皮的朽枝上,主要分布在雲南思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真菌
真菌

蠟殼耳 
拉丁學名
SebacinafuscataPeng
參考文獻
ActaMycol.Sin.8:18.1989.

形態描述

擔子果暗黑色,平展擴生,緊貼於土壤表面及腐朽無樹皮的朽枝上,伏革菌狀,薄,膜狀紙質至近革質,邊緣緊貼,不能撕起,延展長達10cm以上,寬1-5cm,厚100-180μm,潮濕時無多增厚;橫切面觀,基底曾菌絲與基物平行,甚微弱,有較厚的明顯的上升層,菌絲屈曲,壁黑色,較粗,直徑2.2-3.8μm,稀達5μm,無鎖狀聯合。頂部為子實層,厚37-50μm,成熟下擔子倒卵形、廣卵形至梨形,常具柄狀基部,15-17.5×8.5-14μm,側面再育,十字形縱分隔;有側絲,屈曲,上部稍分枝,無膠囊體和囊狀體,體內無鈣質顆粒。上擔子管狀,粗2.5-3.5μm,長達35μm以上。擔孢子卵形、廣卵形,有小尖,無色透明,7.5-12.5×5-8μm,萌發產生再生孢子或萌發管

生態環境

在闊葉林中地上及無樹皮的朽木上群生。

中國分布

雲南思茅,

模式產地

雲南思茅

討 論

黑蠟殼耳擔子果的形態結構接近Sebacinaincrustans(Pers.)Tul.,但黑蠟殼耳擔子果為黑色膜狀薄層,不能撕起,且下擔子有短的柄狀基部,易與之區別。

盤點銀耳目花耳目的真菌(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